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徵軍攻克騰衝時,為何會犧牲重大?其進展難度不亞於硫磺島戰役

2020-11-24 騰訊網

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後,盟軍失去了至關最重要的滇緬公路及怒江西岸,還包括騰衝及松山、龍陵等戰略要地。為了一雪前恥,已逃至印度的戰區參謀長史迪威開始著手制定了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並說服了美國政府大力幫助蔣介石訓練和裝備部隊。

蔣介石雖然同意了史迪威制定的作戰計劃,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條件,一是美國不能派人擔任遠徵軍指揮官;二是反攻緬甸應同時出動中英美三國軍隊,採取南北水陸兩路夾擊策略;三是為避免重蹈覆轍,反攻的關鍵點在於英國能否取得孟加拉灣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同時進行仰光登陸。

但是,盟軍東南亞戰區司令韋維爾(英國人)對史迪威提出的作戰計劃和蔣介石提出的條件並不感興趣,主要是英國人根本不願蔣介石過多的插手印度和緬甸方面事務。無奈之下,史迪威只好向馬歇爾求援,馬歇爾經過與英軍進行多次交談後,韋維爾才勉強答應了史迪威的反攻計劃和蔣介石提出的條件。最終盟軍將反攻緬甸的時間定在了1943年7月份以前,並計劃1944年1月攻克緬甸首府仰光,同時制定了滇西遠徵軍的作戰,即強渡怒江,分別取騰衝、龍陵後,奪取臘戍、八莫及密支那,與駐印軍會師。

1944年春,為了策應駐印軍發起的緬北攻勢,遠徵軍司令衛立煌下令霍揆彰第20集團軍率先強渡過怒江,劍指騰衝。1942年5月,遠徵軍敗退後,日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騰衝,也滇西的戰略重鎮,日軍佔領後進可越過怒江竄擾昆明,退可直達緬北中心密支那,而日軍也把密支那作為了後方基地,並把滇緬戰區總司令部設於騰衝,此時駐守在騰衝的就是日軍緬甸方面第15軍第56師團部。

遠徵軍第20集團轄下的71軍在陳明仁的率領下,作為先鋒隊強渡了怒江,順利攻佔了日軍渡口陣地,下一步作戰目標就是日軍重兵把守的通往騰衝的唯一道路——高黎隘口,為了減少傷亡,陳明仁決定以少量部隊牽制正面的日軍,主力部隊翻越深山老林,繞過隘口切斷敵守軍的退路,並且在這兩地之間構築工事切斷隘口與騰衝間的聯繫。

而此時的第20集團軍第53、54軍及71軍36師等部在各個渡口成功渡江與陳明仁部會合後,遭到了五千餘人日軍的瘋狂反補,但最終一一被擊退,而敗退下來的日軍與騰衝守軍合編為了一個三千餘人混的合編隊,由148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統一指揮,死守來鳳山及騰衝城。至此,遠徵軍已經掃清了騰衝城下的障礙,於1944年5月底霍揆彰第20集團軍已經對騰衝城形成了包圍之勢。

與此同時,駐印遠徵軍已經在密支那發起了攻勢,蔣介石判斷日軍緬甸方面軍第15已經無力支援滇西,為迅速打通中印公裡,命令衛立煌立即進攻騰衝和龍陵,以擴大滇西戰果。為此,衛立煌命令宋希濂第11集團軍為左翼進攻龍陵及芒市,霍揆彰第20集團為右翼,率領第53、54軍和第2師及第36師進攻騰衝,慘烈的騰衝戰役正式爆發了。

日軍第56師團自1942年5月佔領騰衝後,經過兩年的經營已經構建了完整的永久性工事,騰衝城是明朝修建的一座石頭城,城牆高約八米,相當於現在的兩層多的樓,最厚的高達六米,四周長約四公裡,都是用當地的火山石修建的,不但表明光滑,而且堅固異常,這也是作為進攻一方犧牲重大的原因之一。而困獸之鬥的日軍把其當成了續命的當盾牌,而且有來鳳山作為天然屏障,第20集團軍要攻入騰衝,必先拿下來鳳山。

