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中國女性發病最高的癌症,發病率約為21.6/10萬,2015年中國新髮乳腺癌27萬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乳腺癌發病率的增長速度是全球的2倍以上,預計至2021年,中國乳腺癌患者數量將高達250萬。乳腺癌也是早診斷早治療、治癒效果較好的一種癌症。癌症流行病學統計認為,癌症確診後生存5年可視作康復或痊癒,中國乳腺癌5年生存率為73.1%。
為提高和轉變女性形體健康管理狀況和知識觀念,改善經歷身心創傷的乳腺癌倖存者獲得更好的預後生命質量,幫助她們重樹信心,重拾希望,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中國婦女雜誌社和蘭超集團自2013年攜手推出「中國女性形體健康管理推廣計劃」以來,就把關愛女性乳腺健康作為重點公益項目加以推進和落實,特別設立了「幸福家庭關愛基金」。僅2016年就向北京、陝西、內蒙古、山西、湖北、河南、河北等7個省市區貧困家庭的乳腺癌患者捐贈了17,140件價值達600餘萬元的義乳文胸。
本次調查基於此項捐助行動受益者的經驗分享。調查報告分析了12,211名乳腺癌患者的患病經歷、對女性形體健康管理的認知和個人努力情況,報告反映了乳腺癌患者人群的特殊處境和對女性形體健康管理的社會需求。
本次調查由中國婦女雜誌社、北京蘭超形體健康管理科技研究院共同開展,由華坤女性生活調查中心通過北京蘭超形體健康管理科技研究院大數據平臺投放電子問卷實施。
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本次接受調查的12,211名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
■被調查者來自除香港、澳門、臺灣和西藏之外29個省市自治區,99%的被調查者分布在北京、湖北、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等7個開展捐贈活動的地區。其他1%是來自中日友好醫院等4家醫療機構的乳腺癌患者。
■她們都是本次捐助活動的受益者。經濟狀況比較貧困。因而從人口指標來看,被調查者受教育程度偏低,體力勞動者的比例大。
在被調查者中,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佔到了78.1%。被調查者主要是體力勞動者,佔32.9%;退休,21.1%;下崗/待業,14.5%;普通職員,10.2%;自由職業者,9.8%;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3.7%;個體經營者,3.1%;公務員,為2.2%。
■被調查者平均年齡51歲。其中最小患者僅18歲,最大的為83歲。將近一半被調查者處於45~55歲之間,為44.4%。被調查者91.9%已婚;喪偶佔4.1%;離異佔2.9%;未婚沒伴侶的佔0.6%;未婚有伴侶的佔0.5%。
■被調查者98.1%已生育。其中育有1個孩子的為48.2%;育有2個孩子的為41.2%;育有3個孩子的為7.5%;生育4個及以上孩子的佔1.2%;僅1.9%沒有生育過。社會上曾有一種說法,晚育或不生育更易患乳腺癌,但此次調查人群生育情況不支持這一說法。
本次調查的主要發現
1 被調查者確診後至今5年以上倖存者約佔一半
■被調查者確診至今平均生存期為7年,5年以上倖存者約佔一半。其中,1-5年的佔50.8%;6-10年的佔31.5%;11-15年的佔10%;16-20年的佔4.9%;21-25年的佔1.8%;26-30年的佔0.8%;31年以上的佔0.4%。
■被調查者外科手術距今平均是6.8年。其中,1-5年的佔53%;6-10年的佔30.2%;11-15年的佔9.4%;16-20年的佔4.5%;21-25年的佔1.7%;26-30年的佔0.7%;31年以上的佔0.4%
■被調查者乳腺癌發現時是乳腺癌二期的佔38%;乳腺癌一期的佔28.7%;乳腺癌三期的佔10.3%;還有23%的被調查者發現乳腺癌時說不清處在第幾期。
2 大多數被調查者對待癌症的態度積極樂觀
