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扣押巴夏禮到火燒圓明園

2021-02-23 三米荊臺

1860年9月18日

僧格林沁扣押拘禁巴夏禮等人,

關押於圓明園集賢院內提督公所。

其中英國人26名,法國人13名,

扣留談判代表及其隨行人員,外交史上罕見。

從扣押巴夏禮到火燒圓明園

鹹豐十年(1860)是滿清立國以來內外交困危機空前的一年:南方,太平天國盡佔江南富庶之地;北方,英法聯軍兵鋒直指北京。

此時,鹹豐帝不得不態度開始軟化,同意英法公使進京換約,並派出自己最信賴的怡親王載垣前往談判。

9月11日,載垣等人提議英國專使額爾金回到天津繼續和談,為額爾金所拒絕。14日,額爾金派巴夏禮和威妥瑪前往拜會載垣進行試探。16日,「經過八個小時的討論,中國特使接受我們的所有條件,其中確定了一個叫做『五裡點』(張家灣以南五裡)的地方,距通州六英裡,聯軍可去那裡駐紮,同時大使率一千人進京。」

到了17日,英法雙方派遣使團再去通州見中方全權大臣,就安排英法特使和全權代表會談作最後敲定時,卻「發現他們強烈反對額爾金勳爵向中國皇帝面呈女王書信的提案。」似乎此舉刺中了鹹豐帝的痛處,因為外國使節只會用西方的禮節來覲見,不會對他行三跪九叩的「朝禮」;而且,《中英南京條約》等的正式文本從來沒到過北京,即便是蓋璽,也是由軍機處將蓋有國璽的黃紙送到廣州,由兩廣總督貼在條約文本上的,因為「天朝」大皇帝絕不會、也不該去看這些不光彩的東西。

實際上,因為使團中文翻譯巴夏禮經常代替專使額爾金出面與滿清打交道,滿清朝野誤認為巴夏禮為「謀主」,早在9月14日鹹豐帝就已下旨:「羈留在通(州),勿令折回,以杜奸計,他日戰後議撫,再行放回。」載垣立刻通知僧格林沁,截拿巴夏禮使團。

巴夏禮畫像

巴夏禮在寫給他妻子的信中寫了被抓的經過:「18日的白天……中國人已發現我們,他們的騎兵從右邊陸續跳了出來。我們的路被堵住了,我懇求前方的軍官讓我們通過,並且出示了休戰的旗幟,但是他堅持在沒有得到將軍和上級軍官的指令時拒絕我們的請求。我和洛奇以及一名騎兵只好帶著白旗離開了那裡,走著走著忽然發現自己的身邊出現了很多拿著火繩槍的人,他們看上去正要開火。因為沒有其他長官在場,我馬上飛快地奔過去阻止他們。說時遲,那時快,我們轉眼間就被他們包圍了……抵抗是毫無意義的,我唯一的指望是我舉著的休戰旗幟可以發揮作用……就在這時,官銜更高的人出現了,他就是中國的總司令僧格林沁親王。他曾經在很多情況下向我們舉起休戰旗,所以我指望這次他也能尊重我們的休戰旗幟,也許面對這位高官,對我們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希望很快就破滅了,當我向他靠近時,他的隨從一把把我抓住,並且用力地把我按下去,因為我沒有立刻遵守命令跪下。洛奇和另一名騎兵也受到了同樣的對待……」

就這樣,應遨入通州進行停戰談判的英法外交使節巴夏禮等一行39人分別被抓,清軍如此對待在免戰白旗保護下通行的軍人和外交官,英法聯軍很快表示忿忿不平:在所有文明國家,不是有談判者人身不受侵犯的規則嗎?當時英法聯軍中已有軍官流露殺氣騰騰的口氣:「務必衝向中華帝國首都,要使滿清君王心驚膽戰,要不惜任何代價救出人質。」

載垣剛剛拿獲巴夏禮時,上奏中洋洋自得的稱:「該夷巴夏禮善能用兵,各夷均聽其指使,現已就擒,該夷兵心必亂,乘此剿辦,諒可必操勝算。」哪知此後張家灣、八裡橋戰事一敗如水。22日,鹹豐帝從圓明園後門出逃,這是滿清歷史上第一次皇帝出逃京城。40年後,他的妻子 (慈禧太后)帶著他的侄子(光緒帝)再次出逃。

