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2017年,國內多家公司一口氣推出了十餘位虛擬偶像。放在幾年前,這可能是讓人不敢想像的事——一個「畫」出來的人物唱唱歌跳跳舞,就能讓粉絲們花錢?然而,業內確認虛擬偶像洛天依已經盈利,他們的魅力也得到認可。在這些虛擬偶像逐漸登上各衛視、視頻平臺的晚會、綜藝的背後,是資本早已布局這一二次元經濟的細分領域。
粉絲看上的是虛擬偶像的臺前魅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則採訪了幾大知名虛擬偶像幕後運作人,看好這一產業的騰訊、啟明創投等投資方。一探虛擬偶像的幕後。
每經記者 溫夢華 每經編輯 文多 張海妮【編者按】
此前,B站赴美提交IPO申請,再次引發市場對「二次元」文化的關注。除了動畫、漫畫,作為二次元細分領域之一的「虛擬偶像」如今也在國內大面積開花,在肯德基、光明、百雀羚與一位名為「洛天依」的虛擬歌手之間產生商業互動,甚至直接找到她代言後,資本也漸漸嗅到了虛擬偶像背後年輕群體的金錢味道。
在洛天依、塗山蘇蘇等虛擬偶像陸續登上衛視的大型晚會,甚至不久後可能登上央視後,也讓「虛擬偶像」為更多人的所認識和接受。
那麼虛擬偶像是什麼?和真人比起來,一個完全虛擬的偶像,它有優勢嗎?成本是更高還是更低呢??
●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
虛擬偶像,顧名思義,並非真人作為偶像,它可能是手繪的2D形象或者3D形象,甚至未必是人類形象。當下國內的虛擬偶像領域,行業內對於「虛擬偶像」並沒有十分明確及嚴格的定義。虛擬形象、動漫角色、虛擬歌手等這些都被劃分到虛擬偶像範疇。
而最早的情況是,不少動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藉由作品的年輕粉絲基礎而成為搖錢樹,他們就是廣義的虛擬偶像。
在這一基礎上,完全由人控制的「虛擬偶像」似乎更有優勢:容錯率大大提升,至少,他們不會出現真人偶像那樣的私生活問題,或者是與經紀公司鬧矛盾。
更重要的是,他們與真人作品相比,跳過了角色背後的演員、經紀公司,一切商業運作都聚集在角色本身和發行製作公司。
但在此之前,這一美好的想像都有一個前提,首先,這需要一部優秀的、擁有大量粉絲的動漫作品,然後才有一個自帶粉絲的虛擬偶像。而能達到這一要求的動漫形象,對前些年的中國二次元產業來說,鳳毛麟角——《喜羊羊》《熊出沒》這類低幼動畫,一般不被看作二次元作品。
直到初音未來的出現,這一純粹的虛擬偶像給了業界一種新的操作模式。
「初音未來」成名作之一的《甩蔥歌》,估計很多廣場舞大媽也可以哼唱兩段。然而,她在商業上的成功,遠遠不止這點。
據媒體信息,初音未來在巴黎唱過歌劇,在日本給MTV頒獎典禮當過嘉賓,在美國給Lady Gaga的演唱會當過嘉賓,更別提每年在多個國家舉行的演唱會。這個只能存在於全息屏幕上的虛擬歌手,已經是流行文化中的一顆巨星。
如果初音未來的形象是手繪的,那麼她的聲音從何而來?當然基本也是在真人語音的基礎上合成。可以說先有初音未來的聲音,才有了這個虛擬人物形象。不過這一點就不贅述了,這更多是運營層面的內容。
●2017年國內14名虛擬偶像出道
在國內,去年可以說是虛擬偶像的爆發年,不管是真的打算經營,還是另有所圖。14名虛擬偶像及組合正式在中國出道,使得虛擬偶像及組合的總數超過了20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4名虛擬偶像中,有4名男性虛擬偶像正式出道,而在此之前這個數字還是零。
虛擬偶像「安菟」創作者劉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偶像是主要以歌舞形式販賣自身魅力給粉絲,換取成長空間和經濟收益的職業。虛擬偶像也是一樣,它們不僅要會唱歌、會跳舞、會互動,還得有常規的演出、小劇場、定期出MV、做演唱會等。還有一個東西,最關鍵的就是有粉絲化和粉絲運營的。」
作為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2017年年底,「初音未來」在上海舉辦了第三次中國官方演唱會。資料顯示,這場靠光電科技的演唱會票價最高達到了1480元,但依然獲得粉絲的瘋狂支持。
而在國內虛擬偶像領域,最受大眾追捧和關注的虛擬偶像則是「洛天依」。洛天依是上海禾念公司推出的中國第一款虛擬歌手,家族式的運營模式的組合中,除了洛天依,還有言和、樂正綾、樂正龍牙等5個虛擬偶像。
Vsinger經紀團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洛天依的形象來自於網絡徵集,選定優秀的設定進行優化推出。她通過VOCALOID等語音合成軟體歌唱每個音樂人創作的歌曲。」每個音樂人,包括業餘愛好者。
