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島戰役為什麼有人說是美軍的痛

2020-12-23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硫磺島戰役美國戰死了六千多人,負傷二萬多人,當然很痛。但這個痛是美國自找的,因為死傷人數太大,出乎預料,所以痛;還因為他們本可以不用死這麼多人,但他們做出了損失最大的選擇,所以想起來就痛;從指揮上講,美國人料到了日本會抵抗,但沒想到日本人這麼不要命地抵抗,因為他們沒有結合日本當時指導後續戰爭的方針來看,貿然組織了硫磺島戰役,所以想起來就痛。

硫磺島戰役(1945年2月16日到3月26日)是日軍和美軍為爭奪硫磺島進行的一次激戰,雙方傷亡慘重,其中23,000名固守硫磺島的日軍裡,只有1083人生還;美軍則有6812人死亡,19,189人負傷。後來雙方為了政治需要,都把這場戰爭賦予了某種精神層面的東西,美國還把在該島折缽山上插入國旗的照片在美國廣為印行,成為繪畫、雕塑和郵票的圖案,其實這就是場攻守戰,一個不攻下來不算完,一個只要不死就守到底;就是這麼一回事。

一、硫磺島位置及價值

硫磺島位於西太平洋的日本火山群島,面積20Km,目前由日本管轄,行政區劃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支廳)小笠原村。硫磺島位於東京以南1080千米,南距關島1130千米,幾乎是東京和塞班島的中間。全島南北長約8千米,東西最寬4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大約不到21㎞,因為島上覆蓋著一層由於火山噴發造成的硫磺而得名。硫磺島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卻的死火山,即折缽山,海拔160米,終年噴發著霧氣,硫磺味瀰漫全島;折缽山以北有一片比較寬闊平整的高地,稱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漸起伏,並有數座山峰,被稱為元山地區,島上大部分地區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

雖然是彈丸小島,硫磺島卻處在戰略要津。它正當東京與美軍新佔領的塞班島之間,距二地各約1200公裡。美軍佔領塞班島以後,一直以塞班島為基地空襲東京。但因硫磺島的報警作用,美軍對東京的空襲一直效果不佳。駐硫磺島的日軍戰鬥機還不時升空攔截,衝散美國機群。為總攻日本,美軍勢必要奪佔硫磺島。而為東京安全,日軍也勢必要死守硫磺島。

二、美國人為什麼要打硫磺島戰役

美軍自從攻佔馬裡亞納群島後,就可以出動B-29重型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但馬裡亞納群島距日本本土差不多1500海裡,B-29轟炸機只能攜帶3噸炸彈,在戰鬥機無法護航的情況下長途奔襲,在8000至9000米高度投彈轟炸,效果當然很不理想。而硫磺島北距日本東京650海裡,南距馬裡亞納群島的塞班島630海裡,正處在兩地的中間,島上的日軍既可以向東京提供早期預警,還可以起飛戰鬥機進行攔截,甚至還可以出動轟炸機對美國機場進行轟炸。所以美軍拿下硫磺島是勢在必行的戰術選擇。

其實美國當時有機會繞過硫磺島的。馬裡亞納海戰後對於下一步的選擇,尼米茲希望從臺灣方向進攻日本,這樣還可以依靠中國大陸,避開日本從一戰就開始經營的南太平洋許多小島,包括硫磺島。但麥克阿瑟當年被日本人從菲律賓趕走後,心裡實在是不甘,說「我會回來的」,這話都成了美國電影裡常用語了,他就堅持從菲律賓方向攻打日本,理由是美國不能放棄菲律賓人民。麥克阿瑟的父親就是菲律賓總督,他自己還是個菲律賓元帥呢,在菲律賓有八九個情人,此人口碑嗎,在美國也是兩極分化。我們有時候總是一廂情願地相信西方美化了的他們的人物。

