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國慶節習俗知多少,快來漲見識!

2021-01-11 騰訊網

國慶節

說到我國的國慶節,人人都知道是10月1日,那十一國慶節的由來,你了解嗎?1949年的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不是大家以為的「開國大典」,到底十一國慶節的由來是什麼呢?

十一國慶節的由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

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

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委員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國慶節的這一天是舉國同慶的一天,全國人民都是非常的高興的,它是國家的一個重大的節日,所以各種活動也會在這一天舉行,讓全國人民度過一個開心的節日。

世界國慶知多少

國慶節是一個國家最隆重的政治性節日。

從名稱上說,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中,稱「國慶節」或「國慶日」的有中國、法國等約40個國家;稱「獨立日」或「獨立節」的有美國、墨西哥、菲律賓、緬甸等約60個國家,稱「共和日」或「共和國日」的有南斯拉夫、薩伊、冰島等國家;稱「革命節」的有原蘇聯、阿爾巴尼亞、匈牙利;稱「聯邦成立日」的有瑞士;稱「聯合日」的有坦尚尼亞;還有的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和「巴基斯坦日」。

從日期的涵義上說,全世界包括我國在內,約有30個國家以建國日為國慶節;有的是以憲法頒布日為國慶節,如聯邦德國;有的是以革命起義日為國慶節,如法國;有的則以國家元首生日為國慶節,如日本、泰國、荷蘭、丹麥、英國等國。有趣的是,這些國家隨著國王、天皇或女王的更換而改變國慶節的日期。

每年國慶,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有的還要擴大慶祝。為慶祝國慶,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者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德國:各洲輪流坐莊慶統一

德國的國慶日稱為「統一日」,以紀念分裂40多年的東西兩德在1990年10月3日正式統一。去年10月3日,來自德國各地的近百萬民眾聚集在德國統一的象徵——布蘭登堡門前,隆重慶祝統一14周年。

按照慣例,每年輪流擔任聯邦參議院議長的所在州首府,自動成為該年統一日慶祝活動的主會場。由於去年正值柏林市市長擔任聯邦參議院議長,因此首都柏林自統一以來首次成為統一日慶祝活動的主會場。去年柏林市長和德國總統都在慶祝大會上致詞,德國總理施洛德、副總理兼外長菲舍爾、聯邦議院議長和各聯邦州的代表也出席了大會。但在2000年在薩克森州首府德勒斯登舉行的統一10周年大慶上,兩德統一的功臣、前總理科爾卻因政治獻金醜聞沒有露面。那一年柏林雖然不是主會場,但仍有25萬人參加了市中心布蘭登堡門和國會大廈周圍舉行的慶祝活動。

統一象徵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坐西朝東,是定都柏林的普魯士國王弗裡德利希·威廉一世於1753年下令修築的柏林城14座城門之一,以國王家族的發祥地勃蘭登命名。弗裡德利希·威廉二世在統一德意志帝國後,於1788年重建此門,1791年竣工。1961年8月東德築起柏林圍牆時,處在東、西柏林交界點上的布蘭登堡門成了柏林圍牆的一部分,並被劃為軍事禁區。

英國:國家為女王規定「生日」

在立憲君主制國家英國,國慶節定在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生日」——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實際上,女王是4月21日出生的,英國政府之所以另外規定這麼個的「生日」,是考慮到初夏氣候更為溫暖宜人,放晴的日子多。女王父親喬治六世在位時(1936-1952年),也是在6月為他過生日,儘管他實際生日是12月14日。此前兩位國王喬治五世和愛德華八世(分別於1910-1935年和1936年在位)恰好都在6月出生,才能在實際生日中領受舉國臣民的共同賀壽。

和美國的獨立日比起來,英國女王生日不免有王室「一己之私」的意味,加之還有不少人呼籲取消君主制,所以英國的國慶自然低調得多,不像美國那麼隆重鋪張。

如按立國時間算,公元10世紀統一的英格蘭於1536年、1707年和1921年完成與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合併;「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的名稱則從1927年才開始採用。

女王賀壽活動中很重要的一項是:為國內外名流封爵授勳。受嘉獎者名單分別由政府和王室擬定,並在女王的官方生日公布。今年的榜上題名者多數仍來自倫敦市和國家兩級政府、軍隊,以及工黨政府政策的支持者,其中36%為女性。最高榮譽頭銜「騎士」的獲得者仍以出身牛津、劍橋兩校的精英居多,只有少數例外,如化妝品店「Body Shop」的創辦人阿妮塔·羅迪克。今年政府聲稱由公眾提名的受勳者比率高達52%。

