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朵雲書院·戲劇店,點一套高人氣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咖啡蛋糕組合;開到上海的日本蔦屋書店,櫻花粉拿鐵、黑煎茶拿鐵等日風人氣特飲都是網紅;華東師範大學門口的大夏書店裡,華東師大出版社引進的社科圖書有了聯名款手衝掛耳咖啡……
一本好書、一杯咖啡,在細啜慢品的閱讀時光中,上海的書香與咖啡香氣彼此縈繞,這對「最佳CP」為人文之城的文化版圖注入了更多活力。
「書店咖啡文化正成為彰顯上海特色的一種新型業態,在咖啡愛好者與閱讀愛好者群體的雙嚮導流中,文化內涵充分賦能城市公共空間,全面閱讀蔚然成風,對於良好文化生態的營造、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都將起到助推作用。」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崇選認為,從有沒有、好不好到優不優,書店咖啡文化空間的四處開花,見證了上海高品質城市生活的升級,也映射出人間煙火中的日常幸福感獲得感。
彼此導流:閱讀人口與咖啡人口為何「天然契合」
曾經一段時間,「在咖啡店看書,還是在書店喝咖啡」這個問題,似乎暗示了兩種實體空間的各有所長與不可兼得。
但時至今日,越來越多書店擁有了自己的咖啡吧檯,出品品質也在逐漸提高。「好書和好咖啡,不再是二者擇其一的兩難取捨,而是能夠在書店空間裡得到雙重滿足。」光的空間總監陳屹的這番話,道出不少滬上書店業人士的心聲。
隨著圖書銷售渠道豐富,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可滿足買書人的需求,但在朵雲書院營運長馮潔看來,實體書店除了書以外還有「店」,這意味著空間、社交的溢出效應,加上咖啡業務的補充,書店消費者從讀者到「客人」的群體在變大。
奧地利詩人彼得·艾騰貝格有句名言,「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道出圖書與咖啡的互相襯託。為何書香和咖啡香格外「搭」?滬上「十二間」創始人朱曉曄認為,咖啡香與書香有天然的結合點,消費人群的氣質比較接近,如果能通過閱讀更好地了解咖啡文化,「咖啡人口」也會進一步擴大。
更多書店發現了小小一杯咖啡正成為閱讀的「流量」入口。一個顯著變化是,不少咖啡座的位置從靠裡靠後的區域,逐漸走向書店入口,吸引讀者往裡探索。
大隱書局創始人劉軍以奉賢九棵樹藝術中心裡的九棵樹藝術書店為例,去年12月開業以來這家店成為大隱13家門店中單店坪效最高的,引入的品牌咖啡店貢獻了營業額的70%。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花建看來,這正是書店與咖啡複合業態在「文化場景塑造」中所迸發的巨大能量,形成了成千上萬個供市民休憩、交流、娛樂、閱讀的場景。
雙重賦能:書香+咖啡香縈繞城市空間溫暖人心
前不久滬上發布的《2020國際文化大都市評價報告》顯示,在全球50個國際文化大都市中,上海坐擁的茶館、咖啡館總數排名全球第一。
而滬上實體書店也以多元業態、個性紛呈走在全國前列。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徐劍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咖啡人口、閱讀人口具有天然的融合優勢,從個體行為到社交群體行為,社會化閱讀蔚然成風。
他認為,實體書店的「咖啡館化」是大勢所趨,一杯咖啡讓讀者的「停留時間變長」「社交意願變強」,成為促進人與人情感互動的催化劑。
有學者指出,一座城市的經濟指數、咖啡指數、閱讀指數,往往呈現一種正向的關係。
無論是書店還是咖啡店,為城市提供的是充滿活力和知識氛圍的家與工作場所之外的「第三空間」。
小而美的城市複合文化空間,市場潛力可期,有部分咖啡店還申請了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上架圖書傳播咖啡品牌文化。
共享品飲讀書的歡樂,抑或一人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逸致,都能在書店裡實現。
比如,大夏書店的咖啡在大眾點評上普陀區同品類中排第一,抑或位於泗涇古鎮的新華書店南村映雪店,構築起集書籍文藝、文化交流、旅遊打卡、咖啡休閒為一體的小型文化綜合體,它們都以立體化多元呈現方式,為文藝愛好者與品質生活追求者提供交流的公共空間。
在劉軍的觀察中,書店與咖啡的結合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咖啡是書店提供的一種伴隨性飲品;書店逐漸形成自創咖啡的品牌意識,有了咖啡拉花和多元西點;品牌咖啡與品牌書店結合的趨勢。
當書店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銷售圖書的地方,屬性變得越來越多元,咖啡與書一樣,不斷融入城市商業空間,為空間賦能。
慵懶、詩意、懷舊感、小驚喜等「情緒價值」也能在書店裡獲得釋放,難怪有讀者在公號留言:「在思南書局詩歌店,有一種慵懶的味道,喝喝咖啡,讀讀詩,讓生活多一些柔軟和詩意。」
日前,上海市書刊發行行業協會推出「咖啡+閱讀+文化——好書店·好咖啡」系列活動,計劃舉辦書店咖啡拉花大賽、咖啡師培訓認證等,在圖書發行行業中培養咖啡專業人才。
據協會副會長汪耀華考證,上海最早設有咖啡座的書店可追溯到1930年,位於老西門中華路的西門書店附設咖啡座,裝上了「西門咖啡」霓虹燈招牌。而公啡咖啡館則見證了「左聯」醞釀、中國新文學的湧動。
在他看來,這些歷史證明於上海而言,咖啡跳脫出單一的經濟指徵,烙上了獨特的海派文化印記,成為人與人、情感與情感、文化與文化的連結和樞紐。
「今天,重新梳理書店與咖啡的關係,既要發揮咖啡的功能,又要避免在一陣風后迷失經營主體的方向,讓咖啡文化與閱讀文化真正做到水乳交融。」
文章來源:文匯報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公眾號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文化創意產業網的立場,也不代表文化創意產業網的價值判斷。
作者簡介:方方土
混跡地帶:這裡和那裡
文創網小小編
生活可可愛愛
夢想只吃不胖
作者簡介:摘星人養的魚
混跡地帶:宇宙
美其名曰斯蒂凡尼
養狗養貓養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