美國人通過太平洋戰爭發現,日軍真的不經打。一開始偷襲珍珠港,美國吃了個悶虧;後來漸漸地,日本越大越衰,到馬裡亞納大海戰,基本是日本是靶子,美國軍艦在搞射擊訓練,他們居然把那場戰爭叫「獵火雞比賽」。這麼看來一個小島算什麼。後來作戰開始,發現不是這麼回事,日本人拼命了,他們一方面在執行戰略收縮,一方面找機會「一擊媾和」,就是找個打痛美國的機會,讓美國人坐到談判桌邊來。硫磺島真是個好地方,一個凸出的高地、一片無所依靠的濱海平地,在沒有比這個更合適的讓美國人痛的地方了。

三、硫磺島戰役

1、美方的軍力:其實美軍在力量上也有所準備,只是火力準備不足,人員準備還是不少的至於其怎麼攻島有點想當然。兵力有:

硫磺島派遣軍、第51特遣隊、第53特遣隊、第54特遣隊、第58特遣隊;

第56特遣隊第5兩棲軍(總兵力61,000名)第3海軍陸戰師(第9、21團、第12炮兵團、第3坦克營);

第4海軍陸戰師(第23、24、25團、第14炮兵團、第4坦克營);

第5海軍陸戰師(第26、27、28團、第13炮兵團、第5坦克營)。

參加作戰的地面部隊為第5兩棲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3、4、5師,共約6萬人,由霍蘭·史密斯中將指揮;

登陸編隊和支援編隊,由凱利特納中將指揮;

米切爾中將指揮的第58特混編隊負責海空掩護;

所有參戰登陸艦艇約500艘,軍艦約400艘,飛機約2000架,由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統一指揮。

2、日方的軍力:日本人決心死守,他們也知道守不住,因為沒有海空力量支援,增援都辦不到,島上的兵力只有一個歸宿。至於撤出島上兵力,那不是選項,首先這裡是日本收縮後的第一道防線,沒法撤了;其次這是他們「一擊媾和」的理想場所,他們已經沒有戰爭主動權了。

陸軍第109師團(師團長:慄林忠道中將,總兵力 13,586名):

小笠原兵團(兵團長:慄林忠道中將,兼任第109師團長)、混成第2旅團 (旅團長:千田貞季少將);

海軍 (總兵力 7,347名):第27航空戰隊(司令:市丸利之助少將)、硫磺島警備隊 (司令:井上左馬二 大佐)、海軍乙航空隊、第204設營隊大隊;

3、日軍的準備

重點要說一下日軍的準備,因為是防守的一方。以前日軍根本沒把這個小島當回事,馬裡亞納失守後,日本人慌了,這個小島一下子重要起來,成了他戰略收縮的第一道防線。於是他們大力向島上增兵。1944年3月下旬將4000餘陸軍部隊送上島;5月將硫磺島的陸軍部隊整編為第109師團,由慄林忠道中將任師團長,並在島上配備了120、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7月日軍把海軍第27航空戰隊調至島上,將所有非戰鬥人員撤出了硫磺島,修建了地下工事,將主要火力集中到山腳,射程覆蓋到灘頭;同時又把從父島調來的5,000人和從塞班撤回2,700人都集中到硫磺島,到8月份,島上已經達到12,700人。

後來又來了1,233名海軍工兵修建工事,8月10日,又加上2,216名海軍到達。武器彈藥當然管夠的,儘管在運輸是遇到不少麻煩,美國鬼子在海上幹沉了許多日本船,但是好在島小,到達的漏網之魚帶的就已經夠了,食品最起碼兩個半月沒問題。指揮官慄林忠道中將知道,海空支援是不用想了,面對美軍絕對海空優勢,灘頭作戰是不可能有什麼效果的,慄林的方案是:以縱深防禦為主,灘頭防禦為輔;海軍守備部隊沿海灘構築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進行前沿防禦;陸軍主力則集中在折缽山和元山地區,實施縱深防禦。