2017年6月,「出道」5年的洛天依在上海舉辦第一場線下演唱會,演唱會首批500張SVIP的內場票在3分鐘內售罄,其火熱程度絲毫不輸於真人偶像的演唱會。
除了洛天依,國內被稱為虛擬偶像的還有第一個男性虛擬偶像荷茲、動漫《狐妖小紅娘》中的塗山蘇蘇、蜜枝科技打造的安菟、來自玄機科技《秦時明月》的高月公主等。
這些虛擬偶像,除了沿襲「洛天依」的運營模式,即利用VOCALOID技術打造新的虛擬歌手外,不少公司也開始借鑑其他鄰國虛擬偶像的成功,開始覆蓋音樂、漫畫、遊戲等多領域的虛擬偶像培育,配套的漫畫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虛擬偶像和真人偶像的區別,劉勇表示:「真人偶像畢竟有局限性,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但虛擬偶像的容錯率特別高。不過,虛擬偶像最關鍵是技術門坎兒,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
●一場演唱會12首歌 成本2000萬
作為二次元這一小眾領域的新興熱點,「虛擬偶像」雖然引發資本關注,但整個行業格局尚處萌芽階段,大部分虛擬偶像的運營沒有進入盈利期,模式和變現是現成的,但成本也是擺在那兒的,粉絲的積累更非一蹴而就。
劉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家的安菟項目仍然在前期投入中,還尚未盈利,「虛擬偶像這個領域,國內目前就洛天依盈利了。」
按照劉勇對安菟團隊的介紹,安菟的成本除了一套3000萬元的技術投入外,其他成本主要花費在「虛擬偶像」的內容產出上。「比如要給安菟團隊5個人錄一首歌,大概會花費100萬元。首先找比較好的團隊接一首歌,大概10萬~20萬元,然後要把錄歌錄出來,之後要做動補,動補之後還要修改數據,修改完數據搬到銀幕上100萬元就沒了,而且這還只是一首歌。」
相比之下,「虛擬偶像」的演唱會,則會花費更多的成本。一場12首歌的演唱會,算上內容成本,差不多需要2000萬元。「但下次成本就會減少,因為這12首歌第一次需要花費1200萬元,但當虛擬偶像學會了這套動作,再用時就沒有第二次成本了。」劉勇強調道。
同樣是演唱會,去年舉辦了「線下演唱會」的洛天依,其經紀團隊在談到洛天依演唱會成本及盈虧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這次演唱會總成本超過2000萬元,由於是第一次演唱會,雖然暫時無法通過票房收回全部成本,但隨著內容的積累,今後每年、多次的舉行,我們成本就會逐漸降低。」
其他活躍虛擬偶像
心華 楚楚 悅成 小夢
運營公司:上海望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簡介:上海望乘官網本身即自稱「虛擬偶像娛樂經濟機構」,曾獲宋城演藝集團投資。4名虛擬人物的設定各不相同,其中小夢甚至是「上海市夢想加油站『關注青少年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項目形象大使」,另3人則商業方向更為明顯。
聆雨 聆霜 聆秋
運營公司:七翎石文化傳媒(上海)有限公司
重要股東信息:上海盛萬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盛萬投資旗下)
簡介:七靈石(官方網站名及內文自稱七靈石)為一家動畫製作公司,作品中包括洛天依相關動畫。據其官網介紹,2016年七靈石開始著手打造官方與核心粉絲共同創作的虛擬偶像《Project聆》。「聆」是用同人文化結合商業化的PUGC模式打造的一個穿梭於所有動畫片的虛擬偶像歌姬。
帝菲兒
簡介:被稱為西山居首席偶像,但官網網站更新的內容較少,官方微博粉絲也不足2000人(截至2018年3月13日0時)。
荷茲
運營公司:無明確信息
簡介:男性虛擬人物,參加了由企鵝影視、哇唧唧哇和微博聯合出品的《明日之子》節目,被一些媒體稱為哇唧唧哇娛樂文化有限公司運營,該公司股權關係可追溯至龍丹妮。
相關閱讀:
【開個唱、接代言、聯絡粉絲 虛擬偶像很忙】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每經編輯 文 多 張海妮
除通過演唱會的票價來覆蓋成本,虛擬偶像還有哪些商業模式呢?不管是先行者初音未來,還是國內已經盈利的洛天依,虛擬偶像變現主要通過B端和C端,B端集中在品牌代言、聯動、宣傳合作,而C端集中在遊戲、演唱會、周邊販賣等領域。
打造形象耗資千萬
