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可能會困惑,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好看的同時又難看的電影。
它們製作不錯,也有亮點,但總體上又會讓你覺得很無趣。
是的,蜀黍說的就是今天火熱上映的這部《大偵探皮卡丘》!
關於這部電影已經無需多介紹了,海報正中央的這隻皮卡丘,以及他身後一眾小精靈,就是最大的吸引點。眾所周知這群萌物都來自於遊戲和動畫《精靈寶可夢》,這個IP究竟有火呢?遊戲系列的銷量是世界第二高,僅次於任天堂的超級馬裡奧系列。動畫是全世界很多80、90後的集體回憶,遙想1998年第一部劇場版《超夢的逆襲》上映時,當時在日本本土獲得了72.4億元的票房成績,在動畫電影類中人氣排行第一位,而且目前依舊是全美日本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保持者。
反正就算遊戲沒玩過動畫沒看過,各地的商場裡都會用皮卡丘的人偶來促銷,總會知道這個形象。
從二次元穿越到三次元來的皮卡丘,吸粉能力依然不減。前不久《大偵探皮卡丘》片方故意發布了一條片源慘遭洩露的假消息,結果點開是皮卡丘跳舞100分鐘的視頻。
但就這100分鐘的皮卡丘健美操循環重播網友們都看得津津有味,因為實在是太萌
想來這也算是見識了一個大型「真香」現場。之前電影版皮卡丘形象剛剛公布時,《精靈寶可夢》的動畫粉和遊戲粉完全不接受。這隻皮卡丘有毛又會說話,簡直是突破想像。
在二次元世界裡,皮卡丘一直沒有被畫上明顯的毛髮,所以粉絲們都默認他全身光滑↓↓
他的語言也是pi ka chu三個音節各種組合, pikachu是「我叫皮卡丘」,pikachu-pi是「小霞」,piiika-chuuuuuuuu就是戰鬥狀態時的十萬伏特電波,表達方式非常之多。
電影版裡讓皮卡丘會說話就算了,這次給皮卡丘配音的還是扮演死侍的瑞恩·雷諾茲。他在中國的外號是「賤賤」,因為完美演出了死侍嘴賤的特質,生活裡也非常入戲,經常和其他演員有各種惡搞行為。為了配合英文版的「賤萌」大叔音,中文版也請了雷佳音來配。可是皮卡丘原版的聲音來自於女性聲優大谷育江,而且是類似幼兒的萌音。
想像一下上面這兩位大叔,要給發出下面這個聲音的角色配音
反正從各方面來說,好像大家都是接受無能的樣子
這次電影版對皮卡丘形象的全新改造也讓考據癖們摩拳擦掌,紛紛在《精靈寶可夢》的創作史裡找出一些細節,以證明這種改變是有依據的。
考據確實有成效,至少我們知道了皮卡丘在設計之初確實有加毛髮的設想。創作者西田敦子最初設計皮卡丘的時候參考的就是松鼠的造型,後來遊戲動畫裡看起來沒有毛髮,主要還是當時的技術實現不了。不過一些臺詞裡還是暗示了皮卡丘是有毛生物↓↓
關於說話的部分,其實皮卡丘早就開口說過話了。在2017年上映的精靈寶可夢二十周年劇場版《就決定是你了》,皮卡丘突然說了句人話。請看當時網友總結的皮卡丘對話過程和觀眾的反應↓↓
所以一切都早有預兆,其實不必大驚小怪。從電影效果來看,皮卡丘外型上的改變並沒有違和感,其實更加符合真實世界裡我們對萌寵的認知。再看看劇照下面的瘋狂評論,就知道大家有多喜愛了↓↓
為了體驗皮卡丘開口說話的效果,叔在電影正式上映後立刻去感受了一下。大概感覺就如看《泰迪熊》或者《帕丁頓熊》,粗線條的男聲並不影響角色形象的萌,反而有種反差趣味。「賤賤」的語速也加分,他讓這隻三次元版皮卡丘突然也有了蠢萌的話癆特質。總之在觀影過程中,叔後排的女觀眾沒少發出「嚶嚶嚶」的叫聲。
其他小精靈們的形象也都是神還原,可達鴨抱起皮卡丘,妙蛙種子出現等幾個鏡頭,影院裡都有一些歡呼。
之前配音的瑞恩·雷諾茲說這部電影是「獻給寶可夢的情書」,這個形容還是挺準確的。如果是情懷粉,絕對會因為在大銀幕上看到這些萌物而激動,有一種童年夢想實現的感覺。
但可能是創作者們太專注於角色還原,真的是完全不考慮講故事的問題啊!