慄林忠道決心將硫磺島建成堅固的要塞:以折缽山為核心陣地,主要防禦地帶和適宜登陸的東西海灘以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作為重點防禦陣地;防禦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巖洞有機結合,並有交通壕相互連接;炮兵陣地大都建成半地下式,犧牲射界換取生存能力。但是,由於時間不夠,原計劃修築28公裡長的坑道工事只完成了18公裡,美國人就急吼吼地打來了。慄林忠道規定:美軍先頭部隊進入陸地500米再發起反擊,利用隱蔽工事近距離地大量殺傷美軍有生力量,號召每一個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

四、開打

戰鬥從空襲開始。

美軍因為掌握了海空權,他們一面組織對硫磺島的炮火準備,一面對日本本土進行了轟炸,期望給日軍全方位壓力。

1945年2月14日,美軍的6艘戰列艦、12艘護航航母、5艘巡洋艦、16艘驅逐艦組成的火力支援編隊離開塞班島前往硫磺島,他們計劃對島炮擊十天,但帶的彈藥只夠三天所用,登陸指揮特納將軍認為三天炮擊夠了,這麼小的島。

1945年2月16日清晨,火力支援編隊到達硫磺島海域,開始實施預先火力準備,一些軍艦甚至在距岸邊僅3000米處對目標進行直接瞄準射擊,但由於天氣不佳,島上又是硝煙瀰漫,預定的750個目標只摧毀了17個,炮擊效果很不理想。日軍只以部分中小口徑火炮進行反擊,擊傷戰列艦、巡洋艦各一艘,大口徑火炮出於隱蔽考慮,一炮未發。

1945年2月17日,美軍水下爆破隊在12艘登陸炮艇的掩護下探測海灘礁脈的航道,並清除水下的水雷和障礙物,日軍以為這是美軍在登陸,立即用大口徑火炮開轟,12艘登陸炮艇被擊沉9艘,擊傷3艘,艇員陣亡、失蹤44人,傷152人。島上的日軍竟然還有如此猛烈的火力,美軍大為震驚之餘立即對這些剛暴露出的目標進行轟擊。從16日至18日三天裡,硫磺島幾乎是美軍的天地,天上飛機轟炸,海上艦炮齊鳴,硫磺島上平均每平方公裡承受了1200噸彈藥;日軍龜縮在坑道裡既不還擊也不逃走,他們也沒法還擊和走動。

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也是在1945年2月16日展開的,美軍航母編隊出動艦載機1000餘架次,分成數個攻擊波對東京灣各機場進行攻擊,由於天空中陰雲低垂,攻擊效果並不理想;2月17日,美軍又出動兩個攻擊波艦載機500餘架次,對關東地區的機場、飛機製造廠、錨泊船舶等目標進行了轟炸。兩天的空襲雖然效果有限,但卻極大吸引了日軍注意力,給日軍以非常劇烈的心理震撼。當天下午,美軍航母編隊離開日本外海南下,開始硫磺島作戰。

三天的火力準備,美國人以為可以了,他們開始登陸。

1945年2月19日凌晨02:00時,美軍先出動100架轟炸機對島上進行轟炸;06:40分,天剛放亮,美軍艦炮支援編隊的7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和13艘驅逐艦開始直接火力準備,因為是清晨,看得非常真切,所以炮擊的效果也非常理想;

08:30,美軍開始登陸,只有零星抵抗,雖然因土質鬆軟給履帶登陸車造成一定困難,但整體還是異常順利的;

10:00整,日軍突然發動反擊,美軍被完全壓制在灘頭,傷亡慘重,前進受阻,每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12:00時許,美軍陸戰4師傷亡嚴重,毫無進展;

日落時,美軍已有6個步兵團、6個炮兵營和2個坦克營共約3萬人上岸,佔領了寬約3600米,縱深從650米到1000米不等的登陸場,全天有566人陣亡,1858人負傷,傷亡總數約佔登陸總人數的8%;

