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防疫戰中,我們看到了很多令人感動的瞬間。
社會各界都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其中娛樂圈的表現也頗為亮眼。
以韓紅為主導的基金會,組成了一支戰鬥力很強的民間隊伍。
不僅效率高,而且速度快,第一時間就把防疫物資送到了最緊缺的偏遠醫院。
她也成為了娛樂圈最為受歡迎的一位慈善人。
值此關頭,明星們的社會影響力終於顯現了出來。
除了國內藝人,還有一位國際藝人的行動讓人記憶猶新。
這個叫矢野浩二的日本藝人在微博上宣布自己為疫區收集了13萬個口罩,並將要發往武漢。
說名字大家可能還陌生,但看到的樣子估計都有印象。
在多年前的那些抗日神劇裡,矢野浩二幾乎成了「小日本」的代言人。
作為最早一批來中國發展的日本演員,除了做一名「鬼子專業戶」。
也沒有太多的戲能拍,雖然他出道時給自己設定的是「美男」偶像路線。
但在抗日劇中顯然比較難實現,戲路也不得不向著神劇需要發展。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小兵張嘎》裡他飾演的軍官齋藤了。
戴個小眼鏡,穿著襯衣梳著油頭,本以為他是個好說話的文明人。
可劇中的故事反映,「再衣冠楚楚的日本人都有可能是個濫殺無辜的變態」。
為了融入角色,矢野浩二苦學中文,在劇中的中文對白也讓他的表演深深的留在了觀眾的記憶裡。
雖然是塑料中文,而且夾雜著奇怪的口音,但當時為了演習而認真學中文的他,受到了業界的歡迎。
遇到這麼一個認真演戲還苦練語言的藝人,也讓他很快成為了各大神劇中的特邀演員。
不僅能省去後期配音的錢,最重要的是能讓「神劇」顯得更加真實。
由於他在《小兵張嘎》中實在太過陰險毒辣,再最後被嘎子和童子軍殲滅的時候。
竟讓人心裡有一絲爽意。
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年代,但矢野浩二的表演足以還原歷史,那會兒的侵略者確實讓人憎恨。
走紅之後,他又在《鐵道遊擊隊》中出演崗村少校,和八路軍的對手戲讓電視劇充滿看點。
按理來說,那會日本演員的戲份非常簡單,無非就是演個沒有感情的侵略者。
導演們的要求也是怎麼邪惡怎麼演,基本上只要日本軍服一穿,自然就成了壞人。
他們的戲份最後的結果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八路軍消滅。
畢竟觀眾們想看的,是大刀朝鬼子頭上砍去的那份快感,日本人的演技並不重要。
據矢野浩二說,因為總被安排這種戲份,而且劇本也沒有細膩的描寫戰爭殘酷。
他的內心其實也十分抗拒,演的時間久了最後自己看到戲服就想吐。
作為一名對演技有追求的人,他不得不偷偷給自己「加戲」,試圖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
在抗日劇《烈火金剛》裡,他飾演的角色在被打死的時候,在鏡頭前留下了眼淚,以此來表現人物的悔恨。
這也讓他成為國內眾多日本藝人中脫穎而出的一位,把小人物演的如此出色,確實不易。
因為長期在國內飾演被國人怒罵的侵略者角色,他是裡外不討好。
本來演的很出色,應該被觀眾喜歡,可他的國籍和動機總被大家攻擊。
中國人說他是來賺中國人的錢,刺痛中國人的心。
而在日本,他則被批評為沒有骨氣,是賣國賊,有些情緒激動的人還曾揚言要殺掉他。
原本帶著兩國友好,認真演戲的目的而來,可卻落入了這種尷尬局面。
矢野浩二的內心也十分痛苦。
他想盡一切辦法拉近和國人的距離,用自己不大流利的中文在綜藝節目《天天向上》中當一個末位主持人。
拋開風言風語,一心磨練演技。
既沒有所謂的營銷團隊,也沒有個人炒作。
矢野浩二的努力過程漫長而艱辛,為了生活,雖然不想演神劇,但還是得咬牙去演。
通過努力把沒有感情的角色塑造成有血有肉的形象,神劇也添了更多真情實感。
在一位朋友的指引下,他得到了一個飾演中國人的機會,在電視劇《盛宴》中扮演一位正義之士。
一個日本人演中國人,聽起來似乎很魔幻。
可對於專業的演員來講,本就不該有所謂的界限。
一個好演員,就應該能演好任何角色,不斷突破自我的矢野浩二,也終於擺脫了角色單一的困境。
他了解歷史,更了解兩國關係,並一直試圖以自己演員的身份調解著其中的羈絆。
作為演員,他認真且專業,作為一名日本友人,他的認真投入也遠超其他人。
他讓自己的女兒加入中國國籍,你可以說他是為了事業討好中國,也可以說他是時代中的投機者。
但面對疫情,他出手相助,這樣的義舉足以說明他的感情。
比起投機者,我更願將他視為中日友誼的橋梁。
戰爭過去,我們並沒有忘記,但現實的和平也需要繼續維繫。
當日本網友問他為什麼總要演一個「鬼子」時,他的回答也非常令人尊敬。
對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他沒有挑三揀四,而是極盡所能的把角色演好。
作為一個普通演員,普通百姓,他的三觀可以說非常正了。
他在中國生活了近二十年,遭受過質疑,也接受過批評。
但被日本授予的「大臣表彰獎」足以證明兩個國家對他的認可。
一己之力能做出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我們可能也難以用普通的國籍身份來衡量矢野浩二,這些年他用心做事,無問東西。
能在關鍵時刻能伸出援手的日本藝人,畢竟也只有他一個。
這樣的演員,我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