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微果醬(ID:wjam123456),作者:Suelin,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騰訊QQ作為曾經網絡社交平臺的領頭羊,受自家微信的影響,用戶活度一直在下降。根據騰訊 2019 年財報顯示,第四季度QQ月活躍用戶對比去年同期下滑達到7.5%,且兩年來一直呈現出下降的狀態。
上個月,QQ在安卓8.3. 3 版本裡灰度測試「小世界」功能。最近,該功能開始擴大內測範圍,部分蘋果QQ界面也出現「小世界」的入口端,目前已有 1218131 人入駐。沒有被內測到的小夥伴可以通過已註冊用戶發出的邀請碼進行開通,每個已開通「小世界」的用戶僅有 20 張邀請卡。(想獲得邀請碼的讀者可在後臺回復「小世界」,名額有限)
不少網友認為「小世界」是團隊試圖挽救QQ用戶日益下降的現狀,然而在短視頻發展迅速的今天,似乎也暗示著騰訊的又一番野心。
「小世界」上線,QQ版Instagram?
整體風格與國外社交平臺Instagram相似的「小世界」原名為「WeZone」,聲稱主打年輕人群體的興趣分享。經過果醬妹的觀察研究,發現有以下的特點:
1、功能入口端位於QQ個人中心和動態頁面
從位置上看,「小世界」在用戶個人中心有專門的顯示欄目,同時在動態頁面也增添位於「好友動態」之下的入口位。空間動態作為QQ的標誌,「小世界」與其並列展示,可見其戰略地位的不凡。
2、用戶直接登錄,可發視頻或圖片
無需註冊新帳號,用戶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QQ帳號進行登錄使用,登錄成功後,個人頁面資料直接顯示QQ的頭像與暱稱等。另外,該功能支持圖片或視頻的發布,點擊右下角「+」號進行素材上傳或者直接拍攝,再點擊「下一步」進行上傳。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最多能發布 9 張圖片,視頻的時長限制則為 1 分鐘。
3、瀑布流形式頁面展現
在「小世界」裡分別有「關注」和「眾推」的兩個埠,滑動即可瀏覽內容。在「關注」頁面,除了能瀏覽到已關注帳號所更新的狀態之餘,還能看到平臺推薦的熱門內容、「可能感興趣的人」等,從而能點擊關注感興趣的帳號。
4、增添「小火箭」眾推功能,助力曝光個人喜歡的內容
用戶能對喜歡的內容點擊「小火箭」選擇眾推,因此在「眾推」頁面常顯示被多人點擊推薦的內容,從而使更多用戶可以注意到其帳號,同時被頻繁眾推的帳號也會登上頁面首位的「燃值榜」進行帳號排名展示。自己眾推過的視頻也會在個人資料的「推過」頁面內展示。
除此之外,用戶還有一個燃值功能,通過完成不同的小任務例如發布內容、互動分享等獲取相應數量的「燃料」進而提升自己帳號的燃值,類似於QQ等級的一個功能存在。
若將「小世界」與微信視頻號相對比,除了「小世界」的受眾定位更傾向於年輕群體之外,兩者在本質上並無太大差異。但從目前各自的用戶群體規模與月活度來看,視頻號的流量顯然比「小世界」更大一些。
社交+短視頻:騰訊在短視頻的底牌?
根據艾媒數據中心顯示, 2013 年以來,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呈現逐年增長的狀態,尤其在 2016 年用戶規模開始突破一億人。 2019 年用戶規模更是達到6. 27 億人,根據此趨勢預測 2020 年規模將擴大至7. 22 億人。加上5G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短視頻行業將迎來一場新的挑戰。騰訊若想在短視頻領域取得一席之位,務必做出領域上的產品創新。
▲圖來源於艾媒數據中心
1、社交與內容相結合,社交流呈現內容
以往,QQ的社交邏輯原為熟人圈子,然而「熟人+開放」的社交形式,意味著產品推廣可以圍繞社交進行更大程度的擴展。
QQ推出的「小世界」功能,以短視頻的形式在QQ內打造一個內容娛樂化的興趣社區,從而增強對應年輕群體的粘度以及用戶留存率。社區的出現也就意味著內容不僅在信息流中傳播,同時也在社交流中呈現,這也是「小世界」的特色之一。在此基礎上再不斷增添新功能,例如年輕群體較為喜歡的遊戲、電商等服務的延伸。
2、革新的私域流量出奇制勝
騰訊在 2019 全年年報中表示會持續加大投入短視頻發展,並且「藉助在社交網絡以及媒體方面的優勢」以催熟短視頻內容。在 2020 年初,張小龍宣布微信將上線「短內容」的功能後,微信視頻號正式開啟內測。顯然,視頻號是騰訊蓄謀已久的棋子。
面對抖音、快手等市場競爭的頭部選手,微信視頻號與它們不同的是,除了依靠原有微信生態龐大用戶活躍量的先天優勢,另基於微信人脈圈的相互連通,用戶不僅可以在圈子建立屬於自己的閉環私域流量進行內容傳播,「視頻號+公眾號」、「視頻號+小程序」等視頻號的商業變現形式更為多樣化。與其他平臺的以電商變現模式和公域流量為主的特點進行對比,視頻號獨有的閉環模式似乎成為騰訊的競爭籌碼。
騰訊能在短視頻成功闖出一片天嗎?
自 2013 年推出微視至今,對比抖音的崛起、快手多次的高光時刻,可以看出騰訊在過去的短視頻領域只是曇花一現。根據易觀數據顯示,在 2019 年的移動短視頻APP榜單中,抖音、快手分別以5. 30 億與4. 25 億的活躍用戶規模名列前茅,而微視僅排名第七,月活用戶數量0. 41 億,連抖音的1/ 10 不到。
騰訊為何在短視頻競道上屢戰屢敗?
2013 年騰訊拋棄騰訊微博推出微視,當時快手、微博等其他平臺在孵化短視頻軌陣上才剛剛起步,騰訊可謂是最早一批入局者。但是當時騰訊對微視的重視程度並不高,騰訊微博團隊曾表示錯就錯在以運營微博的一套方式去打造和運營微視短視頻。雖給予充足的資金與團隊進行打造,但由於不完善的內容傳播機制難以讓用戶產生粘度,加上騰訊微博的導流不利,最終在 2017 年 4 月停止全部服務。
眼看著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已開始在短視頻風口佔領上風位,成為行業內的巨頭分得紅利,騰訊躍躍欲試,便在復活微視的同時一口氣推出十幾款短視頻平臺,包括閃咖、yoo視頻、騰訊雲小視頻等試圖利用「撒網式」刺激受眾市場。
然而,騰訊在遊戲市場上採取的「套馬機制」在短視頻道路上完全行不通,好比復活後的微視以及新推出的十餘款短視頻APP,總體看與市面上同類型平臺對比並無差別。先不說在行業內已有巨頭的分割勢力讓新生群體難以進入與成長,光是定位不清晰,缺乏自身特色的一點足以在劇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因此騰訊的這一波操作實屬尷尬。
如今,騰訊再次打響短視頻競爭新的一戰,利用兩大核心社交平臺結合短視頻進行創新糅合,成為騰訊打入短視頻市場頭部的新底牌。騰訊在短視頻行業的競爭上可謂用盡已有的資源,社交式的微信視頻號以及其手Q版的「小世界」一改以往在短視頻探索道路上所產生的錯誤,能否成為比賽場上的「王牌」,需要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