就第一天的戰況而言,還不算太糟糕,但隨後的戰鬥將更加艱巨。

1945年2月20日,從凌晨開始,美軍艦炮就根據登陸部隊的要求進行火力準備;

8:30,美軍登陸部隊發起了進攻,28團進攻折缽山,其他三個團向元山方向進擊。但遭到日軍頑強抵抗,他們寸土必爭,28團幾乎無法前進,直到黃昏,才總共前進了180米。

1945年2月21日,島上的激戰仍在繼續,進展十分有限,日軍32架飛機從千葉縣香取基地起飛對美軍展開敢死攻擊,擊傷美軍航母薩拉託加號,擊沉護航航母俾斯麥海號,美軍當日死亡644人,傷4,108人,失蹤560人。

1945年2月22日,因大雨美軍登陸部隊被迫停止進攻,抓緊進行戰地休整。

1945年2月23日,美軍陸戰4師以2號機場為目標發起總攻,但在日軍在永備發射點、坑道、地堡和巖洞工事組成的防線工事裡不顧一切地反擊,只要有生命在,美軍就不能通過,全天,美軍只有右翼前進了約300米,左翼和中間幾乎毫無進展。

10:20,經過4天的血戰,陸戰5師28團由哈羅得.希勒中尉率領的44人組成的小分隊,終於攻上了折缽山山頂,升起了一面美國國旗。

12:15,哈羅得.希勒中尉帶領的小分隊的6名士兵又插起了一面更大的美國旗,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Joe Rosenthal)將插旗時的情景拍攝下來,這就是後來著名的《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

1945年2月24日,戰鬥更為激烈殘酷,日軍使用戰車26聯隊防守元山機場;美軍的陸戰3師21團在海空火力的大力支援下,由坦克開道,終於突破了日軍在元山機場南側的防線,推進730米,拔除了日軍近800個碉堡,日軍隨即發動了一次逆襲,二十一團猝不及防,一度被迫後退,隨後在艦炮支援下拼死反擊,才將陣地鞏固。

隨著地勢的逐漸升高,日軍依地形構築了密如蟻穴的地堡和縱橫交錯的坑道網,憑藉著這些工事日軍的抵抗是既頑強又有很好的效果,給美軍造成巨大的殺傷,到當天為止,美軍傷亡總數已達6000人,不得不考慮投入預備隊。

1945年2月26日黃昏美軍佔領元山機場,至此日軍死傷過半,彈藥只剩原來的1/3。

硫磺島上的美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戰鬥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消耗,有時一整天只前進4米,慘重的傷亡甚至使軍官們都沒有勇氣再將士兵投入戰鬥。

日軍在元山的正面由千田少將率領混成第2旅團防守,在對島上第二制高點382高地的爭奪中,陸戰4師屢屢陷入日軍的交叉火網,傷亡極其慘重,382高地因此被稱為「絞肉機」,戰鬥部隊的傷亡高達50%以上,有經驗的連、排長和軍士長傷亡殆盡,許多部隊連長由少尉或上士擔任,而排、班長大都由普通士兵擔任。

美軍必須逐一消滅側翼的日軍的陣地,解除側翼威脅,才有可能向前推進,所以戰鬥異常殘酷、激烈,直到1945年3月2日,24團才攻上了高地,但所付出的傷亡是巨大的,有好幾個連的官兵非死即傷,幾乎全連覆沒。

左翼的5師,攻擊362高地的遭遇與4師在382高地如出一轍:剛攻上山頭,側翼日寇立即以密集火力封鎖美軍的退路,再以縱深火力和兇猛的反擊將攻上高地的美軍盡數消滅,美軍死傷枕籍,卻毫無收穫,只得先消滅最突出部的日寇陣地,再步步為營艱難向前推進。