留在北京的「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恭親王奕訢,一再致書英國專使額爾金、法國專使葛羅,以巴夏禮為人質,要求停戰議和。10月6日,英法聯軍在北京安定門、德勝門外再次擊敗滿清軍,奕訢避往萬壽山,不得不於8日釋放了巴夏禮和洛奇、以及錫克兵納爾辛等人。又分別於12日、14日釋放了其他人質和歸還死去人質的屍體。根據法軍在安定門城牆上發的通告:「英軍被俘人員26人,其中倖存者13人,遇難者13人;法軍被俘13人,倖存者6人,遇難者7人。」這些遇難者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在滿清牢獄中被虐待折磨致死。

《巴夏禮在中國》寫道:「他的脖子被套上了重重的鎖鏈,手和腳也被鎖上了……繩索夾得十分緊,他的手已經腫成了平常的兩倍大……到了半夜,他再次被拖到了拷問處,他受到了慮待,各種各樣的刑罰都是以前聞所未聞的。4個人過來將巴夏禮抓緊,不停地抽打他……」9月22日,巴夏禮的處境有所改善,大概是因為鹹豐帝出逃,恭親王要用巴夏禮來談判,所以使他享受了特別的待遇。

英國專使額爾金在日記中寫道:「關於其他被俘友人的命運,我們收到了不幸的消息。這種罪行令人髮指,我們必須嚴厲對待,不是為了報復,而是為了今後的安全。」法國專使葛羅寫道:「兩地軍營都憤怒至極,但要克制強烈的復仇欲望,不知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忍受力!我的英國同僚(額爾金)好像要把事情鬧大:他是想推翻清王朝,幫南京反叛者一把?不管怎麼樣,事情得有個了結。」英軍統帥格蘭特寫道:「由於人質受到的酷刑以及死亡人數之大,額爾金勳爵和我認為必須讓滿清皇帝接受懲戒性懲罰並留下報復的痕跡,因此決定摧毀皇帝宏偉的夏宮(圓明園),把它燒為平地,但這個計劃遭到(法國)蒙託邦將軍的反對,拒絕聯合行動。」

10月18日,遍布圓明園的眾多建築被英軍付之一炬,而19日整整一天,它們還在燃燒。洛奇回憶道:「黑雲被風吹送,像一個巨大的黑色鬥篷,罩在北京城的上空。」配合這駭人的黑雲,額爾金寫了一份中文的聲明,貼在附近所有的建築和城牆上,大意是:「任何一個人,不論地位如何崇高,背信棄義之後都不能逃脫懲罰,焚燒圓明園,只是要懲罰滿清皇帝違背自己的承諾,以及褻瀆停戰白旗的卑鄙行為。」

在後來給法軍的信件中,額爾金與格蘭特十分完整地表述了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額爾金說:「從各個方面考量了這個問題,就我看來,幾個方案之中最可取的就是焚燒圓明園,除非我能夠放棄我的職責,忽略我們所進受的罪行,不作實際的懲罰。而且我有理由認為,這個行動能在中國產生更大的影響,給清帝更大的傷害,在遠處旁觀的人對此是很難估量的。這是清帝最喜愛的住處,將之毀去,不僅僅動搖他的威嚴,也會刺痛他的感情……懲戒針對的不是中國人民,他們是無辜的,懲戒完全是針對滿清皇帝的,他不可逃脫對罪行的直接責任。不僅僅是因為在圓明園對囚犯所犯下的暴行,而且,他發出旨意,給洋人的頭顱懸賞,還宣稱他會用他所有的財富獎賞這些殺手。」

身處事件中心的巴夏禮在10月27日寫給妻子的信中也說:「我想額爾金勳爵作出的決定是正確的。圓明園是皇帝的夏宮,離北京城只有5英裡,皇帝和他的朝廷有2/3的時間都在這裡度過,這裡也是我們可憐的國人最初受到拷問和虐待的地方。聯軍已經將這些地方收入囊中,雖然有人說這樣的復仇行為是不高尚的,但是看來除了毀壞城市裡的宮殿,我們沒有其他的選擇。既然圓明園是我們的同胞受難的地方,我認為毀掉它是非常合適的。把整座北京城都燒掉太過殘忍,畢竟這城裡的人民有很多是無辜的,他們並沒有傷害我們。在圓明園,我們針對的只是朝廷。它對中國人而言就像是我們的白金漢宮。如果我們只是要求賠償金,那無異於用國民的鮮血來換錢。"