目前,國內虛擬偶像中僅「洛天依」實現了盈利,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中國虛擬偶像市場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無論是洛天依這樣的「歌手型」虛擬偶像,還是高月公主這樣基於ACG內容而創立的虛擬偶像項目,打造起來都非易事。
據了解,一個虛擬人物的完成需要多個步驟。包括:依靠卡通形象的美術設計,角色模型的製作,動畫綁定並調節,在進一步的開發和呈現中則還需涉及動作捕捉技術、全息硬體技術,甚至AR、VR的電腦端及移動端程序開發。一個「虛擬偶像」將直接串聯起二次元平面卡通、3D、遊戲、動漫周邊以及全息動態演唱會等多個產業。
劉勇介紹說,製造And2girls(下簡稱安菟)一套5個形象的自研系統共耗資3000萬元,「我們用遊戲的引擎實時渲染,每一個模型的精度是13萬的精度——就是我們可以支持萬人的體育場,形象放大到100米的高度去也不會虛,會很清楚。」
這套技術的開發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對於安菟來說,技術研發完畢後,未來就只需要遊戲升級和維修調試的費用。
接下去要對虛擬偶像做的就是持續運營打造她,劉勇表示:「得給她寫歌、編舞、演出……積累粉絲,販賣魅力」。
Vsinger經紀團隊則告訴記者:「還需要通過二次元人群聚集地『嗶哩嗶哩動畫』等平臺,進行較為垂直的推廣和粉絲互動。同時虛擬歌手在推廣渠道和方式,也有些與真人歌手相同,比如通過微博、微信、QQ群等平臺進行互動溝通,通過QQ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等音樂平臺進行歌曲發行,通過全息演唱會、(衛視)春晚、跨年演唱會、綜藝節目增加知名度,並代表各大品牌進行商業化運作的同時進行推廣。」
商業路徑:從二次元到三次元
就目前在商業變現方面做得較好的Vsinger來說,商業運作主要集中在廣告代言、遊戲聯動、演出合作領域。「Vsinger的盈利目前主要來自於品牌代言、授權等,集中在B端。」
Vsinger經紀團隊介紹,對於虛擬偶像中的虛擬歌手來說,B端盈利集中在品牌代言、聯動、宣傳合作上。而在C端,則集中在遊戲、演唱會、周邊販賣等領域。目前在B端有越來越多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合作諮詢,同時公司也會致力於C端的業務拓展。
據數娛夢工廠基於公開資料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12月18日,洛天依2017年一共接了10例品牌廣告和遊戲代言,涉及的品牌包括長安汽車、光明乳業、森馬休閒服、百雀羚護膚品、肯德基等。而初音未來2017年不僅與紅米Note4、力士洗髮水、手遊互動或代言,還和中國郵政集團旗下公司聯合發行了限定郵折套裝。
玄機科技推出虛擬偶像「高月公主」,公司媒介總監茅中元在談到虛擬偶像後續商業化時,也表示:「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虛擬演唱會,包括線下的一些見面會等。但是從目前來看,中國的虛擬偶像能夠成功地做演唱會的,幾乎是鳳毛麟角;二是品牌贊助方面的盈利,即虛擬偶像成為商業品牌的代言人。」
據了解,一個虛擬偶像的完成需要如此多的過程,因此一款「虛擬偶像」的打造無疑會對應地串聯起動漫、3D、遊戲、周邊以及全息演唱會等多個產業。
公開數據顯示,初音未來10年間從「二次元」走向「三次元」,帶動了一個超過100億日元的消費市場,演唱會、代言、衍生品等商業價值甚至不輸於不少真人偶像。
當然,雖然中國的虛擬偶像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基於二次元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無論是綜藝節目還是衛視春晚上的露面,亦或虛擬偶像代替主播進行的遊戲直播,他們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從「二次元」走向「三次元」。
【虛擬偶像分羹千億二次元市場 入局者何止騰訊】
每經記者 許戀戀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文多
面對二次元千億市場「蛋糕」,即便目前虛擬偶像盈利的仍是少數,資本已被其吸引。在虛擬偶像的投資方中,不僅出現了騰訊、奧飛娛樂(002292,SZ)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上市公司的身影,也有啟明創投這樣的投資人。
這些涉足虛擬偶像行業的公司,同樣各有策略。資源豐富如騰訊,以自身的動漫IP為基礎,正打造自有的蘇蘇這一虛擬偶像形象。而純粹以投資見長的啟明創投,則選擇了更為純粹的虛擬歌手洛天依。?
