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香港電影製作公司銀河映像成立的第二十個年頭,近日銀河映像舉行了慶祝會。這二十年裡,以杜琪峯為首的銀河映像在華語電影界打造出一個獨具風格又商業成功的創作品牌,大受評論界與影迷的推崇。
鳳凰文化.原創欄目《洞見》 | 時間之葬
作者系影評人,電影研究者,曾任《電影世界》專題策劃
「銀河映像,難以想像」
「銀河映像,難以想像」
「銀河映像,難以想像」,是劉青雲在拍攝《十萬火急》(1996)時說過的一句話。
彼時,該片的導演杜琪峯、監製韋家輝、編劇遊乃海、執行導演遊達志等人共同創立了銀河映像,劉青雲的這句話也就成了此後二十年間人們談及銀河映像時習慣性脫口而出的口頭禪,像是一句口號,又像是一條宣傳標語。
《十萬火急》是真正意義上銀河映像的第一部作品
《十萬火急》正是銀河映像成立之後初試啼聲的作品,但是今天看來,這部過於俗套工整的商業片的重要性遠不及同年由韋家輝導演的《一個字頭的誕生》,後者更像是銀河映像真正的創業之作。
《一個字頭的誕生》被看作是銀河映像的代表作
銀河映像創立時,正值香港電影最低潮晦暗的時期。
銀河映像創立的初衷——也是它最常為人稱道的一點——便是在商業和藝術間尋找平衡。這一無數電影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從此成了區分銀河映像和其它香港電影公司的「金線」。
由於匯聚了一批曾在片場摸爬滾打過,能編善導的多面手,銀河映像有了一手別人最稀缺的絕活--原創。無論是個人風格濃鬱的作者電影,還是面向市場的商業片,銀河出品,必屬原創。
銀河團隊中的每一位,都具備不俗的編劇功力,眾人頭腦風暴式的合作,催生出一批質地精良的故事結晶。有了故事,一切才有了基礎。
進而是細緻的分工。或許是早已深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藝術和商業兩手都要抓的銀河,聰明地放棄了每部作品兩手都要硬的艱巨挑戰,而是在單部作品做出明確的取捨。
銀河的大部分作品都可被視為「非此即彼」選擇後的產物——藝術片由杜琪峯領銜,商業片由韋家輝帶隊。
《槍火》
《暗戰》
早年為銀河映像贏得巨大聲譽的作品,多為「帶頭大哥」杜琪峯親自操刀,包括《槍火》、《暗戰》、《大隻佬》、《PTU》、《柔道龍虎榜》等等,直至具有黑幫史詩氣度的《黑社會》。
同於1999年上映的《槍火》和《暗戰》是杜琪峯的第一個創作巔峰,在這兩部形式感鮮明、影像風格突出,敘事手法靈動且充滿了銀河映像式黑色宿命論情緒的影片中,杜琪峯正式從一個技藝純熟的巨匠,成功轉型為獨樹一幟的風格家。
在此之後,無論是《放·逐》還是《文雀》,又或是近年的《奪命金》和《盲探》,杜琪峯都像是在隨手拿捏一部駕輕就熟的小品。
細節的趣味取代了早前的微言大義,顯得更為凸出,過於濃烈的風格甚至有矯枉過正之嫌。可以說,杜琪峯幾乎是憑一己之力打造了後來人們所熟知的銀河映像美學,如果試圖用簡單的詞來形容,可能是「酷」。
這一形式鮮明的美學溶於他的影像當中,從鏡頭的色調質感到人物的造型和對白,甚至包括人們津津樂道的《槍火》和《放·逐》裡人物的站位設計。
杜琪峯的「酷」,重在寫意,人物和劇情為的都是烘託氛圍,而建構氛圍的,卻是節奏。這些影片大多並沒有諾蘭式的複雜敘事,所謂的燒腦結構,但卻時常讓人產生在進行一場智力遊戲的錯覺,都是因為節奏成了催生影片發展的內在張力。
這也就是後來的「銀河系」電影一眼就容易被認出來的緣故,故事由裡至外,貫穿的是一致的神髓。
《暗花》
