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20
回望壯闊71年,見證中華之崛起!
2020年,偉大祖國
即將迎來了她的71歲誕辰
國慶節的由來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新中國的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節日的意義
國家象徵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誌,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基本特徵
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國旗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
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
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該法於當年10月1日起施行。
國徽的由來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寓意是:象徵著中國人民「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國徽在顏色上用正紅色和金紅色互為襯託對比,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吉壽喜慶的民族色彩和傳統,既莊嚴又富麗。
國歌的由來
1949年9月27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在國歌未正式制定以前,以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
1978年,經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閱兵儀式
閱兵,是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軍事儀式,是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閱兵,也是展示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精氣神的最好儀式。
每逢五、十周年會有不同規模的慶典和閱兵,歷史上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建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七次大閱兵。
2019年國慶節舉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是人民軍隊改革重塑後的首次集中亮相,力求彰顯時代特色。
71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我們國家風雨兼程,克服了各種困難,戰勝了艱難險阻,實現了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業績。對於國家的發展,我們既是參與、見證者,又是分享、受益者,倍加感受祖國母親的偉大、關懷和溫暖。
祖國發展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前進的道路上充滿坎坷,需要中華兒女凝聚智慧和力量。少年當立凌雲志,報效祖國會有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接續奮鬥中成為現實。
原標題:《國慶節的由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