《大偵探皮卡丘》是改編自任天堂的同名3DS遊戲,遊戲內容和題目一樣,是偵探解謎路線。不過不少玩家總結說由於這是寶可夢的一個分支遊戲,所以關卡整體是比較簡單的,所需通關時間大概也就10個小時。
所以這就註定了,其實電影也只能沿用一下角色形象,故事需要編劇們自己重新好好構思。
但最後呈現出來的是什麼效果呢?一個徹底的美式套路冒險故事框架下,塞了一堆親情、友情、愛情的元素,十分低齡。就這麼說,觀影過程中叔出了影廳七分鐘,結果回來完全沒有影響後面劇情的理解,因為實在太套路了,怎麼都能猜到前因後果。
所謂的探案過程也是沒有邏輯的,證據不夠,「全息影像」來湊,也不解釋這個全息影像是怎麼捕捉到的整個案發現場的全角度視野,主角們把當時發生的事情全都看完了。這種開掛式查案,我們還看個啥?
而且就算是最後加了一個角色立場的反轉,依然改變不了正反派臉譜化且沒有智商的事實。全片除了神奇生物們賣萌,並沒有幾個小高潮,最後的決戰也十分平庸,看完之後情緒毫無波動,連個簡單的淚點都沒有。
總之就是抱著一腔期待,只看到一部值6分左右電影,其中大部分分數還要歸功於皮卡丘讓人無力抗拒的「萌」!。
其中有兩點還很讓叔疑惑。一個是男女主角的演技,真的透著一股僵硬感。按說這兩位95後好萊塢演員,簡歷上也有不少亮點,應該不止於此。男主角扮演者賈斯提斯·史密斯,參演過《侏羅紀世界2》;女主角凱薩琳·紐頓參演過《大小謊言》、《伯德小姐》,還和朱莉婭·羅伯茨搭檔演過《本回家了》。這些作品一列,都是很有名氣的。
但是看他們表演,叔就不停想到十幾年前迪士尼拍的那些校園劇,非要用一些更加抓馬的方式來表現青春期的傷痛和衝動,這讓整部電影都透著一種過時感。試想了一下把男女主角換成國內的小鮮肉小鮮花,好像也沒什麼違和感。
另一個困惑就是電影的很多設定都太似曾相識了,這樣的「借鑑」確定沒有問題?像萊姆市這個讓所有精靈和人類和平共處,精靈們也可以和人一樣就業的設定,怎麼看都像是《瘋狂動物城》吧?
反派用神經傳輸設備把意識傳輸到精靈身上,這確定不是《阿凡達》?更詭異的是這個反派同樣也是坐輪椅的,意識傳到精靈身上之後能跑能跳宛如新生,簡直和《阿凡達》一模一樣呀。還有《逃出絕命鎮》裡的「詭異換頭」,也是類似思路。
此處算是劇透了吧
但是這也不能定論為抄襲,好萊塢把一種設定沿用、改編下去發散成無數種故事的案例千千萬。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導演和編劇真的在偷懶。
故事薄弱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呢,看完全片,最大的感受是故事和真人角色在這裡完全是多餘的,還不如單純看100分鐘的皮卡丘賣萌。
人和神奇生物搭檔的電影有不少,上文提到的兩隻熊:《泰迪熊》、《帕丁頓熊》,或者是更加以生物為主的《神奇動物在哪裡》,人和動物之間至少有一種有機配合,各自都有功能。作為都市喜劇片的《泰迪熊》和《帕丁頓熊》,人負責構建真實世界,熊負責替觀眾吐槽,或者替某一類群體表達融入另一個世界的困惑。「神奇動物」更有自己的體系,人類在推進故事線,動物在承擔萌點,同時也是人類展開冒險的一個因素。
電影《帕丁頓熊》
《大偵探皮卡丘》總體來說更像是精靈們和人強行打配合,人類角色的技能特點並沒有很突出,改成皮卡丘組織一群精靈去查案完全是可行的。男主角和皮卡丘之間的友誼就更是服務於劇情需要,完全看不到情感遞進。總之一切都是莫名其妙推進,又莫名其妙結束。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叔一開始說,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也是一部難看的電影。除了萌萌的小精靈們之外,真的沒有更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這種觀感讓叔想起了3月上映的《阿麗塔:戰鬥天使》,同樣改編了一個經典的日本IP,但最終只剩一個套路的故事。就這兩部電影的原作來說,其實並不存在東西方文化的鴻溝,它們在全球都已經有龐大的粉絲基礎,不然好萊塢也不會拿來改編。呈現出現在的結果,只能說創作者們都太注重商業元素了,有打鬥、有賣萌、有合家歡,就能湊出一個流水線產品。
可是電影的初衷,不應該是以情動人嗎?創作者們都稱自己是原作粉,但這樣沒有靈魂的產出,是否對得起自己的熱愛呢?
這次皮卡丘是可惜了,而這種可惜,恐怕還會在其他IP裡一直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