《意外》
因此,即便是在許多並非杜琪峯本人導演的作品中,隱匿在幕後的監製身份依然讓這些作品像極了「杜琪峯作品」。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遊達志導演的《暗花》和《非常突然》,以及後來的《跟蹤》和《意外》。
這些作品多為杜琪峯從前的編劇或者是執行導演開始獨挑大梁的項目,但是由於銀河的集體創作模式根深蒂固,無論是故事還是影像風格,始終都貼著杜氏的標籤。
另一方面,在純粹商業化運作的影片中,無論杜琪峯是否親自導演,真正的核心都是鬼馬編劇韋家輝。
劇本是源泉和根本,導演的工作是在文本的骨架上充實影像,這也是在香港成熟的電影工業體制中浸泡多年的杜韋二人一開始便確立的商業片製作宗旨。
《孤男寡女》和《瘦身男女》是新世紀伊始香港本土票房的現象級產品
銀河的商業片,最拿手的當推愛情喜劇,《孤男寡女》和《瘦身男女》是新世紀伊始香港本土票房的現象級產品,彰顯的正是韋家輝創意翻新構思精妙的長處。
大多數影評人都對杜琪峯的作者電影讚不絕口,卻往往忽視了正是韋家輝的辛勤耕耘,從商業上為前者提供了足夠的底氣與資本。而且,在香港電影最不景氣的新世紀初期,提供了商業片中難得的水準之作。
在1996到2006這十年間,除去《無間道》系列和周星馳的電影,香港最好的商業電影幾乎由銀河映像一手包辦,即便是算上始終在文藝片領域發力的陳果、許鞍華和平均三四年才能拍一部戲的王家衛,銀河映像出品仍然要佔據品質上乘的港片大半壁江山。
然而,這中間,由於杜韋二人的過份強勢,也給銀河映像的團隊合作帶來過隱憂。長期作為杜琪峯執行導演的遊達志便有點不願久居人下的意思,於2000年前後出走,僅留下三部品質上乘的獨立導演作品。
由編轉導的遊乃海,在《跟蹤》之後也再無新作問世。另兩位杜琪峯有意大力提攜的導演羅永昌和劉國昌,卻又偏偏欠缺一點獨當一面的魄力和才華,署名導演的作品幾乎成了拖銀河品牌後腿的累贅。
到頭來,人來人往之後,銀河映像的核心骨幹依然是杜韋二人,就連這對黃金搭檔都還曾一度鬧過短暫的不快,韋家輝在《大隻佬》後出走銀河轉投中國星,好在不多時便重返銀河,與杜琪峯重新合作了鬼斧神工的《神探》。
現如今,銀河映像所要面對的新挑戰,是如何全面融入節節攀升的內地電影市場。雖然早從2008年的《蝴蝶飛》開始,到後來的《單身男女》系列和《高海拔之戀》以及去年的《華麗上班族》,杜琪峯與內地市場始終有著幾分難以言說的格格不入。
《毒戰》是銀河映像在內地市場的最好表現
最好的成績,也就是評論趨於兩極化的《毒戰》。相較於早早放棄香港本土,全身心擁抱內地玩得風生水起的徐克和陳可辛,杜琪峯始終未曾放棄的作者訴求和港島情懷是他與內地若即若離的根本緣由。
雖然銀河目前的內地合作方海潤影業表示仍然會支持杜琪峯拍一部商業片再拍一部藝術片的君子協定,但是資本逐利的天性如何在利潤(尤其現階段是暴利)誘惑下為藝術平衡,實乃難解之謎。
無論如何,二十年來,在香港最能保證作品數量和質量的大佬杜琪峯加持之下,銀河映像早已從最初工作室性質的「作坊」,晉級為行業龍頭之一,每一次動作都可能對香港電影產業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銀幕穿越者立場(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銀幕穿越者現正式推出個人服務號,交流溝通,意見反饋,想要福利——請加穿越君微信:chuanyuejun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