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每天發布篇數有限,並且職業資格考試項目特別多,如果讀者有特別需要指定科目的練習,可訪問百度文庫wenku.baidu.com/p/wudechun1982,我們放有大量練習題在內
一、單選題
1.關於刑法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13年卷二3題,單選)
A、學理解釋中的類推解釋結論,納入司法解釋後不屬於類推解釋
B、將大型拖拉機解釋為《刑法》第116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的「汽車」。至少是擴大解釋乃至是類推解釋
C、《刑法》分則有不少條文並列規定了「偽造」與「變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條文中將「變造」解釋為「偽造」的一種表現形式
D、《刑法》第65條規定,不滿18周歲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條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節規定之罪的,從重處罰。根據當然解釋的原理,對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刑法》第356條
-----------------------------------------------------
【知識點】:第1章>第2節>罪刑法定原則
【答案】:A
【解析】:
本題考查類推解釋、擴大解釋、當然解釋。
A項,類推解釋的特點是突破法條的文義,無法使國民通過法條文字預測自己的行為是否會被追究刑責,所以違背了罪刑法定原則要求的文字的明確性。無論何種對刑法條文的解釋,都不得採取類推的模式,除非在法律文字違背立法目的的情況下,可以作出有利於被告人的類推解釋。是否為類推解釋取決於解釋的方法而不是解釋的主體,因此,類推解釋的結論納入司法解釋後,依然是類推解釋,而不可能變成擴大解釋。故A項錯誤。
B項,中國刑法學者歷來主張可以將拖拉機解釋為汽車,但不認為是類推解釋而是擴大解釋
-----------------------------------------------------
2.甲因在學校飯堂投毒被判處8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間,甲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關於甲的假釋,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2014年卷二11題,單選)
A、可否假釋,由檢察機關決定
B、可否假釋,由執行機關決定
C、服刑4年以上才可假釋
D、不得假釋
-----------------------------------------------------
【知識點】:第12章>第2節>假釋的條件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假釋的適用。
AB項,《刑法》第82條規定,對於犯罪分子的假釋,依照《刑法》第79條規定的程序進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假釋。《刑法》第79條規定,對於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減刑。據此可知,是否準予假釋應由人民法院裁定。故AB項錯誤。
CD項,《刑法》第81條第1、2款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13年以上,如果
-----------------------------------------------------
3.甲意欲跳樓自殺,在猶豫的過程中,聽到圍觀者乙某大喊「怎麼還不跳」,遂毅然跳下,後搶救無效死亡。關於乙的行為定性,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構成故意殺人罪
B、不構成犯罪
C、疏忽大意的過失致人死亡罪
D、過於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罪
-----------------------------------------------------
【知識點】:第3章>第5節>犯罪故意
【答案】:B
【解析】:
本題考查犯罪故意。跳樓是他人的自主行為,不是圍觀者逼迫下的行為。這種情況下,圍觀者即使有讓他人跳樓的故意,也不是殺人的故意。如果圍觀者親自上樓將他人推下樓,則圍觀者構成故意殺人罪。
-----------------------------------------------------
4.關於累犯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
A、我國刑法規定的累犯,包括一般累犯和特別累犯
B、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之後,在5年內再因故意犯罪應當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人
C、特別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國家安全罪、恐怖活動犯罪和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受過刑罰處罰,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任何時候再犯上述任一類犯罪的犯罪分子
D、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就一般累犯和特別累犯的整體而言,犯罪人的前罪是過失犯罪時,也有和後罪構成累犯的可能性
-----------------------------------------------------
【知識點】:第11章>第2節>累犯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對我國刑法規定的累犯的理解。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一般累犯的前罪和後罪必須都是故意犯罪,前罪是過失犯罪時不可能與後罪構成一般累犯:特別累犯的前罪和後罪必須都是危害國家安全罪、恐怖活動犯罪和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之一,這裡雖然沒有明確說明前罪和後罪必須都是故意犯罪,但是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罪、恐怖活動犯罪和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都是故意犯罪,沒有一個過失犯罪。所以,前罪是過失犯罪時,也沒有構成特別累犯的可能性。因此,選項D的說法不正確,符合選項的要求。
-----------------------------------------------------
5.關於結果加重犯,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5年卷二8題,單選)
A、故意殺人包含了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罪實際上是故意傷害罪的結果加重犯
B、強姦罪、強制猥褻婦女罪的犯罪客體相同,強姦、強制猥褻行為致婦女重傷的,均成立結果加重犯
C、甲將乙拘禁在賓館20樓,聲稱只要乙還債就放人。乙無力還債,深夜跳樓身亡。甲的行為不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結果加重犯
D、甲以脅迫手段搶劫乙時,發現仇人丙路過,於是立即殺害丙。甲在搶劫過程中殺害他人,因搶劫致人死亡包括故意致人死亡,故甲成立搶劫致人死亡的結果加重犯
-----------------------------------------------------
【知識點】:第8章>第2節>結果加重犯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結果加重犯。
A項,根據《刑法》第234條第2款的規定,故意傷害罪的結果加重犯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要求行為人對死亡結果是過失心態,所以故意殺人罪並不是故意傷害罪的結果加重犯。故A項錯誤。
