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智齒,很多人都很頭痛。由於生長位置比較特殊,它不僅容易反覆發作冠周炎,容易形成齲齒,而且若萌發空間不足,會引起牙齦脹痛,甚至影響鄰牙。
智齒,是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裡面的第三顆磨牙,也是萌出最晚的磨牙,通常情況共有4顆,上下左右對稱。
由於智齒的萌出時間一般在18-30歲,是心智成熟的階段,因此而得名,但實際上智齒與智商並沒有一絲關係,拔掉智齒就會減智商是思維誤區。
好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長了智齒,其實很簡單,數一數自己有多少顆牙齒便知道了。一般來說,正常牙齒是28顆,加上4顆智齒,一共32顆。如果你的牙齒多於28顆,那就說明你已長了智齒。
但這只是一步簡單的自檢,有的智齒會「悄悄」潛伏在牙肉下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埋伏牙,這種情況需要到醫院進行拍片才能檢查出來。
然而,由於現代人精細化的飲食習慣,以及對口腔清潔的重視不夠,智齒萌出都有多多少少問題存在。
以下幾點情況都建議拔出智齒:
如果智齒蛀牙,除了很簡單的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補之外,那些鄰接面蛀牙,需要很好的技術,以及蛀得很深,甚至需要根管治療的,建議拔除,杜絕後患。
通常患者不自知,而由牙醫以X光診斷得知。通常智齒萌發的空間不足,而會倒在第二大臼齒上,因而造成第二大臼齒清潔不易,甚至是牙齒部分吸收的現象,造成患者不舒適或牙疼。
智齒在人類的演化史上,是屬於消逝狀態。因此牙弓也越來越小,空間不足生長的情況是很常見的。以萌發的時候最能感覺到腫脹、疼痛感。很多人就是因為不能忍受這種疼痛感,而決定拔掉智齒。
由於空間不足的關係,智齒常長得歪七扭八,因此常造成清潔牙齒的困難,以致發生蛀牙現象。
不是每個人四個智齒都會長齊的。所以,智齒的對面,如果沒有相抗衡的智齒來對咬的話,有時會發生智齒過度萌發,進而影響咬合。
通常這是最不友好的一種,不痛的時候很容易被忽略。這一種類型的牙齒,通常埋在齒槽骨的裡面,如果會痛,或是診斷會有病灶發生的時候,就需要拔除了。
雖然智齒不一定都需要拔除,但由於智齒萌出位置的特殊性,能夠正常萌出的情況比較少。
而且智齒基本已經被看作是「沒有用處的牙齒」,因此也可以選擇提前將未萌出的智齒拔除,解除後顧之憂。
小編當年也以為自己沒有長智齒,畢竟不痛,也沒體驗過冠周炎發作的感覺。拍片檢查發現長了4顆,旁邊的鄰牙都快要擠壞了。整整齊齊拔了四顆,都是為了保護剩下的牙齒~溫馨提示
定期拜訪牙醫,拍片檢查自己的牙齒情況,早發現早治療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