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全國紡織企業「管理創新成果」評審會召開

2020-12-26 全球紡織網

  11月13日,第九屆全國紡織企業「管理創新成果」及「管理創新成果主創者」評審會在紹興新昌召開。評審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全國紡織企業管理創新成果審定工作委員會、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主辦,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承辦,旨在加強紡織行業企業管理,推動行業管理創新。經過前期篩選,本屆共有20家企業參加評審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會長夏令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陳樹津,中國紡聯副秘書長、中紡企協常務副會長楊峻,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謝青出席了評審會。評審專家組成員包括中國紡聯原副會長陳樹津,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創新工作部副主任張文彬,中國紡聯副秘書長、中紡企協常務副會長楊峻,中國紡聯產業部主任、產業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華珊,中國紡聯信息部主任翟燕駒,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俞亦政、王進軍、原副會長詹靈芝、秘書長朱國學,東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顧慶良,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郭偉,紹興環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敏等。北京服裝學院商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成鋼,天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王亞超,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副教授劉蘊瑩,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姜鑄等擔任本次評審會的點評專家。

  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王進軍主持。

  科學管理創新需要與時俱進 

  為了促進中國紡織企業的管理創新與發展,總結企業在轉型升級和應對風險中的管理創新經驗,推廣具有創新性、示範性的優秀管理創新成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全國紡織企業管理創新成果審定工作委員會在全行業範圍內開展了2020年第九屆全國紡織企業「管理創新成果」及「管理創新成果主創者」的組織申報工作。

  據了解,本屆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及「管理創新成果主創者」組織申報工作共收到來自全國紡織企業的43個管理創新成果,經全國紡織企業管理創新成果審定工作委員會審定,共有32家企業的項目成果入圍,然後組建四個專家組對入圍成果分別進行現場調研、材料修改,打分結果匯總後,篩選出20個成果進入此次的評審會。

  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及「管理創新成果主創者」評審工作是中國紡聯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負責組織開展此項工作,已經成功舉辦了八屆。此項工作的開展對推動我國紡織企業不斷深化改革、加強管理、促進創新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在行業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協會為總結、推廣先進企業的管理創新經驗,先後出版了《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經典案例》、《中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藍皮書》和《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經典案例(2016-2018)年度》,為行業創新管理模式、加快技術改造、拓展發展思路提供了借鑑。

  數位化賦能企業高質高效發展 

  評審會上,20家企業代表匯報了各自申報的管理創新成果。專家組成員對於成果的創新性、實踐性、效益性、示範性和規範性等方面進行了現場評審,並對成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肯和積極的建議。

  夏令敏在總結中表示,第一,管理在紡織企業發展過程中始終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創新永遠在路上。從企業自身發展來講,需要在管理方面不斷創新。同時,技術進步也為企業管理創新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

  第二,管理創新一定要堅持打好數位化基礎,樹立網絡化理念,明確智能化方向。數位化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基礎,工業網際網路是未來智能化的堅強基石,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在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的服務上還要進一步加強。

  第三,管理創新一定要注重實效,把信息化管理、管理網絡化落到實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今後還會堅定不移地把管理創新工作作為行業的重點工作,希望能夠真正見到實效和成果。

  14日,與會者還現場參觀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達利絲綢作為一家集絲綢及絲綢製品研發、生產與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紡織企業,專業生產各類絲綢面料、高檔絲綢家紡產品和高檔絲綢服飾,作為「國家絲綢產品開發基地」和「絲綢產品流行趨勢研究中心」,通過全方位管理創新,打造了絲綢企業的全新形象。

  入圍企業成果分享 

  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封亞培: 

  大數據背景下國際貿易供應鏈服務管理的構建與應用 

  東方國際與各下屬的貿易企業進行集約化管理,在關鍵領域和節點引入風險管控的機制,實現對風險提示、經營預測、分析決算有機整合。利用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手段,將管理思想和方法進行落地實踐和應用,並形成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經營和管理新模式。 

