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膠》:沒有界限感的婆婆,才是兒子婚姻中的「第三者」

2020-08-29 燈火闌珊處的姑娘

經典電視劇《雙面膠》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每次翻出來重看都有新的感慨。當年這部電視劇一上映,就引起了極大轟動,因為這是編劇六六,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

劇中的主人公,上海姑娘麗娟、東北男人李亞平、麗娟的公公婆婆,都是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為原型。通過他們演繹的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家庭矛盾等等,我們看到了一個原本幸福的小家庭,在婆婆的到來後變得摩擦不斷,最終分崩離析的過程。


劇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上海媳婦麗娟和她的東北婆婆,兩個人明裡暗裡刀光劍影的,不分上下。明明麗娟是知書達理、體貼嬌憨的小女人,婆婆也是勤快踏實、任勞任怨的婦女,可為啥兩人住在一起,就水火不容了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有這麼幾點:

第一,沒有界限感的關係,傷人又害己。

孫瑞雪老師在她的書《愛和自由》裡提到,這世界上萬事萬物,包括人,都是獨立而「完整」的。這種「完整」,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邊界」。

就像皮膚是身體的邊界,如果皮膚有破損,我們必須要修復它,否則「邊界」喪失了,人體就會處於危險中。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的,我們每個人與他人之間都有一道隱形的「邊界」,這既是對自我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尊重。一旦「邊界」被打破了,互相之間感受不到尊重,再親密的關係都是傷害。

電視劇中的麗娟婆婆,顯然就是一個毫無界限感的人。具體體現在這些地方:

早上麗娟兩口子還沒起床,她已經把兩人的衣服,整整齊齊地擺放在床邊,包括內衣內褲,這讓剛睡醒的麗娟感覺很驚悚。臥室是多私密的地方,婆婆竟然不打招呼就進去了,而且是在兩個人睡著的時候。


即使是父母,在兒女長大的過程中,父母也需要主動避嫌,何況是婆婆和兒媳。麗娟婆婆的行為,就是對麗娟隱私的一種侵犯。

婆婆來的第二天,麗娟家原本高檔的亞麻灰沙發套、餐桌布,就被婆婆換成了廉價的花毛巾,和一次性塑料桌布。連廚房裡精緻的小碗,都變成了特大號海碗。



婆婆來到城裡,卻把兒子兒媳的家當成了自己家,隨意安排完全不顧麗娟的心情。用她的話說,是因為公公抽菸,擔心弄壞了沙發和餐桌。

但這本來就是麗娟的家,婆婆不是應該勸告公公,在別人家裡小心一點嗎。顯然沒有,因為婆婆覺得,兒子的家就是她的家,她做主完全沒有問題。



這樣沒有界限感的婆婆,就像兒子兒媳之間的「第三者」,終究會讓所有人的關係一團糟。

第二:自我感動式的付出,其實是一種道德綁架。

麗娟的婆婆很勤快,自從婆婆來了以後,做飯洗衣、打掃衛生,家裡時時刻刻都是窗明几淨的。但婆婆的付出總給人一種壓抑感,為什麼呢?

麗娟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時候,婆婆拿塊兒抹布來擦電視櫃,麗娟讓她休息,坐下看電視,她說不看,費眼又費電,還加了一句,家裡這麼多活沒人幹。

這不是故意說給麗娟聽的嘛,她自己不看電視,也不希望麗娟看。她幹活,還希望別人都看到她的付出。



婆婆總是主動洗衣服,麗娟讓她不要替自己洗內衣內褲,可婆婆不聽,一副「自家孩子怕什麼」的理所當然,但是事後,麗娟有讓她不滿意的地方,她又扯出這些事來數落,「內衣內褲都盡心給她洗呀,就換不來她叫我一聲媽。」



