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拳腳中求生的妻子,為孩子隱忍的母親,她們用失語守護畸形婚姻

2020-08-27 陳冰研

要說眼下最火的綜藝是什麼,《乘風破浪的姐姐》不能沒有姓名。

在我看來,它之所以火,倒不是姐姐們的自帶話題性,而是她們拼勁全力在舞臺上閃閃發光的樣子,又美又颯,絲毫不輸20歲的女團。

這種活出自我,活出自信的樣子,對於許多女性觀眾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劑。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不過是一場綜藝,更多地是娛樂效果,哪有那麼深的立意。但當我看到下面這個事件時,我才發現,活得勇敢和有尊嚴,對女性而言,是多麼重要。

時間倒回到7月4號,河北石家莊晉州的一條馬路上,人來人往。可就在眾目睽睽之下,一男子當著自己女兒的面,將妻子打得直至吐血。

拳打腳踢,撕扯頭髮,撕裂衣服,男子對妻子施加的暴力手段,令人觸目驚心。被打的妻子癱坐在地上,毫無還手之力。

更令人揪心的,是年幼的女兒,擋在自己被打在地的母親面前,哭著祈求暴力的父親&34;:&34;稚嫩的聲音聲嘶力竭,但沒能阻卻男子又一輪的施暴。

最終,還是在周圍群眾不斷出手阻止,報警之後警方介入處理的情況下,男子才最終停下了雙手。

雖然中國自古就有說&34;,每個家庭的私事,他人不能輕易下評斷。但即便夫妻之間有矛盾,或者妻子有過錯,丈夫就能以動手處理家事,而不受約束麼?我看未必。

在這場男性對女性家庭暴力的背後,我看到了女性卑微的一面,以及她們試圖用失語,捍衛畸形婚姻的隱忍與無奈。

01、家暴不是少數,而是沉默的大多數

毋庸置疑,上述提及的男子的行為,已經不是簡單夫妻間解決矛盾的小打小鬧了,而是更為嚴重的家暴行為。

根據我國反家暴法第33條的規定,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也就是說,即使是夫妻之間產生矛盾,一方故意對另一方進行傷害,也是應當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責任,而不是一句&34;就可以為所欲為。

此外,由於這名男子還在公眾場合毆打自己的妻子,如果這樣的行為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傷害,給公眾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影響,那也可以&34;追究該名男子的法律責任。

由此觀之,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理由,在男子舉起拳頭,狠狠打向自己的妻子,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可即使法律有這樣的規定,放眼全國,家暴的情形並不容樂觀。

家暴,在中國絕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沉默的大多數。

曾經,人民網公布了一組令人揪心的數據:

  • 在我國2.7 億個家庭中,約有25%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而其中90%受害者是女性。
  • 我國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毆打
  • 受家暴女性最短遭受3年家暴後才會報警,最長已遭受40年

被家暴人數之多、家暴次數發生的頻率、忍受家暴時間之長,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像。這些女性,或許白天在人群中佯裝沒事人一樣,回家卻如墜入地獄,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本以為是攜手一生,給予自己安全感的伴侶,卻成為了扼殺自己幸福生活的劊子手。這樣的現實,著實令人唏噓。

02、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

既然法律中都有了關於家暴的相關規定,為何這些受家暴的女性,不選擇離開,而是選擇隱忍默默忍受,甚至經歷3年後才選擇報警呢?背後的原因,或許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 家醜不能外揚

中國傳統的觀念,就是&34;。而家暴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顯然是並不光彩的事情。

這些受到傷害的女性,有些為了估計面子,選擇將暴力行為掩埋在心裡,寧願一個人默默流淚,也不願意向他人求助。

而有一些,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選擇和自己的父母、親朋好友開誠布公。然而不幸的是,另外一種觀念:&34;、&34;,又將受害者好不容易邁出的步伐,退了回去,再度進入了虎口。

  • 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回到這起案件中,看著孩子用小小身軀護著母親向父親&34;,可以看出女孩與母親深厚的感情。

