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愛可訴》告訴你戰鬥民族背後的懦弱

2021-01-09 田野娛樂情報

《無愛可訴》劇照

(文/馬鵬程) 2003年曾憑藉電影《歸鄉》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今年攜帶新片《無愛可訴》來到坎城。《無愛可訴》繼承了《歸鄉》對於家庭關係的探討和《利維坦》中對於俄羅斯社會現實的批判。

影片以雪後的莫斯科作為開頭,Boris和Zhenya是一對住在莫斯科正在辦理離婚的夫妻,他們有了各自新的情人,可是卻對於孩子阿廖沙的撫養權的問題爭執不休。一天,阿廖沙在洗手間中聽到了父母之間一次嚴重的爭吵,於是決定離家出走。直至影片結束時,時間已經是一年以後2012年3月的莫斯科,可是他們的孩子再也沒有回來。

薩金塞夫的這部電影首先是對於都市社會中的愛情與家庭的探討。Boris一家是莫斯科標準的中產階級,他們有屬於自己的三房公寓和小汽車並養育著他們懂事的孩子。可是這樣的看起來美滿的家庭組合,所面對的確是即將離婚的殘局,Zhenya與年長的富商走到了一起,而Boris也有了新的女人。Zhenya十分喜歡自拍,影片中有很多Zhenya自拍的特寫。對於薩金塞夫,自拍與蘋果手機是都市人被異化的符號,通過自拍塑造了物質崇拜和現代都市的生活方式。而在高檔餐廳約會的飯局中,Zhenya對於富商情人的調戲,與她在家庭中的形象形成的明顯對比,也再一次展現了這種物質崇拜。Boris看起來是渣男的典型,當他的新情人詢問他會不會像之前對待Zhenya一樣對待自己時,Boris一直保持著沉默。他也一直隱藏著自己過去曾睡過多少女人的事實,並好似以此為榮。紛繁的世界固然美好多彩,而這對夫妻顯然稀了糊塗的就生了下孩子,他們並沒有準備好去撫養孩子,也不知道結婚對於他們意味著什麼。這種當代性我們可以追溯到俄羅斯的歷史當中,同樣在影片結尾的電視新聞中,面對2012年的烏克蘭戰爭,一位失去親人的中年女人對著鏡頭呼喊:「我們是典型的工人階級,我們努力工作,為什麼還要奪取我的親人?」社會主義的夢終結25年後的蘇聯,一面在莫斯科,資本主義改變了這座城市,而在另一面的烏克蘭,依舊有人生活在對於歷史的懷舊當中。

其次是對於現實的批判,《利維坦》是一部揭露普京政府腐敗的代表之作,美國電影周刊《好萊塢報導》曾對如此一部抨擊普京政府腐敗的影片竟然是得到俄國文化部大力支持拍攝而成的事實感到吃驚。而俄羅斯最近幾年社會批判題材的佳作也是層出不窮,2014年的《危樓愚夫》,這部講述「豆腐渣工程」後連鎖效應的電影更是成為了當年的黑馬。在《無愛可訴》中,薩金塞夫將視點對向了警察系統和俄羅斯的男人。最初警察對於孩子失蹤的報案是一種無視的態度,甚至認為是在浪費時間。而啟動調查程序複雜繁瑣的流程也使得父母失去了找到孩子的最佳時機。後來在長官的施壓之下,不得不開始在整個城市之下巨大的搜索行動,而在布滿莫斯科的尋人啟事和也和最初警察的不作為形成了對比和某種程度上的諷刺。引起觀眾注意的是,影片中導演對於所呈現的俄羅斯男人的形象大多帶有著傲慢和不作為的偏見。從男主角到俄羅斯的警察,再到來買房子的房客。每一個人身上所看到的都是看似惟我獨尊式的傲慢,而這傲慢下所隱藏的確是膽怯和軟弱。面對驗屍房裡的屍體,男主角坐在角落中哭泣,他的儒弱最後也使得他一無所有。莫斯科的警察在Zhenya調查時所表現的同樣是一種難以接近的官架子,而在案件升級之後只好放下官老爺的作風去每一處可能找到孩子的地方去尋找孩子。俄羅斯一直被稱之為「戰鬥民族」,而在這「戰鬥民族」的背後,是不是又是一種儒弱呢?

返回到電影的本體,在編劇上似乎有著明顯的「硬傷」。前30分鐘,導演的焦點聚焦於這對夫婦與各自情人的關係之上,而後來全片則變成了尋找孩子的警察片。這樣的用力過度導致了故事的焦點不清晰,而在影片的結尾也沒有呼應開頭對於夫妻與情人的探討,這也使得這兩段婚外的戀情看起來不明不白。