因此,霍揆彰下令陳明仁率領第二師務必拿下來鳳山,為攻城創造條件,在美軍空軍的火力之下陳明仁一舉拿下了來鳳山,整個騰衝城完全暴露在了第20集團軍面前。霍揆彰重新調整了作戰部署,即以第54軍和周福成的第53軍(東北軍)116師擔任主攻任務,由騰衝城東門至西門連成一線,線上屬於第53軍部,同時以53軍第130師部擔任阻援防逃任務,陳明仁的第2師作為了總預備隊。

騰衝攻堅戰打響後,由於守城的日軍的居高臨下,並築有地上和地下相配合的堡壘工事,雖然遠徵軍無論在兵力還是火力都有絕對的優勢,但處於仰攻之勢的遠徵軍作戰非常的艱苦,火力很難發揮出優勢。崑崙關戰役時,國軍機械化部隊第五軍仰攻日軍第21旅團五千餘人時,戰損接近五比一,打得相當慘烈,遠徵軍這次圍攻堅不可摧地騰衝城,難免會付出慘痛的代價。53軍攻城時甚至還使用了最古老的攻城戰術,即搭雲梯、搭人梯等,這也是遠徵軍犧牲重大的原因之一,116師久攻不下、傷亡慘重,軍長周福成調來了擔任警備任務第130師增援,但也無濟於事,最後不得不下令停止進攻。

正當戰爭正進入膠著之際,於1944年8月4日,騰衝城牆突然被美軍空軍撕開了一個個缺口,城東的遠徵軍第53軍兩個是蜂擁湧進了騰衝城。而為了堵住缺口,日軍開始全力猛撲,雙方開展了慘烈的肉搏戰,第116師一工兵副營長範莆紅就倒下了缺口處。隨著城北的第54軍和預備隊第二師攻入騰衝城後,日軍已經守不住開始四處潰散、各自為戰,雙方開始進行殘酷的巷戰,不幸的是第二師第五團團長李頤進城後中了日軍的冷槍陣亡了。

由於遠徵軍對騰衝城內情況的不熟悉,而且日軍經營兩年後已經構建了錯綜複雜的房屋工事,遠徵軍第20集團軍只能進行地毯式清除,進展難度不亞於美軍的硫磺島戰役,與日軍進行一房一屋的爭奪戰,可謂寸土寸血,這也是遠徵軍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經過四十天的殘酷巷戰後,在日軍已經完全斷了補給線的情況下,遠徵軍第20集團軍全殲騰衝守城日軍三千餘人,但也付出了九千餘人的沉重代價。

