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咖啡「組CP」 雙嚮導流為上海倍增文藝香氣

2021-02-07 文化創意產業網

走進朵雲書院·戲劇店,點一套高人氣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咖啡蛋糕組合;開到上海的日本蔦屋書店,櫻花粉拿鐵、黑煎茶拿鐵等日風人氣特飲都是網紅;華東師範大學門口的大夏書店裡,華東師大出版社引進的社科圖書有了聯名款手衝掛耳咖啡……

一本好書、一杯咖啡,在細啜慢品的閱讀時光中,上海的書香與咖啡香氣彼此縈繞,這對「最佳CP」為人文之城的文化版圖注入了更多活力。

「書店咖啡文化正成為彰顯上海特色的一種新型業態,在咖啡愛好者與閱讀愛好者群體的雙嚮導流中,文化內涵充分賦能城市公共空間,全面閱讀蔚然成風,對於良好文化生態的營造、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都將起到助推作用。」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崇選認為,從有沒有、好不好到優不優,書店咖啡文化空間的四處開花,見證了上海高品質城市生活的升級,也映射出人間煙火中的日常幸福感獲得感。 

彼此導流:閱讀人口與咖啡人口為何「天然契合」

曾經一段時間,「在咖啡店看書,還是在書店喝咖啡」這個問題,似乎暗示了兩種實體空間的各有所長與不可兼得。

但時至今日,越來越多書店擁有了自己的咖啡吧檯,出品品質也在逐漸提高。「好書和好咖啡,不再是二者擇其一的兩難取捨,而是能夠在書店空間裡得到雙重滿足。」光的空間總監陳屹的這番話,道出不少滬上書店業人士的心聲。

隨著圖書銷售渠道豐富,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可滿足買書人的需求,但在朵雲書院營運長馮潔看來,實體書店除了書以外還有「店」,這意味著空間、社交的溢出效應,加上咖啡業務的補充,書店消費者從讀者到「客人」的群體在變大。

奧地利詩人彼得·艾騰貝格有句名言,「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道出圖書與咖啡的互相襯託。為何書香和咖啡香格外「搭」?滬上「十二間」創始人朱曉曄認為,咖啡香與書香有天然的結合點,消費人群的氣質比較接近,如果能通過閱讀更好地了解咖啡文化,「咖啡人口」也會進一步擴大。 

更多書店發現了小小一杯咖啡正成為閱讀的「流量」入口。一個顯著變化是,不少咖啡座的位置從靠裡靠後的區域,逐漸走向書店入口,吸引讀者往裡探索。

大隱書局創始人劉軍以奉賢九棵樹藝術中心裡的九棵樹藝術書店為例,去年12月開業以來這家店成為大隱13家門店中單店坪效最高的,引入的品牌咖啡店貢獻了營業額的70%。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花建看來,這正是書店與咖啡複合業態在「文化場景塑造」中所迸發的巨大能量,形成了成千上萬個供市民休憩、交流、娛樂、閱讀的場景。

雙重賦能:書香+咖啡香縈繞城市空間溫暖人心

前不久滬上發布的《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顯示,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坐擁的茶館、咖啡館總數排名全球第一。

而滬上實體書店也以多元業態、個性紛呈走在全國前列。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徐劍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咖啡人口、閱讀人口具有天然的融合優勢,從個體行為到社交群體行為,社會化閱讀蔚然成風。

他認為,實體書店的「咖啡館化」是大勢所趨,一杯咖啡讓讀者的「停留時間變長」「社交意願變強」,成為促進人與人情感互動的催化劑。 

有學者指出,一座城市的經濟指數、咖啡指數、閱讀指數,往往呈現一種正向的關係。

無論是書店還是咖啡店,為城市提供的是充滿活力和知識氛圍的家與工作場所之外的「第三空間」。

小而美的城市複合文化空間,市場潛力可期,有部分咖啡店還申請了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上架圖書傳播咖啡品牌文化。

