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無愛可訴》,探討的依然是家與國

2021-01-09 好奇心日報

俄羅斯導演薩金賽夫(Andrey Zvyagintsev)的第五部作品《無愛可訴》(Loveless,2017)2 月 9 日在英國公映,並將於 2 月 16 日登陸美國。儘管不太可能取得商業成功,這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電影依然備受矚目,它將幫助人們理解當代俄羅斯的藝術電影業態和藝術家的野心。

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包括提前點映在內,這部電影在英國 39 家電影院上映 5 天來共進帳 12 萬 6 千英鎊。這一成績相對動輒上億的商業片票房而言無疑有些慘澹。不過,電影發行方 Altitude 依然相信,如果能在本周末的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s)和 3 月的奧斯卡上有所斬獲,《無愛可訴》至少能追平導演前作、2014 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利維坦》(Leviathan)的票房收入——29 萬英鎊。根據 IMDB 數據,薩金賽夫的新作已獲得 30 項電影節提名,並拿下 15 個獎項。

《無愛可訴》俄羅斯版海報。圖片來源:豆瓣

《無愛可訴》沿襲了薩金賽夫的創作風格,通過微妙的家庭生活折射宏大的社會症候。這大體是一個關於如何失去「愛」的故事:一對生活在莫斯科的夫婦感情破裂,各自麻木地尋求「新生活」,卻遲遲沒有注意到 12 歲的兒子已悄然失蹤。資深文化記者楊時暘將影片形容為「信念的斷崖和崩塌,從一個家庭內部,擴展到每個人人心的底部,然後指向龐大的社會基數」,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標題更為直白:《無愛可訴,一個破碎的家庭和迷失的國家》(In 『Loveless,』 a Broken Family and a Lost Nation)。

導演本人表達了類似看法。在一場對談中,他解釋說,「莫斯科的中產階級家庭」是一個精心選擇的對象。它讓人們看到,對那些看似洞察生活的體面人物而言,「孩子」如何忽然間成了一種負擔。導演承認,這種變故被安排在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中:

「2012 年,人們對一切還充滿希冀,等待著政治氣候的回暖,相信國家會尊重民意。但到了 2015 年,失望感到達了頂峰:人們感到,積極的變化已然無望,社會陷入敵對情緒和軍事化,仿佛每個人都在被敵人包圍。」

從 2014 年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發生了嚴重衝突。儘管軍事衝突只在局部發生,但事件的政治後果——包括西方國家的制裁——卻是全局性的。

這種政治解讀在電影中不乏暗示:公寓內的電視機不知疲倦地播放著時政新聞。不過,導演前作的政治諷刺顯然更為鋒利,後果也頗為嚴重。《利維坦》通過一個家庭的毀滅反映了俄羅斯嚴重的腐敗問題,反諷的是,拍攝經費有 35% 來自俄羅斯文化部。文化部長梅德尼斯基(Vladimir Medinsky)事後檢討了這一「失誤」,並將薩金賽夫列入了黑名單。他表示,納稅人的錢不應被用於資助那些」充斥著絕望與存在主義式無意義感的電影」。

《利維坦》中赤裸裸的政治指涉讓片尾致謝中的「俄羅斯文化部」字樣格外醒目。圖片來源:豆瓣

或許讓人有些意外:在俄羅斯,一部沒有官方資助的電影(尤其是藝術電影)仍是相對新鮮的事物。《無愛可訴》的製片人羅頓揚斯基(Alexander Rodnyansky)表示,團隊沒有向政府申請資金,而是依靠俄羅斯、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的資源聯合製作。他承認,官方資助依然是俄羅斯電影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但「事情在起變化」:今年在索契舉行的、帶有官方色彩的 Kinotavr 電影節上,14 部參賽電影中有 9 部沒有任何來自政府的資助。

官方的缺席並沒有影響《無愛可訴》的正式發行與國際化。去年 5 月,該片獲得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隨後,電影由索尼電影(Sony Pictures)發行,在俄羅斯的 600 塊銀幕上映,以 170 萬美元的收入排在同年上映電影的第 98 位。9 月,主要由專家組成的俄羅斯奧斯卡委員會決定提名《無愛可訴》參評 2018 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製片人聲稱,在最終入圍的 9 部外語片中,只有《無愛可訴》拿到了坎城評審團獎,並獲得了所有主要國際電影節的提名。