  點評:東方國際抓住自身優勢,利用多年來貿易優勢,供應鏈管理上著重於服務管理,在供應鏈中提出風險預警,打造一個合理科學的框架。可從智慧協同創新管理平臺,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協同,加快信息資源整合,強化一體化管理。

  浙江珍珠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訓林: 

  基於珍珠納米材料創新鏈的商業模式構建 

  近年來,公司對珍珠納米新材料進行多品類迭代研發,在增加品種和功能的前提下,開發多渠道優質產業鏈市場,成立珍珠技術產業聯盟。同時摸索新零售模式,線上線下互補結合,國內國外雙向循環。還首創一條工業旅遊與藝術時尚相結合的科技文創模式,打通網紅直播平臺。 

  點評:以納米新材料、技術研發等迭代研發作為突破口,構建各種新型的商業模式,推動企業轉型發展。通過珍珠納米材料,貫通各個領域,在成果轉化與應用上,充分把傳統紡織與現代科技時尚、文化、旅遊相結合,走出一條有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

  北京京工服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耀東: 

  深耕社區經濟,開創服裝企業轉型新模式 

  通過運營連鎖化,深入社區優化網點布局。公司的「京工1961」社區店以連鎖經營深入推動品牌進社區,逐漸把社區店打造成能夠提供複合服務功能的社區生活館。同時,京工集團還藉助數位化,實現基於網際網路的深化營銷創新,並通過精益化管理,提高社區服務運營質量。 

  點評:京工集團以門店作為窗口,以集團作為支撐,把紡織服裝產業的核心環節都融入到社區經濟整個創新模式之下,為紡織服裝行業切入社區經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一個範本,也得到了社區和社會的普遍認可。

  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倪俊龍: 

  數位化賦能紡織企業高質高效發展的創新實踐 

  通過數位化賦能,建成了15萬錠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數位化工廠;技術創新賦能,推動了國產棉紡裝備技術突破性進展;通過管理創新賦能,實現了生產、質量和成本等管理水平的提高;秉承數位化賦能,社會效益和企業影響力顯著提升。 

  點評:安徽華茂通過突破技術瓶頸,以較低成本構建數位化工廠;利用大數據技術開發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全流程的數據採集,建成紡紗生產全過程質量可追溯管控系統。

  杭州諾邦無紡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朱慧泉: 

  數位化改造融合驅動高效生產管控 

  諾邦通過全流程設備自動化的實現,著力構建少人化工廠;對人、機、料、法、環、測等物聯網數據進行採集和分析,通過數位化軟體工具的運用,實現生產全過程、品質全過程、安全管理的數位化。 

  點評:通過企業的精細化和自動化結合,在設備能耗、工藝等各方面實現物聯網數據採集,把現有生產運行中的失控數據變為實時數據,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程序,實現了數據驅動高效生產掌控。

  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東昊廠生產計劃部經理周敏: 

  基於紡紗動態製成率的羊絨企業數位化管理變革 

  鄂爾多斯的紡紗動態製成率是建立模型進行預測,形成每一批紗線獨有的製成率,從而實現精準投料、減少餘紗、降低庫存。在紡紗製成率環節的數位化應用,帶動了原料配投端、採購端以及排產和工藝設計的動態數位化管理應用,為客戶匹配更精確的定價提供依據。 

  點評:鄂爾多斯集團通過抓住智能製造、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智造契機,聚焦紡紗動態製成率。紡紗製成流程環節的數位化運用,帶動了各個環節,實現成本精細化運用,使得企業管理更加精細、精準。

  山東岱銀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德慶: 

  基於國際化的西裝高級定製實踐

  「基於國際化的西裝高級定製實踐」是岱銀集團面向全球開展西裝個性定製業務而採取的一種全流程管理模式,該管理模式下的西裝定製業務實現國際化接單、個性化定製和流水線生產,為向全球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西裝個性化定製服務提供支撐。 

