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愛可訴》:父母離婚拋棄孩子,孩子失蹤身亡,畸形婚姻的傷害

2021-01-09 餛飩愛語文

哈嘍,大家好,我是餛飩,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孩子失蹤也無法挽回父母婚姻的故事,劇情出自電影《無愛可訴》。

阿廖沙的父母要離婚了,放學之後,阿廖莎先到小樹林逛逛,反正回家估計也沒人在。

沒人在也算是好的,要是父母在,整個家都成了戰場。阿廖莎的父母要離婚,他們要處理兩件事,一是買的房子要分財產,二是處理孩子阿廖沙。

房子已經陸陸續續有人來看,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切按法律程序來走就好。可是處理阿廖沙卻不那麼容易了,父母都不想要阿廖沙的撫養權。

父親鮑裡亞已經有了新的情人——瑪莎,他們還已經有了新的孩子,就像當初他與阿廖莎母親一樣,兩人也是先有了阿廖沙才在一起的。

母親珍婭也有了新的情人,對方是一個是47歲的成功人士,離婚三年,幼兒在國外念書。平常不抽菸不喝酒,還練練太極拳,既多金又體貼,滿足了珍婭對浪漫生活的所有幻想。

離婚一拖再拖,是因為鮑利亞怕丟了工作,他的老闆是一個嚴守教義的人,規定成家的人才能在公司上班,萬一被老闆知道鮑利亞離婚了,鮑利亞的飯碗就不保了。

鮑利亞還欠著銀行錢,眼看有新的家庭,飯碗是萬萬丟不得的。他只能神不知鬼不覺的離完婚再結婚,暗地裡把老婆給換了。

鮑利亞偶爾也回家來住,就是睡在沙發上,但只要一回來,夫妻互撕就在所難免了。

鮑利亞與珍婭之間已經沒有任何情分可講了,不再顧及兒子阿廖莎的感受,也不顧及把阿廖莎這個曾經的愛情結晶當作皮球互踢,誰也不知道阿廖莎躲在廁所門口哭了多少次。

父親鮑利亞眼裡的阿廖沙好像不存在,他覺得阿廖沙是他年輕時沒腦子犯下的錯誤,他看阿廖沙的眼神滿是憎惡,會當著外人的面羞辱他、拍打他的頭。

母親珍婭當年未婚先孕,想把孩子打掉又不夠膽,留下來卻又覺得有壓力,她根本就不想要阿廖莎。

後來孩子出生、家庭成立,生活過著過著就過去了,多年後日子終究還是過不下去了,鮑利亞與珍婭各自有了新歡,阿廖莎卻成了一個處理不掉的麻煩。

總不能送去孤兒院吧,畢竟阿廖莎父母雙全,到時候社工心理輔導員、政府部門的壓力會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名聲。

就在父母不知道怎麼處置阿廖沙的時候,阿廖沙幫他們處置了自己。

那天早晨珍婭照常用一頓阿廖沙不愛吃的早餐應付了孩子;鮑利亞則和往常一樣手機不離手,刷著社交網站上的主頁,絲毫沒有看到阿廖沙邊吃飯邊掉眼淚。

阿廖莎離開後,珍婭照常去做美容,她一邊自拍,一邊和髮型師聊她對浪漫假期的期待,那就是夏天、陽光、沙灘、酒店……

珍婭把自己收拾的美美的,等著情人來接她。他們一起上高檔餐廳吃燭光晚餐,這是一個浪漫有情調的地方,或許這就是珍婭和情人第一次見面的地方。

醞釀好情緒,珍婭告訴情人,除了對母親,她沒愛過任何人,可是母親是一個只會講秩序且無愛的人,對珍婭的愛沒有任何回應,後來珍婭索性不愛母親了。

珍婭繼續說道,丈夫是她自己年輕不懂事惹下的麻煩,連帶著兒子阿廖莎都是麻煩,好在珍婭現在終於遇到了可以愛的人了。

像個墜入愛河的調皮小女生,珍婭望著窗外的夜,好像幸福觸手可及。而在這相同的一天,鮑裡亞下班之後,也直接去找了情人瑪莎。

可是瑪莎和所有心裡沒有安全感的女生一樣,追問鮑利亞之前有多少親人,鮑利亞敷衍過去了。鮑利亞給了瑪莎一個永遠在一起的承諾,瑪莎就破涕為笑。

鮑利亞和珍婭似乎已經提前開始了他們離婚後的新生活,誰也不知道阿廖沙失蹤了。

直到第二天,學校打電話給珍婭說,阿廖莎已經兩天沒有去學校了,出於女性的本能,珍婭覺得阿廖沙出事了。

珍婭給鮑利亞打電話,鮑利亞正在上班,根本不放在心上,他覺得孩子一會就回來了。

鮑利亞無所謂的態度惹火了珍婭,兩個人又開始在電話裡互相指責。

珍婭報了警,警察過來左拍右拍,然後告訴她,「根據統計的結果,孩子出走一般七到十天就會回來,警局立案流程會走很久,資料也要準備很多,那個時候說不定這熊孩子就回來了。」

