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分職場美劇《早間新聞》中,看懂如何應對身邊的自戀型領導

2021-01-08 雨後書影

| 作者:林琳

去年是蘋果公司加入流媒體混戰的第一年,其出品的新聞商業職場劇《早間新聞》脫穎而出,被譽為2019年最後一張必看美劇卡,在豆瓣獲得了8.6的評分。

該劇以電視臺為背景,全美最受歡迎的早間新聞節目核心男主播米切,被指控與多個女下屬之間涉嫌性醜聞而被新聞臺解聘。隨著事件細節的披露,掀起了一場職場的權力之爭。

全劇拍攝手法大膽直接,揭露職場百態,引發眾多熱議。

對於該劇的話題討論,多數集中於辦公室政治與女性平權,尤其是後MeToo時代在性侵話題上的進一步探討。但我認為僅從這些角度出發就抹煞了劇情設計中的亮點。

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到,為什麼編劇在這樣立場鮮明的問題上,並沒有一開始就選擇控訴立場,而是花大篇幅給了男性當事人米切足夠多的自白機會?看到他成為眾矢之的的慘狀,許多觀眾甚至會產生惻隱,該劇希望給觀眾哪些思考?

這恰恰是對角色的深層剖析。我們可能難以理解這樣的人物,他們能幹、敬業且富有感情,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作惡的動機及意圖,卻屢次背靠權勢犯下可恥的罪過。其實,經典的心理學著作《情商》一書早就給這樣的角色下過定義——自戀型領導者。

自戀型領導者渴望榮譽,卻缺乏同理心,習慣於對別人不聞不問。當他們處於自私的目的傷害到他人時,會提出令人心悅誠服的理論,有時甚至連自己都會相信。

藉由這個角色,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解讀及應對職場中的自戀型領導者:

如何定義自戀型領導者?不是簡單地講述概念,而是洞悉為什麼這樣的人常常不被察覺,為什麼我們會莫名地產生惻隱,甚至會姑息。如何辨別健康的自戀與失控的自戀?你會明白,其實所有人都有可能成為自戀型領導者。如何應對自戀型的領導者?有時候我們無法選擇一個完美的職場環境,平衡更是一種智慧。

一、如何定義自戀型領導者?當自戀者帶有成功的光環時,最容易蒙蔽他人。

劇中,米切在新聞界聲名顯赫,曾任白宮新聞通訊員,總統競選辯論主持人,15年從業生涯中獲多個新聞獎項,且為人充滿魅力,是「國民偶像」。

被解聘後,米切想盡辦法申訴,他並不否認與女同事之間存在混亂關係,但他認為那都是基於自願,所有人都是主動投懷送抱。

米切從一開始就認為自己沒有錯,覺得自己和me too運動裡那些垃圾是不一樣的。自大地認為他人都希望靠他上位,以為自己五十歲依舊是人見人愛。

諷刺的是,直到員工漢娜因此事服藥過量去世,他才恍然大悟這從來不是兩廂情願。

我們不再討論這種行為毋庸置疑的定性,只是藉助這個角色看到職場內一個典型的自戀型領導者是什麼樣子。——他們超出了正常人積極的自愛意識,因缺乏同理心而顯得過於自私和冷酷,並且不善於自我反省。

他們不會都犯嚴重的錯誤,但依然有很多共性,同樣給周圍的人造成不悅,甚至傷害。

自戀型領導者往往有這4個方面的表現:

1、缺乏安全感,避免承認自己的脆弱情感,一旦被外界影響就會加倍還擊。

比如有的人,自己晉升受挫或者考試失敗,如果你在他面前提起這個話題,他就會粗暴地打斷你,甚至諷刺你不會成功。最可恨的是,他還不承認自己生氣了。

2、「擊鼓傳花式」的情緒傳遞。把不安的情緒傳染給其他人,是他們擺脫負面情緒的方式。

我見過這樣的同事,他會莫名其妙地生氣,讓周圍的人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當別人因為他的舉動開始生氣時,他反而平靜下來,對你好言好語。

我更見過這樣的領導,只要工作不順就會找理由罵下屬,看到整個團隊噤若寒蟬,他會引以為傲。

3、對控制權的持續需求,對榮譽極度渴望。

他們大多喜歡挑戰高壓力、高回報的工作,以此獲得巨大榮譽感,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往往會收穫崇拜。