當然我們不能去要求每一部電影的完美,而《無愛可訴》所帶給觀眾的,對於社會與家庭的思考,則是超越了電影本身的最大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無愛可訴》我從未對你那樣對別人
    但這次的『無愛可訴』,卻不那麼被影迷們看好,也不算是他最佳發揮的一部。當然,他就算正常發揮也很厲害。他作品裡慣用的手法就是以小見大,即用一個普通的小故事,來隱喻更大的政治和社會問題,這也是各大電影節最喜歡的設定。
  • 俄羅斯坎城獲獎電影 | 無愛可訴 中俄雙語字幕(2017)
    ❤  Ваша жизнь, наши спектакли魚子醬,好劇常在昨天在北二外,小魚組織了無愛可訴電影觀影團
  • 《無愛可訴》|俄羅斯可能拍出了今年最喪的電影
    《無愛可訴》從電影類型到內容簡介,怎麼看都是一部娘們唧唧的愛情片,但是看看導演是誰吧,安德烈·薩金塞夫。他上一部讓南哥記憶猶新的電影是《利維坦》,在這裡有必要先說叨兩句。從這點來看,南哥有理由相信,《無愛可訴》大概和愛情的關係不大。先看劇情。簡介裡是這麼說的,一對處於爭吵和互相出軌狀態的夫妻,珍婭和鮑裡斯,在兩人分崩離析的婚姻中,12歲的兒子痛苦不堪,於某一天走失。
  • 歐洲電影獎公布首批獲獎名單 《無愛可訴》摘兩獎
    歐洲電影獎公布首批獲獎名單 《無愛可訴》摘兩獎 時間:2017.11.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 分享到:
  • 無愛可訴,父母的私生活越放縱,越反襯孩子阿廖沙喪生結局的悲慘
    這兩個人並沒有去扮演好父母的角色,這樣想來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可能更是一種解脫和對無法選擇幸福的妥協,至少他會有一個人是愛自己的,阿廖沙出走後,影片描繪了珍雅和鮑裡斯與各自新情人的新生活,在「活著不能沒有愛情」的論調下穿插著極為露骨的床戲,觸動我的一點是,兩位女性在性事結束後不約而同地向情人詢問「你真的愛我嗎?」。
  • 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無愛可訴》,探討的依然是家與國
    俄羅斯導演薩金賽夫(Andrey Zvyagintsev)的第五部作品《無愛可訴》(Loveless,2017)2 月 9 日在英國公映,並將於 2 月 16 日登陸美國。不過,電影發行方 Altitude 依然相信,如果能在本周末的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s)和 3 月的奧斯卡上有所斬獲,《無愛可訴》至少能追平導演前作、2014 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利維坦》(Leviathan)的票房收入——29 萬英鎊。根據 IMDB 數據,薩金賽夫的新作已獲得 30 項電影節提名,並拿下 15 個獎項。《無愛可訴》俄羅斯版海報。
  • 評薩金塞夫新作《無愛可訴》:萬物寂寥人心枯索
    評薩金塞夫新作《無愛可訴》:萬物寂寥人心枯索 2017-11-02 15:04:24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無愛可訴》這部電影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薩金瑟夫這部《無愛可訴》的刀鋒太銳利,即使不用來刺入肌膚,光看著薄薄的刀刃都膽寒。《無愛可訴》將鏡頭聚焦在了一個冰冷壓抑的家庭中,父母雙方都刻意謾罵對方,丟包袱,都不想要一個不是拿愛孕育出來的孩子。所謂「生活中不能有愛情」的阿廖沙的母親,和自己的所愛之人生活在一起,但平淡生活背後仍舊是巨大的裂痕,兩個人在偌大的房間中似乎只是陌生人,沒有相視而笑,沒有耳鬢廝磨,沒有任何親暱的動作。阿廖沙母親在跑步機上不停的跑,最終停了下來,呆滯的目光,看似是向前跑,想要改變,其實努力了很久只是原地踏步而已。
  • 《無愛可訴》:婚姻不是愛情的圍城!
    婚姻不是愛情的最後歸宿,步入婚姻的圍城之後,你會發現更多現實性的問題讓你逃無可逃,訴無可訴。《無愛可訴》是一部劇情片,一對夫妻因為雙方都有了新情人,孩子則成了他們走向新生活的負累。這是許多現實婚姻中會面臨的問題,值得觀眾反思。
  • 電影《無愛可訴》:小男孩離家出走遇害,父母親卻對此不聞不問
    《無愛可訴》是一部沉重的悲情電影,描述了父母關係破裂,小男孩離家出走遇害,父母親卻對此不聞不問的故事。對一個說故事的人而言,所有事件在著手前,都已經發生完了。因此,故事本質是對時間的調動,透過不同方式將巨大、模糊的過去,提取至觀眾眼前。
  • 坎城主競賽電影《無愛可訴》將進入中國
    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利維坦》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的新作《無愛可訴》、《少年維特》導演雅克·杜瓦隆的新作《羅丹》、《藝術家》導­­演麥可·哈扎納維希烏斯的新作《敬畏》,以上3部再加上女導演琳恩·拉姆塞的《你從未在此》和俄羅斯名導謝爾蓋·洛茲尼薩新作《溫柔女子》,這5部影片均入圍了坎城主競賽單元,將共同角逐金棕櫚大獎;法國導演德斯普裡欽的新作《伊斯梅爾的幽魂》又是本屆開幕影片,此外,影片《狹隘》入圍「一種關注