  點評:岱銀對核心智能設備進行升級,整體圍繞質量、成本、交貨期,在版型、細節上下工夫,通過數據決策支持管理水平提升。

  中恆大耀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建軍: 

  打造 1+N 紗布產品供應鏈管理及服務平臺 

  中恆大耀的生產模式可用「分散性生產」來概括,把供應商的生產優勢和下遊客戶的需求作為組織供應鏈的核心考慮,集合不同地區、產品品類、工廠優勢,最終生產出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中恆大耀從原料到紡紗、織造、染整加工,由不同的生產工廠完成,打造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產業鏈閉環。 

  點評:中恆大耀細分供應鏈管理模式,從理論到實踐都具化了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以機織紗布為主線,利用「1+N」體系,服務紡織行業中小型企業。

  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發展部總監汪前進: 

  「產業+平臺+金融」聯動發展的創新實踐 

  交易中心立足平臺基礎交易服務功能,完成現貨交易服務布局;通過「合縱連橫「整合資源、掌控資源,做大、做強、做優棉花產業鏈與聚酯產業鏈;通過實施新疆棉花報價服務,雙保三聯動等創新試點;依託「產業+平臺+金融」聯動發展,培育具有市場方向標作用的大宗紡織原料價格指數。 

  點評:棉花交易中心抓住原料這個主要的關鍵點,通過金融產品創新實現期貨聯動,未來可期。

  大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戰略發展部部長智勇: 

  大楊集團智慧化轉型的頂層設計與實踐 

  大楊集團利用整體資源的管控優勢和信息化工作基礎,對生產流程、進程進行優化調整,適應大規模柔性定製生產要求;通過建立信息系統平臺,開發專屬API數據接口,打通供應鏈,為定製服務的高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點評:大楊集團通過智能化提升,貫通各生產環節,從面料到面料供應商、經銷商,都通過智能製造實現服務提升。

  北京方聖時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信息總監駱海江: 

  傳統服裝企業的客戶關係管理創新 

  方聖集團在面向客戶的前端領域,適時採用SAAS化應用,在營銷中臺、生產後臺方面,集團引入知名軟體體系,整合客戶需求要素與供應鏈能力,實現消費者前端創新與產業供應鏈的集聚整合,構建以網絡互聯和信息技術創新為依託的時尚科技生態體系。 

  點評:方聖集團在進行管理創新構建時,通過客戶關係體系構建、實施、評價,整合需求供應鏈,構建了以網絡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生態系統。通過實踐最後又回歸到理論提升,有效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體現了管理者的思維和脈絡。

  葫蘆島益豐(集團)運動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畢迪: 

  以數位化為基礎的服裝智能製造系統應用 

  益豐集團的服裝智能製造系統的基礎是全鏈條、全流程、全部門的數位化協同,分別基於物聯網技術的RFID數位化技術的運用、數位化供應鏈和數位化快速打版技術。 

  點評:益豐集團對自己有清晰的發展定位,始終把智能製造和精益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在走訪工廠時我們也發現,普通員工對智能設備的使用很熟練,真正把智能製造落到了實處。

  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豔紅: 

  基於數位化、信息化的智能紡紗企業管理模式創新 

  在2016年魏橋就進入智能紡紗行列生產與研究,以信息化、數位化的智能化生產體系逐步形成後,到2019年智能化新項目的深度研發與改進,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智能紡紗生產管理體系進行重建;實現了信息化、智能化新型管理模式的創新。 

  點評:魏橋紡織對智能裝備、智能單元、智能紡紗工廠各環節的特色和亮點十分突出,是教科書式的智能製造典型案例。此外,魏橋紡織在智能決策、智能診斷方面也有了較大提升,配棉系統、在線監測等都逐步完善。

  湖南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賀禮: 