李雪老師在《走出劇情》一書中說,「當一個人在關係中不斷犧牲自己、辛苦付出,會累積越來越高的道德資本。道德資本像一座堤壩,攔截了愛和親密的流動:道德資本越高,關係越趨近死亡。」

李雪老師認為,一直在付出的那個人,內心裡必然積聚了怨氣,付出的越多,怨氣越重。而這樣的付出,本質上其實是讓對方感覺到內疚,是把自己當成「道德聖人」的表現。但內疚,是人們最討厭的感受。



婆婆的付出,只感動了自己,對麗娟來說其實是一種負擔,也是一種道德綁架。所以婆婆即使再勤快,幹再多的活,在麗娟的眼裡,也是「出力不討好」的,因為婆婆的每一件付出都標好了籌碼,如果兒媳不領情,就是「十惡不赦」的壞人。這樣的婆媳關係怎麼可能和諧?

第三:自以為是的人,永遠看不到真相

當初麗娟為了愛情,不顧一切要嫁給李亞平,購買婚房時麗娟拿出十三萬,李亞平拿出兩萬。但這兩萬在婆家人眼裡,竟然成了天大的恩惠。

聽著兒子一遍遍歌功頌德,誇張地跟婆婆吹噓房價上漲多厲害,婆婆簡直飄上了天。他們只看到自己付出的兩萬,卻自動忽略了麗娟家出了絕大部分。這樣看來,其實李亞平和婆婆如出一轍,都有自動放大自己、屏蔽他人的本事。



婆婆的自以為是,不但忽略了麗娟家的付出,還漸漸演變成這種付出是應該的,誰讓麗娟看上了自家優秀的兒子呢,誰讓麗娟即使倒貼也要嫁給亞平呢,婆婆的自以為是,最終成了夫妻間徹底決裂的導火線。

婆婆在兒子家,看到兒子對麗娟的寵愛,就忍不住說教了,「咋那麼慣你媳婦呢?還給她盛飯,還吃她的剩飯,我的媽呀。」在婆婆眼裡,伺候兒子天經地義,讓自己一手帶大的兒子去當老婆的使喚丫頭,那怎麼可以?



劇中還有兩處,也是讓人看得很生氣。一處是麗娟吃紅燒肉,一處是公公生病後要麗娟守夜。

有一天全家人一起吃晚飯,婆婆做了一碗紅燒肉,自己卻不伸筷子,兒子給她夾肉她還要苦大仇深地說,「我不饞,我少吃一塊兒我兒子就多吃一塊兒!」這麼明顯的暗示換哪個兒媳不生氣!



公公生病住院,夜裡需要人守著,麗娟明確表示自己是女同志不方便,可婆婆不管,「都是自家孩子,怕什麼的。」麗娟要請護工婆婆不肯,兒子要來守夜婆婆心疼,在婆婆眼裡,兒子身體要緊,兒媳就沒所謂。

婆婆認為,兒子是努力、上進、金貴的男人,必須好好伺候著。兒媳嘛,也應該跟自己一樣,盡心盡力伺候男人。但婆婆不知道,兒子兒媳是新時代的青年,「男女平等」這樣的觀念,才是新時代男女應該推崇的。她從來不心疼兒媳,又怎麼可能指望兒媳孝順她。



電視劇的結尾,婆婆生病去世,麗娟和亞平一起送走了婆婆,生活重新回歸了平靜。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是否能真的恢復平靜,畢竟曾經那些不堪的經歷,都會在彼此的心裡留下痕跡。

但或許這也是一種隱喻,對於婆婆來說,兒子雖然是自己的孩子,但每個孩子長大了,遠離的父母,都會有自己的生活。也許婆婆離開以後,兒子不再為難,會變得理智一些,重新思考夫妻之間的關係。

父母和子女,註定是一場越走越遠的旅途,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伴侶、孩子,這種親情的延續更需要用心維繫,否則只會讓家人都受傷。要想家人的心靠得近,最好保持適當的距離,和明確的界限。