題圖來自:豆瓣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給了它?這是瞎了嗎!
    與陳小姐一起,從十點聊到將近午夜,為大家直播暢談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佳作。關燈首席CP組合出街關燈特約,請勿轉載有一種說法,你知道每年最好看的是哪一部電影嗎?答案是,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那部。最佳外語片是一國一片,政府選送。
  • 《邪不壓正》憑什麼代表中國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而令人遺憾的是,繼2003年《英雄》入圍第75屆奧斯卡之後,華語電影已經有15年無緣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終極名單了。如今代表比利時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無疑是有備而來。儘管從近兩年來看,LGBT早已不是什麼驚世駭俗的題材,但《女孩》的出現依然有著巨大的競爭力。14、土耳其《野梨樹》導演:努裡·比格·錫蘭
  • 《汽車人總動員》也要代表中國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到底怎樣的影片才能代表中國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呢?中國奧斯卡電影研究協會給出了驚人的答案——《汽車人總動員》。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一項專門為外國電影設立的電影獎項,面向全世界的非英語電影,由各個國家的官方機構負責選送。自1979年以來,中國就一直奔跑在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道路上,先後曾輸出過三十多部電影。
  • 歐洲電影獎公布首批獲獎名單 《無愛可訴》摘兩獎
    《無愛可訴》獲最佳攝影、最佳作曲獎1905電影網訊 近日,第30屆歐洲電影獎公布了第一批獲獎名單,俄羅斯影片《無愛可訴》獲得最佳攝影和最佳作曲獎,法國影片《每分鐘120擊》獲得最佳剪輯獎《方形》獲最佳美術設計獎這三部影片均是本次歐洲電影獎的熱門影片,同時也是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有力競爭者。
  • 俄羅斯坎城獲獎電影 | 無愛可訴 中俄雙語字幕(2017)
    ❤  Ваша жизнь, наши спектакли魚子醬,好劇常在昨天在北二外,小魚組織了無愛可訴電影觀影團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佩德羅·阿莫多瓦|阿凡提|翻譯家|日本_娛樂|...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今年開始就不叫外語片了,改名為「國際影片獎」。獎項名字改了,但大家的「申奧」熱情不改。今年共有93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代表電影「申奧」,中國臺灣地區「申奧」電影是《誰先愛上他的》,中國香港則派出《掃毒2天地對決》,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則是今年中國內地選送的電影。
  • 《無愛可訴》:婚姻不是愛情的圍城!
    婚姻不是愛情的最後歸宿,步入婚姻的圍城之後,你會發現更多現實性的問題讓你逃無可逃,訴無可訴。《無愛可訴》是一部劇情片,一對夫妻因為雙方都有了新情人,孩子則成了他們走向新生活的負累。這是許多現實婚姻中會面臨的問題,值得觀眾反思。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評選,是對全世界的施捨
    連結如下:今天我們來聊聊奧斯卡上被很多人認為是藝術性最高的一個項目——最佳外語片。外語片在奧斯卡上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板塊,它和其他獎項的主流好萊塢味道有點格格不入,有人說這是藝術電影的保留地,有人說外語片候選者體現了美國人的文化口味和政治傾向,是對全世界的施捨。下面範範這篇文章,會深入分析外語片競賽的本質。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秘密
    事實上,該片在報送美國金球獎時,是作為阿根廷影片,但因為阿根廷方面在挑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時,以一票之差選擇了另外一部作品,《世界之地》導演於是遊說烏拉圭官方,由烏拉圭報送。奧斯卡的規則似乎仍不夠清晰,今年的規則裡僅以下這句:「報送國必須證明,該片的藝術控制主要掌握在該國公民或居民手中。」
  • 奧斯卡外語片九強沒有姜文,華語片這次又是看客
    新一屆奧斯卡外語片獎九強名單出爐,華語片卻依然只是看客。看來,想拿獎,選送機制不是重點,以質取勝才是王道。去年,奧斯卡外語片獎的提交片目數量創下歷史新高,一共92部。今年也不遑相讓,一共87部。昨天,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公布名單,九強新鮮出爐。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個「普通女人」一點都不普通!
    ,除了各項大獎的激烈角逐之外,競爭最為激烈的莫過於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作為囊括了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質量最上層的最佳外語片,其含金量不言而喻,與之而來的分歧也愈加的強烈。今天說的是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角逐,這一屆提名的總共有五部,分別是《無愛可訴》(法國)、《方形》(瑞典)、《普通女人》(智利)、《羞辱》(黎巴嫩)、《肉與靈》(匈牙利)。
