抗日戰爭血戰騰衝,前線國軍精疲力盡,蔣介石為何卻嚴令進攻?

2020-12-27 青梅史觀

抗日戰爭時期,騰衝戰役是國軍部隊最著名的慘勝之戰,面對不足三千的守城日軍,負責進攻的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付出了萬餘人的慘痛傷亡,騰衝城也成了一片瓦礫。

1944年8月2日,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下屬的闕漢騫第五十四軍開始向騰衝發起進攻,日軍指揮官藏重康美起初對於這支部隊並未在意。

闕漢騫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是陳誠「土木系」中的著名悍將,而第五十四軍也是「土木系」中僅次於第十八軍的主力部隊。

整裝待發的國軍部隊

然而進攻騰衝的第五十四軍卻十分特殊,民國組織第二次跨國遠徵時需要調集部隊到印度組建民國駐印軍,被徵調的名單中便有第五十四軍。

當時闕漢騫之時第五十四軍的代軍長,就在所有人都認為此去印度,闕漢騫可以順利扶正之時,民國遠徵軍總指揮史迪威卻表示,只要部隊不要軍官。

於是第五十四軍被留在印度,而闕漢騫的軍指揮部卻被原封不動地送回國內,蔣介石雖心中憤恨卻無可奈何,只得下令讓闕漢塞重組第五十四軍。

正在埋設地雷的日軍

對於闕漢塞的這段往事,日軍情報部門也是一清二楚,因此進攻騰衝的第五十四軍實際上不過是剛剛整編完成的新部隊,根本不是曾經那支驍勇善戰的「土木系」主力。

但是藏重康美很快發現,自己實在太低估闕漢騫的能力,在闕漢騫的帶領之下第五十四軍爆發出了極強的戰鬥力,藏重康美甚至不得不稱闕漢騫為「鋼將軍」。

然而藏重康美並不知道,在闕漢騫的心中進攻騰衝並非易事,騰衝的城牆全部由大青石條堆砌而成,無論是子彈還是炮彈打在城牆上都會被滑開,很難造成傷害。

日軍迫擊炮陣地

一旦國軍部隊開始用雲梯等工具攀登城牆,隱藏於城牆之後的日軍便開始全力反擊,國軍攻城部隊傷亡慘重。

闕漢騫為了攻入騰衝,決定效仿晚清時期太平天國的「穴地攻城」,通過在地下埋設炸藥來炸塌騰衝的城牆。

闕漢塞下令讓工兵部隊趁著夜色挖掘地道並埋設炸藥,騰衝的城牆被炸塌多處,國軍主力部隊則一擁而上攻入城內。

繳獲日軍戰旗

而此時遠徵軍航空隊也出動了最新式的美制B-29轟炸機對騰衝進行地毯式轟炸,騰衝城內已經是一片瓦礫。

1944年8月13日,遠徵軍航空隊在轟炸時命中日軍指揮部,日軍指揮官藏重康美被炸得粉身碎骨,日軍指揮官只能由中隊長太田正人接任。

原本太田正人還想要以國軍突破城牆為由請求撤離騰衝,然而日本五十六師團長松山佑三卻下令太田正人必須堅守到十月份。

日軍防空陣地

其實此時進攻騰衝的國軍部隊也已經精疲力盡,國軍第二十集團軍先後對騰衝發起四次總攻,就連預備部隊都被悉數派上了戰場。

在松山佑三的堅持之下,日本航空隊冒著極大的風險對騰衝城內日軍空投了大量物資,太田正人所部接受補給後變得更加難纏。

就在闕漢騫等人心生退意之時,蔣介石卻親自致電騰衝前線,要求前線國軍在九月十八日國恥日之前務必收復騰衝。

指揮作戰的蔣介石

蔣介石之所以如此關心騰衝前線戰事,是因為隨著民國軍事重心向西南方向轉移,民國內部可用之兵已經捉襟見肘,川貴防線也岌岌可危。

如果不能儘快的解決西南戰事,一旦日軍突破川貴防線,民國政府就要面臨被兩面夾擊的困境,抗日戰局很有可能因此而崩潰。

國軍第二十集團軍司令官霍揆章接到蔣介石命令後,下令將外圍負責阻敵增援的一個師也調入騰衝城內和日軍進行巷戰。

1944年9月13日,日軍指揮官太田正人率領僅存的七十餘名日軍發起自殺性進攻,被國軍全部擊斃,騰衝得以收復,而此時的騰衝城已經徹底變成了一片廢墟。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大東亞戰爭全史》等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龍陵戰役,前線國軍大獲全勝,蔣介石為何卻怒斥為恥辱?
    1944年6月,宋希濂奉命率領國軍第十一集團軍主力部隊繞過日軍松山陣地,對龍陵地區發起突襲,而龍陵戰役也是國軍反攻滇西的三大戰場之一。在反攻滇西之戰中,龍陵戰役可謂重中之重,其餘的兩大戰場實際上都是為龍陵戰場所服務,只要能夠攻佔龍陵那麼日軍在滇西將再無立足之地。
  • 抗日戰爭蒙城阻擊戰,國軍部隊雖敗猶榮,蔣介石為何卻愁眉不展?
    1938年初,日本軍部將位於江南地區的日本上海派遣軍和華北地區的第十軍,整合為日本華中派遣軍,由畑俊六擔任司令官,對徐州的國軍第五戰區形成合圍。日軍為了挽回在臺兒莊戰役中戰敗的影響,在江南和華北地區共調集了九個師團的兵力圍攻徐州,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一片焦頭爛額。