相關焦點

  • 《雙面膠》:婆婆讓兒子打死兒媳,什麼樣的家庭不能嫁?無關金錢
    情商高的婆婆會對兒媳比兒子還好,情商高的媳婦尊敬長輩,情商高的男人善於調解婆媳關係,這樣的家庭日子當然會越過越紅火。電視劇《雙面膠》中,漂亮的上海姑娘胡麗鵑嫁給了外地男人李亞平,雙方經濟實力相差懸殊,胡麗鵑娘家付了婚房首付的大頭兒,李亞平家裡只出了兩萬塊,用胡麗鵑媽媽的話說,李亞平就是她家的上門女婿。
  • 《雙面膠》:公婆介入,甜膩夫妻掐脖互毆,胡麗娟婚姻自我毀滅
    說實話,看到女主麗娟被老公家暴,甚至原著中被老公掐脖窒息,而婆婆則在一旁幫兇,再或者真實的現實更糟糕,讓觀眾忍不住想跳進屏幕解救麗娟。然而,靜下心來,麗娟在這場婚姻悲劇中也有過錯。甚至可以說自己推動著悲劇的發生。1,對父母反對的婚戀對象,切忌以不正當手段騙取娘家人的信任雙面膠第一集,充滿詼諧溫馨。
  • 《雙面膠》,你贊同「鳳凰男」與「孔雀女」的婚姻嗎?
    這樣一來,孔雀女胡麗娟怎能抵得過身經百戰得農村婆婆?胡麗娟只有被虐的份兒了。鳳凰男李亞平的媽媽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盼來到兒子出人頭地了,其以前養育兒子的艱辛也需要得到回報,但是兒子對她的愛,她卻不能讓其他女人平分。因而,婆媳兩個人在柴米油鹽的日常中矛盾不斷升級,以至於有了導火索了就會全面爆發。後來,李亞平的父親住院了,婆媳二人也鬧得不可開交,徹底決裂。
  • 《雙面膠》:胡麗鵑和李亞平的悲劇,揭露出婚姻的三個殘酷真相
    ——《雙面膠》《雙面膠》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視劇,編劇六六通過採訪當事人,為我們揭露了婚姻中不可調節的「婆媳矛盾」,以及「夫妻矛盾」。該劇由滕華濤導演,海清、塗宋巖、潘虹等主演,如今已經播出十三年,依然熱度不減,胡麗鵑的婚姻悲劇,讓很多人感同身受。
  • 《雙面膠》婆婆喊兒媳給公公倒洗腳水:好的婚姻,看這三點
    特別兒子在場的時候,對於使喚兒媳這件事,能避則避。《雙面膠》中,有一個情節。公公住院,婆婆一直在醫院照顧老伴。兒子不忍心,就提出和自個媽互換一次。讓她回家休息,他留下來照顧,婆婆心疼兒子,不同意,說他工作重要,不能在醫院裡,會休息不好。接著,婆婆提出讓兒媳麗鵑守夜。
  • 《雙面膠》:胡麗娟的婆婆,乍看很可惡,細想很可悲
    一如那部被無數人稱為陰影劇的《雙面膠》。《雙面膠》首播是2007年,那個時候剛念大一,還沒有談過戀愛。當初看這部婚姻家庭劇,真是雲裡霧裡,不知所云,甚至一度認為整部劇都是對婚姻和人性的醜化。如今人到中年再度重溫,才明白《雙面膠》這部劇最大的看點就是「真實」。
  • 《王貴與安娜》《雙面膠》《蝸居》中的愛情觀,90%的人都不知道
    例如《王貴與安娜》《雙面膠》《蝸居》《婆婆來了》等等,只是《安家》的出現,說明了一點:六六的電視劇創作已經發生了改變——從家庭倫理劇到社會問題劇。當然,今天我們不是要討論這個問題,而是之前六六在這些家庭倫理劇中所給我們透露出的愛情觀。
  • 《雙面膠》:婚姻關係中,門當戶對有多重要?
