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省教育廳印發了《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八項要求》,以促進研究生培養單位規範管理,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具體要求如下:
要求中最亮眼的無疑是「非教學和學習需要,禁止學生將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帶入課堂」。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規定都會想起大學本科期間,在某些院校,從輔導員號召,到班委執行,採取的上課收手機的行為,目的也是為了讓同學們專心上課。
本科生禁手機可以理解,研究生禁手機略顯荒誕
大學生上課時玩手機,不專心聽課,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對於本科生採取收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的方式還可以理解,畢竟如今大學普及化,不少學生根本沒有考慮自己要什麼,只是覺得得讀個大學,這部分學生自制力不高,如果不加以約束,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影響整體大學生的質量。
然而,對於該省對研究生做的這種禁令,就難以理解了。大學生可能還有未成年,即使成年了,在某些方面認識還欠缺。但選擇讀研究生的同學,應該是對自己有個初步的規劃了,也應該與社會接軌了,如果還控制不住自己,還需要外界約束,是不利於成人成才的。
移動終端對研究生有益還是有害,取決於個人
進入到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大部分研究都離不開移動終端,無紙化辦公、無紙化筆記已經普及,使用電子設備可有效輔助研究生,提高學習效率。研究生所學的知識難度較大,背景性質的知識往往會被老師疏忽,默認學生知道,而實際學生可能一知半解,直接影響對老師上課所講授的要點的理解,如果有行動裝置可以立即搜索,當即理解,也不至於整堂課懵圈。
至於讀研還只是想混畢業的學生,與其限制平時的行為,不如限制畢業來得實際與直接。
與其強制學生,不如提升教師上課質量
作為大學時期過來的人,都有比較深刻的感受,大學老師的教學能力參差不齊。講得好的老師,即使是相對枯燥的理論課,也能勾起大部分學生的興趣;講的不好的老師,再有趣的課也只會讀PPT。很多大學生不愛上課聽講的原因是老師講得不夠形象,不如自己看書理解,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上課不聽講的學霸,憑著考試前自學,也能考出好成績。
大學教師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崗位,雖然不至於富貴,但是基本生活可以無憂無慮,甚至還有寒暑假。高校中存在部分佛系老師,無心追求學術帽子,只求過得去,一個同樣的課上幾年,一個同樣的PPT念幾年都不改動,試想這樣能讓學生有上課的欲望嗎?誰不認識字呀,不如直接找以前的PPT來自己念。
與其出政策限制學生,不如先提升教師整體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對於限制研究生帶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入課堂,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