  基於數位化管控和標準化引領的智能製造創新驅動體系建設 

  建立企業的標準體系和標準化工作體系,創新標準管理模式;建立加工、倉儲、實驗等數字平臺,創新生產管理模式;建立質量控制可視化系統,創新質量管理模式,運用信息化系統做到質量可謀、可管、可控、可知;建立智能網聯服務雲平臺,創新服務管理模式。 

  點評:中南智能以智能化的生產管理為核心,擁有數字孿生技術、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和智能化標準,三個智能平臺和四化建設,有效對接紡織服裝企業。

  新疆中泰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機械動力部助理祁剛: 

  先進設備管理系統在企業運行中的應用 

  中泰紡織以2018年設備管理年為契機,快速降低設備故障率為出發點,對現場管理狀態進行改變,創新成果主要體現在:先進設備管理組織創新,管理環節層層相扣、合理制定有效KPI,瞄準無人化、專業化,搭建有效數位化設備信息管理體系等方面。 

  點評:中泰通過合理的績效管理、組織架構、搭建現代的數位化、信息化系統,值得大家推廣和學習。

  浙江嘉名染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莫榮明: 

  以印染智能製造平臺為核心的生產管理數位化轉型實踐 

  公司按照先進性重點推進關鍵信息數位化和標準化推動信息管理標準化;排產規則梳理推動知識管理創新;生產管理標準化推動流程管理創新;數位化工具推動部門間管理協同創新;訂單預排促進銷售接單管理創新。 

  點評:嘉名主要創新點,第一在顏色、工藝路線工序、工時等關鍵信息方面,建立了數位化和標準化,推動信息管理;第二通過管理流程進行變革和優化,實現了生產管理的標準化;第三通過引入智能排產與調度系統,建立了一整套包含生產計劃等管理系統。

  華紡股份有限公司體系管理主任郭慶祥: 

  精益生產創客小組 助力高質量發展

  華紡公司推行「精益生產創客小組」,通過全員參與創客小組,實現 「單機臺成立、前後關聯機臺成立、同類機臺成立、同工種成立」等形式,用工人數的標準依照小組產量和流程標準需求實際情況來增加或減少。 

  點評:華紡股份把精益生產和創客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開展這個創造活動,使員工積極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去,實際上不僅有利於企業對人才的培養,而且還可以增強人才參與企業管理的意識。

  湖南東方時裝有限公司總裁辦主任鄧紅梅: 

  自在文化引領輕裝輕生活的管理創新與實踐 

  以自在文化引領產品和銷售創新,基於客戶需求,組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開發「面料輕軟、款式輕便、搭配輕鬆、洗護輕易」等產品;基於「輕鬆自在」的一站式服務,建設「一城一館」的輕生活之家;基於「輕鬆自在」的購物體驗,創新社交營銷新零售。 

  點評:東方時裝的自在文化滲透到了包括公司戰略、商業模式當中,利用文化的力量去吸引人、感染人,尤其是在產品創新在營銷創新、管理和服務創新方面都取得了佳績,在經濟效益方面也取得了豐富的回報。

  利華時尚服飾(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誠: 

  任務分解讓運營活動更加可控可靠 

  利華時尚在每一個生產周期(月份)開始之前,均對當月生產總任務進行計劃、預算,並以若干生產小單位進行任務分解、傳達、執行生產。任務分解具體指公司把總經營目標與責任,分成多個自主獨立運營小單元,每個任務小組需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點評:量化分權主要包含分權式集權、合作式領導、柔性化組織、企業文化創新,利華時尚在生產管理領域運用量化分權進行全新的組織架構,實現了企業扭虧為盈、持續增長、疫情期間也持續上揚的局面。

  德宏正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經理王冰: 