  • 抗日戰爭羅店之戰,前線國軍主力傷亡慘重,日軍為何卻苦不堪言?
    時任淞滬國軍前線總指揮的張治中發現,由於民國統帥部對自己的不滿,淞滬戰場上的前線總指揮已經變成了兩個,新來之人便是有著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陳誠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八期,民國初年因為黃埔學生尚未嶄露頭角,保定軍校的畢業生也沒有太大名氣,因此陳誠的生活十分艱苦。
  • 抗日戰爭蘊藻濱之戰,國軍稅警總團被寄予厚望,為何卻一敗塗地?
    此時淞滬戰場之上日軍指揮官已經由老將松井石根接任,而原國軍前線總指揮張治中也已經辭職,國軍指揮官由有著「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接任。雙方自羅店地區爆發血戰,因為戰況太過於慘烈,世人將羅店稱之為「血肉磨坊」,不過總算是將日軍擋在了羅店地區,破壞了日軍的戰略計劃。
  •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前線國軍不戰而退,日軍主力為何卻面有苦色?
    抗日戰爭時期,在經過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等一系列大戰後,日軍雖然接連攻佔上海、南京等民國重鎮,但是日漸擴大的戰爭規模卻令日本內閣政府不堪重負。為此日本內閣召開御前會議,決定搶攻武漢以此來逼迫民國政府妥協,儘快結束戰爭,武漢大會戰由此爆發。
  • 國軍五大主力,為何在解放戰爭中慘遭失敗,蔣介石追悔莫及
    歷史上蔣介石曾經有五支能徵善戰,裝備精良的部隊,他們在國民革命軍的戰鬥序列中戰力最為強大,戰績最為彪炳突出,但這五支國軍力量最強的部隊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卻先後被殲滅,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五支王牌軍走向了滅亡的命運?感興趣的話可以讀一下這本書。
  • 蔣介石可以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何輸了,人生最重要的解放戰爭
    蔣介石是國民革命軍領導人,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國軍最終以八年時間,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八年時間就是為了將日寇趕出國門,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可以說是普天同慶。 當然了,蔣介石能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有許多因素,除了全國軍民一致對外以外。
  • 抗日戰爭吳興阻擊戰,前線國軍損失慘重,為何卻被譽為居功至偉?
    1937年11月9日,時任淞滬會戰國軍前線總指揮的陳誠下令全軍撤退,前往有著「東方馬奇諾」之稱的吳福防線繼續抵抗,淞滬會戰以國軍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在撤退之前,由於民國統帥部考慮到正在行進的國際會議,下令陳誠見撤退時間延後三天,這導致在陳誠撤退之時後路被日軍熊本師團徹底截斷。
  • 悲催的國軍雜牌師長,硬憾日軍鈴木旅團,血戰一周取得勝利
    他原是西北軍馮玉祥麾下師長,中原大戰失敗後投靠蔣介石,真可謂是別人家的兒子,斷糧不說,要點糧草都要低聲下氣。抗日戰爭中也不愧是中華兒郎,率部抗戰立下赫赫戰功,可惜雜牌終是雜牌。他就是張佔魁將軍,河南上蔡人。
  • 抗日戰爭大場保衛戰,前線國軍大敗而歸,日軍為何卻心有餘悸?
    1937年10月23日,抗日戰爭時期最為慘烈的淞滬會戰已經接近尾聲,國軍前線總指揮陳誠下令將防線退至大場地區,而這也是國軍在上海市區最後一道防線。在國軍退守大場之前,日軍在淞滬戰場上的傷亡人數已經接近六萬,日軍指揮官松井石根面對後撤的國軍甚至已經無力下達追擊命令。
  • 抗日戰爭黃廣戰役,國軍精銳盡出難改敗局,日軍為何卻主動撤離?
