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謂言之不預!軍統中統的徒子徒孫末日臨近

2021-02-23 後沙

網上總說,臺灣省是個深不見底的井,綠蛙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看不見外面的變化,也聽不見外面的動靜,前兩天還有民進黨青年發展部主任上電視說大陸如何「水深火熱」,你也只好笑笑,總不能打開保險箱拿出茶葉蛋吃給他看。

10月15日,島內媒體人吳國棟在電視上說「大陸經濟已經大崩潰,深圳龍華區馬路空空的,人民已經面臨飢餓邊緣……」你覺得這是正常人說的話嗎?更不說是在電視節目上。

吳國棟長期以來就是如此「腦殘」,因為它就是民進黨的宣傳工具,拿情治部門津貼的「評論員」。

臺獨分子刻意傳播這種愚昧言論,就是要帶著聽眾反中反到失心瘋,將全體臺灣人綁上一條死路。

別看臺灣政客和媒體人一天到晚念叨著「民主自由」,其實從國民黨敗退臺灣島到今天,臺灣一直是個由特務機構統治的地區。

類似吳國棟被安排上電視,用非人類言論抹黑、詆毀、攻擊祖國大陸的「評論員」,就是在完成情治部門的任務,電視頻道也必須接受情治部門安排。

他們的奇談怪論,有的是針對大陸網友的「心戰」,更多的是對臺灣人進行全方位、全時段的洗腦,讓民眾仇視祖國,相信自己活在最幸福的地方,並得到全世界的羨慕。用網友的話說就是:把井蓋焊死。而做井蓋的就是臺灣情治部門。

10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發《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告臺灣情治部門書》,針對臺灣情治部門用了一句殺氣很重的話:勿謂言之不預也!

一聲號角,背後是千軍萬馬、排山倒海的力量。

文章署名--「安平」,最直接的理解,這是國家安全部門評論員文章,但在中國省份裡面,「安平」只有用在臺灣省身上,才具有特殊意義。

它既有字面上的安寧平靜意思,更有歷史和現實深刻背景。

安平,是臺灣的地名,現在是臺南市安平區,從臺南火車站搭公交車,就可以到達安平古堡--南臺灣主要景區之一,「安平夕照」1953年獲臺灣省政府評為臺灣八景之一。

這裡跟鄭成功有直接關係。荷蘭人侵佔臺灣後,1624年在此修建了軍事要塞,稱為熱蘭遮城(Zeelandia),成了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

1661年4月,鄭成功率軍攻下赤嵌城(荷蘭殖民者所築的普羅文查Provi ntia城,也叫紅毛城),進而包圍熱蘭遮城,荷蘭人苦戰七個月,鄭成功告知:此地先人之物,今珍寶聽爾載歸,地仍還我!

荷蘭人接受條件,呈上長達18條的投降狀,帶著他們能帶走的財寶分八艘艦船離開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改臺灣為安平鎮,設一府兩縣,赤嵌城就是承天府所在地。而被戰火毀壞熱蘭遮城只剩下城堡殘址,所以老百姓稱為「安平古堡」,鄭成功去世後被稱為「開山王爺」。