但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團隊的中心,他人只不過是為了配合他而存在,對於身邊的人,他樂於把人拉入他的計劃之中,卻不願配合他人的計劃,尤其不能接受批評。

4、「雙胞胎幻想」,和他人相處時總是不斷地尋找彼此的共同點,對接受他人的差異極為困難。

在婚姻中,他們總是強求伴侶做出改變;在家庭中,他們會把自己小時候沒有完成的夢想強加給孩子;在職場中,他們最喜歡阿諛奉承,拉幫結派。

怎麼看上去人人都可以對號入座呢?這就是我認為米切這個角色具有現實意義的原因——

自戀情結根植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他是自信和勇氣的根源,當它與權力共同加成,甚至成為某些人追捧的特質。我們通常意識不到自戀膨脹之後會給他人和自己帶來傷害,往往容易姑息。

二、如何辨別健康的自戀與失控的自戀?健康的自戀對人有積極的作用,失控的自戀會讓人忘記自我反省。

健康的自戀可以追溯到嬰兒時期,一個受寵的嬰兒會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核心,所有人都停下手頭的事情來滿足他的需要。

長大以後,這種態度逐漸演變為一種積極的自愛意識,它會帶給人們適度的自信,如果缺乏這種自信,人們就無法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才能或力量。

許多自戀者都會去從事高壓力、高回報的工作,他們的才能得到發揮,並且可能帶來無上榮譽,甚至在商界成為傳奇領袖。

心理學家麥可.麥科比曾說過:「在商界,隨著職位的升高以及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大,收入和名氣的回報也越來越高,這種自戀型領導也就越普遍。」

但人們樂於追求成為雄心勃勃且充滿自信的領導者,也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忘記了自我反省。

我們可以用兩個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自戀狀態是否屬於健康的自戀。

第一、是否具有產生同理心的能力。

一個人如果無法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那麼他們的自戀狀態往往是不健康的。

我們所說的自戀型領導者,屬於失控的自戀者。

他們過於渴望成功帶來的光環,而且由於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會對別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總是咄咄逼人,不惜代價。他們很難產生同理心,只要為了自己的需要,完全可以漠視他人的感受。

比如在裁員的過程中,不會對因此遭難的員工抱有任何同情心,更不會對自己的過激行為感到愧疚。

第二、是否善於反省,並且樂於接受現實的檢驗。

失控的自戀者希望得到別人的推崇,而不是喜愛,他們的特點是專制,並且擅長培養自己的親信。

如果他是領導者,即使他提出的計劃並不出色,也很難容忍他人的批評;他會選擇支持自己觀點的數據,忽略反駁自己觀點的事實;他們不喜歡傾聽,只願意鼓吹自己的觀點和教訓別人。

如果一個領導者是健康的自戀者,他們既能自信地掌控大局,也能夠接受批評,至少會聽從知心好友的意見。他們樂於接受現實的檢驗,具有遠見,樂於接受新信息,因此能夠做出合理的決策。

可見,自戀型領導者並非天生的「反派」,如果你追求高職位的成就,希望成為領導者,還真得有合理的「自戀」。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忽視忠告又缺乏約束,就有可能給周圍的人帶來災難,還會陷團隊於困境。

三、如何應對自戀型的領導者?不要讓自己變得憤怒而麻木,要有策略地調整相處方式。

在崇尚以自我為中心的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貪慾得到釋放,虛榮得到了美化,意味著自戀型領導者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多,在職場中並不少見。

我們可以有兩點關鍵的應對策略:

第一,改變意識,認清「忠誠的黑暗面」

很多人把職場看做一個純粹的「名利場」,認為只要迎合上司的虛榮心就能升職。平心而論,這的確也是《早間新聞》中部分受害女性錯誤的認知。

我們無須對他人的價值選擇過多批判,只可惜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能如願。自戀型領導者最終考慮的依然是自己的需求,而且這會助長整個團隊的文化產生這種傾向。