或許,這也是女子為何被打倒在地,卻依然不選擇還手的理由——她還是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但其實,這樣維持的家庭,對孩子來說並不是良策。從小目睹暴力的孩子,可能很難健康成長。有些變得抑鬱、自卑、懦弱,而有些則會崇尚暴力,選擇用武力解決一切。

更可悲的是,受害者的沉默隱忍,往往沒有換來對方的痛心悔改,而是以為抓住了軟肋,愈發的肆無忌憚。最後,那些遭受家暴的女子們,退無可退,拿起了兇器以暴制暴,踏上了不歸路。

據統計,2014年至2017年的家庭犯罪案件中,有252名被告人(即遭受家暴的女子)涉及故意殺人罪。其中由受害人轉化為罪犯的就有117人。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家暴中,往往女性以為的隱忍,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實則,卻是掉入更無可救藥的深淵。

03、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就在6月,浙江義烏全國首創涉家暴人員婚姻登記可查詢制度。對於自2017年起,對於實施家暴行為被處罰過的人員,都將榜上有名。

依據該制度,婚戀對象可查詢對方有無家暴史,從而考慮是否&34;,避免入坑。從制定的角度來說,這無疑為女性自救,避免家庭暴力開闢了有利的途徑。

要知道,萬般皆苦,唯有自救。女性從來都不是弱者,從孕育生命的那一刻起,她就是強者。大自然本就是優勝劣汰,在這種原則之下,女性還能選擇是否讓勝者最終降臨人間,誰能說女性是弱者呢?

因此,當我們身體、尊嚴,精神遭到踐踏的時候,可以擁有的,除了自己勇於反抗的思想之外,還有更強大的法律武器。承認被家暴一點都不可恥,運用自己的善意包容犯罪才是真正的愚蠢。