-end

相關焦點

  • 人類災難丨無情的戰爭與種族屠殺 之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澱鎮北面的一片平原上。原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後的嘉慶、道光、鹹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根據俄國外交官伊格納提耶夫提供的情報:清朝守軍集中在東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應先攻取,並聽說中國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圓明園。於是,英法聯軍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立即瘋狂地進行掠奪。清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
  • 83年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梁家輝大魚大肉,劉曉慶啃饅頭
    83年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梁家輝大魚大肉,劉曉慶啃饅頭!根據梁家輝回憶1983年跟劉曉慶拍《火燒圓明園》那會,劉曉慶在大陸已經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女明星了,無論走到到哪裡,都有一幫影迷前呼後擁。劉曉慶非常開心,後來在拍《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的時候,大陸演員和香港演員都享受一樣的夥食,大家都其樂融融,非常開心!
  • 秋遊圓明園——雨果與圓明園
    我們匆匆忙忙地來到了東門的時候,見這裡人很多,原來人們認為現存「圓明園」標誌性建築叫西洋樓。我正在觀看西洋樓的時候,見一個穿著一身黑色衣服正裝的年輕的女性,領著兩位也是穿著正裝的年輕的男士,在說西洋樓,但是已經到了尾聲,女士說:你們要了解雨果怎麼評價圓明園的,可以到門口的雨果雕像前,看看還有雨果評價的文字。
  • 梁家輝糊裡糊塗出演《火燒圓明園》只因與導演李翰祥有這層關係
    提到香港金像獎和臺灣金馬獎雙料影帝梁家輝,他的許多電影已讓大家耳熟能詳,但是也許大家並不知道,讓這個赫赫有名的影帝一腳踏入電影圈的卻是一部在內地拍攝的電影《火燒圓明園》,而他也是最早到內地拍戲的香港演員。
  • 《漫談香江電影50年》1983年 成龍的A計劃,梁家輝的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老樹發新芽隨著中英談判不斷深入,內地和香港電影界的一些左派公司積極探索合作的可能性,1982年《少林寺》的空前成功,讓當時已經幾無戲可拍的大導演李翰祥看到了事業發展的新契機。
  • 圓明園vs.聖母院:與其在鍵盤上宣洩,不如了解背後歷史
    不得不說,縱觀歷史,中國人在毀滅宮殿上的才能可謂出類拔萃,從項羽一把火燒掉的阿房宮,到被黃巢蹂躪的大明宮,再到金人鐵蹄下化作芻牧的東京汴梁皇宮和如今只剩一片地基的南京明故宮遺址,乃至被砸成兩段的孔子墓碑,考慮到國人對自己的文明瑰寶尚能下此狠手,那麼這種幸災樂禍的喝彩倘使付諸實踐,恐怕整個西方文明的瑰寶都不夠當復仇烈火的柴禾。當然,這只是一種最極端的情況。
  • 清宣宗常妃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在圓明園被嚇死
    當然也有極為膽小的人,比如有的朝代,一個國家的君主,到了最後竟然怕到投降,比如很多臣子,為了活命而出賣同僚、君主。不過即便是膽子再小的人,受到驚嚇後最多是昏死過去,幾乎沒見到什麼被嚇死的例子。但幾乎沒有也就是說確實是有,在清末就有一個人被嚇死了。這個人就是清宣宗的妃子常妃。
  • 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是發生在哪一天?
    圓明園第一次遭到焚燒是在1860年10月7日,第二次是在10月18日。9月21日八裡橋一役之後,因糧草軍備不足,英法聯軍被迫休整了十餘天。待補充軍備之後,聯軍於10月3日開始向北京進發。10月6日晚上七點左右,聯軍來到了圓明園,在一座被樹林環繞的喇嘛廟內宿營。
  • 火燒圓明園時,英法聯軍發現一門榴彈炮,67年居然原封未動
    至鹹豐十年(1860年)時,英法聯軍已經攻佔了北京,圓明園也落入了他們的手裡。在時任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英軍指揮官額爾金下達了焚毀圓明園的命令,並且縱兵搶掠數日。在英法聯軍的掠奪下,這座東方寶庫淪為了一片廢墟,無數珍寶丟失殆盡。在圓明園內洗劫各類珍寶的時候,侵略者們發現了一些清朝的尖端武器和科學儀器,但是「那些東西似乎原封未動,從未使用過」。
