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300勇士》這部電影描述了三百人軍隊成功阻擊波斯數百萬大軍的事跡,三百勇士的智勇形象也深入人心。而這樣的戰爭奇蹟即使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亦可以跨越文化讓人驚嘆一句「我草或者niubility」。
原因無他,就在於這「以一敵萬」場面背後的「英雄感」。古代戰爭中以少勝多的事跡不在少數,比如三國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都讓人神往,但三百人打幾百萬實在是有點過於誇張了。(我本來以為電影都不知道怎麼拍,沒想到還真就拍出來了。導演也niubility。)
問題也因此而來——歷史上,斯巴達人真的完成過靠三百人抵擋百萬大軍的神跡麼?
首先,這場名叫溫泉關戰役是真實存在的,是古代希臘人抵禦波斯人入侵的三大戰役之一。作為希臘各城邦中驍勇善戰的一支,斯巴達人由列奧尼達一世領兵阻擊波斯。
但至於人數需要好好說說:
波斯號稱的幾百萬大軍是被嚴重誇張了的。這麼做一方面有威懾作用(類似虛假廣告背後的原理),另外一方面這些軍隊的構成很雜,很多都不是波斯人,而是在各地徵戰中徵入隊伍的。實際數量估計是二三十萬之多。
而斯巴達人一方,列奧尼達一世本身是高種姓,他所帶領的300親兵,是武裝精良訓練有素的斯巴達公民兵(請記住這裡的「高種姓」和「公民」兩個詞,是知識點)。
這裡不得不提到古代希臘包括斯巴達在內的「公民制」,也就是「西方民主議會制」的起源。當時的希臘各城邦都實行著各有特色的公民制,公民之下還有自由民、野人、奴隸等等不同階層。後來一直提倡的所謂民權,也就是公民權,在當時實際上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權利。
在很多公民尤其是高種姓眼中,公民以外並不能算人。所以希臘聯軍所配備的更多的奴隸和後勤兵並沒有計算在內。而除了300斯巴達人之外,還有接近七千人的希臘各城邦聯軍,因此實際人數上萬問題不大。
到這裡,人數上從「以一敵萬」變成了「以一敵二十五左右」。
由於制度原因,對於斯巴達人來說,男性成年公民基本都是戰士(公民兵),有著貫穿一生的訓練和非常精良的裝備,同時從小和夥伴進行戰鬥的配合,因此能夠一當百。而考慮到溫泉關的地形極其狹窄,波斯大軍無法展開,也為希臘聯軍成功阻止波斯人進軍提供了地利,為雅典大逃亡贏得了時間。
好了,這場戰爭的大致樣貌出來了——「以一敵二十五」+良好合作與戰鬥力+地形優勢。
Tips,斯巴達人進入軍隊前的畢業考試是一場1V1的戰鬥,贏的人成為公民獲得公民權,輸了的死亡或者被貶為自由民。殘酷嗎?
「END」
文字:衣服
排版:咖喱
校對:美羽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思考和表達與標籤無關,但與你有關。
「在看」點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