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犀言利語】查處拒收現金行為 尊重消費者選擇權

2020-12-22 順德新聞網

汪昌蓮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公告指出,因對外提供商品、服務或依法履職、管理需要,存在收付行為的各類主體應遵守人民幣管理相關法律規定,自覺規範現金收付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在當今「網際網路+消費」時代,隨著掃碼支付、銀聯閃付、網上支付等方式的興起和銀行卡的全面普及,很多中國人都可以「一部手機走天下」了。有調查顯示:截至去年12月,我國手機支付用戶已達4.69億,超過70%的網友認為現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由此,也引發了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務領域拒收人民幣現金的行為,不僅剝奪了消費者支付選擇權,而且損害了人民幣的尊嚴。基於此,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任何單位和個人拒收或排斥現金支付將依法查處。

  不可否認,使用現金的成本高,因為商家需要花費時間去清點和保管。而且,使用現金,也有安全上的問題;如消費者攜帶現金,很容易遭遇盜搶等暴力侵犯。鑑於此,丹麥正考慮一項推進「無現金社會」的新舉措,商店和服務場所可以選擇完全的無現金交易,商家也可以拒絕接受現金。特別是,在走向「無現金社會」方面,瑞典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但必須看到,即使在瑞典,仍然有許多人選擇現金支付,這取決於消費者和商家的自由選擇。

  再看國內,去年7月,珠海一家麵館因「謝絕現金」,只接受手機支付,被中國人民銀行珠海支行認定該行為是「拒收人民幣」的違法行為。另據媒體報導,各地經營場所均存在拒收現金行為,甚至有的公共服務機構,也存在只接受刷卡不接受現金的情況。然而,在現階段,一些商家拒收現金,不僅違反了《人民幣管理條例》,而且涉嫌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權利選擇任何一種結算方式進行消費。我們提倡行動支付,即「非現金」支付;但「非現金」並不等於「無現金」,更不等於「拒現金」,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正因如此,2018年以來,央行專項整治拒收現金行為,違規商家將列入失信「黑名單」。

  可見,查處拒收現金,關鍵是尊重消費者選擇權。換言之,應將選擇支付方式的權利,交給消費者。既然目前中國並非是「無現金社會」,就應該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善待人民幣,在擴展行動支付業務的同時,不能拒收現金。可以預料,在我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多種支付結算方式將共同存在。一方面,要肯定「非現金」支付的意義,加強對各類支付結算方式的宣傳推廣,讓更多公眾了解各種「非現金」支付結算方式的特點;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公眾支付結算習慣,包括使用現金支付的習慣,由公眾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支付結算方式。特別是,銀監管理部門應對相關情況進行研究,儘早對《人民幣管理條例》等法規進行修訂完善,規範行動支付方式,促進「網際網路+消費」健康有序發展。

