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季的日劇中,NTV深夜檔播出的《男子遊泳部》是最值得討論的一部。劇中聚集了一批在影視劇領域罕有現身的「二次元」舞臺劇年輕演員。被稱為「2.5次元演員」的他們,對於從不缺少「鮮肉」的影視圈來說或許構不成強烈衝擊,但這一波新勢力,無疑是對日本當下「二次元舞臺熱」的一次有力印證。
名詞解釋
2.5次元,即是對二次元ACG(動畫/漫畫/遊戲)的真人再創作,因為又在描繪真實世界的「3次元」之下,所以被稱為「2.5次元」。這其中又以舞臺形式為主(包含音樂劇)。
《男子遊泳部》改編自同名運動漫畫,描繪了高中男生備戰遊泳大賽的青春物語。從故事設定來看本劇並無特別之處,同類題材的影視劇中已有《水男孩》珠玉在前。但《男子遊泳部》作為一部小成本深夜劇,從立項之初便把觀眾群鎖定在了喜愛ACG二次元及周邊文化的女性群體。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本劇的各種「心機」。
漫改作品
原作漫畫在白泉社旗下《花與夢》雜誌連載。《花與夢》作為「四大少女漫畫雜誌」之一,其連載作品質量和影響力都有保障,幾乎可視為少女漫畫界的《少年JUMP》。
隨著漫畫題材的發展融合,「少女漫畫=戀愛漫畫」的固有觀念逐漸被打破。《男子遊泳部》作為以男性角色為主的熱血運動漫畫,出現在《花與夢》平臺,自然因為作品風格更符合女性讀者的閱讀習慣。溫柔的畫風,對人物感情發展的重視,對賽場外生活的細膩描繪……比起男性作者主導的「王道類」運動漫畫,對女性讀者來說有更多「心有靈犀」。真人電視劇化,首先有一批原作粉絲。
全男性陣容
運動類動漫作品近年來的火爆,可以說是「消費男色」的時代產物。除了高顏值主角團,運動題材熱血的比賽場面,以及成員之間的羈絆。這些儘管是少年漫畫的必備要素,但換個角度來看,這與男子偶像組合的模式也頗為相近。所有的感情互動必須在團體內部進行,粉絲更多在外圍應援。
以往會安排一個女性角色,方便讀者情感代入。但「女主角」首先一定無法滿足所有讀者去「代入」,並且一旦踩到觀眾雷區成為「礙眼」的存在,閱讀快感也會大打折扣。所以近年來,這個「功能性」的女主角逐漸消失。所以真人電視劇化,即使對題材不感興趣,抱著「看帥哥」的想法也可以吸引到觀眾。
舞臺劇演員
如上文所述,本劇最大特色即是由「2.5次元演員」擔當主演。「2.5次元舞臺」原本只是ACG大IP產業鏈上的一環。因為觀眾對原作的興趣,難免會「愛屋及烏」延伸到相關人物身上,所以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市場。動畫產業中「聲優」(配音演員)愈演愈烈的商業化、偶像化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然,這一切首先是因為日本國內的舞臺劇市場的成熟。無論正統劇目、先鋒實驗類,還是針對偶像粉絲的「輕量級」,都能找到各自受眾。事務所對舞臺劇演員們的管理方式與影視圈也並無二致,而且往往更寬鬆、「福利」更多。因為舞臺劇的需要現場觀看,這也造就了「可以面對面」看偶像的機會。因此一些年輕漂亮的舞臺劇演員,尤其在「2.5次元舞臺劇」為甚,更類似於舞臺劇界的「愛豆」(偶像派)。雖然部分舞臺劇演員會在影視作品中出演,但並不意味著把「舞臺劇」當做進入影視圈的跳板,絕大部分人還是始終活躍在舞臺劇圈子裡。粉絲對他們也並無「上劇」要求。這種封閉化的環境也使雙方的關係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