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王何鴻燊的人生大戲落下了帷幕。給吃瓜群眾留下了很多遐想。
他是如何娶到四房姨太太的?他家產怎麼分?他的發家史,他是如何在大是大非的立場上堅定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邊的……
但是,作為一個專注認知和成長的公眾號,我自然不會去寫花邊新聞。
我們來聊聊賭王和「賭」。
賭王不賭這個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
作為澳門最大的博彩公司老大,他自己從來不賭博,也要求身邊的人不要賭博。
但很有意思的是,身邊很多人都說他賭性很重。
甚至他自己都承認。
在一次採訪中他曾經說:
我這一輩子都在賭,但我這個人不喜歡輸。我一生都聽不得輸這個詞。
那麼問題來了
賭王如果不賭,那哪來的輸贏?
如果賭,那為什麼他又說自己從來不賭?
賭王的傳奇一生中,他到底賭還是不賭?
我們身邊也常常會出現這樣相反的結論。
為什麼同一個問題,會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並且各有擁躉?
因為對於以上問題,分析的維度不是各自對於結果起決定性的作用。
或者說直白點,你的認知角度不對。
就像面試的時候老闆問你:廣州有多少個加油站?
你回答任何數字,都不是老闆決定是否錄用你的依據。
老闆看的,是你背後推演的邏輯。
所以,有人說:搏一搏,單車變摩託。
有人說:十賭九輸,踏實度日。
所以,你該聽誰的?
萬萬告訴你,誰也不要聽。
真正決定你是否下注的,不是這些虛無縹緲的信念
是背後的收益期望。
在說明收益期望之前,我們討論一個問題:窮人和富人的思維最大的差別在哪裡?
先假設這樣一個情景。
你面前有兩個按鈕。按下左邊那個藍色的按鈕,100萬拿走。
按下右邊那個紅色的按鈕,你有50%的機率拿到一個億,另外有50%的機率,你什麼都拿不到。
你選哪個?
我在一個群裡發了這個選擇題,大部分人選擇直接拿走100萬。
這是符合大部分人的思維的。
本來就是橫財,落袋為安。
如果選了另外一個選項,一毛錢都拿不到呢?
一旦產生擁有的感覺,人們就不願意再失去,因為失去的痛苦感,遠遠大於得到的幸福感。
同樣的問題,我也問了身邊幾位小有成就的朋友。
他們有的是工作中認識的上市公司高管,有的是通過自己努力找到路徑實現逆襲的老闆,有的是在文化和思維上特別讓我佩服的老師。
高手是怎麼選的呢?他們的選擇倒是很一致:選紅色的一個億的按鈕。
所以?
你讀到這裡迫不及待地得出答案:高手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不怕風險,敢於拼搏!
錯,大錯特錯。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永遠不是因為人本質的不同,而是認知水平的高低。
所有的敢於拼搏、樂於助人、誠實守信等等好的精神,都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認知與反饋不斷循環強化的結果。
高手一致的選擇背後,是有對問題更深刻的認知。
在他們的眼裡,選擇的不是風險和穩妥的區別,而是無風險收益的高低。
對,選擇紅色的按鈕收益確定要更高。
拿剛才的例子來說
我們能不能在100萬的基礎上,無風險再多賺一點?
有辦法的。
假設你有一個朋友,每天要拍10000次紅色(一個億)的按鈕,按照統計學規律,拿到錢和拿不到錢的概率各為5000次。
那麼如果你問他,你這裡還有一次機會,你願不願意花1000萬來收購?
你覺得他會買嗎?
100%,一定,肯定,確定的——會。
你害怕失去,是因為你的機會次數不夠多。
如果足夠多,收益就從運氣問題,變成了一個數學問題。
好了,你是不是收益從100萬,變成了1000萬?還是無風險的。
我們還能不能再給力一點?
如果你是那個朋友,你最多願意花多少錢來收購這個機會?
只要低於5000萬,就願意收購這個機會,對嗎?
那為什麼不是1000萬不是3000萬而是5000萬呢?
收益的價值乘以概率,就是收益的期望。
高手都會計算期望,這是拉開認知價值的核心。
那麼這個按鈕的期望是,一億乘以50%,5000萬
理論上,5000萬以內的任何價格,都會有人收購。
如果理想的客戶找不到,怎麼辦?
也有辦法。找個比你有錢的人,用100萬的價格賣給他,同時約定,如果中獎,中的那一部分分你一半。
我做諮詢,就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我的線索中,有些不在我的業務範圍內。怎麼辦?白白丟掉嗎?
不對,找有能力把這個項目接下來的公司,並約定,如果成功,除去成本外,利潤分我一部分。
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我們還能不能再給力一點?
也有辦法,那就是把這個選擇權變成彩票。
比如2塊錢一張,頭獎一個億,總共發行一億張。這樣,不管中還是不中,2億到手。哪怕最後按下去沒有錢,你也穩賺一個億。
從參與者變成規則制定者,從大數法則的規律入手,去制定必勝的賭局,是包括賭王何鴻燊在內所有的高端玩家常贏的秘密。
再引申一點進行思考。
窮人都是因為不賭嗎?我看未必。
你看到很多窮人,反而賭性更重,最終人財兩空,家破人亡。
因為他們賭的是不可能贏的局,概率毒藥。
就是買彩票、賭博等等行為。
比如彩票,有人統計過刮刮樂的中獎,平均每花10000元買刮刮樂,刮出來的獎金是3700元。
你要注意,這只是平均獎金,包括了1萬、10萬的大獎在裡面。
意味著大部分的人,買10000元彩票 ,只能獲得2000不到的獎金。
這是窮人用錢補貼富人的遊戲。
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
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不在於賭不賭的動作,在於下注的時候,是否算好了背後的概率。
為什麼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大家都一樣窮得不行。
短短50年過去,財富差距會有這麼大?
尤其是改革開放的前20年,為什麼很多能力、水平、資源都一般般的人都發財了?而你的長輩,按部就班,還是平平淡淡的。
窮人思維,在於傾向於選擇確定的東西,而把概率權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給別人。
我們總聽說哪哪的農民經常挖到個寶貝不知道而便宜賣給別人的故事。
實際上,這種因為不懂價值而賤賣的事情,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
只不過賣的不是古董,是披著風險外衣的收益期望。
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是他們以遠低於收益期望值的價格,購買了窮人的概率權。而購買的籌碼就是工資。
所以,在人生的選擇中,專注結構性的正確,比一城一池的得失重要何止千倍萬倍。
窮人思維的三層次依次是:下注低勝率的遊戲,低價賤賣概率權,參與必敗的概率毒藥的賭局。
富人思維的三層次依次是:下注高勝率的遊戲,購買別人的概率權,創造必勝的概率遊戲。
長此以往,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所以,聰明的你,要清楚。
人生從來都不是一把梭,不管每一次是輸是贏,一直讓下注這個動作保持正確,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我是萬敢言,
專注職場思維,認知升級
私信回復「1」獲取認知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