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興者返回,有心人請慢慢品。
再讀/
「倫常乖舛,
立見消亡
德不配位,
必有災殃」一文
文章/視頻
讀後感 分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原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中。
「倫常乖舛chuǎn」中的「乖舛」就是違背、偏離倫常。
「立見消亡」就是馬上就會遭遇(疾病、災禍、夭折)禍害。
這個「倫」是關係,「常」是永遠不變的規律。
倫有五種關係,這個關係就是「倫常大道」,是自然存在不可泯滅的。
如:樹和水是有關係的,如若偏不讓樹和水建立關係,倫常乖舛,立見消亡,樹就得死,水就得散。天地萬物和自然都有一定的關係,這個關係不可違背。
從事上講,教導我們不能違背倫常,人若如此執意做下去必定很快被亡滅。
日記;
《易經》為群經之首,它是在歷代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不斷來完善的哲學典籍。其中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為《易經》裝上了翅膀,注釋了《十翼》,其中孔子在《周易·繫辭下》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又分成了三個部分:「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1、德薄而位尊:就是說一個人的道德和人品的高度與這個人所處的人際位置不成正比,美德不足錢,享受卻過斤,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2、智小而謀大:意思是一個人的思想智慧很小,但他的謀劃太大,計算太多,與他個人的能力不相配,其結果必然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3、力小而任重:這句話大家都明白是什麼意思,一個人的力量達不到其負重,自不量力,輕者傷身,重者嗚呼。
在現實生活中,平時大家也很明白以上的道理,但就是事情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就會蒙圈,不顧一切了。
就如近幾年落馬的官員來說,他們身處要職,權力膨脹,收受賄賂價值不菲,就屬「德不配位」,超出了福報的承受力,災殃臨身。
所以無論錢多錢少,官大官小,都要首先去修「德」。
《周易》名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正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為善不昌,乃其前有餘殃,殃盡定昌;
為惡不殃,乃其前有餘昌,昌盡定殃。
註:(許多積德為善之人過得並不好是因為前世餘惡仍在,惡盡終必會好報。作惡之人過得比常人好是因為前世積德尚餘,德盡必會有災。)
孝敬父母,善待親人,關心朋友,誠實守信,多做善事,不貪不欲。
修「小德」得小富貴,修「大德」得大富貴,人只要一心向善,「德品」修好了,配位了,你會發現一生都是快樂的。
一個人的德行從哪方面體現出來呢?如何證明他的德性呢?一個德行夠的人首先一定有量。量又如何體現出來呢?他做任何事情都不為自己考慮,不以自我為中心,他考慮的是大家的利益、大家的感受。佛門裡說的「無我」就是這個意思。當一個人達到了無我,他的心量、他的胸襟自然就大。胸襟夠了,才能容納萬物。既然胸中包含了萬物,自然就應得。
請觀看如下陳大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主講視頻
另一文出處; http://www.sohu.com/a/153634088_175761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及朱子家訓全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