相關焦點

  • 遠徵軍20集團軍,霍揆彰接軍長報:截獲日軍密電!騰衝戰役打響
    這座墓園是為了紀念中國遠徵軍在騰衝攻堅拔城戰役中,陣亡官兵和死難群眾,而於1945年7月1日建成的。紀念碑上有這樣一段文字:  "1944 年反攻騰衝,自夏徂秋,大小四十餘戰,共殲敵聯隊長藏重康美以下萬餘人,虜獲無算。我軍亦陣亡覃子斌、李頤等官兵八千餘人,傷者近萬人。"  寥寥數語,當年騰衝一戰之慘烈,可見一斑。我們把歷史翻回到 1944 年 6 月末。
  • 遠徵軍老兵講述騰衝戰役:真實的慘烈程度遠超人們的想像
    騰衝戰役自1944年5月11日打響,至同年9月14日結束,歷時127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遠徵軍將士不顧生死,浴血奮戰,騰衝城成為自抗日戰爭以來國軍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縣城。
  • 紀錄片《騰衝 騰衝》:還原中國遠徵軍滇西抗戰 盪氣迴腸
    70年前,中國遠徵軍強渡怒江天險,向侵佔滇西戰略要塞——騰衝兩年之久的日軍發起全面攻擊;42天浴血奮戰,一舉收復騰衝
  • 硫磺島戰役中,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為何卻遭受慘重損失?
    硫磺島戰役中,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為何卻遭受慘重損失? 硫磺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一場戰役之一,作戰雙方是美國與日本,這期間儘管日軍負隅抵抗但經過美國的不屈不撓最終還是將其攻破。
  • 【影像.V.騰衝】《騰衝·騰衝》:回顧那段不能被遺忘的抗戰血史
    作為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遠徵軍的滇西反攻作戰異常慘烈,其中尤以騰衝圍城戰最為可歌可泣。1944年5月,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以6個師的兵力強渡怒江天險,向侵佔滇西戰略要塞騰衝達兩年之久的日軍發起全面攻擊。騰衝攻城戰役歷時42天,遠徵軍全殲日軍3000餘人,以全勝戰績收復騰衝。戰役中,該集團軍9000多名將士英勇捐軀。
  • 中國遠徵軍首戰敗後,為何還要二度入緬作戰?
    3月9日,兩支隊伍合力攻克下瓦魯班,重創敵軍,不久肅清胡康河谷的日軍。胡康河谷戰役勝利結束,不僅叩開了通向孟拱河谷的要塞,更為盟軍全面大反攻和加快修築中印公路創造了條件。 中國駐印軍在攻克胡康河谷以後,又繼續突入堅布山,於3月奪取下沙杜渣,自此控制了北緬要塞,攻入孟拱河谷。5月後緬北雨季來臨,駐印軍頂著惡劣氣候持續南進渡過浪急水深的南高江。
  • 抗戰老兵龍吉昌:被編入遠徵軍,大戰三個多月終破騰衝縣城
    1944年冬至1945年春攻克高黎貢山和收復騰衝這兩次戰役可謂十分激烈,總共歷時三個多月。戰鬥並未結束,接上方命令,龍吉昌隨部隊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雲南騰衝,會同中國遠徵軍投入的四個師團圍攻侵佔騰衝縣城的日本守軍。騰衝,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其東面有天然屏障高黎貢山與內地相隔,西為高良貢山脈與緬甸接壤。
  • 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磺島戰役,美軍為什麼不採取圍困戰術?
    那麼,明明美軍當時擁有巨大的兵力、裝備優勢,為何不對硫磺島實行圍而不攻,讓島上的日軍彈盡糧絕然後再攻?這樣一來,不是可以大大減輕傷亡了嗎?其實,一開始美軍並沒有預料到這場戰役會有如此嚴重的死傷。就以1944年的塞班島戰役為例,美軍出動6.7萬人,與島上4.3萬日軍展開了正面對決。
  • 松山戰役:此仗打得十分慘烈,8000名抗日戰士犧牲,日軍無一生還
    松山戰役:此仗打得十分慘烈,8000名抗日戰士犧牲,日軍無一生還文/觀心通史1942年5月,中國援緬遠徵軍全線敗退,日軍趁機攻入雲南,騰衝瞬間淪陷,滇緬公路也被日軍切斷。1944年5月,抗日形勢發生重大的變化,中國在滇西集結20萬遠徵軍,準備重新打通滇緬公路。遠徵軍率先攻打了龍陵、騰衝和松山等要地。松山地處雲南龍陵縣東北部,雄踞怒江西岸,具有地形優勢,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抗戰時期,日軍守備隊為了守住松山,駐守了日軍56師團113聯隊3500多名士兵。並在松山建立了40多處互為犄角的據點,構築了被稱為「東方的馬奇諾防線」的防禦工事。
  • (兵心飛翔)騰衝,國殤墓園緬英靈
    騰衝,中國西部雲南的一座邊陲小城,因抗戰後期中國遠徵軍發動的騰衝反攻戰役而在中國抗戰史上留下了凝重的一筆。    那年春,我們驅車入滇前往騰衝,從成雅高速出發,經樂山,過宜賓,走水富入滇,於三江交匯而得名的會澤古縣城住下。次日,又住永平古縣品償名食「永平黃悶雞」。再次日,便經昆明,過大理很快到達保山市轄的騰衝縣。騰衝,位於雲南西部怒江西岸。