只有將外國侵略者趕出中國的土地,才能有「安平」可言。對今天來說,就是中國臺灣事務決不允許任何外國勢力插手。

這篇文章大背景是國際反華勢力與臺獨勢力密切勾連,臺灣當局自甘為奴,挾洋自重,不斷挑釁「一個中國」底線,臺海局勢一天比一天緊張。

近期國家安全部門連續破獲數百起臺灣間諜案,蔡英文當局在臺獨這條死路上,越走越恐懼,越走越瘋狂,比任何時候都渴望得到相關情報,以防解放軍的「斬首行動」。

臺灣當局不惜以飛蛾撲火自尋死路的手段,將大批未經專業訓練的間諜投放大陸,讓他們自生自滅。

文中提到「戰事未發,情報先行」,臺灣間諜如此瘋狂,說明臺獨勢力下一步很可能有更瘋狂的舉動,正是它們自己放棄了和平,選擇了戰爭。

那麼我們要確保軍事勝利,就必須先消滅掉臺灣安插在大陸的大小間諜,所以,臺灣情治部門人員可以準備好棺材了。

臺灣情治部門追根溯源,都離不開這三個系統:軍統、中統、三青團。

它們禍害完大陸,又去禍害臺灣。

1945年臺灣回歸中國,最早抵達臺灣的就是軍統人員,他們化妝為商人或漁民,從上海、福州、廈門、溫州乘坐機帆船秘密來到臺灣,並分散於各地,然後才是107師、170 師乘坐美國軍艦登陸基隆。

軍統就像變形金剛一樣變來變去,跟共產黨也有關係,1945年十月,國共兩黨在重慶談判,社會各界紛紛要求國民黨結束特務統治,根據雙方籤署的《雙十協定》,蔣介石不得不下令,讓戴笠「取消」軍統。

戴笠心領神會,他的方案是把軍統分為四塊隱藏起來,有機會再隨時組合為一體:

一、軍事情報業務,劃歸國防部二廳(原軍令部二廳);

二、警察業務,劃歸內政部警察總署;

三、特務武裝,劃歸交通部警察局和海軍陸戰隊;

四、副局長、處長等負責人調入司法部調查室,隱身。

一、二、三都沒問題,但司法部是中統的地盤,CC系(陳立夫、陳果夫)堅決不同軍統負責人藏身於此,生怕他們反客為主。蔣介石不得不改變了第四項計劃,在國防部內設了個「保密局」,這就是保密局的源頭。

這些本是權宜之計,結果1946年3月戴笠飛機失事遇難,戴笠一死,軍統變成了四個派系(鄭介民、毛人鳳、唐縱、投機派),各有各的利益,重新整合誰都不願意。

1946年7月,國防部保密局正式成立,鄭介民當局長,毛人鳳當副局長,唐縱被踢到警察總署當署長,各自扶植自已的勢力。

1947年,毛人鳳向蔣介石舉報鄭介民貪汙經費,蔣介石調鄭介民去當國防部次長,毛人鳳成功掌控了保密局。

1949年1月,蔣介石要毛人鳳「辭職」,讓他將保密局所有骨幹分子和資料文件陸續運往臺灣。11月25日開始,他們在重慶「白公館」等三個看守所,發洩式地屠殺了600多人,還把楊虎城一家從貴州息烽押到重慶加以斬草除根,這時離重慶解放只有五天。

他們逃到臺灣後,又把這套特務系統搬了過去,繼續屠殺進步力量和中共地下黨。

至於中統和三青團,本文不述(以後三家一起單寫)。

國民黨從1945年光復臺灣到1949年帶著兩百多萬人逃到臺灣,四年時間沒有在臺灣建立任何群眾基礎,之後,只能依靠特務系統維持統治。

國民黨用特務手段統治臺灣,就永遠不可能有群眾基礎,一旦鬆綁,國民黨必將垮臺。

為了將派系林立、內鬥不止的各個情報機構捏合為一個整體,以便有效統治臺灣。1949年7月,蔣介石在高雄召見所有情報、治安機構頭子,準備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先讓唐縱主持,統一領導情報工作。

8月20日,「政治行動委員會」正式成立,唐縱忙了一年多,到了被蔣介石調走,讓「空軍總司令」周至柔掛名主任委員,真正掌權人是蔣經國,這才是蔣介石整合特務系統的真正用意。

1950年,委員會再掛一牌--「總統府機要資料組」,1954年再改名為「國家安全局」,隸屬於「國防最高會議」(1967年「國家安全會議」)。

「國家安全局」總部在臺北劍潭,後遷石碑。雖然局長一換再換,但實權一直在「國家安全會議」國防總動員主任委員蔣經國手裡。

這次在新聞裡亮過相的臺灣間諜周鄭宇欽就曾揚言:有朝一日我要進入「國家安全會議」,要坐前三排的位置!