日軍早已掌握了美軍的攻擊程序,先是航空火力準備,再是艦炮火力轟擊,接著是地面炮火射擊,最後才是步兵衝擊,所以日軍總在坑道裡躲過美軍的炮火,再進入陣地迎擊步兵的進攻,美軍一次又一次的攻勢都落空了。

1945年3月7日拂曉,美軍改變戰術,沒進行任何炮火準備,藉助黎明前的黑夜,悄然接近日軍陣地,突然發起衝擊,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一舉攻佔了362高地。

1945年3月7日,美軍發動總攻,擔負中央突破的陸戰三師勢如破竹,進展神速,遇到難以克服的日軍陣地就設法繞過去,繼續向前推進,儘管給後續的陸戰4師、5師留下不少「釘子」,但3師突破了日軍的防線,並於兩天後攻到了西海岸,佔據了一段約800米長的海岸,將日軍分割為北、東兩部分並切斷了聯繫。

1945年3月9日美軍佔領了尚未完工的三號機場。慄林中將得知美軍突破了防線將日軍一分為二時,立即組織部隊進行反擊,但美軍依託工事頑強抗擊,給予反擊的日軍重大殺傷,天亮時,日軍的反擊被徹底粉碎,傷亡至少一千人,徒勞無功,反而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給以後的作戰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1945年3月10日,陸戰3師將日軍防線截為兩段後,隨即開始向兩面擴張戰果,9團向東,21團向西,分別策應陸戰4師、5師的攻擊。儘管日軍的防禦態勢已經相當不利,但日軍仍依託工事死戰不退,尤其是陸戰5師面對的是由慄林直接指揮的部隊,遭到的抵抗更為激烈,陸戰5師的傷亡超過75%,許多戰鬥部隊失去了戰鬥力,師部的文書、司機甚至炊事員等勤雜人員都投入了戰鬥。

美軍的3師、4師的傷亡也很嚴重,鑑於這種情況,陸戰4師師長凱茲少將向粟林忠道中將和硫磺島日軍中戰鬥力最強的第145聯隊隊長池田增雄大佐發出勸降信,信中首先向他們無畏精神和英勇作戰表示了尊敬,接著說明了無法取勝的處境,最後要求他們指揮所屬部隊停止抵抗,美軍將根據《日內瓦公約》保證投降的日軍受到人道待遇。但勸降信如同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1945年3月16日,美軍在硫磺島的東北部殲滅了約800多日軍,當日18:00時美軍宣布佔領硫磺島。

敗局已定,同日,慄林中將命令步兵第145聯隊長池田大佐燒毀軍旗,並向東京大本營發出訣別電:面對數量和質量佔優的陸海空攻擊,卑職已盡全力,然險要盡落敵手,卑職萬分抱歉。然後銷毀密碼,準備實施最後的決死反擊。

1945年3月17日,日軍大本營晉升慄林為大將軍銜,以表彰他的英勇作戰。

同日粟林對殘餘部隊下達總攻擊指令:

1、戰局已無可挽回。

2、兵團於17日晚上發動總攻擊。(實際上17日晚並沒有發起總進攻,而是等到了26號清晨)

3、各單位於本夜午時,向各方面的敵軍進攻,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4、我將一如往常在諸位前頭。

1945年3月26日凌晨,慄林忠道親自率領約350名日軍向二號機場的美軍發起了最後反擊,許多美軍在睡夢中被殺,天亮後,美軍組織掃蕩,四處追殺這股殘餘日軍,激戰三小時,將這股日軍大部殲滅,日軍僅遺留在美軍陣地前的屍體就有250具,慄林負傷後在島上剖腹自殺,美軍傷亡172人。美軍於當天9:00時宣布硫磺島戰役結束,但殘餘日軍的戰鬥一直持續到4月底。