法國:國慶閱兵成了兵器大展臺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今年的7月14日,數以十萬計的法國民眾和遊客把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兩旁圍個水洩不通,觀看盛大的閱兵式。儘管去年被極右翼刺客放了冷槍(幸好未擊中),席哈克總統今年仍和往常一樣,自1995年當選以來,第9次在香榭麗舍大道上乘車檢閱三軍隊伍。法國國慶日名叫「巴士底日」,以紀念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革命。但1814年封建王朝復闢時,曾宣布這一天為「國恥日」和「殺人犯的節日」。直到共和制恢復10年後的1880年6月,法國議會才正式通過法令,將7月14日定為國慶節。

巴士底日是法國最隆重的民眾節日,當天全國放假一天。節日前夕,許多人家掛起彩旗,建築物和公共場所也飾以彩燈和花環,街頭路口架起一座座飾有紅、白、藍色布帷的露天舞臺,管弦樂隊在臺上演奏著民間流行樂曲。13、14日晚,狂歡的人群紛紛擁向街頭,脖子上圍著國旗色彩帶,隨著音樂跳起歡快的卡馬尼奧舞等民間舞蹈。

法國每年都在香榭麗舍大道上舉行閱兵式。7月14日上午,大街戒嚴。空軍機群飛抵凱旋門上空,閱兵開始。戰機編隊噴出紅、白、藍三色煙幕,宛如一面巨大的國旗在空中舒展開來。當飛機通過協和廣場的閱兵臺上空後,陸海軍隊列開始向總統敬禮。入夜,凱旋門上空,明亮的紅、白、藍三色探照燈光柱交叉搖曳,映照著門洞的巨大國旗;地面上的燈火與天空中繽紛的焰火交相輝映;鞭炮聲與樂曲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法國每年的巴士底日慶典要用掉50噸火藥,10億支煙花;僅半個小時的焰火就要花費約350萬美元,整個節慶的成本可想而知。與美國獨立日遊行的嘻嘻哈哈相比,法國巴士底日閱兵的軍事色彩非常濃。9月7日《華盛頓郵報》星期天版刊登的一位專欄作家的訪法雜感寫道:「我們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上見識了巴士底日遊行。雖然事先已聽說會出現什麼情況,但親眼所見仍讓我感到吃驚。法國人用一種極其軍事化的方式來慶祝他們的『獨立日』:一列列坦克等龐大的裝甲武器在大街上招搖過市,這種情景你一般要在亞洲某些國家的中央廣場才能看得到。

澳大利亞:慶祝第一批囚犯的到來

1788年1月26日,亞瑟·菲力浦率「第一艦隊」的11隻小船駛抵雪梨市的傑克森港下錨。這些船隻載著780名放逐犯人、海軍及其家屬約1200人。這些白人浩浩蕩蕩地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菲力浦成了首任總督。

在隨後的80年間,總共有15.9萬英國犯人被流放到澳大利亞,所以這個國家也被戲稱為「囚犯創造的國家」。而1月26日成為了澳大利亞建國紀念日,也被人們稱作「澳大利亞日」。

而今,每年1月26日這天,澳大利亞各大城市都會舉行各種大型的慶祝活動,因為這是他們最重要的節日。其中之一是入籍儀式:成千上萬澳大利亞聯邦的新公民集體宣誓:「從現在起,以上帝的名義,我宣誓。我將忠實於澳大利亞和她的人民,分享他們的民主信仰,尊重他們的權利和自由,維護並遵守澳大利亞法律。」

當然,人們有權選擇是否說「以上帝的名義」這句誓言。自1949年1月26日至今,已有約300萬人以這樣的方式宣告自己成為澳大利亞公民。雪梨市傑克森海港的渡船競賽也是每年都有的保留節目,象徵著第一批英國犯人的到來。今年澳大利亞日委員會還組織了一項新節目——衝浪邀請賽,地點同樣設在雪梨的傑克森海港,只要是達到運動員水平的人都可以報名參加。

世界第六大國、也是唯一擁有整個洲的國家澳大利亞,國名來源於拉丁語「Terra australisincognita」,意為未知的南方大陸。一般認為,澳大利亞土著的祖先約在4萬年以前,就開始定居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個到澳大利亞本土的白人,是葡萄牙人曼德撒。他曾於1521到1532年在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探險。不過直到1616年,荷蘭人才開始真正探索澳大利亞,足跡遍及澳洲約1/3的土地。