黑暗沒有被看到,不是因為黎明的到來,而是因為躲在了更暗的地方而已。

或許,中國舊時&34;的兩性格局,是滋生男性對女性家庭暴力的溫床,無法完全杜絕。但我們可以讓自己成為獨立勇敢的女性,在遇到家暴時勇敢發聲。

因為每一次自我救贖,是讓施暴者去承受該有的懲罰,也讓無數其他有同樣經歷的女人,重拾勇氣脫離苦海。

既然歲月從不敗美人,我們也不應該被暴力打敗。浴火重生當然辛苦,但相信乘風破浪後,我們也能活得又美又颯,勇敢自信。


相關焦點

  • 20歲女大學生突然失語?竟是腦血管畸形惹的禍!
    術前:腦血管畸形伴出血;術後:血管畸形已切除突發失語!發現腦血管畸形20歲女大學生,因突然失語伴頭痛,輾轉當地多家醫院,CT檢查顯示腦出血。後轉診至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根據黎同學的病史、CT影像資料,醫院為其進一步完善頭顱MR檢查,確診腦血管畸形導致的出血。據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外五科(神經外科)主任陳陸馗介紹,腦血管畸形是腦血管的先天性、非腫瘤性發育異常。
  • 拯救婚姻裡的「失語症」
    有一個能讓許多婚姻裡的女人引起強烈共鳴的廣告,這個廣告在各個公號和朋友圈裡傳播,說的是一個女人回到家,邊忙著燒菜,邊自言自語地說著生活中的瑣事:「我碰到五樓陳太太了,她長好快哦」「你餓了嗎?」…但是回答她的是漫長的沉寂。鏡頭一轉,原來她的丈夫戴著耳機在玩遊戲,女人的話好像把棉花扔進了水裡,一點回音都沒有。同事說結婚幾年,和老公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
  • 婚姻失語症:我們不會離婚,也不會聊天了【她情感】
    有一天,妻子無意中撿到了沙發下的錄音筆,她打開聽,卻聽到了自己的婚姻日常。他們在同一個餐桌吃飯,她問一句,他答一句,然後是沉默,咀嚼的聲音、敲鍵盤的聲音、咳嗽的聲音、翻書的聲音,唯獨沒有聊天的聲音。這就是婚姻失語症,他們從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說,可能只隔了幾年的時光而已。
  • 守護婚姻是女人的職責?別為不值得的感情委屈了自己的人生
    苦苦維繫婚姻,本質上是一種人生路上的掙扎求生。詩人徐志摩的感情經歷,這麼多年來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為什麼呢?我覺得主要是因為與他有過情感糾葛的三個女人不但聲名在外,而且性格迥異,對待感情的態度也截然不同,所以三段感情的走向也完全不同。她們每個人都是一種類型的代表,都能帶給後人啟發。
  • 一個42歲女人的困惑:為孩子我在婚姻中委曲求全18年,結局卻悲涼
    有些女人過得不幸福會毫不猶豫的離婚,和以往告別,重新去尋找新的感情;有些女人卻不想離婚,她們寧願在婚姻中繼續忍辱負重,也不會選擇去離婚。婚姻不幸福卻繼續委曲求全的女人,很大的原因都是因為孩子,她們害怕家庭的破裂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和人生影響,所以,才會寧可自己受了委屈,也要給孩子保留住家的完整。
  • 混血精靈姐妹與母親,用生命守護逐漸消逝的雨林
    他們也在這裡生下了兩個可愛的女兒——「雨林精靈」林妲、宛妲,在你終日為生活奔波的同時,她們在這裡正過著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種樹、養花、採茶、和大自然對話。她們的生活安靜平和,她們所追求的一切,只為了延續這片雨林。
  • 《春潮》中有完全畸形的母子關係
    《春潮》海報宣傳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係。從這一點來看影片中郭建波(郝蕾 飾)和母親紀明嵐(金燕玲 飾)的關係,無異於仇人間的關係。但這種仇人關係,不是兩方對抗的仇視關係,而是一方強勢,一方沉默的關係。紀明嵐無時無刻不在羞辱和打擊郭建波。罵她不要臉,喊她滾,燒毀她的東西;而郭建波對母親的態度,一直都是沉默隱忍。可這一味的沉默隱忍是痛的。
  • 《囧媽》:隱忍與覺醒,如何才能更幸福?
    但也恰恰成了兒子與母親的矛盾,他不了解自己的母親,沒聽過母親在合唱中的Solo。如果是沒經歷過的有可能被騙,但是這趟火車在她母親年輕時坐過無數回了呀,而且是曾經要演出的大劇院,怎麼可能是騙子呢?他不懂母親隱忍背後承載的婚姻悲哀。影片中伊萬責備母親對自己管得太多了,甚至認為父親的離去也是母親的原因。
  • 有一種畸形的婚姻形式叫童養媳,比童養媳更畸形的是等郎妹
    有一種畸形的婚姻形式叫童養媳,比童養媳更畸形的是等郎妹。2007年的一部影片《等郎妹》,很好地展現了上世紀初的女性的悲催的生活形式。該片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客家女潤月幼年喪母,被無力撫養她的父親送到王家做等郎妹的故事。