■當問及被調查者對待癌症的態度,多數是比較積極的。51.4%的被調查者贊同「癌症只是一種經歷,我仍然能夠擁有豐富的人生」,僅13.5%被調查者表示「對癌症的恐懼影響了我的生活、工作及社交」。
■44.4%的被調查者認為「乳腺健康知識是所有女性應該了解的」。
■被調查者提出需要的社會支持包括:飲食指導,為56.0%;康復訓練,為48.0%;運動健身指導,44.2%;心理指導,39.7%;形體健康管理知識教育,33.3%;日常陪伴,19.6%;形體健康管理服務,17.9%。
3 心態、複診、生活方式等是影響康復的主要因素
■被調查者認為乳腺癌康復最重要因素是:愉快的心情,為61.4%;定時複診,為51.2%;健康飲食,39.9%;適當運動,37.6%;親友支持照顧,26.7%;康復訓練,20.5%。
■被調查者在患病後形成的6個新習慣包括:保持良好心態,為61.1%;均衡飲食,40.4%;每天吃早飯,38.9%;每年進行乳房專業檢查,32.3%;晚上11點前睡覺,32.1%;每周至少運動三次,30%。這些新習慣與乳腺癌康復的6大重要因素相一致。
■但仍有一定比例的被調查者患病後沒有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長期穿海綿胸罩,佔比9.8%,久坐不動,為3.6%,每周吃三次以上快餐,3.3%,每周至少喝三杯含酒精飲料,0.9%,吸菸,0.6%。
■僅有8%的被調查者在患病後,形成形體訓練新習慣。
4 僅兩成多被調查者認可自身形體狀況,近六成被調查者看中伴侶對自身形體的評價
■僅22.8%的被調查者對自己形體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45.1%認為一般,23.6%不太滿意,8.5%很不滿意。
■14.7%被調查者總是注意形體健康;30.9%被調查者經常注意;31.3%被調查者有時注意;18.3%被調查者偶爾注意;4.7%被調查者從不注意。
■54.4%被調查者贊同「最好的禮物是健康而不是身材好」。27.1%被調查者贊同「形體美,人自信」;27%被調查者贊同「不完美形體不影響內在的自我完善」;23.5%被調查者贊同「擁有健康的凹凸有致的形體才是完美女人」。
■56.4%的被調查者認為伴侶對她形體的評價重要,43.6%認為不重要。隨著年齡的增長,看重伴侶對其形體評價的被調查者越少,71.5%的30歲以下被調查者看重伴侶評價,到了71歲以上,此比例下降到41.6%。
5 絕大多數被調查者願意為形體健康做出改變,但對形體健康管理的認識存在誤區
■48.3%的被調查者表示願意為形體健康做出改變且做了改變;27.4%的被調查者想改變但怕不健康;12.8%的被調查者覺得現在這樣挺好;9.3%的被調查者想改變但懶且沒時間;2.2%的被調查者不願意為形體健康做出改變。年齡越小,學歷越高,未生育或生育孩子越少的被調查者,越願意為改善形體健康付諸行動。
■大多數被調查者誤認為節食、減肥即為形體健康管理。僅有22.5%被調查者贊同女性形體健康管理不能只靠刻意節食、減肥。
■被調查者在形體健康管理上採取的行動包括:55.6%的被調查者運動健身;47.6%的被調查者營養膳食均衡;44.7%的被調查者心理調適;9.9%的被調查者穿美體內衣。另有17.5%的被調查者什麼都沒做。
■僅有8%的被調查者在患病後形成形體訓練新習慣。而55.6%的被調查者通過運動健身來打造形體健康,那麼,接受調查前最近一個月內被調查者做過哪些運動?主要是:散步(84.4%)、放鬆運動(27.2%)、跳舞(20.8%)、爬山(14.7%)、跑步(12.7%)、體操(5.5%)、練太極(3.5%)、遊泳(2.9%)、練氣功(2.5%)、瑜伽(2.2%)。可見被調查者較多以普及性的溫和運動為主,缺少由專業指導的針對性形體訓練。
6 被調查者術前大多佩戴廉價文胸,四分之一被調查者術後自製填充物,三成被調查者仍然佩戴普通文胸
■55.9%的被調查者佩戴純棉材質的文胸;40.1%的被調查者佩戴有損乳腺健康的有鋼託和海綿的文胸;2.7%的被調查者穿專門的女性美體內衣。還有少數被調查者不穿文胸。
■近四分之三的被調查者患病前購買的文胸不超過100元,超過九成的被調查者患病前購買的文胸不超過200元。其中,45.7%的被調查者購買50元以下文胸;28.3%購買51-100元文胸;10.6%購買101-150元文胸;6.9%購買151-200元文胸(見表 21)。