    國軍部隊趕赴前線熊本師團和劉汝明在黃梅爆發激戰,最終劉汝明力不能支被迫撤離黃梅,而熊本師團也因為孤軍深入而導致後勤補給無法保證而無力繼續向西進攻。但是由於雙方火力相差懸殊,覃連芳雖然英勇奮戰,卻始終無法擊潰熊本師團從而收復黃梅,而且隨著日軍補給兵員和物資的抵達,熊本師團再次出發進攻廣濟。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抗日戰爭時期,鄂中洪湖地區曾有一位傳奇人物,雖然是國軍序列但卻處於半獨立狀態,為了防止自己的部隊被滲透甚至數次處決蔣介石派出的軍官,此人便是王勁哉。王勁哉是陝西渭南人氏,早年畢業於陝西陸軍講武堂,是楊虎城麾下作戰最為勇猛的戰將之一,西安事變時期力主處決蔣介石。
  • 上海一二八抗戰真相:國軍血戰日寇,紅軍發起贛州戰役
    第19路軍同仇敵愾、猛烈抗擊,直至與敵白刃肉搏,血戰7小時;再次粉碎了日軍的第二次總攻。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宋希濂3.蔣介石指揮上海抗戰,中央軍馳援上海第19路軍的英勇抗戰,在全國掀起了抗日浪潮。此時,蔣介石剛剛重新上臺,面對孤軍抗戰的局面。1932年1月30日晚。
  • 抗日戰爭川沙口之戰,淞滬會戰決勝之役,國軍為何卻反應遲鈍?
    松井石根率部抵達上海之後有兩個選擇,其一是從黃浦江直接登陸,從上海市區發起進攻,其二則是從上海郊區登陸,對國軍進行迂迴包抄。數年之前的淞滬抗戰時,擔任日軍前線總指揮官的白川義則曾採用過在郊區迂迴包抄的戰術並迫使國軍撤離上海市區,因此松井石根決定蕭規曹隨。
  • 抗日戰爭,國軍為何總是吃敗仗?根本原因其實只有兩個字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黨先後在正面戰場組織了22次大型會戰和保衛戰,但大都以失敗告終。豫湘桂戰役更是一潰千裡,37天就丟了38座城市。國軍的這種慘敗一度危及到了老蔣的地位,羅斯福曾經數次要求他將中國戰區的指揮權交給史迪威。那麼,國軍在和日寇交戰時為何總是敗多勝少呢?
  • 抗日戰爭太湖之戰,桂軍一日發起百次進攻,日軍為何卻束手無策?
    而進攻武漢時日本統帥部親自下達的命令,岡村寧次根本不敢拖延,於是岡村寧次下令要求熊本師團實行「尺蠖戰術」。「尺蠖戰術」簡單來說就是效仿昆蟲的作息時間,每進攻一個周的時間便可以獲得十日的休息,以此來保證前線部隊的體力。
  • 抗日戰爭南昌會戰,國軍損失5萬人,參戰的四大集團軍司令是誰
    南昌會戰,是1939年中國軍隊在江西南昌抵禦日本侵略軍的有限攻勢的會戰,這次戰役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的首次大戰,1939年3月17日日軍開始進攻吳城,日軍第11軍司令岡村寧次中將指揮3個師團在短期內擊敗了羅卓英指揮的第九戰區右翼30幾個師,日軍3月27日佔領南昌,4月21日中國軍隊開始反攻南昌,5月9日蔣介石下令終止反攻南昌
  • 他是公認抗日猛將,還是一個書法家,因內戰不力被蔣介石罵是蝗蟲
    在國民黨的將領中,有一人是公認的抗日猛將,並且還是一個書法家,因為在內戰中不力被蔣介石罵是「蝗蟲」,此人的名字叫闕漢騫,出生於1902年,字撥雲,湖南寧遠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1939年,日軍大舉進犯廣州,時任國軍第14師少將師長的闕漢騫派出一支奇兵會同友軍向日軍防守薄弱的翁源、花縣進攻,收復被日軍侵佔國土的同時,為國軍守衛廣州贏得了寶貴時間,被稱為粵北大捷。1944年,闕漢騫升任國軍第54軍副軍長,率兩個師空運緬甸,解盟軍密支那之圍。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國軍司令指揮失誤,日軍師團為何反被全殲?
    雙方在廬山地區激戰月餘,岡村寧次始終無法突破廬山防線,進攻武漢的時間也從八月底推遲到了九月初,但是始終無法達成目標。為了打破僵局,岡村寧次下令讓剛剛抵達的第27師團改道攻打武寧,從而繞過廬山,迂迴到武漢南側,截斷粵漢鐵路,阻斷武漢國軍和物資的後撤之路。
  • 遠徵軍攻克騰衝時,為何會犧牲重大?其進展難度不亞於硫磺島戰役
    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盟軍失去了至關最重要的滇緬公路及怒江西岸,還包括騰衝及松山、龍陵等戰略要地。為了一雪前恥,已逃至印度的戰區參謀長史迪威開始著手制定了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並說服了美國政府大力幫助蔣介石訓練和裝備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