  • 婚姻最錯誤的做法就是「隱忍」,不知不覺,就會出現三大危機
    但是這樣的認知卻是無數家庭總結出來的,因為一個家庭會決定一個人的成長環境,甚至影響孩子的處事方式與性格,長大之後戀愛結婚也會與原生家庭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完全不同的兩個家庭中成長起來的人走到一起,必然會有很多的挫折,即便最終修成正果,離婚率也回高很多。維持一個婚姻,並非是一方努力適應就足夠了,一輩子一直隱忍正是造就悲哀婚姻的原因。
  • 為愛隱忍5年,梁靜用15年婚姻「贏過」馬伊琍,成最懂管虎人
    這部籌備了長達10年曆經了4年製作的作品,承載的是夢想和歷史的交織,是無數觀眾都為之敬佩的大製作。連續7天票房就破億,3000多萬觀眾在這部作品上被戳中淚點。這部作品無疑是今年中國影視圈中最好的作品。梁靜在社交平臺上公開表白管虎:&34;相識後為愛隱忍了5年,最終有了這段15年的婚姻。
  • 《無愛可訴》:父母離婚拋棄孩子,孩子失蹤身亡,畸形婚姻的傷害
    哈嘍,大家好,我是餛飩,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孩子失蹤也無法挽回父母婚姻的故事,劇情出自電影《無愛可訴》。阿廖沙的父母要離婚了,放學之後,阿廖莎先到小樹林逛逛,反正回家估計也沒人在。沒人在也算是好的,要是父母在,整個家都成了戰場。阿廖莎的父母要離婚,他們要處理兩件事,一是買的房子要分財產,二是處理孩子阿廖沙。
  • 身為男人,一生都必須要守護的三個女人
    而當為母則剛,守護我們成長,成家的媽媽們老後,頭髮白了,皺紋多了,再也撐不起這個家了,那時長大成家了的我們,也必須要守護起媽媽們了!「因為你守護我長大,我養你到老」,我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對自己的媽媽說過!
  • 11年婚姻5年隱忍,最終以離婚結束,馬伊琍:請原諒,我盡力了
    2 兩人的婚姻關係如何?其實如何評價兩個人的關係,還真的不太好說。但是在這一段婚姻之中,馬伊琍確實非常的優秀,是一個很好的妻子,非常的成熟懂事,而且善解人意。作為一個妻子,她足夠通透,就算是當時的文章被爆出來了出軌,但是馬伊琍依舊是非常的淡定,這一種淡定並不是因為不喜歡文章,而是因為她看開了。就像馬伊琍所說的這一句話: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 沉默的她們
    因為肥胖自卑最後失心瘋魔的女朋友溫瑩瑩、外表咄咄逼人內心脆弱缺愛的女兒阿梅、失去孩子抑鬱自閉的年輕母親宋佳、對婚姻厭倦疲憊的妻子蘇娜、在等待中逐漸陷入絕望的情人阿小……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是女朋友,甚至是情人,她們處在生活的不同層面,承擔著不同的身份與角色,面對的問題也是複雜多樣,甚至截然相反,但是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女性。
  • 婚姻中女人過得不好,怎麼辦?聰明的女人,用這3種方法對待丈夫
    當你經濟充裕,離婚拿到孩子的撫養權,生活不發愁,你還會繼續隱忍下去嗎?顯然不可能。但話說回來,每個女人進入婚姻前,都不曾想婚姻會過得如此糟心,希望那個當初信誓旦旦娶自己的男人,疼愛珍惜自己,可惜事與願違。那這種女人該怎樣堅持下去呢?
  • 為愛背負,為愛隱忍、為愛犧牲,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模式代代相傳的話,多可悲多可怕.
    親愛的金穎老師,聽著你的語音,越發覺得中國的婚姻制度對女人的不公,多少女人是因為沒有能力離開婚姻才不得不隱忍,多少男人是因為離婚成本過低而對女人肆無忌憚
  • 《妻子的浪漫旅行》:愛,才是婚姻幸福的密碼
    整個過程充滿了新鮮感,不是夫妻一起秀恩愛,而是妻子團踏上浪漫之旅,丈夫團留守錄影棚遠程觀察旅途中的妻子,去了解她們生活中的另一面。謝娜與張杰,應採兒與陳小春,穎兒與付辛博,程莉莎與郭曉東,4 對背景不同、婚齡不同的明星夫妻,用真誠展示自我,讓一個原本甚是簡單的綜藝節目,具備了多維度的美好。有甜蜜。
  • 撕裂畸形風俗婚姻下,女性的悲慘
    《等郎妹》中客家的「等郎妹」這個特殊群體和童養媳一樣,在歷史河流中被泥沙挾裹著淹沒,給後人留下深深地震撼,她們在封建枷鎖的桎梏中失去自我和生命,用數豆子打發寂寞的時光和等待的一生。01: 貼上「等郎妹」 標籤的女孩,註定了悲慘的命運「在家從父,出嫁從夫」 封建社會禁錮婦女的三從四德 ,使女人們在成長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認知,丈夫就是女人的天,丈夫是她們唯一生存下去的稻草,是她們希望和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