每個公司都希望自己的員工為公司感到驕傲,希望他們能體會到自己的使命感,但不會願意他們不顧一切地去追求榮譽而不是實際成就,更不會願意看到整個團隊歪曲事實,每個員工默默地維持他們共同的幻想,好像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這並非真正的忠誠,是團隊和個人均要清醒意識到的黑暗面。

第二,區分不同的人群,給予不同的相處方式

無須指望改變你的領導,職場上不要充當救世主,試圖救贖他人的靈魂;也不要當一個逃避者,遇到問題只靠辭職解決。我們可以努力改變相處方式,從而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比較順利。

在《自信向左,自卑向右》一書中,哈佛心理學博士馬爾金認為自戀者分為外向型、內向型和共享型,可以有不同的相處策略。

1、外向型自戀者最好辨認。

比如喜歡在公共場合標榜自己,成為焦點,愛慕虛榮,炫耀自己的金錢和財產,甚至兩性關係。《早間新聞》的米切就是典型的外向型。

這一類型的領導,日常中要給予充分的權威肯定,但在工作以外的社交場合須保持距離。因為通常他們會很認可有能力給予自己職業輔助的人,但也會下意識地以為自己的影響力可以延伸到工作之外,不要給他這樣的錯覺。

2、內向型自戀者就比較麻煩。

從外表看來這類人容易害羞,待人接物謙虛謹慎,甚至對他人的關注避之唯恐不及。實際上,他們內心深信自己比他人優越,害怕被批評,一旦自己的才幹沒有得到承認,就會極度不滿。

面對這一型領導,要學會溫和地表達感受,承認他對你的幫助非常重要。如果要指出問題,也要聚焦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對方的錯誤上。

3、共享型自戀者很有意思。

特別愛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樂於助人、樂於傾聽的人,標榜自己為他人付出很多,但對自己投入少得可憐,特別享受成為一個別人眼中的「慈善家」和「饋贈者」。

有一個這樣的領導,不妨心安理得地「示弱」,三不五時傾訴一下心事,能夠有效地拉近距離。

據我觀察,職場中大多數女性領導都屬於這個類型,如果她們能夠把握好這個度,還顯得滿貼心的。但一不小心,就會在員工眼中顯得婆媽,而如果讓她知道你認為她八卦和嘮叨,那你日子就不好過了。

結束語:

我們在看美劇的時候不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因為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異,這會給我們錯覺,美劇中那些強烈的職場衝突、辦公室政治,很難在我們身邊出現。

其實不然,人性中的問題總是相似的,區別的只是解讀的方式。他們認為人性本惡,用一個人的作惡折射出每個人身上的小惡,而我們認為人性本善,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受道德的約束。

職場中的自戀型領導者,卻非道德規範可約束,而是一種社會情感的缺失。他們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只為滿足自己的需求,在一開始,可能只是很小的苗頭,被客觀環境滋生而膨脹。