  促進內外雙循環,構建繭絲綢綠色發展新模式 

  正信公司以「東絲西移」融合大紡織為核心,以桑蠶工業化為手段,以「一帶一路」為建設支點,創造以小蠶共育為核心的工業化、科學化種桑養蠶新模式,實行桑蠶閉環生產,用桑枝條生產木耳菌菇,廢菌包還田,推廣桑園免耕技術,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點評:正信公司是絲綢行業示範型的標杆,實現了東桑西移和東絲西移,用包容的胸懷,促成了內外雙循環。此外,正信公司充分利用國內資源,搭乘「一帶一路」順風車,達成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相關焦點

  • 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戴維奇教授參加第九屆全國創新創業教育...
    2020年12月5至6日,由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創新創業協同促進中心主辦、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和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承辦的第九屆全國創新創業教育研討會暨第三屆MBA培養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論壇,在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的支持下
  • 2020金典獎——第九屆公眾滿意典範品牌新聞發布領袖年會
    搜狐財經、中國商界網等圖文直播,騰訊視頻、搜狐視頻、愛奇藝視頻等錄播,以「品牌引領變革、創新重塑價值」為主題的「2020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活動及以「見證·品牌的力量」主旨的「金典獎——第九屆公眾滿意典範品牌新聞發布領袖年會」定於2020年8月25日-26日在蘇州舉辦。
  • 重慶市蠶種質量監督檢驗站召開2019年度管理評審會
    根據本站2019年度蠶種質檢工作計劃安排,為了全面檢查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以確保其持續運行適用和有效,12月31日,市蠶種質檢站召開了2019年度管理評審會。然後按照會議議程,綜合辦公室、設備處、內審組、質管辦以及質量負責人等,先後匯報了質量管理體系一年來的運行情況,工作量與工作類型變化情況,內部審核結果及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效果,檢驗檢測機構間能力驗證和比對結果,本站質量控制活動情況、政策和程序的適應性,質量監督管理、客戶滿意度調查及其反饋意見與改進建議等情況。
  • 河南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課題結項評審會在鄭州召開
    9月19日,河南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課題結項評審會在鄭州召開。  省經普辦邀請省內各大高校、有關省直部門的11位專家和省局相關專業處負責人聯合組成專家評委會。課題結項評審設置初審和終審程序。
  • 第十三屆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於深圳大浪召開
    視頻製作|經緯時尚網為倡導時尚供應鏈在柔性、安全、可持續領域的升級並推動全球紡織服裝產業面向科技、時尚、綠色的和諧發展,第十三屆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TASCC)於9月28 ~ 29日在深圳大浪召開。
  • 上海交通大學召開2020年「管理服務獎」評審會
    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管理服務獎」評審會在閔行校區召開。校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林忠欽,常務副校長丁奎嶺,副校長黃震,黨委副書記顧鋒,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周承,副校長王偉明,黨委教師工作委員會全體委員、醫學院代表、教師代表共30名評委參加。評審會由丁奎嶺主持。
  •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創新企業
    企業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主體核心,是實現中國紡織工業由大變強的築夢者,創造力與擔當力已成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最核心的精神兩翼。2019年,「十大創新企業」榜單裡眾多優秀的紡織服裝企業立足自身優勢,開發新產品、勇探新市場、摸索新模式,為建設世界紡織強國做出貢獻。
  • 隴南祁連山水泥入選全國建材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案例
    日前,甘肅隴南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隴南祁連山水泥)申報的《以深入推進企業三精管理為目標的「五抓五手一獎三星」創新體系建設》入選2020年全國建材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案例);公司總經理曾廷祥被評選為2020年全國建材企業管理創新突出貢獻人物。
  • 佛山企業質量管理成果大賽結果揭曉,高明獲獎數居全市前列
    9月18日上午,佛山市召開2020年「全國質量月」活動暨「品質工程」暖企三年行動啟動儀式。在這次活動上還宣布了佛山市質量管理成果大賽的成績。來自高明區的1家企業榮獲質量班組二等獎、5家企業榮獲質量班組三等獎;1家企業榮獲質量文化二等獎;1家行業協會榮獲質量共治三等獎。
  • 2020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創新成果發布會暨中國企業戰投峰會召開在即
    以探討國內外企業戰略投資策略和企業創新為宗旨,以促進投資機構與創業者的緊密聯繫為目的,以帶動中國物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為使命,2020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創新成果發布會暨中國企業戰略投資峰會將於11月17日-18日在江蘇省無錫市隆重召開。
