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
一股速凍型冷空氣
自北向南橫掃我國
咱長春氣溫也迅速轉為
很低
不得不說,
今天長春的冷是真夠「勁兒」!
▼
在小編印象裡,
這算是本輪降溫中
最冷的一天!
白天的最高氣溫-15℃
夜間的最低氣溫-23℃
真是提前感受了一下
「三九天」的感覺!
不過一個好消息是
周四開始,
氣溫開始迴轉!
白天的最高氣溫略有回升
在-9℃附近
人體感覺稍微好一點點!
不過好景不長
之後氣溫又將開始走下坡!
看看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氣!
-21℃、-26℃、-31℃
……
小夥伴們
大棉襖二棉褲都趕緊往身上套吧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預防感冒等疾病
畢竟下周一就是冬至
接下來數九天就開始了!
另外氣溫波動比較大
建議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要注意防範天氣變化引發的不利影響
最後分享一個泡腳取暖小妙招:
寒冷的冬天,回到家中泡個腳是件相當愜意的事。一般人用合適溫度的熱水泡腳無疑是有好處的,可以擴張足部動靜脈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起到保健作用。但是泡腳也有很多事項要注意,你都知道嗎?
泡腳的水溫不能太高
泡腳的水溫不要過燙,最好不要超過40℃,過燙的水會導致慢性燙傷。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建議在37℃左右,與體溫持平即可。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泡腳的時間不宜過長
泡腳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為佳。
低血壓、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或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或長時間泡腳、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容易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會增加發病的危險。如果泡腳的時間過長,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甚至可能導致暈厥。
太飽太餓時不宜泡腳
要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泡腳。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泡腳的推薦時間是晚上7-9點,或每日臨睡前1小時至半小時,利於氣血調和、緩解身體疲勞。
中藥泡腳不要放藥渣
很多人喜歡用中藥泡腳,但注意不要把藥渣放在泡腳水中。要先把中藥放入水中熬煮,等泡腳時再把藥水倒進盆中。
另外,有些人認為泡腳用的藥材越多藥效越好,常按著別人說的方法來抓藥。中醫自古講究辨證論治,千人千方,所以,別人的泡腳「秘方」並不一定適用於你。一般來說,治療疾病所用泡腳方中,中藥的味數會多一些,但這需要醫生開具處方,不建議隨意模仿。
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宜泡腳。
來源:綜合整理自瀋陽氣象、中央氣象臺、瀋陽日報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謝謝
編輯:孫懿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