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季氏的陰謀
上回說到,季氏旅於泰山,背後暗藏的深意,是季氏想要篡權。因為泰山作為天子封禪之地,不是誰都可以隨便去的。春秋是爭霸的時代,大權在握的權貴們,在周天子孱弱的表現下,早已不再滿足於窮奢極侈的享樂;爭霸天下,唯我獨尊,成為他們畢生奮鬥的唯一信條。什麼「禮、樂」,在他們看來早已過時,天子的權威成了他們發動戰爭的藉口。
1、孔子春秋:權術之書
王道衰,霸道興。亂局貫穿了整個春秋,權術橫行在中華大地。權,就是政治上的統治力,也就是春秋五霸所追求的「霸道」。術,就是為了達到目的採用的手段。用權用術取天下,就是「權術」。孔子寫《春秋》一書,通過對歷史的還原,融入個人的見解主張,把春秋時期權術描寫得惟妙惟肖。

《春秋》用語簡略玄奧。它大量採用「春秋筆法」,蓋因很多歷史真相的背後太過沉重。孔子說:「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後人評價說:「孔子著《春秋》,亂臣賊子懼。」為什麼孔子以懂得《春秋》為知音標準?為什麼亂臣賊子以《春秋》為恐懼之源?因為《春秋》背後的東西,太過沉重,太過陰暗,將不為人知的「權術」的恐怖,進行了還原。
2、春秋三傳:各有千秋
高人著書立說,為免讀者看不懂,他的追隨者們免不了出一些解讀書、參考書。解讀《春秋》的書目也很有名:《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號稱「春秋三傳」(解讀《春秋》,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比較有名,但早漢朝已經失傳)。

左丘明的《左傳》,知名程度不必說,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敘事詳盡、形象生動,採用了古散文題材,十分有利於閱讀。三傳當中,唯有《左傳》作者左丘明與孔子亦師亦友。當時親耳聆聽孔子高論,當時就記載成書。
至於《公羊傳》《穀梁傳》,卻是孔門弟子根據聽到內容和個人理解,口口相傳,多年之後才成書的。《公羊傳》是子夏傳給了齊國的公羊高,由公羊家世代相傳,直到漢景帝時候才成書。《穀梁傳》的年代更加模糊,只知道傳承人是魯國的穀梁子。

3、春秋公羊:三世理論
公羊學說,把春秋、乃至人類歷史變遷,分為「三世」。一是衰世,也就是亂世。二是昇平之世。三是太平盛世。人類歷史,一向都是衰世亂世居多,從衰世亂世轉入昇平之世的不多。真正的太平盛世,更是少之又少,可遇而不可求。歷史上所謂的「太平盛世」,往往僅是《春秋》公羊學說講的「昇平之世」、由亂勉強入治的一小段時間罷了。

《春秋》公羊學說,也很符合人類的最愛你爭我奪的天性。正如科幻小說《三體》所說,人類發現的所謂物理法則,只不過是高位生物興之所至、信手而為的一個瞬間;這種有序的平衡,隨時都可能打破。

結語:幸福來之不易,珍惜平淡生活
所以,珍惜今天的生活吧。雖然平淡,卻沒有那許多風險,不需要你歷經艱難與悲歡離合,只需要你尊重現今唾手可得的好日子,用書籍填充心靈,放開手腳去自由奔馳。我是儒釋道人心,願你生活安康隨性、平安喜樂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