這張圖是60年代「國家安全會議」下的「國家安全局」各機構,今天雖然有的裁撤合併,有的更名改姓,但中樞神經仍然沒有變,統治方式也沒有變,最上頭的「國家安全會議」仍然存在。

國民黨就是依靠由政工系統+特工系統合併而成的「國家安全局」來掌握統合大權。但臺灣情治部門真正作用是「反攻」嗎?並不是,而是強化對島內的統治。

反攻大陸,只是為了防止來臺兩百萬多軍、公、教人員及其家屬由於還鄉無望,導致人心動搖,而製造的超級謊言。

1957年蔣介石還在陽明山中山堂舉行的會議上說:我在1950年說的「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那番話,到今天,我還認為是對的,在當時言五年之內,我們本來可以打回去,無如後來形勢變了,所以這個計劃未能實現。不過自現在起,我相信四年之內,一定可以打回大陸,我是你們的領袖,決不欺騙你們的。

可王師就是不上岸,國民黨只能依靠無孔不入的情治機構去苟延殘喘。

安全局在各地、各學校、各企業、各礦山、報社、電視臺、電臺、社團都設有「安全室」,火車站、飯店、酒店、茶室、冰室、甚至妓寨都有暗控安插,這是完全與群眾為敵的做法。

臺灣情治部門並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構,而是滲透到臺灣其它所有機構裡面,可謂盤根錯節,勾心鬥角。

這些機構演變到今天,就是臺灣當局的六大情治部門:「國家安全局」、「軍事情報局」、「憲政署」、「法務部調查局」、「憲兵調查組」、「海巡署」,以及最上頭的「國家安全會議」。

同時,它們也繼承了軍統、中統的公器私用、貪財好色、卑鄙狠毒、內鬥不休的傳統。蔡英文專機不是爆出隨從走私香菸的醜聞嗎?這可是傳統業務,剛敗退到臺灣時,「專賣局」局長任維鈞就監守自盜,把鴉片走私到香港販賣,然後把帳記在白蟻侵蝕上。

如果說臺灣情治部門跟當年有什麼不同?一個變化就是「心戰」投入比重大大增加,「心戰」一是守,二是攻。

所謂守,不能讓祖國的光線照進來,無論歌曲、影片、網購都是統戰手段。焊死井蓋,保持封閉型社會。

所謂攻,豢養網絡水軍在大陸各個網絡平臺製造謠言、傳播謠言,手段極其卑劣,平臺從十幾年前論壇、博客,走到了微信、微博、短視頻。

在線下,則派出無數各種各樣身份的間諜進入大陸,套取情報,物色策反對象。從目前臺灣當局狗急跳牆的狀態看,這些間諜在大陸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另一個變化,也是最大變化,就是臺灣情治部門隨著臺獨勢力上臺,已經變成了謀求臺獨的工具,最終目標是分裂國家。