■被調查者患病前購買文胸的頻率:三到六個月的佔23.8%;六到九個月的佔18.6%;九個月到一年的佔16.5%;一年到一年半的佔15.4%;三個月的佔10.9%;兩年以上的佔8.6%;一年半到兩年的佔6.2%。
■被調查者手術後採取的乳房管理措施是,30.3%的被調查者佩戴普通文胸;29.1%的被調查者實施乳房再造術;25.8%的被調查者佩戴義乳文胸;25%的被調查者自製填充物。
本次調查的主要結論
■ 數據顯示,乳腺癌患者對於形體健康的自我評價遠低於城市女性一般水平,對女性形體健康管理需求迫切,絕大多數都願意為形體健康改變個人行為。
■ 在認知方面,她們在形體健康管理方面存在誤區,近八成的被訪者誤認為節食、減肥即為形體健康管理。
■ 在行為方面,她們嚴重缺乏必要的形體健康管理知識和專業支持,尤其在產品管理支持方面資訊和資源缺乏。
■ 本次調查被調查者者術後距今平均是6.8年,在外科手術後,僅有25.8%的被調查者有條件佩戴義乳文胸,更有25.0%的被訪靠自製填充物來修飾形體外觀。產品(義乳)所解決的不僅是外觀,更主要的是緩解病人術後不得不面對的身體機能受損和行動失衡方面的問題。
■ 貧困或許導致了一部分女性難以接近產品管理支持,但是僅有8%的被調查者在患病後形成了新的形體訓練習慣,大多只能採用個人心理調適,注重飲食和較低針對性的運動方式。這些情況表明由於缺少外在管理和社會管理的支持系統,乳腺癌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也比較低,在採取有效行動方面存在明顯的知識盲點和行動誤區。
建議和呼籲
針對乳腺癌在女性群體中的高發病率和高增長率,應當在女性群體中進一步擴大包括乳腺健康教育在內的形體健康管理公共教育活動。公眾已經普遍意識到平衡膳食、運動健身對於健康的重要性,但是仍然難以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因而大力提倡具有科學依據並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是女性群體所急需的。尤其是乳腺癌患者對形體健康管理認知與行動的錯位進一步揭示出,形體健康管理公共教育活動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形體健康管理是乳腺癌患者在解除直接生命威脅後、重建生活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健全女性相比,乳腺癌患者對形體健康的自我評價更低,對於術後的形體健康管理需求更為迫切。儘管乳腺癌患者在經歷了身心創傷後努力重建生活,但她們所面對的一些特殊處境,使得她們的形體健康管理目標很難僅靠個人管理實現,需要得到更多社會系統的支持和服務,尤其需要依賴外部管理和產品管理方面的支持。
在此介紹下上述提到的幾個概念。根據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中國婦女雜誌社、北京蘭超形體健康管理科技研究院共同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女性形體健康管理概論》指出:形體,是指身體形態和形象。女性形體健康管理是指通過教育養成的方式,內外兼修,從而形成健康的身體、勻稱端正的體形、豐滿柔和的體態、優雅的動態身姿。女性形體健康管理主要涵蓋4個方面:一是自我管理,指的是個人生活方式的管理,也就是通過對個人生活方式的調整、改善,實現塑造健康形體的目的;二是外在管理,也叫專業技術化管理,是指專業機構、專家、專業工作人員,通過專業化的知識,對消費者進行形體健康管理的指導和幫助;三是產品管理,也稱修飾性、裝飾性管理,是指通過專業化的產品進行形體健康管理,包括化妝品、服裝搭配、減肥或塑形產品等,以幫助消費者改善和塑造自己的形體;四是社會管理,指的是設立各種專業學院、專業學科以及研究機構,通過課程教學、講座培訓,還有各種課題研究以及廣泛媒體宣傳,引起社會各界對這一領域研究的高度重視,實現對更廣泛消費者的社會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