  • 值得深思,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羅馬》只是今年疫情原因,好萊塢仍舊處於半癱瘓的狀態,但如果你仔細查閱會發現奧斯卡含金量最高的不是最佳電影,而是「最佳外語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愛》最佳外語片通過各個國家選送的電影而最終決出,每年多達幾百部不同語言的電影形成最強電影陣容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何以為家》近期上映
    這部獲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和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高口碑電影備受國內觀眾的喜愛和期待,豆瓣評分高達8.7分並連續三周獲得「一周口碑榜」冠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影片《何以為家》近期上映我的父母沒有給我一個家所以我要打官司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黎巴嫩底層社會中12歲男孩贊恩的艱難人生,他的父母極其貧窮卻不停地生下了一個又一個孩子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美國口味的另一種選擇?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評選到底是美國口味的另一種選擇,還是留給真實藝術的棲息之地,看過這篇文章,你會對奧斯卡評委的「擇偶標準」有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來聊聊奧斯卡上被很多人認為是藝術性最高的一個項目——最佳外語片。外語片在奧斯卡上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板塊,它和其他獎項的主流好萊塢味道有點格格不入,有人說這是藝術電影的保留地,有人說外語片候選者體現了美國人的文化口味和政治傾向,是對全世界的施捨。下面範範這篇文章,會深入分析外語片競賽的本質。
  • 《無愛可訴》是個不幸的故事:不愛孩子的父母不配幸福
    第9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中,安德烈·薩金塞夫的新片《無愛可訴》最終敗給《普通女人》,但其新片中對社會倫理、人生處境的探討仍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隱藏其中的某些隱喻都為這部緩慢懊「喪」又張弛有度的影片帶來生機,雖然這種別樣的生機會讓人極為不適應。
  • 《無愛可訴》我從未對你那樣對別人
    但這次的『無愛可訴』,卻不那麼被影迷們看好,也不算是他最佳發揮的一部。當然,他就算正常發揮也很厲害。他作品裡慣用的手法就是以小見大,即用一個普通的小故事,來隱喻更大的政治和社會問題,這也是各大電影節最喜歡的設定。
  • 《夜鶯》為何無緣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華語片連續11年無緣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圖片來自網絡)《夜鶯》飛不進奧斯卡,抱憾之餘掀起了新一輪思考——《夜鶯》,我們選對了嗎?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布了入圍第8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下一輪角逐的9部影片。代表中國內地參評的《夜鶯》、代表中國香港地區的《黃金時代》以及中國臺灣地區選送的《冰毒》,都無緣更進一步。自從2003年《英雄》之後,華語影片已連續11年無緣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而迄今為止,僅有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在2001年為華語片揚威洛杉磯。
  • 93部電影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佩德羅·阿...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今年開始就不叫外語片了,改名為「國際影片獎」。獎項名字改了,但大家的「申奧」熱情不改。今年共有93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代表電影「申奧」,中國臺灣地區「申奧」電影是《誰先愛上他的》,中國香港則派出《掃毒2天地對決》,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則是今年中國內地選送的電影。
  • 2015年奧斯卡欽點了這九部最佳外語片
    這意味著,如果某片被認定為最佳歐洲電影,那麼它很可能會一直笑傲到奧斯卡頒獎禮——除非其他洲有口碑絕好、像《一次別離》那樣能正面碾壓的作品。這一局面在今年將不再出現。首先EFA今年的最佳歐洲電影是《年輕氣盛》,作為英語片它不符合奧斯卡外語片的申報條件;其次今年外語片頭號種子選手《索爾之子》根本沒有出現在EFA的提名名單裡面。
  • 哪吒衝擊第9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哇!對手居然是他們!!!
    該片獲封今年多倫多電影節「最佳加拿大電影」。(加拿大1971年開始「衝奧」,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7次,獲獎1次)該片亮相了多個電影節,導演莉拉·阿維萊斯憑藉該片獲封去年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金門獎」最佳新導演。(墨西哥1957年開始「衝奧」,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8次,獲獎1次)《蜘蛛》講述三個朋友是70年代早期混亂的智利一個反對派組織的成員,他們一起犯下的政治罪行改變了這個國家的歷史,而一起背叛事件也讓他們分道揚鑣。該片入圍今年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地平線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