1770年4月29日,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率領「努力號」帆船來到了澳大利亞東岸的植物灣,隨後沿東海岸一路北上,在約克角的控有島升起英國國旗,庫克宣布整個澳大利亞大陸東部為英王喬治三世所屬。1785年2月6日,英國政府依照庫克船長發表的宣言,將澳大利亞東部定名為「新南威爾斯殖民地」,開始了澳大利亞殖民的歷史。近年來,澳大利亞的國慶活動非常強調「多元文化構成澳洲」的重要特質,即各族居民分享傳統習慣、文化、語言和宗教信仰。但也有不少土著居民並不以為「澳大利亞日」值得慶祝。正是從這天開始,他們的祖先喪失了土地、文化和社會地位。

不管怎樣,澳大利亞在建設兼收並蓄、多元文化的社會方面,仍堪稱最成功的國家之一。這一澳大利亞價值觀的核心已深入民心。

日本:這裡的國慶靜悄悄

日本雖然有個「建國紀念日」——2月11日,因為據傳說,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的這一天統一日本(舊稱紀元年,戰後一度廢止,1966年又恢復),但日本的「國慶日」卻和英國一樣,也是以立憲君主明仁天皇的生日12月23日,作為國家的節日。

日本皇室慶祝天皇生日的傳統做法是,當天天皇和皇后在皇宮接受國民進宮朝賀。至於民間活動就很難說了。日本的節日名目繁多,連企業也可以自己規定一個公司慶祝日,而在民間最受重視的當屬元旦和盂蘭會。據日本駐滬總領事館的井上愛子女士表示:對日本人來說,國慶日只是意味著一天的假期,很少有人會想到去慶祝它;當然,也有人會去參拜神社。

公元645年,日本仿照唐朝律令制度,進行了大化革新,採用以天皇為絕對君主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體制。12世紀末,日本進入由武士階層掌握實權的軍事封建國家,史稱「幕府」時期,天皇的地位一度受到威脅。1868年,在被西方炮艦強行推開國門後,日本的革新派推行「明治維新」,廢除封建割據的幕藩體制,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恢復了天皇的統治,並由此開始資本主義改革。二戰戰敗後,日本在1947年5月實施了新憲法,由絕對天皇制的國家,轉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如今天皇在日本已經不再被認為是神了,但仍是國家的象徵。天皇的生日作為國慶日的傳統保持不變。

阿根廷:不放焰火敲鍋盆

1810年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五月革命」,推翻了總督並且成立第一個政府委員會。1816年7月9日阿根廷獨立後,5月25日被規定為「1810年5月革命紀念日」,即國慶日。

今年5月25日,飽受經濟危機之苦的阿根廷民眾照例上街集會,紀念屬於自己的「五月革命」。他們的慶祝方式帶有獨特的該國特色:發表演講,敲打鍋盆,揮動國旗和標語,咒罵政客。一些婦女身穿傳統服裝,穿梭在人群中發送繫著藍色絲帶的香蕉,絲帶上寫著:「知道一切的人」。據當地人解釋,這些香蕉暗指現任政府是「香蕉政府」,腐敗無能。

與此同時,現任總統杜阿爾德在例行的慶典上,對著漠然的聽眾發表了一通演講,回應是一陣不失禮貌但有氣無力的掌聲。阿根廷有「世界糧倉和肉庫」的美稱,是南美洲最早走向獨立的國家。1535年,西班牙在這裡建立了殖民據點,由於發現當地印第安人佩帶著很多銀制飾物,殖民者以為當地盛產白銀,於是將這裡命名為「拉普拉塔」(與「阿根廷」均意為「白銀」)。1776年,西班牙設立了拉普拉塔總督區,並且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首府。1812年,阿根廷人聖馬丁領導了反對西班牙殖民軍的大規模武裝鬥爭,並最終取得了勝利,4年後阿根廷正式獨立。

巴西:勒緊腰帶過國慶

9月7日是拉美第一大國巴西的獨立日。1822年,葡萄牙王子、巴西攝政王佩德羅在這一天宣布巴西獨立。過去每到國慶,首都巴西利亞都會舉行盛大的閱兵式。然而自去年起,由於軍費吃緊,一年一度的國慶閱兵式既沒有飛機編隊,也沒有任何軍事裝備展示。除4輛裝甲車外,所有車隊全部由警車和消防車組成。為了節省燃料,閱兵式以空軍士兵編隊代替飛機編隊,由警車和消防車代替陸軍軍車編隊。