我們只有主動意識,才能指引自己的行為,清醒地應對職場社交,至少可以在恰當的時候,毫不猶豫轉身離開。

<全文完>

作者介紹:認證職業生涯規劃師,11年500強企業管理經驗,6年教育領域實踐。關注@雨後之魚,讀一些給生涯注入能量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從高分職場美劇《早間新聞》,看懂自戀型領導者
    △ 讀一些給生涯注入能量的故事 △AfterRain No.162去年是蘋果公司加入流媒體混戰的第一年,其出品的新聞商業職場劇《早間新聞》脫穎而出,被譽為2019年最後一張必看美劇卡,在豆瓣獲得了8.6的評分。
  • 《早間新聞》:蘋果把美劇拍出了國產職場劇氣質
    起碼就現在來看,蘋果對於如何做好內容似乎還完全處於摸索狀態,這種模稜兩可的探索從他們「硬體配置」最強大的新聞題材劇集——《早間新聞》中體現得更是明顯。 我想大概只有通過《老友記》的厚重濾鏡才能無視安妮斯頓在《早間新聞》中尷尬的表演,一方面不知道是不是由於年紀問題,導致她的臉異常僵硬,多數時候都很難通過面部表情感受到其情緒變化,另一方面則是編劇全程讓這一人物都處於一種歇斯底裡的狀態之中,然而安妮斯頓並沒有通過表演展現出人物在其中的心理起伏。
  • 美劇《早間新聞》刺痛了誰?職場女性的四面楚歌
    今天就來推薦一部非常好看的真·職場劇——《早間新聞 / The Morning Show》(推薦指數:)。此外,本劇的編劇、導演、演員,都是女性佔主導,所以這可以說是一部完全聚焦女性視角的職場劇。 該劇圍繞全美最受歡迎的早間新聞節目《The Moring Show》臺前幕後的故事展開。
  • 為什麼自戀的男人更容易當領導?
    有的同事能力未必突出,但「包裝自己」的能力很強,深得領導信任,或優先提拔,或隔三差五掛在嘴邊當做正面典型,而你只能在一旁憤憤不平,感覺單位領導不識貨。今天不妨來解析下:為什麼自戀男人更容易晉升領導層?首先,自戀男人關注外在形象,用「最好的自我」,給人留下權威可信的印象。
  • 莎拉波娃客串美劇《早間新聞》與安妮斯頓、威瑟斯彭合作
    近日,五屆大滿貫得主莎拉波娃客串美劇《早間新聞》,與瑞秋女神詹妮弗·安妮斯頓以及奧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合作,此前兩人憑藉此劇獲得金球獎的女主角雙提名。莎拉波娃與安妮斯頓、威瑟斯彭合影在周五的節目中,莎拉波娃的客串主要是在電視上出現在現場的背景中,展示了她與安妮斯頓和威瑟斯彭在一起錄製的畫面。莎拉波娃在節目中說:「哇,我想說,我愛你們。
  • 美劇《早間新聞》,為什麼能夠被蘋果選中,成為旗下首部原創劇集
    正當人們對《老友記》沒能在25周年之際再續前緣而倍感失望,主演之一的詹妮弗·安妮斯頓卻在2019年末帶給我們一部震撼性的美劇《早間新聞》。這也是詹妮弗·安妮斯頓在2004年《老友記》終結之後,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回歸美劇。本劇還匯集了瑞茜·威瑟斯彭和史蒂夫·卡瑞爾兩位好萊塢一線明星,使得《早間新聞》的陣容不亞於任何一部商業大片。
  • 《早間新聞》豆瓣8.5分,中國女性的現實在這部美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部堪稱職場版《致命女人》的新劇——早間新聞 第一季
  • 《早間新聞》:不可錯過的大結局
    整個「早間新聞」節目組中,Mitch性侵的受害者們、明知道發生了什麼卻保持沉默的旁觀者等等,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面對後續影響。 UBA老闆Fred則在著急撇清自己和電視臺的責任。 基本上,本片是把一樁廣受關注的性侵案件爆發後,一切受到影響的方方面面都呈現了出來。
  • 老友記姐妹花再聚《早間新聞》,後Me too時代如何說「不」
    如何說不蘋果推出的流媒體服務Apple TV+的試水迷你劇《早間新聞》,馬上就要大結局了。雖然爛番茄評價不高,但卻收穫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臉上掛著風輕雲淡、一切盡在掌控中的自信微笑,背後深夜飲酒,怕身邊那些理應親近卻逐漸疏遠的人們投來一句難以回答的「 are you ok?"
  • 《早間新聞》有感
    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雜糅了社會問題的職場劇,適合一邊思考一邊看。豆瓣評分8.6,私認為評分可以更高,大概低那麼幾分是因為很多人認為安妮斯頓的演技略顯浮誇,全劇沒有別的情緒,只有憤怒的表情和滿嘴的f髒話。
  • 職場上,如果你的直系上級惡意擺領導架子壓你,如何應對?
    我把職場人分為三種:一種是討好領導型,一種是不喜歡和領導相處型,還有一種是佛系相處型。不管哪一種類型的相處模式,都有他自己的道理,我覺得沒有對錯之分。但是,身在職場,總會有一些身不由已的場景,讓你覺得左右為難。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怎麼應對領導在你面前惡意擺領導架子吧。