臺獨「以武拒統」絕沒有任何希望,比「反攻大陸」還荒唐。

軍統、中統的徒子徒孫們,不是沒有立功贖罪的機會,如果還要為臺獨勢力賣命,下場只能是粉身碎骨。

臺獨勢力離滅亡越來越近,重拳打擊臺灣情治部門就是為了解放臺灣作準備。

相關焦點

  • 勿謂言之不預也什麼意思?勿謂言之不預也出自哪裡原文出處
    近日「勿謂言之不預也」衝上熱搜,想必有些網友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勿謂言之不預也」的意思以及出處介紹。  勿謂言之不預也的意思  勿謂言之不預也意為: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 警告蔡英文:勿謂言之不預!
    臺灣動態:「勿謂言之不預」已多次應驗,臺灣將萬劫不復!
  • 大陸官媒罕見措辭「勿謂言之不預」,引臺灣戰略專家猜測
    為題,文末以罕見的外交措辭「勿謂言之不預」(大概意思是,事後別後悔,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引起外界高度關注。對此,軍事戰略專家提醒,「勿謂言之不預」在北京過往的三次對外軍事衝突前都曾出現過,根據史例,「北京不希望開戰,但置之不理仍恐逼其動武。」
  • 「勿謂言之不預也」——我們在歷史上曾經八次說過這句話
    「勿謂言之不預也」較早應初自康熙年間,徐元文的《含經堂集·申飭鹽政札》"倘舊習不除,自甘猥下,行私恣便,長弊容奸,廉訪得真,即白簡從事,勿謂言之不預也
  • 勿謂言之不預,我外交部發言人公開發出嚴厲警告,這次是針對美國
    勿謂中方言之不預。勿謂言之不預,這句話我國在以前用的次數較多,比如在外交場合分別對越南、緬甸、印度、英國、蘇聯、美國等說過,但到近些年來,我國則很少再用。上一次對美國發出這樣的嚴厲警告,還是在2019年,美國對我國發起大規模經貿摩擦,當時的文章中這樣寫道「奉勸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維護自身發展權益的能力,勿謂言之不預!」
  • 勿謂言之不預!《環球時報》公開警告臺灣,兩岸關係到了危急時刻
    「悠著點是民進黨當局應有的基本理性,自以為是的鋌而走險,一定會招致沉痛的代價,勿謂言之不預。」對臺灣的警告不言而喻。《環球時報》警告臺灣:事態嚴重《環球時報》評論剛發表,臺灣島內就亂成一鍋粥。不少臺灣專家表示:大陸不會輕易說這種話,說這種話時說明,兩岸關係已是事態嚴重。甚至可能是兩岸開戰的前奏。
  • 邱毅:「勿謂言之不預」使「臺獨」們嚇破膽
    一篇社論嚇倒一片「臺獨」這篇環球時報的社論在臺灣島內掀起輿論熱潮,因為其中有一句「勿謂言之不預」,大致意思就是說「別怪我當初沒提醒你」,這讓不少「臺獨」分子聞風喪膽。而後國民黨人士邱毅對此現象進行了點評。
  • 中統與軍統的暗戰
    軍統、中統都是秘密工作,都是見不得光的;都要低調行事、隱蔽身份;工作內容只有上級、下級和自己知道;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子兒女;象「鬼子六」鄭耀先那樣:世人皆知、殺人如麻、親自動手、囂張跋扈的軍統處長,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一、軍統、中統職責分工中統全稱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 歷史軍統和中統的前世今生
    「軍統」和「中統」也幾乎成為每部影片必不可少的神秘組織,視點君也經常分不清楚,特意搜集相關資料,一起了解下「軍統」和「中統」的前世今生。國民黨的「軍統」全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處,後期發展成為軍委會統計調查局、國防部保密局,因其屬於軍隊序列,所以一般稱其為「軍統」。「軍統」局負責軍、憲、警部門以及對外的情報安全工作(類似今天美國的CIA)。
  • 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到底是國民黨的啥子單位
    在我們觀看的眾多國產諜戰片時,常常遇到國民黨的特務機關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往往把人頭都要搞暈。它們到底是啥關係,有沒有區別。1、中統「中統」的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國民黨C.C系領導人陳果夫、陳立夫所控制的全國性特務組織,與「軍統」並稱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中統的前身是1927年由C.C系分子所組成的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科。1937年,黨務調查處併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處長。
  • 民國的特工王牌,中統和軍統有什麼區別
    1938年8月,軍統正式成立,仍由戴笠任局長。 中統和軍統分別隸屬於黨務和軍隊,成為兩者出身的鮮明標誌。抗戰後期,軍統控制的武裝力量約9萬人,加上若干地方部隊和偽軍約80萬人,僅軍統內部少將以上的軍官就超過百人,自身實力非同一般。中統和軍統通過各自的組織,在不同的領域監控著國民政府的社會、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運行。