巴西其他城市也以各種方式隆重慶祝國慶,極具韻律、奔放熱烈的國粹森巴舞自然是少不了的。巴西面積851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五位,而且沒有一般大國常見的大片沙漠或凍土帶,大自然賦予巴西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廣袤無垠的天然牧場和豐富的地下寶藏,真可謂得天獨厚。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來到巴西,將這裡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殖民者在巴西大肆砍伐紅木,「紅木」(Braz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1630年代,葡萄牙在巴西建立殖民地,並於1549年任命了首屆總督。

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時,葡萄牙王室一度遷到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裡斯本後,王子佩德羅留任攝政王,兩年後他宣布獨立,另立帝國。1889年,巴西聯邦共和國成立。1891年,國名改為巴西合眾國,1968年,重新改回巴西聯邦共和國。

相關焦點

  • 紅包來咯!各國發紅包都有啥習俗,快來了解一下
    中國僑網2月7日電 題:紅包來咯!各國發紅包都有啥習俗,快來了解一下6日是大年初二,闔家團圓的好日子。今年過年大家都收到什麼禮物呢?有沒有收到紅包呢?小僑可收到了老闆發的大紅包哦!各國的華僑華人雖然身在海外,但是只要過中國新年,發紅包這個習俗是不會缺少的。
  • 「漲姿勢」國慶節的歷史由來和習俗介紹
    國慶節的歷史由來和習俗介紹核心內容: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 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兩廣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兩廣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兩廣人心目中的地位.
  • 吃螃蟹、賞秋色……寒露習俗知多少?
    吃螃蟹、登高賞秋色……寒露習俗知多少?「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隨著秋風勁吹,寒露到了。這是個表示氣候變化的節氣,也是人們忙著收穫的時候。寒露節氣的許多習俗與重陽節比較相似,如賞菊、登高等。比起夏天的生機勃勃,深秋多少顯得有些蕭瑟,但人們登高望遠,去觀賞秋色,也代表著一種熱愛大自然、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 備婚攻略 | 寧波結婚習俗知多少?
    長按二維碼加入「寧波新娘備婚交流群」每個地方結婚習俗各不相同,未婚或已婚的夥伴們,對於寧波結婚的習俗知多少?出嫁除了被子還有很多嫁妝,子孫桶,針線包等;到新郎家下車後不能落地,要踩著麻袋進門;新郎頭天晚上要和童子一起睡覺等等,傳統結婚習俗不知還剩多少在延續。
  • 看完國外這些國慶節才知道,原來各國國慶節差別居然這麼大……
    世界各國的國慶日或獨立日活動,都各具特色,彰顯著本國文化的性格和氣質。除了精彩紛呈的慶典,你能想像還有一些看起來相當奇葩的習俗慣例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各國都是怎樣為祖國「花式」慶生的~
  • 中秋飲食習俗知多少
    除了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飲食習俗?經歷了千年發展之後,哪些習俗穿越古今沿襲完整,哪些習俗在傳承中有所創新?哪些習俗南北都有但存在差異?哪些習俗是北京地區的專屬中秋記憶……中秋前夕,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一起穿越古今,共話中秋節的飲食文化。
  • Uncle Drew殺器知多少,凱利·歐文武器庫全解析【國慶節來鬥牛獻禮插畫】
    今天來鬥牛就為大家全面解析歐文的武器庫,我們來一起看看Uncle Drew的武器究竟有多少?1.Killer Crossover而歐文的Killer Crossover雖然沒有哈達威胯下變向速度快,但是他的晃動幅度較大,很容易迷惑防守者,從而獲得較大的突破空間。
  • 看完漲見識了
    ,世界力量的頂點!而且動漫裡有百神眾,有神兵,《武庚紀》天武聖王再次來的時候就帶了許多神兵,黑龍天為何不要神族開採血石呢?都說了要多看書,多看原著漫畫,看完漲見識。《武庚紀》黑龍天為啥不親自挖血石?如果黑龍天親自挖可能用不了數萬年,也許血石早就夠用了,為啥不呢?因為黑龍天不喜歡穿鞋子,黑龍天從《武庚紀》第1季到第3季,都一直沒有穿過鞋子,原著也是一直沒穿過鞋子。
  • 三月世界各國節日一覽表,記得營銷哦!
    本來在農曆的三月三日,明治維新後改為西曆三月三日。習俗:家中有女兒者均於當天裝飾小偶人,供奉菱形粘糕、桃花,以示祝賀並祈求女兒幸福。在這天女孩多穿著和服,邀集玩伴,在偶人壇前食糕餅、飲白色甜米酒,談笑嬉戲。在不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從普通的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欣賞和愛意到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這個節日眾多國家的文化都有融合。
