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提起唐朝名將程咬金,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吧。
在《隋唐演義》中的程咬金,是一個貧苦出身的老百姓,因為武藝高強又重情重義,被李世民父子收為心腹武將,後來跟著李世民南徵北戰,並幫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下了皇位,立下了不小的戰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將。
在史書中關於程咬金的記載並不多,在《舊唐書》中程咬金和秦瓊、尉遲恭等眾多唐朝開國功臣列在一起,對其功績進行簡單的介紹就被帶過了,並沒有記載其出身。
而在文學作品中多有程咬金出現,在小說中程咬金是一個出身草莽的混世魔王,並且實實在在的擔任了一個莽夫的角色,他可愛、忠誠、勇武,使用笨重的斧子,還與仙人習得三招,利用這三招打遍天下。
也是因為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人們對程咬金的印象就是一個喜劇包袱不斷,有點小聰明的大老粗形象,類似《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水滸傳》中的李逵。
直到1986年,專家學者們在李世民的昭陵陪葬群中發現了程咬金的墓穴,挖掘出土了一樣文物,正式揭開了歷史上真正的程咬金形象。
程咬金墓中出土的唯一文物
在說程咬金墓之前,咱們要先來了解一下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皇后長孫氏的合葬墓——昭陵。
李世民當了十年的皇帝後,他最疼愛的皇后長孫氏就死去了,被埋入到了昭陵中,李世民也準備在自己死後葬入昭陵,永久的陪伴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去世兩年後,李世民可能覺得這麼大個昭陵只有自己和長孫皇后,確實有點孤單,於是他又下令所有的皇親國戚和文武大臣在死後都要陪葬昭陵。
也因此昭陵一共前後修建了107年,共有180餘座陪葬墓,也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被譽為「天下名陵」。而這180多座的陪葬墓中,就有唐朝開國名將程咬金的墓穴。
昭陵規模如此之大,當然也容易吸引來盜墓賊的惦記。就在唐王朝滅亡後,梁國節度使溫韜為了充軍餉,就把李世民的昭陵給盜了,其中的程咬金墓也跟著遭了殃。
被盜竊後的昭陵文物所剩無幾,程咬金的墓本來就屬於陪葬墓,更是有可能在那個時候就被席捲一空。
然而到了1986年昭陵又再一次發生了盜墓事件,當地群眾把相關消息告訴相關部門後,考古學家們聞訊趕來搶救挖掘。
在經過相關勘察後,發現這座古墓中的文物已經不多了,不過墓中的一塊碑文引起了專家的注意。讓人意外的是,這座被盜的昭陵陪葬墓正是程咬金的墓穴。
雖然只有一塊碑文,但上面的記載卻揭開了程咬金的身世之謎。
程咬金的身世之謎
程咬金祖上可是東阿地區的富豪,祖上曾跟隨曹操南徵北戰,程家也是那個時候正式成為東阿地區的士族大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每一代都有人能當上大官。
比如程咬金的爺爺程哲就是北齊的黃州司馬,父親程婁是濟州大都督。所以程咬金作為北齊的官宦世家,根本得不到隋朝的重用,因為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是襲承北周的政權,和北齊水火不容。這也解釋了程咬金為何會起兵反隋。
熟悉歷史的朋友會知道自東漢末年到隋唐之前這一段時期,中國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完全靠的就是自己的出身,而且婚嫁制度也必須講究門當戶對。所以而程咬金能取上清河崔氏的女兒做老婆,這也得全靠自己出身世家大族的原因,而並非兩情相悅,想娶就能娶的。
程咬金也不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莽夫。例如碑文中記載,唐朝初年,通往四川和重慶的咽喉要道——普州,經常受到山區的蠻夷侵擾。李世民誰都不放心,唯獨指派程咬金為普州刺史。
在程咬金的治理下,普州修建了大量的堡寨,不僅阻擋住了西南山區蠻夷對城鎮的侵擾,並且普州還成為了軍事重鎮,被歷代王朝列為兵家必爭之地。
其次,程咬金還大力整治境內的嶽陽河,使嶽陽河的水質越來越清澈。
還有關於程咬金使用的武器,也從碑文中的記載而得出,程咬金使用的武器不是什麼「三板斧」,而是一種類似於長槍的武器,叫做「馬槊」。程咬金也不止會三招,而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將才,這才是程咬金能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