五、戰役結局

美軍本來計劃五天拿下硫磺島,但結果整整打了一個月的硬仗。

1945年3月16日,美軍宣布硫磺島已被佔領。1945年3月21日,日軍大本營發布硫磺島日軍玉碎的報告:戰局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17日午夜最高指揮官胸懷必勝的信念和對皇國安泰的祝福率領全軍向敵人發起衝鋒,隨後音訊皆無,硫磺島守備部隊的玉碎壯舉,必將成為一億國民的典範

1945年3月24日,美軍正式宣布硫磺島戰役結束。至此,硫磺島戰役美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雙方傷亡:日軍硫磺島戰役,守備部隊陣亡22,703人,被俘1,083人,共計23,786人。日軍其他損失為飛機90餘架,潛艇三艘;美軍從1945年2月19日至1945年3月26日,陣亡6821人(其中陸戰隊陣亡5324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

六、戰役影響

硫磺島,不僅使美軍獲得了轟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還打開了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通道。在太平洋戰爭中,只有兩場在日本本土發生的戰役,一場是在東京市京橋區政府管轄的硫磺島,另一場就是衝繩島戰役。由於硫磺島重要的地理位置,對此後美軍的軍事行動產生巨大的作用。轟炸機在護航戰鬥機的保護下可以在中低空轟炸日本本土的城市,大大提高了攻擊效率。奪取硫磺島之後,美軍迅速組織了東京大轟炸(3月10日),名古屋大空襲(3月12日)和大阪大空襲(3月13日)。

而美軍在硫磺島的慘重傷亡,也使美軍的高層意識到如果進攻日本本土,一定會遇到比在硫磺島更頑強的抵抗,美軍的傷亡將會更慘重,美軍在硫磺島戰役中的巨大傷亡也間接促成了美軍最終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決定。