離開之前,警察建議珍婭去找志願者組織,等到鮑利亞下班回到家之後,志願者已經到家了。

志願者的負責人問了一些阿廖沙的愛好和習慣,夫妻倆都不清楚,他們好像從來沒有認真看過自己的兒子。

搜尋阿廖莎分兩條線進行,一是通過阿廖沙的電腦和身邊的鄰居、同學、老師,看看有沒有線索;二是他們需要去找珍婭的母親,看看那個古怪的老太太是不是把孩子藏起來了。

老太太和珍婭不對付,老太太也看不慣鮑利亞。

可是去老太太家的途中,夫妻倆又開始爭吵,一個執意要抽菸,一個要放勁爆的音樂,這趟旅程又變成他們互相折磨的機會。

阿廖莎果然沒有在老太太那裡,這老太太也不關心阿廖莎怎麼樣,一看到珍婭來了,又開始和珍婭相互指責。

老太太又開始對珍婭歇斯底裡,「當初讓你把孩子打掉,你不聽,現在麻煩了吧。」

回到車上的珍婭又開始刺激鮑裡亞,她說「老太太當時說的話是有道理的,我不應該和你在一起,不應該生下孩子,可是你當時一直對我高唱愛情和幸福,我居然信了你,結果就是痛苦。」

珍婭甚至和和鮑裡亞攤牌,她繼續說,「當時是為了擺脫強勢的母親才和你在一起的,本想利用你,誰知道被你利用了,是你想要一個家,我原本可以不要一個家的,幸好我現在遇到了一個好人,能給我幸福。」

鮑裡亞聽完,臉色陰沉,直接把珍婭趕下了車。

阿廖莎沒有在老太太那兒,那麼就只能進行大面積搜救了,景區調出的監控也沒能提供什麼線索。

現在真的要立案了,阿廖莎唯一的好朋友提供了一個線索,他和阿廖沙有一個秘密基地,是一棟廢棄的大樓。

可是整個搜救隊找遍了大樓,還是沒有發現阿廖沙,鮑裡亞第一次發現原來他兒子會躲到這種地方。

醫院也找遍了,體型和阿廖沙吻合的孩子都不是,傳單也到處貼,仍然沒有任何音訊,阿廖沙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直到他們找到一具和阿廖沙體型一樣的屍體,可是那孩子幾乎可以說是血肉模糊了,珍婭一直說不是阿廖莎,鮑裡亞卻不敢開口。

志願者負責人建議他們驗一下血,珍婭被帶出去之後,鮑裡亞靠在牆角痛哭。

鮑裡亞知道那具屍體就是他的兒子,他們終於成功解決了離婚的最後一個問題,沒想到卻如此血淋淋。

沒過多久,鮑利亞有了新的孩子,可在他眼裡,這個孩子似乎仍舊不存在,為了不讓孩子幹擾他看電視,他粗魯的把孩子丟進嬰兒車。

珍婭也終於和那個體貼的情人在一起了,可她仍舊玩著自己的手機生活,仍舊陷入了無趣。

鮑裡亞和珍婭以為離婚就能把孩子甩掉,就能開啟新的生活,但是孩子成全了他們,而他們只是開啟了一輪新的循環而已。

然而這一切都是以一個孩子的一生為代價,他的生和死成為了父母婚姻開始和婚姻終結的紀念品。

那麼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整部電影告訴我們,雖然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資格證書,但維繫一個有愛的家庭仍然需要雙方的責任感作為支撐。

珍婭的母親總是對珍婭歇斯底裡,沒有想過好好溝通,導致珍婭未婚先孕,為了擺脫原生家庭的缺愛而匆匆步入一段不理想的婚姻。

步入婚姻後,珍婭仍然沒有想過對孩子和家庭負責任,她一直糾結於尋找生活的樂趣而忽略了家人的感受。鮑裡亞也同樣,他交往了很多情人,婚內出軌還有了孩子,從來沒有想過為一個新生命負責任。

本來可以健康成長的孩子在父母這樣一段畸形的婚姻中,成為了父母任性的犧牲品,可悲可嘆!