相關焦點

  • 央行出手,拒收現金將被依法查處!
    5、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公眾應如何配合做好整治拒收現金工作? 一是依法維權。
  • 鼓勵行動支付不等於拒收現金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隨著掃碼支付、銀聯閃付、網上支付等方式的興起和銀行卡的全面普及,大多數人可以「一部手機走天下」。
  • 依法捍衛公眾的「支付選擇權」!拒收現金不是個人選擇的小事,而是...
    近日,央行發布公告,再次就現金收付行為「明規立矩」,明確要求「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拒收現金」「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但與此同時,一些商家也養成了「拒收現金」的壞毛病,給一些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造成巨大困擾。張口就是「太麻煩」,殊不知,拒收現金不是個人選擇的小事,而是涉嫌違法的大事。《人民幣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消費者有使用正當支付手段的合法權益。
  • 劉天放:央行整治拒收人民幣行為來得及時
    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近年來,拒收人民幣現金,有錢但花不出去,已經發生過多起。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曾發布公告整治拒收現金行為,鼓勵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諧發展,這使拒收現金的行為有所收斂。
  • 超市拒收現金?原來走錯通道!
    佛山日報訊 見習記者張菲菲 通訊員周健芳報導:吉林延邊星巴克門店拒收硬幣事件引發網友對支付方式的熱議,無獨有偶,佛山市消委會近日也接到消費者類似的投訴稱,佛山一超市拒收現金,核實發現只是一場誤會。對此,市消委會支招使用行動支付的消費權益維護。
  • 央行:配合做好整治拒收現金工作 依法正確維權
    2018年第10號公告明確了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鼓勵多元化支付方式發展、尊重消費者選擇權的整治拒收現金工作總體目標;第18號公告重申了這一總體目標,在此基礎上兼顧國家治理和服務效能需要,進一步明確了服務消費、暢通支付流通環境、保障民生等新要求。二是內容更加全面和具體。
  • 不得拒收!關於付錢,央行剛剛發布重磅公告→
    (三)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在確保現金收付渠道暢通的前提下,可為公眾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四)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 擦亮「國家名片」 長安銀行石泉支行多措並舉整治拒收現金
    央廣網西安12月19日消息(記者舒隆煥 通訊員陳敏)「一些消費者在旅遊景區、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消費時被拒收人民幣現金,此類行為既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近年來,長安銀行石泉縣支行針對轄區內拒收人民幣的違法行為,開展整治行動,維護良好的人民幣現金流通環境,保障公眾支付方式選擇權的基本權益。據介紹,該支行全方位宣傳,營造濃厚的拒收人民幣整治工作氛圍。一是以營業大廳依託,利用營業大廳電子大屏和櫃檯開展常態化宣傳,著力構建遍布城鄉的整治拒收現金工作的「宣傳陣地」。
  • 【跨越「數字鴻溝」消費篇】南通:現金支付,還是手機支付?把選擇權...
    把選擇權交給老人 2020-12-10 14:23:48 來源: 南通網 掃碼支付、掃碼點單……移動時代,更多商家在提供服務時主動向智能化支付手段靠攏,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並選擇了手機支付這種快捷方式。但老年人是否都能適應,現金消費又是否會遭遇阻礙?
  • 央行表態現金支付:不得排斥,堅持分類管理與普遍適用原則
    尤其是隨著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普及與發展,極大地方便了金融消費者的支付需求,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拒收現金的現象,對部分人群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12月15日,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了公告。公告表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中國銀行邢臺市冶金路支行開展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宣傳活動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集中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邢臺市冶金路支行高度重視,積極傳導人行工作要求,認真學習人民銀行《關於持續做好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工作的通知》內容,切實將現金收支服務工作落實落細,規範一線服務人員業務操作流程,為客戶提供有效便捷的兌換服務,確保現金供應順暢,收兌合規。
  • 支付創新不得排斥現金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第18號公告稱,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公告明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對現金收付環境產生了新的影響,拒收現金問題有所反彈:一是部分醫療、出行、水電煤氣等基本公共服務以及普通生活消費等領域由原本的「面對面」線下場景逐步變為線上辦理,有的甚至取消了現場服務;二是「非接觸式」等新消費模式很多沒有考慮現金收付需求,造成部分群體特別是老年人消費及支付障礙;三是一些商戶服務人員熱衷於引導顧客安裝
  • 採集利用消費者個人信息需尊重個人選擇權
    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雙方因購買遊園年卡而形成服務合同關係,後因入園方式變更引發糾紛,其爭議焦點實為對經營者處理消費者個人信息,尤其是指紋和人臉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行為的評價和規範問題。  ■專家點評■  消費者選擇權應當得到保障  網際網路法治研究院(杭州)常務副院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高富平  本案是一起因變更身份驗證方式引發的遊園服務合同糾紛。
  • 百盛等四家公司拒收現金 央行首次開出罰單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紫豪)央行營管部23日公示信息顯示,北京空港興航達客運有限公司、北京鳥巢商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大興分公司、北京樂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百盛商業發展有限公司,由於出現拒收現金的違法行為,受到警告行政處罰,據了解,這是央行首次就拒收現金行為開出罰單。
  • 央行首次開罰單:百盛商業因拒收現金被警告
    中國網財經12月24日訊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在央行本月中旬規範現金使用後,12月23日,4家公司因拒收現金被央行北京營業管理部警告。據了解,這是央行首次就拒收現金行為開出罰單。
  • 央行首次開罰單 北京鳥巢商業因拒收現金被警告
    中國網財經12月24日訊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在央行本月中旬規範現金使用後,12月23日,四家公司因拒收現金被央行北京營業管理部警告。據了解,這是央行首次就拒收現金行為開出罰單。天眼查顯示,北京鳥巢商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京鳥巢商業」)成立於2015年,實繳資本為20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謝小龍,公司為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
  • ...行政事業、交通、商場、個體商戶、無人商店等都應接受現金!
    今天,央行發布第18號公告,對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進行詳細規範,指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央行指出,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在確保現金收付渠道暢通的前提下,可為公眾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 央行發文明確:支付創新不得排斥現金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第18號公告稱,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公告明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對現金收付環境產生了新的影響,拒收現金問題有所反彈:一是部分醫療、出行、水電煤氣等基本公共服務以及普通生活消費等領域由原本的「面對面」線下場景逐步變為線上辦理,有的甚至取消了現場服務;二是「非接觸式」等新消費模式很多沒有考慮現金收付需求,造成部分群體特別是老年人消費及支付障礙;三是一些商戶服務人員熱衷於引導顧客安裝
  • 央行規範現金收付 公共服務類收費要有現金通道
    中國人民銀行15日發布公告〔2020〕第18號(下稱「18號文」),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公告要求,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公共服務類等收費要具備現金收付通道,將嚴肅整治拒收現金主體。
  • ...歧視現金令』」系列報導之三 解讀:保留現金使用符合群眾切身利益
    那麼我市有無拒收現金的現象發生?針對拒收現金的行為,我市採取了哪些行動?如遇現金拒收行為,消費者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此,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銀行天水市中心支行專業人士和相關法律人士。銀行專業人士:拒收現金可撥打12363電話投訴天水有沒有拒收現金的現象?「有過,但是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