相關焦點

  • 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磺島戰役,美軍為什麼不採取圍困戰術?
    李三萬摘要:太平洋戰爭後期的硫磺島戰役,戰況極為慘烈,美軍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依然付出了巨大代價,美軍的傷亡甚至超過了日軍。美軍為什麼對硫磺島不採取圍困戰術?太平洋戰爭後期的硫磺島戰役,戰況極為慘烈,美軍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依然付出了巨大代價,美軍的傷亡甚至超過了日軍。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經常採用跳島戰術,對一些日軍佔領的島嶼進行圍困或海空封鎖,而不是每個島嶼都要進行強攻予以佔領。那麼,美軍為什麼對硫磺島不採取圍困戰術?
  • 硫磺島戰役中,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為何卻遭受慘重損失?
    硫磺島戰役中,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為何卻遭受慘重損失? 硫磺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一場戰役之一,作戰雙方是美國與日本,這期間儘管日軍負隅抵抗但經過美國的不屈不撓最終還是將其攻破。
  • 硫磺島戰役——彈丸之地美軍足足打了三十六天才攻下
    1940年東北方向拍攝到的硫磺島全圖 硫磺島戰役( Battleoflwojima),是在第 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日本與美國之間的一場大型戰役
  • 殘酷的硫磺島戰役,佔據優勢地位的美軍損失卻比日軍還要慘重
    硫磺島戰役是一場可以載入史冊的戰爭,使得自視甚高的美軍首次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傷亡高於日軍。日軍的頑強抵抗使得美國人膽寒,幾乎沒有勝算的日本人沒有打算投降而是寧可全體"玉碎"也要阻止美國人。甚至可以說正是硫磺島戰役讓美軍重新開始審視放棄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轉而思考是否要使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
  • 硫磺島戰役為什麼那麼慘?20平方公裡,10萬人爭奪,5萬人死傷
    硫磺島戰役發生在1945年2月19日-1945年3月26日,前前後後打了一個多月,最後美國因為佔據絕對優勢而取得最終勝利,但是這場戰役是美國最不想回首的一場戰役,因為這場戰役是美軍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唯一一次傷亡人數超過日軍的戰役,而且整個戰役的過程非常殘酷,導致很多美國士兵戰後幾十年仍然有心靈創傷。
  • 上色老照片:直擊硫磺島戰役鏡頭下的美軍 擊斃日軍2.2萬人
    照片拍攝於1945年3月,在硫磺島戰役中,美軍士兵在攻擊線上等待預備役進行衝鋒。硫磺島戰役於1945年2月19日打響,美軍在該戰役中投入了11萬兵力,而日軍在該島的兵力則為2.3萬。照片拍攝於1945年3月,在硫磺島戰役中,正在一個壕洞中休息的美軍士兵,旁邊還有一條軍犬。此時已經進入到了硫磺島戰役的末期,攻下了硫磺島日軍便失去了南太平洋的空中航線。
  • 二戰期間,硫磺島戰役,為什麼會成為美國軍人的夢魘?
    其中在美日硫磺島戰役中,美國遭遇到二戰以來最頑強的抵抗,而這次戰役也成為了二戰美國士兵的夢魘,甚至一些二戰老兵提起硫磺島戰役就依舊心驚膽寒;並且硫磺島戰役爆發期間,日本政府已經被美國原子彈嚇得投降,然而,硫磺島的日本駐軍卻沒有絲毫投降的意思,為此這場戰役被稱為最後的太平洋戰役,也是最劇烈的戰爭。
  • 硫磺島戰役美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還有2萬8千傷亡?
    硫磺島面積不過21平方公裡,是地道的彈丸之地。如果不是太平洋戰爭,相信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島會如它眾多孤懸海外的兄弟島嶼一樣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然而當日美之間最慘烈的島嶼爭奪戰結束以後,全世界都記住了這個叫「硫磺島」的地方,這也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唯一傷亡人數超過日軍的戰役。
  • 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為何比日軍多6000人?只因戰前出現嚴重錯誤
    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為何比日軍多6000人?只因戰前出現嚴重錯誤 原標題: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為何比日軍多6000人?
  • 慘烈的硫磺島戰役對二戰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42年6月,隨著中途島戰役的勝利,美軍徹底掌握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到了1944年,日軍已經完全處於了守勢,一步步眼見美軍從太平洋上逼近日本本土。硫磺島長約8公裡,面積不足30平方公裡,島上因火山噴發而常年瀰漫著硫磺味,所以得名「硫磺島」。 該島經過了日軍的長年駐守,已經成了固若金湯的軍事基地,不但可以向東京發出轟炸預警,而且還可以起降戰鬥機攔截美軍的B-29轟炸機。因此,美軍下定決心堅決攻取硫磺島,拔掉這顆釘子。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5(中)—硫磺島戰役