共享品飲讀書的歡樂,抑或一人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逸致,都能在書店裡實現。

比如,大夏書店的咖啡在大眾點評上普陀區同品類中排第一,抑或位於泗涇古鎮的新華書店南村映雪店,構築起集書籍文藝、文化交流、旅遊打卡、咖啡休閒為一體的小型文化綜合體,它們都以立體化多元呈現方式,為文藝愛好者與品質生活追求者提供交流的公共空間。 

在劉軍的觀察中,書店與咖啡的結合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咖啡是書店提供的一種伴隨性飲品;書店逐漸形成自創咖啡的品牌意識,有了咖啡拉花和多元西點;品牌咖啡與品牌書店結合的趨勢。

當書店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銷售圖書的地方,屬性變得越來越多元,咖啡與書一樣,不斷融入城市商業空間,為空間賦能。

慵懶、詩意、懷舊感、小驚喜等「情緒價值」也能在書店裡獲得釋放,難怪有讀者在公號留言:「在思南書局詩歌店,有一種慵懶的味道,喝喝咖啡,讀讀詩,讓生活多一些柔軟和詩意。」 

日前,上海市書刊發行行業協會推出「咖啡+閱讀+文化——好書店·好咖啡」系列活動,計劃舉辦書店咖啡拉花大賽、咖啡師培訓認證等,在圖書發行行業中培養咖啡專業人才。

據協會副會長汪耀華考證,上海最早設有咖啡座的書店可追溯到1930年,位於老西門中華路的西門書店附設咖啡座,裝上了「西門咖啡」霓虹燈招牌。而公啡咖啡館則見證了「左聯」醞釀、中國新文學的湧動。

在他看來,這些歷史證明於上海而言,咖啡跳脫出單一的經濟指徵,烙上了獨特的海派文化印記,成為人與人、情感與情感、文化與文化的連結和樞紐。

「今天,重新梳理書店與咖啡的關係,既要發揮咖啡的功能,又要避免在一陣風后迷失經營主體的方向,讓咖啡文化與閱讀文化真正做到水乳交融。」

文章來源:文匯報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公眾號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文化創意產業網的立場,也不代表文化創意產業網的價值判斷。