  • 英勇的中國遠徵軍入緬抗日的戰爭背景
    在滇西怒江與日軍對峙的中國遠徵軍,也於1944年5月發起了松山戰役和騰衝戰役,並於1945年1月27日與中國駐印軍在緬甸芒友會師。3月遂將日軍全部趕出緬北和滇西。至此,中印緬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遠徵軍班師回國。 1943年10月,揭開了緬北滇西反攻的戰幕。其時,日軍的緬甸方面軍有11個師團,近30萬人馬.中國駐印軍從印度的列多發南地區出發,身侵緬日軍攻擊。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5(中)—硫磺島戰役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所以大篇幅的介紹慄林在硫磺島防禦上的費盡心機的各種策略,就是為了給下面介紹這場戰役的艱苦和血腥做一個很好的鋪墊。慄林的這些苦心經營,確實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使硫磺島之戰成為太平洋上最殘酷、艱巨的兩棲登陸戰役。
  • 《騰衝 騰衝》重磅登陸央視 分集內容簡介
    騰衝》將在CCTV7頻道播出。作為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遠徵軍的滇西反攻作戰異常慘烈,其中尤以騰衝圍城戰最為可歌可泣。為紀念騰衝戰役勝利70周年,攝製組足跡遍及滇西大地,進行了紮實而深入的尋訪和拍攝,全景式展現了這場悲壯而慘烈的戰事。
  • 實拍雲南騰衝遠徵軍公墓,看完忍不住流淚,圖7那些墓碑令人氣憤
    國殤墓園位於中國雲南騰衝縣,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衝戰鬥中陣亡將士而建的墓園在中國和緬甸交界的邊城騰衝遠徵軍公墓裡,長眠著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的三千多名將士。圖為以紀念塔為中心,輻射狀地把坡體分為六個等分,每個等分都代表一個師,密布著墓碑。
  • 二戰期間,硫磺島戰役,為什麼會成為美國軍人的夢魘?
    其中在美日硫磺島戰役中,美國遭遇到二戰以來最頑強的抵抗,而這次戰役也成為了二戰美國士兵的夢魘,甚至一些二戰老兵提起硫磺島戰役就依舊心驚膽寒;並且硫磺島戰役爆發期間,日本政府已經被美國原子彈嚇得投降,然而,硫磺島的日本駐軍卻沒有絲毫投降的意思,為此這場戰役被稱為最後的太平洋戰役,也是最劇烈的戰爭。
  • 硫磺島戰役為什麼有人說是美軍的痛
    但這個痛是美國自找的,因為死傷人數太大,出乎預料,所以痛;還因為他們本可以不用死這麼多人,但他們做出了損失最大的選擇,所以想起來就痛;從指揮上講,美國人料到了日本會抵抗,但沒想到日本人這麼不要命地抵抗,因為他們沒有結合日本當時指導後續戰爭的方針來看,貿然組織了硫磺島戰役,所以想起來就痛。
  • 血戰騰衝:遠徵軍在國恥日前全殲日軍6000餘人
    資料圖十幾歲時,我偶然拿到一個小冊子,名字是《中國遠徵軍》,淚眼滂沱地讀完後,騰衝這個地名便在心裡扎了根。至今還記得200師師長戴安瀾寫的遠徵軍歌詞:「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2013年的最後兩天,費盡周折,我的雙腳終於踩在了騰衝的泥土上,心中的感慨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其實,早在拿到機票看到騰衝駝峰幾個字時,我腦海中就蹦出「駝峰航線」「飛虎隊」幾個字。
  • 享年100歲,中國最後一位遠徵軍老兵李光鈿去世
    2020年8月15日凌晨3時,居住在緬甸克欽邦首府密支那(Myitkyina)的中國遠徵軍老兵李光鈿去世,享年100歲。,入緬時系中國遠徵軍第十一集團軍七十一軍新28師戰士、炮兵團排長。
  • 中國遠徵軍遺骸歸國擱淺 近九旬老兵嚎啕大哭
    通過多方協調,依然沒有任何進展,決定暫時取消原定於5日及6日舉行的迎接和暫厝儀式。  昨晚,龍越基金會再次發布稱,經過艱難交涉依然沒有結果,所以入緬隊伍決定6日啟程返回騰衝。  多次溝通 對方曾稱支持  據了解,龍越基金會和緬甸的雲南同鄉會之前有過多次交流溝通。
  • 血戰硫磺島,美軍在優勢兵力和裝備的條件下,為何傷亡數量超過日軍?
    硫磺島戰役美軍高傷亡的原因比較複雜,總體歸納為兩條。 第一:就是日軍構築了堅固的洞穴式防禦工事,其守島指揮官『慄林忠道中將』,早年間出使過美國,對於美國的工業能力和戰爭潛力有深刻的了解,還仔細研究過美軍在「瓜島」、「塞班島」戰役期間所使用的戰法...根據美軍的特點要求日軍放棄灘頭殲敵的做法,改用以坑道、洞穴為主的防禦體系,最大限度的殺傷美軍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