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桑養蠶」是很多地方農民致富的主要方式之一,特別是當地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基本上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變現,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在南方大部分蠶區,一年可以養蠶4次,春蠶、晚秋蠶所用的時間相對長些,需要40多天,而夏蠶、中秋蠶所用的時間相對較短,只需要30多天,這與種植其他農作物相比,見效時間是很有優勢的。種植桑樹屬於一次栽種,多年連續收益的,再加上一年可以養蠶多次,投入成本相對可控,操作難度不大,這也是多地種桑養蠶的主要原因。
雖然說種桑養蠶的致富方式不錯,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定的,特別是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等,如果土壤環境達不到理想的狀態,即使桑樹栽種下去可以成活,但長勢不會很理想,獲得的桑葉數量也會較少。比如正常情況下,1畝地可以養1張蠶種,桑園土壤環境不理想時,可能桑葉的供應量只能養0.5張蠶種,甚至比這更少,很顯然養蠶效益就會明顯下降。那麼什麼樣的土壤才比較適合種植桑樹呢?個人認為需要考慮以下4個方面。
一、土壤肥沃、土層深厚
在地裡種桑樹跟種其他的農作物有所不同,桑樹種下去後,可以連續多年使用,跟種植果樹類似,想要實現高產,那就需要選擇土層較為深厚的地塊,這是因為桑樹的根系很發達,如果土層不夠深厚,後期的長勢就不會很好。另外土壤本身的肥力也是重要因素,貧瘠的地塊桑樹也可以成活,但由於本身養分供應不足,桑樹的長勢就顯得比較弱小,桑葉也會比較小,土壤肥沃的地塊是比較好的,種植戶在建桑園前,應當優先考慮這樣的地塊,好的地塊可以花較短的時間建桑園,同時更有利於後期獲得高產。
二、土壤酸鹼度呈中性
理論上來說,土壤中的PH值在4.5—8.5之間都可以種植桑樹,但在實際操作中,PH值在6.5—7之間是比較理想的,偏酸性或者偏鹼性都不利於桑園的高產。像有的地方雖然前期建桑園時,土壤酸鹼度相對適中,可後期經常出現酸雨,時間久了,導致土壤酸鹼度由中性變成偏酸性。家蠶吃了這種桑葉,是容易誘發一些蠶病的,容易給養殖戶帶來較大損失,如果是偏鹼性的土壤,桑葉的長勢不會很好,很多葉片會偏小,桑葉的畝產量會比正常的低,原來能夠養2張蠶種的,桑葉供應不足後,那就只能養1張蠶種以內,實際上養蠶效益就會降低。
三、排灌方便、不易板結
原來我家養蠶時,在不同類型的土壤中種植桑樹,主要是因為家裡的耕地較少,而且各家分到的地塊很分散,有的地塊土壤肥力較好,不管是種植桑樹還是其他農作物,整體長勢都比較好,在一些黃黏土的地塊還有含沙量較多的地塊,桑樹的長勢卻很一般。特別是在山上的黃土地,桑樹雖然可以正常成活,但長出來的桑葉明顯較小,連續降雨或者較長時間乾旱時,土壤板結的會較為明顯。在選擇桑園時,要考慮到地塊的排灌問題,乾旱時可以及時補充水分,遇到降雨時,地塊中不會明顯積水,另外容易板結的土壤要儘量避開,這樣有利於桑樹的正常生長。
四、遠離汙染企業,避免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偏高
按照現階段我國的養蠶模式,桑葉可以說是蠶寶寶的主食,養蠶效益想要明顯提升,那麼各齡蠶期要讓蠶吃飽,同時要提供乾淨的桑葉,也就是「良桑飽食」,如果桑葉不乾淨,那麼家蠶吃了這類桑葉,就容易出現中毒症狀。有的桑園建在化工、煤炭等企業周邊,從外表看桑葉的長勢似乎沒什麼變化,但實際上這樣的桑葉餵蠶,容易誘發家蠶敗血病、蠶膿病等。因此在選擇桑園時,要注意周邊是否含有汙染企業,如果土壤中農藥殘留、重金屬等較多的,要儘量避開。另外還要考慮到交通是否便利的問題,特別是種植面積比較大的,如果交通不方便,4—5齡期採摘桑葉會壓力較大,無形中增加了壓力。
種植桑樹對土壤是有一定要求的,同樣的一畝地,由於土壤結構不同,產出的桑葉量可能相差很大,對於一些貧瘠的地塊,哪怕桑樹也正常成活了,但前期的桑葉量會比較少,需要養殖戶花很長時間來改良土壤,當然付出的成本會比較大。為了提高桑園的質量,除了客觀因素外,種植戶還可以做一些改變,來調節土壤環境,使之達到理想狀態,如果前期土壤條件不是很理想,而又沒有其他地塊可以選擇,那麼種植戶需要先進行土壤改良處理,個人認為可以做好以下6個要點。
1、深翻土層,合理整地
