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穿上軍裝,他們維護國家安全,是老百姓的忠誠衛士;離開部隊回到地方,他們在各行各業依舊出彩。2018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周年。大河網推出《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系列報導,關注復轉軍人,聽一聽他們的故事。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賀志泉 宋向樂 實習生 何詩弦)電影《芳華》帶我們回到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向我們展現了文藝兵的青春風採。現實中有這樣一名文藝兵,在最美的年紀裡,於綠色軍營中放飛歌舞夢想,退伍後回到地方,做起宣傳工作也是一把好手,她就是胡真真。7月30日,她接受了大河網記者的採訪。
胡真真是河南鄭州人。她從小對綠色軍營就有一種深深的嚮往,覺得成為一名軍人,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是一件無上榮光的事情。2006年,胡真真兒時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她進入到火箭軍(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某文體大隊,成為一名文藝兵。
儘管和自己曾經夢想的保家衛國有些出入,但胡真真覺得部隊有不同的分工,文藝兵通過文藝匯演等方式豐富部隊官兵的文化生活,給部隊的士兵們帶去溫暖,是另一種層面的保家衛國。在文體大隊的那些年,胡真真多年如一日地嚴格要求自己,苦練歌唱本領,曾經參加全軍文藝會演,並榮立過兩次三等功。期間最令胡真真難忘的經歷,是2008年汶川地震後,她前往災區為搶險救災的戰士們進行慰問演出。
回憶起綠色軍營的那段歌舞青春,胡真真感慨地說:「我對部隊充滿了感激,是參軍的這段經歷培養了我堅定不移、永往直前的品格;也是這段經歷練就了我認真、細緻、善始善終的工作作風;也是這段經歷給予我克服困難、為社會主義事業獻身的精神。是部隊,也只能是部隊才能帶給我這樣的成長。」
2013年,胡真真轉業回鄉,成為了河南省司法廳法制宣傳處的一名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司法行政新聞宣傳工作。儘管胡真真離開了部隊,脫下了一身戎裝,但是部隊的培養早已融進她的骨子裡。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胡真真說:「『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我要把部隊的光榮傳統,傳承和發揚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用我在工作中獲取的成就,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