    慄林的這些苦心經營,確實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使硫磺島之戰成為太平洋上最殘酷、艱巨的兩棲登陸戰役。就在這樣的危急時刻,美軍的艦炮火力給了登陸部隊以極其有力的支援,此次登陸,美軍登陸部隊每個營都配有艦炮火力控制組,能夠及時召喚艦炮火力的支援,而空中的校射飛機也發揮了巨大作用,準確測定日軍炮火位置引導艦炮將其消滅,可以說,在太平洋戰爭歷次登陸戰中,艦炮火力支援從沒有像硫磺島登陸戰那樣有效,在艦炮火力的大力支援下,美軍登陸部隊艱難向前推進,全天美軍共消耗127毫米以上口徑艦炮炮彈38550
  • 上色老照片:直擊硫磺島戰役的真實鏡頭,戰敗被俘的日軍一臉狼狽
    1945年2月19日, 美軍對硫磺島實施進攻,儘管此時日本已經無法挽回敗局,但受到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面對進攻而來的美軍,硫磺島的日軍部隊依舊拼死負隅頑抗。不過,在兵力上和軍事武器的壓制下,美軍最終取得了硫磺島戰役的勝利,在這場戰役中,美軍有約6800名士兵陣亡,而日軍被擊斃的士兵人數則高達2.3萬人,最終存活的日軍俘虜只有1083人。
  • 7萬美軍登陸傷亡21000人,是什麼戰役讓美軍付出巨大代價?
    為進攻硫磺島,美軍進行了較周密的分析、偵察和準備。為確保登陸成功,美軍統帥部決定集中絕對優勢的陸、海、空軍力量,採取牛刀殺雞、巨石擊卵的戰法實施登陸作戰,為此,美軍任命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為戰役最高指揮官,並投入得到大量工程兵部隊和200輛水陸坦克加強的第5兩棲軍。
  • 血戰硫磺島,美軍在優勢兵力和裝備的條件下,為何傷亡數量超過日軍?
    硫磺島戰役——太平洋戰場上唯一一次美軍傷亡超過日軍的島嶼攻堅戰。美國海軍陸戰隊經過一個月的血戰,最終拿下了硫磺島,但美國大兵也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 那麼,到底是哪些因素,讓美軍攻打硫磺島付出了比日軍多6000人的巨大傷亡?
  • 日軍在硫磺島戰役修建連環地堡群,號稱可以抗百噸炸彈,結果如何
    而這樣極具戲劇性的歷史故事就出現在二戰末期的硫磺島戰役中。所以硫磺島這個太平洋中的彈丸小島,就成為了太平洋戰場後期兩軍相爭的關鍵之地。而這場硫磺島戰役,也是美軍在二戰中傷亡人數多於日軍的一場戰役,稱呼它為戰爭中的絞肉機都不為過,可想而知當時戰場是怎樣的九死一生和殘酷搏殺。
  • 為什麼衝繩島戰役中,美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衝繩島是太平洋戰爭後期,美國在取得了一系列戰爭勝利之後,進軍日本本土的一次重要戰役。自19世紀末,日本吞併琉球王國之後,在琉球當地廢藩置縣設立了衝繩縣。衝繩自此之後就是日本的南部大門。而美國在中途島大戰取得了勝利後,逐漸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無論是擊斃山本五十六還是奪回太平洋島嶼的相關戰役,美國的戰爭損失一直都比較少。但是越靠近日本的領土,美國的戰爭損失就越大。衝繩島、硫磺島等戰役中,美軍都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也正是這樣的一系列損失,使得美國最終打消了直接攻入日本本島的策略,轉而使用原子彈進行打擊威懾。
  • 二戰結束前:美軍為何付出傷亡超過日軍總兵力代價,攻佔硫磺島
    【話說軍世】硫磺島戰役是在1945年2月19日,由美軍發起的一次對日軍佔據的島嶼的登陸作戰,此戰中美軍傷亡總數達到2萬8686人,而此時距離日本投降、二戰結束僅剩不到半年的時間,為何美軍要付出如此巨大傷亡代價奪島,而不是選擇跳島或者圍困島上已經被孤立的大量日軍,讓其斷糧呢?
  • 美國人想像中的硫磺島,犧牲了自己,噁心了所有人
    這個意思說的是,你可以逼迫一個人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但不能夠強迫他改變意志。本篇主要說的是二戰末期,駐守硫磺島的日軍與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之間進行的軍事鬥爭的故事。本片通過一個普通日本士兵的視角為我們呈現了二戰末期,日本士兵的精神面貌,順帶來一波反戰情緒收穫好評。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說到上甘嶺這場戰役,據現在記載,其戰鬥慘烈程度實屬罕見。罕見到什麼地步呢?其炮兵火力密度,已然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當時我人民志願軍陣地山頭被削低了兩米,整個高地變成了一片焦土。總之這場戰役,雙方打得十分慘烈。
  • 電影:硫磺島家書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中途島戰役失利直接宣布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敗,負隅頑抗的日軍依然堅守日本最南端的小島:硫磺島。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島,卻上演了二戰太平洋上最慘烈的戰爭。在硫磺島家書電影中,慄林忠道中將是日軍在硫磺島的指揮官,負責這道日軍最後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