無論是移栽桑苗還是扦插桑枝,前期都需要進行深翻土層,一般是在秋季將農作物採收後,將土層深耕,冬季經過霜凍和雨雪天氣的磨練,地底下的一些蟲卵會直接凍壞,有利於減少桑樹的病蟲害。另外,深翻土層,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翻出來的凍土可以分解出養分,各土層的結構也會隨之變化,從而使土壤的肥力得到改善。後期整地時,要做到精細,不宜出現大土塊,大田種植時,可採取起大壟的方式,這樣排灌更方便,同時有利於促進桑樹根部有氧呼吸。
2、施足基肥,多用農家肥
桑葉是否充足,跟水肥管理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在栽種前,要把基肥施足,1畝桑園可施肥10000—20000斤。通常情況下,施基肥跟深翻土層會配合起來操作,想要土壤肥力效果持久,可優先考慮農家肥,如果有豬糞、牛糞等,可與草木灰按比例混合起來,農家肥的好處不言而喻,肥力較為持久,而且不會對土壤帶來其他的影響。如果是長時間使用化肥,短期見效較快,但長時間過量使用,土壤容易板結,桑樹的長勢反而不好,在施基肥時,可採取挖溝或者穴,與桑苗的間距要在30公分以上,如果間距太近,容易出現燒苗現象。
3、測定土壤PH值,合理調節酸鹼度
在土壤偏中性的環境下,再加上水肥管理得當,桑樹的長勢會比較好,桑葉的葉片也會比較大,1畝桑園養1張蠶種基本沒有問題,有的可以養1.5張蠶種。如果種植戶對桑園的土壤環境不太清楚,可以先測定下土壤的PH值,如果是偏酸性的土壤,可以用鹼性的物質來調節,像有的種植戶會在地塊中撒入石灰,一方面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將一些病菌清除掉,另一方面,可以調節土壤的酸鹼度。如果土壤中的鹼性較強,那麼需要用一定的酸性物質來中和,總體來說,需要根據土壤PH值結果,再來做出相應的操作,在對土壤PH值測定時,要多處取樣。
4、先種植其他農作物,改善土壤環境
如果當前的地塊肥力一般,或者土壤相對貧瘠時,此時不宜直接種植桑樹,可以考慮先種植一些其他的農作物,比如大豆、玉米、紅薯、馬鈴薯等,在種植農作物時,重點改善土壤的肥力,同時調節土壤的酸鹼度,當土壤環境得到改善後,再來建桑園。種植農作物時,要做到病蟲害防治,如果農作物病蟲害較多,一些蟲卵會留在地塊中,後期種植桑樹時,病蟲害同樣會較為明顯,家蠶吃了這樣的桑葉,容易誘發病蟲害。想通過種植農作物來改善土壤環境時,要注意農作物的品種,對於一些需肥量比較大的要儘量避開,該階段的重點是調節土壤肥力結構。
5、取樣測定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肥力情況,在施足基肥的同時,也得重視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如果土壤中缺多種微量元素,而在後期追肥時又沒有補充微肥,那麼桑葉的長勢就會出現異常,有的桑葉會明顯偏黃,或者葉片會比正常的小,這當然不是種植戶希望看到的結果。因此在施基肥後,種植戶可以想辦法取樣測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發現有的微量元素比較缺的,後期追肥時就應當追加微肥。這種操作對種植戶有一定要求,因為很多種植戶沒有相應的工具,無法對土壤中微量元素做出正確的判斷,後期追肥時也不會很仔細,反而錯失機會。
6、用稻草或者黑地膜覆蓋桑園土層
在早期我家建桑園時,選好地塊後,會把一些水稻秸稈鋪在地塊中,風吹日曬後,水稻秸稈會腐爛在地塊中,有利於增加土壤的肥力。另外用稻草覆蓋土層,可以減少桑園中雜草出現的概率,有的甚至不直接長雜草,如果種植戶收集不到那麼多稻草,那麼可以用黑色地膜覆蓋,管理得當的,地塊中的雜草出現的概率會較低,有的甚至不容易出現,桑樹能夠獲取到的養分、水分就會相對多些,也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去除草。在使用稻草覆蓋桑園時,要注意稻草中是否病蟲害較多,對於一些發病的水稻秸稈,那就不能直接用在桑園中,同時一些蟲卵較多的,也不可以直接使用。
總之,種植桑樹建桑園前,要對周邊的環境做綜合分析,特別是地塊的選擇上,既要考慮土壤的肥力、酸鹼度等問題,又要考慮交通的便捷性,發現土壤中有失衡的地方,可以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儘量降低桑葉不足帶來的影響。種桑養蠶看起來沒那麼複雜,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需要種植戶做好每個環節的,一旦出現土壤肥力失衡的,那麼就得想辦法來調節土壤環境,很多時候種植戶認真落實了,桑園的成果也會更好,種植效益也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