  • 高自戀,低自尊 | 戀愛中的「自戀型施虐者」有這6種表現
    Paul是一個很極端的案例,他是一個嚴重的自戀型施虐者。但自戀型施虐的形式很多,有很多不如此極端的施虐現象,其實在關係中並不罕見。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今天就要來聊聊「親密關係中的自戀型施虐者」。雖然大多數自戀型施虐者在親密關係中,會展現一些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症狀,但絕大情況下,這些症狀不足以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很多親密關係中的自戀型施虐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現都非常正常,有能力共情他人。只有在最親密、感情最激烈的人面前,他們內心最深處的鬥爭才會顯露。而自戀型施虐者的「施虐」也不再局限於 「身體施暴」。
  • 如何應對職場面試?
    戰疫必勝,開工在即,如何在新的一年開工復工之際跳槽成功,面試一份心儀喜歡而又滿意稱心的工作,是我們職場人士的當務之急!說起面試,是老調重彈,也是每一個求職者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既渴望,又緊張。根據我的經驗,應聘面試一定要做好面試之前的準備,面試之中的應對和面試之後的總結這三個方面的功課。
  • 美劇【早間新聞】這部「敏感」新劇,把我們不敢拍的,全講出來了...
    而打頭陣的是一部堪稱職場版《致命女人》的新劇——早間新聞 第一季The Morning Show Season 1目前豆瓣 8.5分,IMDb 8.2分。作為UBA電視網曾經的王牌主播,米切擁有著早間新聞從業人員中最豐厚的薪水。他曾獲得至高無上的行業榮譽,同時,也擁有豪宅、豪車等資源。精英身份同時還賦予了他相應的特權。
  • 作為蘋果的首部原創劇集,《早間新聞》中這些特別之處你看出來了嗎?
    正當人們對《老友記》沒能在25周年之際再續前緣而倍感失望,主演之一的詹妮弗·安妮斯頓卻在2019年末帶給我們一部震撼性的美劇《早間新聞》。這也是詹妮弗·安妮斯頓在2004年《老友記》終結之後,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回歸美劇。
  • 如何與性格暴躁的領導相處?5招教你鋪平職場路
    那麼,對於這種強勢、挑剔而暴躁的上司,要如何應對並與之和平共處呢?首先你要認真分析暴躁型領導的特點,老闆或上司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情緒、脾氣、偏好等與凡人相同的性格特點。即使脾氣暴躁,也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只有正確認識其暴躁的特點,才能對症下藥,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將職場絆腳石變為升職加薪的助力器。
  • 如何應對職場中「倚老賣老」的人?
    「倚老賣老」如果發生在生活中,還真不好解決。多數情況也只能咬咬牙,然後「一笑了之」罷了。不過在職場中一旦碰上了,卻要提高警惕。因為它不僅是職場人際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有可能成為我們在職場更進一步的「絆腳石」。故而,需要有適當的方法來應對職場的「倚老賣老」。
  • 追劇|《早間新聞》:美版傳媒圈女子圖鑑
    這野心,來自於它華麗耀眼的主創陣容,來自於它對敏感題材不露鋒芒的把握,來自於它對什麼是新聞價值的深度探討,也來自於它於無聲處展示出的傳媒圈女子圖鑑。她們儘管身處光鮮亮麗的電視網,但是也步履維艱,因為這是個男性主宰的世界。有評論說這是部怒吼職場劇,那只能說你並沒真正走入《早間新聞》的世界。
  • 文藝批評·斜目而視 | 《早間新聞》(The Morning Show)
    The Morning Show 中一對合作了15年的老搭檔,宛若早間螢屏上的「黃金夫妻」。在#Me Too#運動的大環境下,故事將如何發展?讓我們揭開帷幕,聚焦每晨陪伴大眾迎接新一天的新聞主播,走近早間新聞節目的臺前幕後, 透視當代職場百態!
  • 【懂生活】自戀的企業家有領導魅力
    如果你經常坐飛機,你會對一個不知名的企業家印象深刻:他不帥氣,衣著髮型也看不出品位,但是他的企業廣告永遠以他的半身像為主題。至於這家企業是生產磚頭還是白酒,倒是印象模糊。 在其《沙發上的領導者:改變個人和組織的臨床方法》一書中,曼弗雷德把自戀等同於裝B,認為自戀的本質是一種自我欺騙,一種高層管理者的病(executive pathologies): 很多商界成功人士,其實是沒有安全感的優等生。他們覺得自己是冒牌貨,害怕被別人發現他們實際上並不知道如何做管理者。這就是所謂的「騙子症候群」,這相當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