  • 微影時代坎城購入《無愛可訴》等九部參賽電影
    微影時代坎城購入《無愛可訴》等九部參賽電影 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利維坦》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的新作《無愛可訴》、《少年維特》導演雅克·杜瓦隆的新作《羅丹》、《藝術家》導­­演麥可·哈扎納維希烏斯的新作《敬畏》,以上3部再加上女導演琳恩·拉姆塞的《你從未在此》和俄羅斯名導謝爾蓋·洛茲尼薩新作《溫柔女子》,這5部影片均入圍了坎城主競賽單元,將共同角逐金棕櫚大獎;法國導演德斯普裡欽的新作《伊斯梅爾的幽魂》又是本屆開幕影片,此外,影片《狹隘》入圍「一種關注
  • 《無愛可訴》是個不幸的故事:不愛孩子的父母不配幸福
    第9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中,安德烈·薩金塞夫的新片《無愛可訴》最終敗給《普通女人》,但其新片中對社會倫理、人生處境的探討仍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隱藏其中的某些隱喻都為這部緩慢懊「喪」又張弛有度的影片帶來生機,雖然這種別樣的生機會讓人極為不適應。
  • 《無愛可訴》電影賞析:生活最怕的就是活的絕望,沒有愛可以訴說
    影片《無愛可訴》講述了一個「愛意缺失」的世界。片中的三口之家分崩離析,父親出軌,將一個年輕的女孩肚子搞大;同樣的,母親也另尋新歡,和一個大自己十幾歲的男人享受著第二春;只有兒子是孤單的,雖然和母親住在一起,卻要承受母親的怨氣,而父親,卻對自己不管不顧。
  • 《無愛可訴》:父母離婚拋棄孩子,孩子失蹤身亡,畸形婚姻的傷害
    哈嘍,大家好,我是餛飩,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孩子失蹤也無法挽回父母婚姻的故事,劇情出自電影《無愛可訴》。阿廖沙的父母要離婚了,放學之後,阿廖莎先到小樹林逛逛,反正回家估計也沒人在。沒人在也算是好的,要是父母在,整個家都成了戰場。阿廖莎的父母要離婚,他們要處理兩件事,一是買的房子要分財產,二是處理孩子阿廖沙。
  • 無愛婚姻的殘酷真相:女人要麼忍,要麼偷嗎?
    無愛婚姻裡,夫妻形同陌路,又有著怎樣的心思呢?或許吧,在無愛婚姻裡,女人要麼忍,要麼偷情,這就是無愛婚姻的殘酷真相!女人為何要忍,而不是勇敢離婚去追逐真愛?女人寧可忍受無愛婚姻的折磨也不願離婚,背後是女人的懦弱與無知!她們看似偉大,為了孩子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將就著婚姻。的確,很多女人坦言「若不是為了孩子早就離婚了」。
  • 《無愛可訴》看完淚奔:給孩子最好的愛,莫過於做好這件事!
    曾經看過一個電影《無愛可訴》,給自己的觸動特別大,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爸爸愛媽媽,那愛會在這個家「拼命地生長」。希望愛能插上翅膀,飛到你們每個人的家中。阿廖沙從小在一個冰冷的家庭長大,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可憐蟲。後來,父母終於要離婚了,這個時候阿廖沙成了一個難題。阿廖沙曾經是他們愛的結晶,現在卻成為互相推脫的累贅。
  • 【電影日報1016】《無愛可訴》獲倫敦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鞏俐出演...
    北京時間10月16日消息,倫敦電影節頒獎,安德烈·薩金塞夫執導的劇情片《無愛可訴》獲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影片將代表俄羅斯參與第9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北美2018年2月16日限制上映,索尼經典發行。
  • 《無愛可訴》升級版!家庭暴力下夾縫中求生存的可憐小孩!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無愛可訴》裡的小男孩,在父母吵架的夜晚,他因為害怕哭泣聲太大而躲在門後,憋著氣小聲啜泣。孩子總是要為父母所謂「破碎的心」來收拾爛攤子。某天半夜,情緒徹底崩潰的安託萬拿著父親的獵槍跑到妻子的公寓,瘋狂地敲門,踹門,要求溝通。顯然,鏡頭裡的這個中年男子,心理閥值徹底爆表,只有復仇,才能重奪自己的權威。
  • 走近考古之「亞馬遜女戰士」:神奇女俠背後的戰鬥民族
    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古人的幻想,還是歷史的真相?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歡迎關注河南考古官方微博月度巨獻——《走近考古之「亞馬遜女戰士」:神奇女俠背後的戰鬥民族》!島上真的生活著這樣一群高挑、強壯、尚武的戰鬥系超模——亞馬遜人嗎?筆者在這裡要淡定地告訴你:還真有這麼個島!雖然黛安娜公主是異次元宇宙的,但亞馬遜女戰士在我們真實的世界裡卻並非無跡可尋。想知道這個島在哪嗎?別急,看完本文(的彩蛋)你就知道了。讓我們先溯歷史的長河而上,從古希臘的神話和傳說開始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