    後來才發現,「喜歡」和「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當我們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會不顧一切地前去追求;而當我們愛上了一個人,卻常常會在猶豫中思考,我有沒有愛他的能力。最近重新翻看了電視劇《雙面膠》,發現李亞平並不是真正的愛胡麗娟,他只是喜歡胡麗娟而已,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讓胡麗娟在婚後的生活中受盡委屈。當一個北方小夥愛上了南方姑娘,他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如何做,才能打消女方父母的疑慮,讓女生嫁的安心,而不是不顧女方父母的反對,堅持地與之走入婚姻。
  • 《雙面膠》中胡麗娟慘死,請不要低估婆婆背後老公的態度
    年輕的時候看《雙面膠》,總覺得是劇裡最壞的是婆婆。劇中的婆婆賴在媳婦家不走,總是對媳婦挑三揀四,甚至想要用自己一輩子的經驗去改造媳婦,結果搞得孩子的家一地雞毛,不成樣子。直到近幾年真正接觸到婆媳矛盾,再去溫重電視劇,才慢慢發現,婚姻的幸福與否永遠都只是夫妻兩個人的事,胡麗娟之所以不幸,從他選擇嫁給李亞平那一刻就已經埋下了禍根。
  • 《雙面膠》:麗娟婆婆的惡毒害死了兒媳婦,也毀掉了兒子的後半生
    電視劇《雙面膠》中麗娟的婆婆真的只能用惡毒來形容。劇中的她不斷作妖,臨死前看到了孫子,心滿意足地走了。但是原著中,她讓兒子打死了麗娟。看劇的時候,只覺得難過,為麗娟不值。看原著的時候,內心感到可怕。人性的惡,你無法想像,她可以對一個人壞到什麼地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麗娟的婆婆。
  • 《雙面膠》被丈夫與婆婆合謀殺死的麗娟帶給我們哪些血的教訓?
    他和他媽媽眼珠都要掉出來地對望良久,沒有一個人敢去觸碰倒地的麗鵑。麗鵑七竅流血,渾身癱軟,像面袋一樣沒有筋骨,沒有心跳,沒有呼吸。《雙面膠》播出於2007年,一開播便反響強烈。關於婚姻、家庭、婆媳關係等,都引發了熱烈討論。上海姑娘麗鵑嫁給了一個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的東北小夥子亞平。
  • 《雙面膠》:被家暴的胡麗鵑很悲慘?亞平媽才是全劇最可憐的女人
    電視劇《雙面膠》劇照很多人以為婆婆太壞,是她的煽動才讓李亞平易胡麗鵑的婚配走到了止境;也有人以為胡麗鵑不幸,好好的家庭,被「鳳凰男」一家壓迫攪和,分崩離析。但全劇很悲涼的女人,不是胡麗鵑,而是她的婆婆,也即是「陰毒」的亞平媽。電視劇《雙面膠》劇照胡麗鵑的慘,是「皮外傷」;亞平媽的慘,才是真確深刻骨髓。
  • 《雙面膠》婆家有難,兒媳是半個女兒:雙標婆婆是婚姻的致命殺手
    電視劇《雙面膠》一經播出就成了熱劇,而且這麼些年過去了,提起來依然讓人津津樂道。婆婆的雙標,讓很多人很不舒服,但這不僅僅是在電視劇裡。風平浪靜的日子裡,婆婆對麗鵑只有要求沒有關愛。如果說婆婆不懂小月子對女人傷害,情有可原,事實上她對此一清二楚。真的當女兒,應該怎麼做?一聽女婿的工作保不住了,馬上給兒子打電話,兒子沒有,那就通過兒媳向嶽父母借,無論如何要湊夠20萬。為了保住女婿的工作,婆婆真的不計代價:20萬是麗鵑那套房子的首付。
  • 《雙面膠》和《王貴與安娜》:女主同是嫁鳳凰男,結果為何不一樣