  • 老漢挖到一破罐,當尿壺用4年後賣掉,如今成價值上億的國寶
    老漢挖到一破罐,當尿壺用4年後賣掉,如今成價值上億的國寶文/禮運暖天下在我們所生活的這片古老滄桑且充滿歷史氣息的大地之下,埋藏著數不勝數奇珍異寶。任何一件出土寶物,從被發掘到擺上博物館的神壇,都有著一段無比傳奇的經歷。1988年,家住江西南昌城郊一個小山村的劉姓老漢,一天扛著鋤頭前去村口的一處油菜地裡幹活時,從土裡挖到了一個硬物,發出了清脆的碰撞聲。老劉隨即本能地刨出來一看,原來是一隻破舊的瓷罐。
  • 《漫談50年》番外篇之 梁家輝與<火燒圓明園>,一場美麗邂逅
    訓練班期間,梁家輝到電視.上跑過不少龍套。當時,無線電視臺的各個劇組都會到訓練班來挑選學員客串,中選者名單會在訓練班教室外面的走廊上被貼出來。那段時間裡,劉德華和梁家輝的名字出現得最多。此後不久,無線就跟劉德華籤了約,拍攝了《神鵰俠侶》, 一舉成名,從此開始了20多年的星途,而梁家輝卻拿到了無線的一份解約書。
  • 巴夏是誰?
    巴夏是誰?關於巴夏(Bashar)「巴夏」是自稱來自「愛莎莎尼星球(Planet Essassani)」的第四密度外星人,其資訊在歐美受眾很多。巴夏的訊息有趣源於其互動性,回答形形色色的問題,涵蓋人類所能觸及的一切,有很多值得參考的資訊。
  • 血皇后崛起 死神降臨 時空頻率 守夜人2019 山路十八灣 火燒圓明園 貓和老鼠2021
    語言: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21-01-18(中國大陸)片長: 120分鐘山路十八灣的劇情簡介 · · · · · ·  電影根據駐村扶貧幹部真實人物事跡改編,故事講述了機關幹部馮曙光主動請纓,前往十八灣村去駐村扶貧,進村後面臨著重重困難,但他心懷初心,一心為民,腳踏實地為村民謀福利,向貧困發起了英勇宣戰,帶領了深度貧困村走上小康之路……火燒圓明園
  • 該重建的不是圓明園,而是正義與公平的社會
    圓明園,在清朝這座「偉大的廢墟」即將崩潰之前,真的被一群外來流氓化為了廢墟。一百多年來,絕大多數歷史書都不忘將「火燒圓明園」視為國恥,卻很少有人關注當時有多少民房被燒了。火燒圓明園在後來上升為國恥之象徵,同樣暗含了「廢墟偉大化」的過程。比如,一件普通的文物,因為曾經在圓明園中存在過,在今天的拍賣會上就價值連城,實在是拜「傷疤經濟學」之所賜。有愛國者甚至提議,國家應該動用財政收入收復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對此,只適於陳列的「瓷器愛國主義」,我是很不以為然的。 更別提重建圓明園了。
  • 據說是他帶八國聯軍攻擊圓明園
    而他的兒子龔半倫,卻與之相反,因為洋人帶路而備受詬病,成為著名的漢奸,其惡名甚至影響到他的父親,受到世人的謾罵。然而歷史真相究竟如何?龔半倫真的是賣國的漢奸嗎?我們先來看當時中國是怎樣的政治格局,皇帝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將君臣間人格上的不平等發展到了極致,官場處處須折節而進。在這樣的規定下,頗有氣節的龔自珍即使有滿腔抱負也都無濟於事。
  • 巴夏Bashar:一些不同種類的外星人的感受
    巴夏:在許多方面是的,儘管我們此刻也能夠繼續越過那點到更大的程度,因為我們能夠看到管道的整個人生,你明白嗎?問:你說的不是他全部的人生。巴夏:我說的是他全部的人生,他已經活過的人生,以及他將要度過的人生,從你們的觀點而言。問:你是說他在這個社會裡的(人生)。
  • 圓明園的12獸首,回歸的7尊是如何收回的?另外的5尊到底去哪了?
    近代歷史上,圓明園可以說是中西結合的典範建築,曾經是清朝的皇家陵園。然而遺憾的是,在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後,放置在圓明園內部的珍寶被大肆劫掠,而十二生肖獸首原本是圓明園海晏堂噴泉的一部分。根據考證,它們象徵著清代冶煉工藝的頂峰,排放在水池邊,被世人稱之為「水力鍾」,每日十二生肖都會輪流噴水,分別代表了12個時辰,到了中午十二點,12個生肖更是會一齊噴水,設置十分精妙。最終這些銅像也被強行從石質身軀上剝離下來並且帶走,從而流失海外。銅像本身只是用紅銅打造,價值並不算高,但是它所蘊藏的意義和內容卻是非凡的。
  • 圓明園燒毀前照片在英國流出,每一張都美到令人心碎!
    圓明園是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它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作為歷代帝王和皇親國戚們的度假療養聖地,裡面風景旖旎,稀世珍寶不計其數,作為古代皇家園林技藝的巔峰,圓明園中有各種風格的建築,是無數工匠的智慧結晶,但是作為皇家園林老百姓是無緣得見的,後來被英法聯軍燒毀後,這更成為一個神秘的傳說,後人對圓明園的美麗只存在於想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