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假期,是北京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下調後的首個假期。調低應急響應級別,並不意味著警報解除。在5月2日北京舉行的第100場疫情防控發布會上,北京市發改委發布的「三張清單」規定,影劇院、歌舞娛樂場所、遊戲廳、網吧、KTV、小區內外棋牌室、娛樂室以及利用地下空間建設的體育健身場所等場所暫不開放。儘管規定很明確,但記者發現,部分場所「五一」假期還是偷偷開門營業。
目擊1:進網吧有專人接頭
通州區馬駒橋鎮環景路一網吧內,網友密集地坐在一起。
按照規定,網吧屬於暫不開放的六類行業之一。但記者在暗訪中發現,一些網吧通過電話等途徑招攬生意,偷偷將顧客帶進店內。
「五一」假期,記者通過某點評軟體撥通了通州區馬駒橋鎮環景路上一家網吧的電話。電話中,商家表示網吧正在營業,可以接待顧客,「你搜我手機號加個好友吧,把你們要來的人數和大致的時間告訴我。到門口的時候,提前跟我說一聲,我讓人去接你。」
翻看該商家的社交平臺,早在4月29日,這家網吧就已經恢復了營業。在其最新的發文中,該店主寫道:「朋友們來就可以,別問行不行能不能,來就完了。」
來到該網吧門口,大門上貼有暫停營業的通知。透過玻璃向內張望,屋內也是一片漆黑。表面上看,這裡沒有營業的跡象。當記者通過手機告知店家已經到達後,很快,一名年輕男子拎著一串鑰匙從一旁的通道內走出。確認來者身份後,他彎下腰打開了緊鎖的店門。「進去之後不能拍視頻,不能拍照片,只能打遊戲。」進入網吧前,男子特地強調道。
剛一走進網吧內,還沒適應屋內昏暗的光線,記者耳邊就傳來一陣滑鼠和鍵盤的快速敲擊聲。網吧一層全黑著燈,除了前臺以外空無一人,但抬頭望去,二層卻燈火通明,從傳來的鍵盤聲和交流聲判斷,樓上的人數不少。
通州區馬駒橋鎮環景路一網吧內,網友未戴口罩上網遊戲。
沒有出示健康碼,只簡單測溫和登記後,記者便被領到了二樓的一臺機器前。此時,20多名網友正在打遊戲。該網吧的二樓面積並不大,來打遊戲的人大多是成群結隊而來,不少人緊挨著坐在一起,間隔達不到「一米線」的防護要求。為了方便交流和吸菸,一些人甚至全程都沒有佩戴口罩。
目擊2:無需登記掃碼就能上網
隨後,記者又來到距此不遠坐落在興華南街上的一家網吧。同樣是偷偷營業,這家網吧卻顯得更加深藏不露。
整個網吧位於地下室,順著大門望去,只能看到通往地下的斜坡,大門上除了一個添加好友的二維碼外,別無他物。掃碼添加好友並表明來意後,一位網吧的工作人員順著斜坡走了上來,打開鎖後,將記者領入網吧內部。
通州區興華南街一網吧內,網友大多不戴口罩上網。
跟著這名工作人員順著斜坡下行,轉過彎便是網吧的收銀臺。看得出,整個網吧面積不小,偌大的空間內配置著近百臺電腦。其中,靠近收銀臺的30餘臺電腦可供上網使用,其餘暫未開放。可以開機使用的這30餘臺電腦,多是以5臺位一排擺放的。由於上網人員較多,當天的上座率接近七成。無論彼此是否相識,多數網友都是緊挨著坐在一起。
來到收銀臺,簡單進行測溫後,無需登記、出示健康碼,工作人員就表示可以上網了。他還特意強調,現在上網不需要身份證,「開機後選擇第二個選項,不用輸帳號和密碼就可以上機。」
為什麼網吧工作人員要特意強調這句話?據了解,按照規定,去網吧上網必須出示、掃描身份證。工作人員掃描輸入管理系統後,印表機會打出一張帶有密碼的紙條。上網者要在開機選項裡輸入身份證號和密碼後,才能正常登錄。而每一名上網者的信息,包括網吧工作人員的每一步操作動作,都會被系統自動記錄下來。在網吧行業中,這也被稱為「營業日誌」。「營業日誌」會保留30天。警方在檢查網吧有無違規營業時,會查閱這些「日誌」。網吧工作人員特意強調選「第二個選項」,應該就是想避開身份驗證這個步驟,從而逃避檢查。
記者看到,網吧內大多數網友在遊戲開始後均摘下了口罩,之後也一直沒有再戴上。臨近傍晚,記者準備離開時,網吧工作人員一路將記者送至店門口。待到記者走出店外,這位工作人員重新把門鎖好後,才轉身返回店內。
目擊3:棋牌室撞球廳人滿為患
除了違規偷偷帶客營業的網吧外,一些棋牌室和暫不具備營業條件的撞球廳也趁著假期的客流高峰提前營業。
在廣渠門內地鐵站附近,一家開設在地下一層,兼具棋牌室、撞球廳項目的場所已悄然開放。記者來到現場時正值下午的營業高峰,諮詢場地情況的來電絡繹不絕,工作人員忙著接聽電話,甚至有時都顧不上接待剛剛到店的顧客。
撞球廳商家正在接聽預訂場地的相關來電。
「現在沒地兒,棋牌最早得晚上8點以後了,撞球至少要兩個半小時以後。」剛接完一個電話,另一個電話緊接著又打了進來。沒有測溫、登記的相關流程,僅僅展示團購信息和預約信息後,記者便順利進入店內。
這個位於地下的娛樂場所面積很大,一半是撞球廳、棋牌室,另一半則是尚未開放的網吧。所有的撞球桌都已滿員,最多的一張撞球桌前圍著5名顧客。在整個場館最靠內側的一張撞球桌邊,幾名顧客都沒有戴口罩,當兩人打球時,坐在一旁觀看的男子一直在抽菸。
廣渠門內地鐵站附近的撞球廳,所有的撞球桌都已滿員。
除了已經滿員的撞球桌外,一旁四個屋門緊閉的棋牌室內,不時傳出陣陣說笑聲以及電動麻將桌洗牌的聲音。記者發現,打撞球、打麻將的人,還有該娛樂場所的工作人員中,很多都乾脆摘下口罩甚至根本不戴口罩。
據現場的工作人員說,撞球廳和棋牌室是在4月30日開放的,主要就是考慮到「五一」期間會有不少人來玩。「最近這幾天生意不錯,如果不是提前預約,下午或晚上直接過來很難有空地兒。」
記者手記:二級響應也不能掉以輕心
調低應急響應級別是科學研判的結果,也是全民抗疫來之不易的戰果。從1月24日北京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至今,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廣大市民對於城市恢復正常運轉、工作生活回歸正軌的期盼可以理解,但調整應急響應級別,絕不意味著解除警報、放鬆警惕,而是對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從管理部門到每一位市民,大家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的弦仍不能松。如今,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北京城正在恢復活力,行百裡者半九十,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對僥倖心理抱有警惕。每個人的防控之弦緊一緊,大家的安全健康才會有更大保障。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於節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