作者簡介:方方土               

混跡地帶:這裡和那裡

文創網小小編

生活可可愛愛

夢想只吃不胖

作者簡介:摘星人養的魚        

混跡地帶:宇宙

美其名曰斯蒂凡尼

養狗養貓養金魚

相關焦點

  • 實體書店 | 書店+咖啡「組CP」 為上海品質生活倍增文藝香氣
    走進朵雲書院·戲劇店,點一套高人氣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咖啡蛋糕組合;開到上海的日本蔦屋書店,櫻花粉拿鐵、黑煎茶拿鐵等日風人氣特飲都是網紅;華東師範大學門口的大夏書店裡,華師大出版社引進的社科圖書有了聯名款手衝掛耳咖啡……一本好書、一杯咖啡,在細啜慢品的閱讀時光中,上海的書香與咖啡香氣彼此縈繞,這對「最佳CP」為人文之城的文化版圖注入了更多活力。
  • 上海:百年洋房「變身」文藝咖啡書店
    建於1924年的黑石公寓坐落於上海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復興中路,與武康大樓齊名,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這幢老洋樓以其折衷主義建築風格鮮明的大露臺聞名,如今將一樓改造為文藝休閒咖啡書店向公眾開放,成為享受閱讀、交流知識的網紅「城市文化客廳」,書店內部也特意保留了老建築的門洞等結構,吸引不少讀者和遊客來此打卡拍照。↑4月9日拍攝的上海黑石公寓外觀。
  • 上海最文藝書店集合
    找個周末暫時拋開電腦、手機,去逛逛文藝之都上海的那些有個性的書店吧。既不用在戶外曬成燒烤,還能在朋友圈凸顯你的文(zhuang)藝(bi)範兒。以下是盤點的上海五大不得不去的個性書店,快來看看哪家最對你的脾性。NO.1 1984Bookstore
  • 蘇州網紅必打卡|來西西弗書店體驗文藝與咖啡的完美融合
    不管是書籍類的還是雜貨類的,又或者是文化創意類的,都讓人對這裡充滿著好奇行走在書店裡面,兩邊各類書籍映入眼帘,偶爾會看到大人或者小孩在認真的閱讀,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會讓自己的內心也很平靜吧點杯咖啡用書籍感悟人生這家書店另外的一個作用則是有矢量咖啡館,這也是一種概念話咖啡的意思。
  • 上海盛名的老洋房裡竟然藏了一家那麼美的文藝書店
    最近聽說上海的黑石公寓對外開放了,而且被改造成了文藝書店。在如今電子產品盛行的社會,手機閱讀代替了越來越多的書籍閱讀,同時以前那種摸著書頁的觸感也越來越模糊。現在街上見到的實體書店也越來越少,而黑石公寓改造而來的這家書店——幸福集薈,卻意外地迎合了當代人的口味。幸福集薈位於番禺路,是長寧區具有上海異情風味的一條老街。讓我們趁著周末,去書店再感受一次曾今的閱讀時光。
  • 因為咖啡,香氣飄在屋裡廂、馬路上|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陸開見證了咖啡的香氣是如何從上海人「屋裡廂」飄到馬路上的。 「滴滴香濃,意猶未盡」,幾乎是在陸開爺爺在家泡咖啡的同一時間,某國外速溶咖啡品牌因為這八個字的廣告詞,打開了大陸市場。在陸開的回憶裡,到了上大學時,禮盒裝的速溶咖啡成為送禮佳品,從玻璃罐裡舀一勺咖啡粉,再加一勺咖啡伴侶,在咖啡專用的杯子裡攪拌,成為當時的風尚。2000年,以美人魚為商標的咖啡館一口氣在上海開出九家門店。
  • 深夜書店,拓展上海夜間經濟新業態
    為響應首屆「上海夜生活節」,申城近30家實體書店參展深夜書店節,其中上海書城福州路店、上海古籍書店、藝術書坊、上海外文書店,讀者·外灘旗艦店、大隱書局創智天地店的營業時間延長至23時,思南書局復興中路店、光的空間紹興路店則延至24時。如何挖掘書店新的增長點,需要情懷之上但又不失理性的探索。「實體書店具有文化空間和消費空間的雙重屬性,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名片。
  • 文藝腔網紅 什麼樣的書店,能讓你重新愛上紙質書
    先來看看重度讀書愛好者中毒最深的上海的網紅書店,他們不僅空間設計獨特,藏書也非常令人著迷。建投書局:上海的「霍格沃茨學院」地址: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在落地大玻璃旁或是室外暖陽下,來一杯咖啡,一小塊甜品,紓解閱讀的疲倦。上海三聯書店:古色古香,私人定製地址:朱家角鎮尚都裡新風路250號
  • 有可能是上海最美的26家書店 書店地圖
    今天,讓我們隨著魯大萍果的腳步,看看她眼中的上海書店。國內外原版雜誌書刊、文藝小說、平面設計、數媒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裝潢、奢侈品設計、圖形設計,另外還有普通書店看不到的臺版繁體書籍、文學暢銷類也是應由盡有。
