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一直都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殘酷的行為,雙方為了各種利益,而展開了激烈而又殘酷的爭鬥,尤其是兩次史無前例的世界大戰,波及全球,而有一個國家,可以說是歐洲最為聰明的國家了,他們兩次大戰,都化腐朽為神奇,反敗為勝,這邊是處於亞平寧半島的義大利。
一戰爆發前,各個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矛盾已經十分劇烈,一場大仗在所難免,德國和奧匈帝國一直以來是好夥伴,加上地理和血緣關係又近,因此他們緊緊的抱團在一起,而英法等老牌列強也聯合在一起,阻止這些新興國家爭奪權力。
在這個時候,義大利的態度舉棋不定起來,1861年,撒丁王國國王維託裡奧成為了義大利國王,從此義大利也走上了擴張的道路,但是他們的實力比起英法德奧,都要差上一截,義大利人決定,老老實實找一個盟友,才是好的道理,最終他們決定還是倒向德國,在1882年,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在維也納締結條約,歷史上稱為「三國同盟」。
但是在一戰爆發後,義大利卻越來越後悔自己的決定了,為什麼呢?原來義大利在歐洲的矛盾主要來源於法國,但是和奧匈帝國之間,位於巴爾幹地區、亞得裡亞海有著主權的爭議,義大利人的方針也很明白,那就是先放下這些問題,來獲取同盟國的支持。
不過讓義大利人感到氣憤的是,義大利出兵攻打衣索比亞,並沒有得到德奧的支持,相反法國人反而給予衣索比亞大量援助,這樣一來義大利人在北非被打的抱頭鼠竄,德奧兩國在對岸隔岸觀火,三國也出現了裂痕。
而英法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偷偷派遣使節潛入義大利和其進行交談,並且承諾義大利戰後能夠分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義大利大喜,這可是一個千古難逢的好機會啊!在1915年5月,義大利和協約國籤訂了《倫敦條約》,正式加入了協約國組織。
只不過英法等國家也沒有想到,義大利會有這麼不堪,德國和奧匈帝國沒有對這個昔日的盟友留情,他們還十分憤怒義大利的背叛。1916年義大利作為協約國參戰後,全國軍隊數量87萬,然而等到1918年,義大利已經被俘虜了30多萬士兵,還有17萬人逃之夭夭。
眼看義大利政府就要投降,為了保護這個盟友,協約國方面只好加派英國第10軍,法國的2個師以及美國的第83師。才幫助其扭轉戰局,否則再打下去義大利很有可能就要提前投降了。
一戰過了幾十年,就是二戰,義大利是法西斯政權最早上位的國家,墨索裡尼一直鼓吹要恢復過去羅馬帝國時代的榮光,但是事與願違,義大利的戰鬥力相信大家多少還是知道一點的。並沒有多少人理會墨索裡尼。
士兵反應十分消極,最終在1943年7月,在北非、西西里義大利軍隊作戰失敗後,墨索裡尼的女婿外交大臣齊亞諾等人聯合其他法西斯高層,發動宮廷政變,解除了墨索裡尼的全部職務,並將其軟禁一個無人島上,聽聞這條消息的希特勒立刻命令德軍向義大利本土禁軍,而意軍原參謀長巴利奧正式組織了新的政府,他們一邊和希特勒虛與委蛇,一方面又和羅斯福邱吉爾進行秘密的談判,最終在9月,雙方締結了條約,9月8日,英美盟軍在義大利南部的薩萊諾地區登陸,義大利當天隨即宣布投降。
緊接著在10月13日,義大利巴多利奧政府便宣布正式對德國宣戰,義大利本土的遊擊部隊,盟軍隨即和進駐義大利的德軍爆發了激烈的義大利戰役。而最終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軸心國失去義大利的幫助後局勢更加不妙,也就走向了滅亡。
雖然義大利在二戰後也被當作戰敗國,並且要求支付賠款,但是某種意義上來看,義大利同樣是獲勝的一方。一戰和二戰中連續反敗為勝的國家,也只有這一個了。
那為什麼說義大利人聰明呢?實際上無論是一戰和二戰,他們都是傷亡率最低的國家,在二戰的傷亡率更是遠遠低於盟友德國和日本,義大利人十分明白,比起所謂的榮光,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誰會去為了某個人的幻想而去賣命呢?
而到如今,義大利已經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的四大經濟實體之一,整個國家富得流油,人均gdp達到了34318美元,同時熱情的義大利,也是美女遍地,米蘭更是世界時尚之都,他們無疑是最會享受生活的一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