  • 「民風習俗」小寒的傳統習俗知多少
    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己息,藉此遊樂一番。03 吃臘八粥小寒節氣中另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
  • 張亮給的菜單,趙麗穎直呼看不懂,看到菜名,才知明星見識有多少
    張亮給的菜單,趙麗穎直呼看不懂,看到菜名,才知明星的見識有多少。吐槽說張亮的菜名,取的太讓人揣測了,一眼看上去都不知道做的是啥,言下之意她其實不是很滿意,原本還以為張亮是取了什麼聞所未聞的菜名呢,結果鏡頭對準一看到,觀眾都要笑了,螞蟻上樹怎麼能是張亮取的呢~基本上很多人都知道,螞蟻上樹是一道四川的名菜,很早就有了,而且非常的出名,基本上是由豬肉末以及粉條之類的食材做成的,特別的香,趙麗穎她作為明星,卻不識肉末粉條,讓人對明星的見識
  • 越南女孩結婚,習俗很奇葩,看了讓人臉紅
    但是這諾大的世界又不僅僅是只有一個中國,在越南就有一些我們很不能理解的結婚習俗。看完這些習俗,我想大家都會慶幸自己生在了中國。在越南結婚前,如果男女雙方互相喜歡的話,男方是需要把女方擄到自己的家裡過夜。簡單來說就是綁架,具體情節我們可以參考一下,中國電視劇裡面的山大王娶壓寨夫人,到第二天的時候,男方再帶著女孩一起回到女方家裡,商量與結婚有關的一系列事宜。
  • 漁民大哥請我們吃飯,看了他們的家常菜之後,真漲了見識!
    漁民大哥請我們吃飯,看了他們的家常菜之後,真漲了見識!這不,有個難得的機會,公司組織出海玩,期間還遇到了出海打魚的漁民,這些漁民們很熱情,同意了帶我們一起去打魚,漲漲見識,穿上專門的衣服,就上了船,期間見了很多不認識的海鮮,漁民大哥們也一直在為我們解答,時間過得很快,眼看就快到午飯時間了,這些漁民大哥們很熱情的邀請我們留在船上吃飯,盛情難卻,我們也就留下了。
  • 【我們的節日•重陽】重陽節習俗知多少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陽節才一直保留著飲菊花酒的習俗。九日所釀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延年益壽的長命酒。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
  • 婚禮習俗知多少?--雙清國際學校婚禮派對邀請你來參加
    儘管對婚禮有著同樣的重視程度但是習俗卻不盡相同。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國——喜慶大紅色中國傳統婚禮,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以及獨具風格的傳統喜文化特徵,亞洲婚禮文化就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儘管有些禮儀已經逐漸淡出,但保留下來的精髓依然獨具魅力。中國傳統婚禮源於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累,中國人喜愛紅,認為紅是吉祥的象徵。
  • 世界各國新娘傳統婚紗大比拼,快來選出你最喜歡的那一款吧!
    而不同國家的婚紗,其實也不盡相同,我們不妨來看看,世界各國新娘婚紗大比拼,你們會覺得哪一個國家的婚紗最好呢?01、印度其實印度人喜歡紅色的傳統婚紗服飾,而且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婚紗也是非常有印度的風俗特色。新娘要佩帶很多黃金首飾和珠寶,因為印度人覺得,這樣才是最好富貴的象徵,新娘也非常喜歡。
  • 第19篇:世界各國的飲茶習俗
    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世界各地出現了形形色色的飲茶習俗,也逐漸形成了全球性的茶文化。日本:日本人飲茶已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日本的茶道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慢慢形成的。日本的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為客人奉茶的事情。原稱為「茶湯」。
  • 世界各國人民平均年齡是多少,前三名有兩個在亞洲,日本第一
    目前世界各國的人民平均壽命都在不斷提提高,一般來說人均壽命高的地方發展的都比較好。我們今天看一下世界各國人民平均年齡是多少。前三名有兩個在亞洲,日本居然是第一。日本:83.7日本男性平均壽命為80.5,女性平均壽命為86.8。說真的,這個壽命真的是非常長壽,尤其是日本女性。要知道日本自殺人數非常多,自殺率是全球第一。
  • 謎語兒歌|終於把幼兒園全年的節日兒歌找齊了,快來統統領走~
    如何用快樂的遊戲方式讓小朋友「漲」知識呢?老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節日主題活動,運用節日兒歌進行導入,同時把節日的知識滲透在兒歌中。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情景下,感知不同節日的傳統和習俗哦!幸福生活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6.兒童節六一的陽光紅紅的,六一的鮮花豔豔的,六一的歌聲脆脆的,六一的歡笑美美的,六一是屬於我們的,我們的節日是甜甜的。7.端午節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