B項,結果加重犯是一種法定狀態,即是否成立結果加重犯,取決於法律的規定。根據《刑法》第236條第3款第5項的規定,強姦致人重傷是結果加重犯,但是第237條強制猥褻婦女罪中卻沒有結果加重犯的規定,如果強制猥褻婦女的過程中造成被害人重傷的,應當按照想像競合犯論處。故B項錯誤。
[注意]《刑法修改案(九)》對《刑
-----------------------------------------------------
二、多選題
1.對下列哪些罪犯可以假釋?( )
A、張某犯了侮辱罪,因為是累犯,被從重判處3年有期徒刑
B、王某因強姦罪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
C、李某因搶劫罪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
D、趙某因放火罪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
-----------------------------------------------------
【知識點】:第12章>第2節>假釋的條件
【答案】:B,C
【解析】:
本題考查對哪些犯罪人不允許假釋。我國《刑法》第81條規定: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姦、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
2.甲與乙不和。一天甲從農田回家的路上經過乙家門口,乙解開趙某綁在樹上的狼狗讓其去咬甲,甲情急之下用隨身帶的鐮刀將狗砍死。對甲的行為定性,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
A、正當防衛
B、緊急避險
C、故意毀壞財物
D、不可抗力,無罪
-----------------------------------------------------
【知識點】:第4章>第3節>緊急避險的構成
【答案】:A,C,D
【解析】:
本題考查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的成立條件。根據我國《刑法》第20條和第21條規定,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有兩個明顯區別:一是危險來源的不同。緊急避險的來源含義十分廣泛,既可以是洪水、地震、風暴等自然災害又可以是猛獸、狂犬等動物的侵襲,還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正當防衛的危險來源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二是二者損害的對象不同。緊急避險損害的對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權益,正當防衛的損害對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者的利益。在本題中乙指使丙的狼狗去咬甲,甲將狗打死損害的則是第三人丙的利益而不是不法侵害人乙的利益。所以甲的行為應當是緊急避險。
-----------------------------------------------------
3.關於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將自發攻擊路人的寵物打死的,雖然不成立正當防衛,但可能成立緊急避險
B、將個人面臨的10萬元財產損失的危險不得已轉嫁給國家財產的,可能成立緊急避險
C、同一行為同時導致不法侵害人與路人傷害的,可能成立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的競合
D、假想防衛過當有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但假想避險過當不可能成立故意犯罪
-----------------------------------------------------
【知識點】:第4章>第3節>緊急避險的構成
【答案】:A,B,C
【解析】:
①自發的動物攻擊,沒有不法侵害行為,此時如果存在不得已為侵害法益的情況,可以成立緊急避險。因此A選項說法正確。
②風險轉嫁的對象可以是第三者的法益,包括國家的財產性利益,如果沒有超過限度,可以成立緊急避險。因此B選項說法正確。
③防衛行為針對不法侵害人本人可以成立正當防衛,針對無辜的第三者可以認定為是將風險轉嫁。因此C選項說法正確。
④假想防衛過當與假想避險過當原理相同,針對前者可能成立故意犯罪,針對後者同樣可能成立故意犯罪。因此D選項說法錯誤。
綜上,本題正確答案為ABC。
-----------------------------------------------------
4.關於刑法的解釋,下列哪些說法正確?
A、如果未經允許銷售合格香菸的行為成立非法經營罪,那麼,未經允許銷售偽劣香菸的行為也成立非法經營罪,這屬於當然解釋
B、將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罪中的"證據"解釋為包括證據資料,而不限於狹義的、已經查證屬實的、作為定案根據的證據,屬於擴大解釋
C、因螺絲刀具有致人死傷的屬性,故將攜帶螺絲刀用於盜竊的行為解釋為"攜帶兇器盜竊"的行為,屬於當然解釋
D、把《刑法》第191條洗錢罪規定中的"沒收實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中的"沒收"解釋為沒收或者返還被害人,屬於補正解釋
-----------------------------------------------------
【知識點】:第1章>第2節>罪刑法定原則
【答案】:A,B,D
【解析】:
A選項正確,屬於當然解釋中的入罪時舉輕以明重。B選項正確,證據一詞按通常含義是指作為定罪量刑依據的證據,但是在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的時候,還沒達到這個程度,所以此處是對證據一詞作了擴大解釋。C選項錯誤,"攜帶兇器盜竊"中的"兇器"包括性質上的兇器與用法上的兇器,此處的螺絲刀超出了性質上與用法上的兇器,不屬於當然解釋。D選項正確,將"沒收"解釋為"沒收或者返還被害人"是闡明真實含義,屬於補正解釋。
-----------------------------------------------------
5.關於減刑、假釋的適用,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13年卷二57題,多選)
A、對所有未被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均可減刑
B、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裁定被執行之日起計算
C、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不符合「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的減刑要件,不能減刑
D、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犯新罪,假釋考驗期滿後才發現的,不得撤銷假釋
-----------------------------------------------------
【知識點】:第12章>第1節>減刑的條件
【答案】:A,B,C,D
【解析】:
本題考查減刑、假釋的適用。
A項,依據《刑法》第78條的規定,減刑的對象是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對於單獨判處附加刑的,沒有減刑制度。所以「對所有未被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均可減刑」的說法不當地擴大了減刑對象的範圍。故A項錯誤。
B項,依據《刑法》第80條的規定,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裁定減刑之日」起計算,而不是從「裁定被執行之日」起計算。故B項錯誤。
C項,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第18條第1款的規定,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