  • 在書店裡遇見青島——躲藏在城市角落的N個文藝書店
    而是將書、咖啡、音樂和烘焙等多元的文化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包容性很大的藝文空間,也是一個比較無疆界的複合性概念商店。這裡充滿了實驗藝術的氣息,將書店、圖書館、咖啡館、創意商店融為一體,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 佛山文藝書店新潮點!午後,來金燦燦的藏書閣喝杯咖啡
    #發現佛山休閒閱讀新去處# 書店+文創+咖啡 能許你一個文藝的午後 「文創、文體產品」 店內許多地方 都融入「星際熊」元素 為書店增添著可愛氣息
  • 吳清友的誠品生活:從文藝書店到地產商場的跨界
    通過28年的積澱,誠品書店早已成為書店文化的代名詞。 誠品書店的獨特在於,每一家店都有獨特的布局。 有讀者這樣描述身處鬧市的誠品:「空間明亮、開闊,對稱而有層次,連貫而又有間隔,裝潢色系沉穩、溫馨,實木地板潔淨吸音,書香中混著淡淡的咖啡香味,身處其中很容易沉靜、放鬆下來。
  • 2020青島咖啡美食節火熱開市,咖啡香氣蔓島城
    上海2020年11月28日 /美通社/ -- 磨、煮、衝、調,一杯咖啡賦予的不僅僅是味道,還有從舌尖的神經直達心靈之處的慰藉。青島,這座自帶文藝氣息的海濱城市,除了大海的泡沫和啤酒花的香氣,咖啡的香味也早已瀰漫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 廣州文藝氣息濃厚環境舒適的獨立書店
    方所書店方所,裡外透露著讀書人的克制及張揚,是一家集書店、美學生活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也有人戲稱它是,藏經閣式的圖書殿堂。書店除了書,還有各式各樣非常有意思的工藝品,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具、茶具、咖啡器皿、衣服、盆栽等等。這裡售賣的非書籍類的產品都非常有品味,當然價格也不便宜哦。
  • 拔草 誠品書店後,又一陣"高顏值"跨界咖啡風吹進江浙滬
    去年,當誠品書店以文藝清新風溫柔地拂過蘇州金雞湖畔時,隔壁魔都,一股強勁的跨界咖啡風正流行。Line Friends Cafe & Store、Innisfree Green Café、Café&MealMUJI等一大波跨界咖啡店種草萬千少女,無數粉絲打著飛的、高鐵,成群結隊來拔草。
  • 探店|去上海蔦屋書店?別看書
    ▲上海蔦屋書店位於上生·新所作為第一家位於歷史建築中的蔦屋書店,它具備獨一無二的歷史感和厚重感——西班牙傳教風格的外立面和內部陳設,依稀能夠辨別往日的光彩;拱形的門窗、矗立的雅典柯林斯柱、暗沉的舊壁爐,為書店沉澱了歷史的底色。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今天正式開業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以下簡稱「蔦屋書店」)坐落於上生·新所 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目前書店入店實行線上預約制。  從南門進入書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上海首家蔦屋書店的獨家咖啡品牌「CAFE STAND」,開放式點單區域前不少顧客下單品嘗。
  • 魔都圖鑑|獨立書店裡的上海縮影
    而上海也從來不乏書店,傳統書店的書香文藝氣息,加之獨立書店複合著咖啡吧、文創、沙龍的組合,越來越多高顏值設計的建築本身,又給書店平添了份藝術的調性,足以讓生活在上海浮華城市的人,尋覓到一份短暫的靜謐,也讓人從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的上海腔調。
  • 上海唯一的24小時書店大眾書局年底關門
    一張張老上海照片和各式《良友》海報;充滿海派風格的整體裝修;打扮成「民國時期女學生」的服務員; 咖啡吧和創意產品區,還有專業「選書師」為讀者服務……大眾書局24小時店自2012年在福州路上開業至今,一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
  • 魔都30大必逛文藝書店,高顏值下的有趣靈魂!
    就特地為你奉上《滬上精品書店全地圖》,9大區、共30家,統統都是兼具顏值與內涵的文藝地標,隨手一拍就是大片,帶你發現閱讀的所有美好!圖片來源@綠瓦體育書店不如其中,就像是鑽進了一個立體迷宮。作為上海首家以體育為主題的書店,書籍區盡顯體育特色,包括體育人物傳記、體育經管科學、經濟歷史和健身名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