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騰衝戰役是國軍部隊最著名的慘勝之戰,面對不足三千的守城日軍,負責進攻的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付出了萬餘人的慘痛傷亡,騰衝城也成了一片瓦礫。
1944年8月2日,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下屬的闕漢騫第五十四軍開始向騰衝發起進攻,日軍指揮官藏重康美起初對於這支部隊並未在意。
闕漢騫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是陳誠「土木系」中的著名悍將,而第五十四軍也是「土木系」中僅次於第十八軍的主力部隊。
然而進攻騰衝的第五十四軍卻十分特殊,民國組織第二次跨國遠徵時需要調集部隊到印度組建民國駐印軍,被徵調的名單中便有第五十四軍。
當時闕漢騫之時第五十四軍的代軍長,就在所有人都認為此去印度,闕漢騫可以順利扶正之時,民國遠徵軍總指揮史迪威卻表示,只要部隊不要軍官。
於是第五十四軍被留在印度,而闕漢騫的軍指揮部卻被原封不動地送回國內,蔣介石雖心中憤恨卻無可奈何,只得下令讓闕漢塞重組第五十四軍。
對於闕漢塞的這段往事,日軍情報部門也是一清二楚,因此進攻騰衝的第五十四軍實際上不過是剛剛整編完成的新部隊,根本不是曾經那支驍勇善戰的「土木系」主力。
但是藏重康美很快發現,自己實在太低估闕漢騫的能力,在闕漢騫的帶領之下第五十四軍爆發出了極強的戰鬥力,藏重康美甚至不得不稱闕漢騫為「鋼將軍」。
然而藏重康美並不知道,在闕漢騫的心中進攻騰衝並非易事,騰衝的城牆全部由大青石條堆砌而成,無論是子彈還是炮彈打在城牆上都會被滑開,很難造成傷害。
一旦國軍部隊開始用雲梯等工具攀登城牆,隱藏於城牆之後的日軍便開始全力反擊,國軍攻城部隊傷亡慘重。
闕漢騫為了攻入騰衝,決定效仿晚清時期太平天國的「穴地攻城」,通過在地下埋設炸藥來炸塌騰衝的城牆。
闕漢塞下令讓工兵部隊趁著夜色挖掘地道並埋設炸藥,騰衝的城牆被炸塌多處,國軍主力部隊則一擁而上攻入城內。
而此時遠徵軍航空隊也出動了最新式的美制B-29轟炸機對騰衝進行地毯式轟炸,騰衝城內已經是一片瓦礫。
1944年8月13日,遠徵軍航空隊在轟炸時命中日軍指揮部,日軍指揮官藏重康美被炸得粉身碎骨,日軍指揮官只能由中隊長太田正人接任。
原本太田正人還想要以國軍突破城牆為由請求撤離騰衝,然而日本五十六師團長松山佑三卻下令太田正人必須堅守到十月份。
其實此時進攻騰衝的國軍部隊也已經精疲力盡,國軍第二十集團軍先後對騰衝發起四次總攻,就連預備部隊都被悉數派上了戰場。
在松山佑三的堅持之下,日本航空隊冒著極大的風險對騰衝城內日軍空投了大量物資,太田正人所部接受補給後變得更加難纏。
就在闕漢騫等人心生退意之時,蔣介石卻親自致電騰衝前線,要求前線國軍在九月十八日國恥日之前務必收復騰衝。
蔣介石之所以如此關心騰衝前線戰事,是因為隨著民國軍事重心向西南方向轉移,民國內部可用之兵已經捉襟見肘,川貴防線也岌岌可危。
如果不能儘快的解決西南戰事,一旦日軍突破川貴防線,民國政府就要面臨被兩面夾擊的困境,抗日戰局很有可能因此而崩潰。
國軍第二十集團軍司令官霍揆章接到蔣介石命令後,下令將外圍負責阻敵增援的一個師也調入騰衝城內和日軍進行巷戰。
1944年9月13日,日軍指揮官太田正人率領僅存的七十餘名日軍發起自殺性進攻,被國軍全部擊斃,騰衝得以收復,而此時的騰衝城已經徹底變成了一片廢墟。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大東亞戰爭全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