餛飩愛語文,每個文字都嚴謹認真,感謝你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無愛可訴》是個不幸的故事:不愛孩子的父母不配幸福
    第9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中,安德烈·薩金塞夫的新片《無愛可訴》最終敗給《普通女人》,但其新片中對社會倫理、人生處境的探討仍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隱藏其中的某些隱喻都為這部緩慢懊「喪」又張弛有度的影片帶來生機,雖然這種別樣的生機會讓人極為不適應。
  • 《無愛可訴》我從未對你那樣對別人
    但這次的『無愛可訴』,卻不那麼被影迷們看好,也不算是他最佳發揮的一部。當然,他就算正常發揮也很厲害。他作品裡慣用的手法就是以小見大,即用一個普通的小故事,來隱喻更大的政治和社會問題,這也是各大電影節最喜歡的設定。
  • 無愛可訴,父母的私生活越放縱,越反襯孩子阿廖沙喪生結局的悲慘
    錯誤的婚姻不一定是失敗的結局,在錯誤中體會生活的艱辛可能可以改變荒唐想法的初衷,因為那衝動後的決定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這兩個人並沒有去扮演好父母的角色,這樣想來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可能更是一種解脫和對無法選擇幸福的妥協,至少他會有一個人是愛自己的,阿廖沙出走後,影片描繪了珍雅和鮑裡斯與各自新情人的新生活,在「活著不能沒有愛情」的論調下穿插著極為露骨的床戲,觸動我的一點是,兩位女性在性事結束後不約而同地向情人詢問「你真的愛我嗎?」。
  • 《無愛可訴》:婚姻不是愛情的圍城!
    婚姻不是愛情的最後歸宿,步入婚姻的圍城之後,你會發現更多現實性的問題讓你逃無可逃,訴無可訴。《無愛可訴》是一部劇情片,一對夫妻因為雙方都有了新情人,孩子則成了他們走向新生活的負累。這是許多現實婚姻中會面臨的問題,值得觀眾反思。
  • 《無愛可訴》告訴你戰鬥民族背後的懦弱
    《無愛可訴》劇照(文/馬鵬程) 2003年曾憑藉電影《歸鄉》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今年攜帶新片《無愛可訴》來到坎城。《無愛可訴》繼承了《歸鄉》對於家庭關係的探討和《利維坦》中對於俄羅斯社會現實的批判。
  • 評薩金塞夫新作《無愛可訴》:萬物寂寥人心枯索
    評薩金塞夫新作《無愛可訴》:萬物寂寥人心枯索 2017-11-02 15:04:24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無愛可訴》|俄羅斯可能拍出了今年最喪的電影
    《無愛可訴》從電影類型到內容簡介,怎麼看都是一部娘們唧唧的愛情片,但是看看導演是誰吧,安德烈·薩金塞夫。他上一部讓南哥記憶猶新的電影是《利維坦》,在這裡有必要先說叨兩句。從這點來看,南哥有理由相信,《無愛可訴》大概和愛情的關係不大。先看劇情。簡介裡是這麼說的,一對處於爭吵和互相出軌狀態的夫妻,珍婭和鮑裡斯,在兩人分崩離析的婚姻中,12歲的兒子痛苦不堪,於某一天走失。
  • 《無愛可訴》電影賞析:生活最怕的就是活的絕望,沒有愛可以訴說
    影片《無愛可訴》講述了一個「愛意缺失」的世界。片中的三口之家分崩離析,父親出軌,將一個年輕的女孩肚子搞大;同樣的,母親也另尋新歡,和一個大自己十幾歲的男人享受著第二春;只有兒子是孤單的,雖然和母親住在一起,卻要承受母親的怨氣,而父親,卻對自己不管不顧。
  • 無愛婚姻的殘酷真相:女人要麼忍,要麼偷嗎?
    或許吧,在無愛婚姻裡,女人要麼忍,要麼偷情,這就是無愛婚姻的殘酷真相!女人為何要忍,而不是勇敢離婚去追逐真愛?女人寧可忍受無愛婚姻的折磨也不願離婚,背後是女人的懦弱與無知!她們看似偉大,為了孩子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將就著婚姻。的確,很多女人坦言「若不是為了孩子早就離婚了」。女人這樣將就無愛的婚姻,面對內心的煎熬也夠能忍的。
  • 傷害孩子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父母處理離婚的方式
    「我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是因為自己的不珍惜,結果離婚了。現在我是人不人鬼不鬼的,我對當初自己的行為深切地感到懊悔,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現在我是家人不愛,孩子不喜。我現在特別擔心自己的孩子因為單親受到傷害!離婚一定會傷害孩子嗎?」
  • 電影《無愛可訴》:小男孩離家出走遇害,父母親卻對此不聞不問
    《無愛可訴》是一部沉重的悲情電影,描述了父母關係破裂,小男孩離家出走遇害,父母親卻對此不聞不問的故事。對一個說故事的人而言,所有事件在著手前,都已經發生完了。因此,故事本質是對時間的調動,透過不同方式將巨大、模糊的過去,提取至觀眾眼前。
  • 《無愛可訴》看完淚奔:給孩子最好的愛,莫過於做好這件事!
    曾經看過一個電影《無愛可訴》,給自己的觸動特別大,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爸爸愛媽媽,那愛會在這個家「拼命地生長」。希望愛能插上翅膀,飛到你們每個人的家中。阿廖沙從小在一個冰冷的家庭長大,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可憐蟲。後來,父母終於要離婚了,這個時候阿廖沙成了一個難題。阿廖沙曾經是他們愛的結晶,現在卻成為互相推脫的累贅。