    《雙面膠》和《王貴與安娜》都是由海清主演的,講的都是大城市女孩嫁給鳳凰男的故事,前者夫妻兩大打出手,差點丟了性命,鬧到離婚的地步,後者則收穫了愛情,日子雖有磕磕盼盼,但也過得甜甜蜜蜜。1《雙面膠》中婆婆的作妖,《王貴與安娜》婆媳雖有矛盾,卻退出了他們小夫妻的生活。
  • 《雙面膠》:細思極恐,默認兒子為倒插門,卻敢軟飯硬吃
    看過《雙面膠》的人都知道李亞平是一個貨真價實的鳳凰男,但是對於他是否為上門女婿這一點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最近重新刷了一遍電視劇才發現,這個疑問,其實編劇在第一集裡就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而且他的父母也沒有在東北老家以男方的名義舉辦儀式。
  • 「新婚之夜,婆婆說要和老公說說話」沒有界限感的婆婆,有多可怕
    這條視頻下面,大多人都在批判這位婆婆,說她在兒子兒媳的婚禮上搶風頭真的太不應該了,可她卻理直氣壯地說:「我年輕的時候沒有條件穿禮服,現在我兒子結婚,我圓夢怎麼不行了?」你看,這位婆婆就是典型的沒有界限感,她認為兒子的就是自己的,想怎樣都可以,從沒考慮過兒子和兒媳的感受。換句話說,就是在她的心裡,兒子還是個孩子,一切都要由自己來做主。
  • 《雙面膠》的婆媳矛盾下,是突破親情界線的人間悲劇
    十三年前一部反映上海媳婦和東北婆婆的家庭倫理劇《雙面膠》曾鬨動一時,被稱為是開創了婆媳矛盾生活劇的鼻祖。這部一開始風格輕鬆活潑的生活劇,曾經讓人認為是部輕鬆幽默的輕喜劇片,隨著劇情的發展,夫家、婆家、小兩口家,那些一地雞毛的生活瑣事,把家庭中最不堪的一面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一幕幕悲劇接連上演。
  • 重溫《雙面膠》:胡麗鵑之所以婚姻不順,是因為父母的「富養」
    情露相逢|情感劇評《雙面膠》這部電視劇是根據小說改編來的在原著裡,胡麗鵑的下場很慘,為了自己的婚姻搭上了性命。在劇版《雙面膠》,編劇為了救她,特地安排孩子從樓上跌落下來,阻止了悲劇的發生。不過,劇版李亞平的結局我很不滿意。李亞平母親處處為難兒媳婦,教唆兒子欺負兒媳婦,是傷害胡麗鵑的罪人之一。她去世的時候,胡麗鵑居然心軟了,抱著孩子去見她。更過分的是,我居然沒盼到他們倆離婚的結局。根據劇情來看,他們二人並不像已經離婚了。
  • 雙面膠:13年前的這部劇令人膽寒,「鳳凰男」比你想像中還可怕
    在婚姻裡上有這麼一個說法,娶妻不娶「扶弟魔」,嫁人不嫁「鳳凰男」。扶弟魔指的是有了錢都給弟弟花,結了婚還在為原家庭付出,鳳凰男是指男方家裡很窮,大都是農村出生沒有背景,靠妻子結婚之後變的富裕。扶弟魔也好,鳳凰男也罷,他們都是背著一座大山走進婚姻。
  • 《雙面膠》已經過去13年,現實的主人公原型,他們一家啥結局?
    俗話說,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婚姻對於女性來說至關重要,優質的婚姻如同煥發新生,而差勁的婚姻,就是一地雞毛。不知道大家對《雙面膠》這部電視劇還有沒有印象,作為婆媳關係的鼻祖,它將家庭中最不堪的一面,淋漓地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