  • 外界揣測中國被迫反擊 解讀罕見古語「勿謂言之不預」分量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勿謂言之不預!」29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評論文章中的這句古語,引起外媒的廣泛關注。它們解讀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說沒有警告過」,出現在談論「稀土是否會成為中國反制美方無端打壓的反制武器」的文章中。在中國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就稀土產業發展相關問題答記者問之後,有關中國是否會打出「稀土王牌」的猜測越來越多。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發展
    中統和軍統開始發展壯大,應該從蔣介石第二次復出的1932年說起。中統的發展。1932年左右,因為蔣介石的大力扶植,戴笠的特務組織得到快速發展。中統的基礎從此奠定了。軍統的發展。1932年上半年,何應欽的秘書劉健群向蔣介石提出建議,認為墨索裡尼的「黑衫黨」、希特勒的「褐衫黨」非常好,可以效仿。蔣介石非常認可這個建議。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起源
    軍統和中統當然也有前身。先說中統的來源。蔣介石最崇拜的結拜大哥陳其美,在上海被袁世凱幹掉之後,蔣介石對陳其美的兩個侄子視如己出。籌建黃埔軍校時,陳國夫便為黃埔軍校招生和採購物資。中統逐漸形成了。再說軍統的來源。1927年北伐時,蔣介石受到桂系、汪精衛等政敵的夾擊,甚至形成了「寧」、「漢」兩個國民政府。四面楚歌的蔣介石,準備不惜一切手段對付政敵,所以私下裡安排親信、黃埔二期的胡靖安,在上海組織成立了「黃埔同學聯絡小組」。
  • 同是特務組織,中統和軍統誰的權力更大呢?
    中統和軍統在不同時期的勢頭交替領先,沒有誰的權力一直是獨大的。而且以老蔣猜忌的性格,也不可能讓其中一家能夠一直獨領風騷,兩家特務組織內鬥更容易讓其平衡各派系勢力和掌控大局。 中統的實質頭目是CC系大佬陳立夫,而陳氏兄弟是老蔣結拜兄弟陳其美的侄子。
  • 都是特務機關,民國時期的中統和軍統對比,有什麼區別?
    那麼,軍統和中統有什麼區別呢?隸屬不同這是軍統和中統最大的區別,軍統隸屬軍隊系統、是軍隊編制,這也是為什麼電視劇中軍統特務大多穿軍裝的原因所在。中統很特別,它既不隸屬國民政府、也不隸屬軍隊系統,而是國民黨的「私產」。中統隸屬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屬於國民黨的黨務系統。起初,中統相對於軍統是佔據絕對上風的。
  • 你能分清國民黨的特務機關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嗎
    在我們觀看的眾多國產諜戰片時,常常遇到國民黨的特務機關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往往把人頭都要搞暈。它們到底是啥關係,有沒有區別。 1、中統 「中統」的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國民黨C.C系領導人陳果夫、陳立夫所控制的全國性特務組織,與「軍統」並稱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 中統的前身是1927年由C.C系分子所組成的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科。
  • 明眼說俠話 關於公知之四:對公知們也要說一聲「勿謂言之不預也」(意思是招呼已經打在前頭了)
    對公知們也要說一聲勿謂言之不預也
  • 《局中人》蒼耳被捕,中統軍統上演搶人大戲,兄弟鬩牆為哪般?
    為此,中統與軍統上演了扣人心弦的搶人大戰,沈林拔槍兩度指向沈放,分別隸屬於中統和軍統的兄弟,再次劍拔弩張,也將中統和軍統爭權奪利、互相制肘的格局,生動地展現了出來,人們不僅要問,為何兄弟總愛明爭暗鬥。在權力分配與制衡中誕生的怪胎中統前身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
  • 民國時期的中統和軍統到底是兩個什麼樣的組織
    中統與軍統都是民國時期國民黨的情報機構。中統局全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中統成立基礎是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為首的CC系分子掌控的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1935年,黨務調查科升格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務調查處,直屬於黨中央(亦即蔣系國民黨中央),處長由徐恩曾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