  • 俄羅斯坎城獲獎電影 | 無愛可訴 中俄雙語字幕(2017)
    ❤  Ваша жизнь, наши спектакли魚子醬,好劇常在昨天在北二外,小魚組織了無愛可訴電影觀影團
  • 周迅離婚:父母如何經營婚姻,才不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但有些假象的完美婚姻狀態的父母,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為什麼婚姻狀態完美的父母,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深以為然,樂媽有個同事,她就是這樣的,從小她的父母很愛恩,從未在她面前吵過架,她也發誓長大以後一定要找一個像爸爸一樣疼自己的老公。可當她經歷過婚姻之後才發現,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婚姻。而一直恩愛的父母竟然有一天也會吵架,這讓她痛苦不已,一度不相信婚姻。是啊!
  • 父母離婚會傷害孩子,試試情緒管理訓練,保護孩子和自己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可以說是肉眼可見,當離婚的父母一方問孩子,「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你想跟爸爸,還是跟媽媽」,多數孩子一定會非常惶恐,孩子們都希望爸爸媽媽都在身邊,分裂的家庭會讓孩子害怕、無助,擔心自己被拋棄,而多項心理學的研究也發現,父母經常暴發衝突,或者離婚,會對孩子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包括情緒健康、身體健康、人際交往能力等。
  • 《無愛可訴》這部電影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薩金瑟夫這部《無愛可訴》的刀鋒太銳利,即使不用來刺入肌膚,光看著薄薄的刀刃都膽寒。《無愛可訴》將鏡頭聚焦在了一個冰冷壓抑的家庭中,父母雙方都刻意謾罵對方,丟包袱,都不想要一個不是拿愛孕育出來的孩子。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真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尤其是一個未成年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孩子,反抗的唯一手段要麼是離家出走,要麼拿自己的生命報復,要麼就是在這種氛圍中成長,失去愛的能力,存在難以修復的性格缺陷,也許最終他也會走上父母的老路。可怕的就是這種無限的循環,能把人逼死的壓抑。阿廖沙的母親、父親、以及姥姥都是這個死循環裡的一環,基本沒有對話可能,只有無限的咆哮,哪裡存在分毫的愛。
  • 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無愛可訴》,探討的依然是家與國
    俄羅斯導演薩金賽夫(Andrey Zvyagintsev)的第五部作品《無愛可訴》(Loveless,2017)2 月 9 日在英國公映,並將於 2 月 16 日登陸美國。不過,電影發行方 Altitude 依然相信,如果能在本周末的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s)和 3 月的奧斯卡上有所斬獲,《無愛可訴》至少能追平導演前作、2014 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利維坦》(Leviathan)的票房收入——29 萬英鎊。根據 IMDB 數據,薩金賽夫的新作已獲得 30 項電影節提名,並拿下 15 個獎項。《無愛可訴》俄羅斯版海報。
  • 離婚的夫妻離婚不離家,帶給孩子的傷害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很多年
    觀點:在我看來,也許你們離婚有著不為人知的矛盾和內情,但是有沒有想過孩子,孩子們想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家,有溫暖,有愛的家,是一個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的家,家的溫度他們是能感受到的,離婚不離家的家,對他們傷害可能更大。
  • 起訴離婚 父母雙方都不要孩子怎麼辦
    人民法治網訊 (通訊員 文林)聽說過離婚「搶孩子」的,但是,互相「讓孩子」的還真不多見。日前雲南楚雄大姚縣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父母雙方均拒絕撫養孩子。離婚本就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此時生之而不養之,有些父母未免非常不負責任了。
  • 為了孩子,父母離婚最好避開以下時間,不然造成的傷害難補救
    在家裡,老公根本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等到孩子長大一點,我肯定跟他離婚……」 事實上,我不止一次地聽到過有父母對婚姻不滿但是,我想提醒一下各位父母,不是孩子長大了,父母離婚對他的傷害就不存在了。如果父母是在以下時間離婚,對孩子的傷害依然存在。所以,為了孩子,父母離婚最好避開以下時間,不然造成的傷害難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