  • 第九屆金典獎評選活動接受報名!
    由中國商報社、中國商界雜誌社牽頭,中國信息界雜誌社、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業模式研究所、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電子商務分會、中國流通行業管理政研會信用管理專委會、江蘇掌心企業管理諮詢集團有限公司等媒體機構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金典獎第九屆公眾滿意典範品牌新聞發布領袖年會」活動定於2020年8月25日-26日在蘇州舉行。
  • 第九屆安徽省工業節能環保「四新」推介會在合肥召開
    人民網合肥12月15日電(趙越)12月15日,第九屆安徽省工業節能環保「四新」(中國環境谷)推介會在合肥市蜀山區召開,約300家重點用能企業和近百家工業節能環保技術提供單位參會。蜀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環境類企業的集聚區和節能環保產業鏈的建設推動者,蜀山區將積極搭建平臺,推動『政產學研用』創新融合,為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 第九屆中國國際易道論壇在山西太原召開(圖)
    第九屆中國國際易道論壇現場中國網7月18日訊為人類提供哲學智慧,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由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中國先秦史學會易道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易道論壇於7月7日在太原召開。在全國及世界各地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支持下,論壇取得了良好的學術成果。本屆論壇雲集海內外120餘位專家學者參會,收到高水準學術論文70餘篇。
  • 2020第九屆PMO大會成功召開順利閉幕
    項目經理職業發展熱線: 公眾微信號:mypm_net 11月28-29日,由PMO評論主辦,以「PMO,為項目與戰略而生」為主題的第九屆PMO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 在海寧舉行的這個紡織材料展明年揭幕, 已有20國專業買家提前報名
    柔性複合材料博覽會的召開,必將對園區產業的結構調整,產業提升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希望通過展會,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海寧經編能不斷夯實基礎研究,提升產品研發的創新力,創新服務平臺,加強產業深度融合、軍民融合,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 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杭州圓滿落幕
    近日,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杭州成功舉行。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連續五年參與大賽舉辦,董事長吳海在全國總決賽開幕式上發表致辭並參加啟動儀式。來自科技部火炬中心、致公黨中央、浙江省科技廳、杭州市人民政府等單位的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 第九屆石油經濟管理高級論壇在西安石油大學召開
    9月19日,陝西省運籌學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第九屆石油經濟管理高級論壇在西安石油大學會議中心學術報告廳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石油企業協會、陝西省運籌學學會、西安石油大學與陝西省石油學會主辦,陝西(高校)油氣資源經濟管理研究中心、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科技處、科學技術協會、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承辦。西安石油大學副校長陳軍斌在開幕式上致辭。
  • 2020年度江幹區「十佳雙十優」 社會組織評審會即將召開,快來給它...
    關於召開2020年度江幹區「十佳雙十優」社會組織評審會的通知為了進一步促進江幹區社會組織規範、有序、健康發展,選樹標杆,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組織提升自身管理和服務能力,經研究決定,召開「十佳雙十優」社會組織評審會
  • 喜訊丨第九屆全國公安政務新媒體夥伴大會召開 「@廣州公安 」獲評...
    喜訊丨第九屆全國公安政務新媒體夥伴大會召開 「@廣州公安 」獲評「公安政務新媒體優質網絡先鋒帳號」 2020-12-10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吉林大學50項成果獲「第九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消息來源:社會科學處】近日,第九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結果公布,吉林大學共有50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27項。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是長春市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勵,每兩年評選一次,對具有較高學術水平、應用價值的優秀成果進行表彰獎勵,旨在調動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長春市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的繁榮發展,加速長春市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應用和轉化,推動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更好地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