●啟明創投:看好虛擬偶像頭部IP
會唱會跳有活力,能聚集粉絲,能帶來經濟回報……對標初音未來,國內的虛擬偶像也有一定的關注度。投資方裡不乏上市公司和知名投資機構的身影,例如奧飛娛樂和啟明創投都曾經投資洛天依背後的上海禾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上海禾念)。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公開信息顯示多家從事虛擬偶像開發的公司獲得了融資,但是投資金額並未明確公布。資本方雖然看好虛擬偶像的未來,但在行動上依然比較謹慎,也比較理性。
投資方最為關注的是什麼?
啟明創投執行董事周凌霏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投資上來看,啟明創投更多關注的是每一個細分領域裡的頭部IP。洛天依是二次元裡有代表性的一個虛擬偶像,這樣的頭部IP有自生長的潛力,而且洛天依背後是一個家族的概念,不止洛天依一個。
更深層次的投資邏輯在於,投資了虛擬偶像,等於投資了虛擬偶像背後的二次元粉絲。周凌霏坦言,看好二次元領域,也看中90後和00後的市場,「00後都已經18歲了,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二次元人群的核心粉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動漫。在一次動漫展會上,記者曾和一位動漫迷溝通,雖然還在上學,但是他為了看「初音未來」演唱會,坐了很久的硬座。攢錢買周邊、看演唱會,他直言喜歡虛擬偶像和喜歡真人偶像沒什麼不同,因為喜歡,所以願意為偶像花錢。
艾瑞諮詢統計,2016年,二次元市場規模達1000億元,預計未來有望達到5000億元,而二次元核心用戶已從2014年的4984萬人升至2017年的8000萬人,以90後、00後佔主體的二次元用戶群體對遊戲、社交和文學內容付費意願較高。
國海證券在關於二次元行業的分析報告中也指出,隨著核心二次元用戶穩增,泛二次元用戶規模日益龐大,且可支配資金數額的不斷提升,用戶消費能力持續提升。二次元商業模式從2016年的探索,到2017年資本的扶持,ACGN(指遊戲、動畫、漫畫、小說)文化中沉澱了重度粉絲和優質內容,2000年ACGN群體的消費市場不足100億元,2014年已突破1000億元,其消費主要集中於漫畫、動畫、遊戲、周邊手辦、音樂等,而且國產動漫內容逐年攀升,二次元產業有望迎來1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不過,虛擬偶像需要長時間的打造,已實現盈利的洛天依,外表雖仍是15歲的少女,但她正式出道已差不多6年了。周凌霏表示,虛擬偶像市場整體來看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說競爭還為時尚早。
●騰訊入局:對未來收益有信心
手握大把IP的騰訊動漫也入局了虛擬偶像,騰訊動漫版權運營高級經理徐志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開始推出的蘇蘇(即塗山蘇蘇,下同)形象,是騰訊動漫推出的第一個虛擬偶像,而騰訊動漫早在2015年左右就有考慮這一市場的機會。
蘇蘇,也就是動漫《狐妖小紅娘》的女主角。選擇她也有原因,這部動漫打破了嗶哩嗶哩網站(下簡稱B站)上國漫的播出紀錄,擁有強大的粉絲基礎。徐志薇表示,圍繞《狐妖小紅娘》的虛擬偶像開發,還處於很前期的嘗試和測試階段,「不希望隨便把她推出來、賭她會不會紅,我們在制定一整套關聯的打造計劃」。同時徐志薇也透露,騰訊對虛擬偶像的規劃不是只做蘇蘇。
和本身已經是「演員」的蘇蘇不同,不少虛擬偶像是「白手起家」。比如洛天依的形象就是一個UGC的產物。就像一個演員被觀眾評價的標準是演技,粉絲對虛擬偶像也有訴求。周凌霏也和記者分享她對於虛擬偶像的思考:從投資人的角度,她認為虛擬偶像內容的優勢和差異化最為重要,虛擬偶像要有內容(舞蹈、歌曲等),這些內容是他們的血和肉,這和人們記住真人偶像唱了什麼歌,演了什麼角色是一樣的道理。
但虛擬偶像逐漸成熟,多才又多藝以後,圍繞商業化的「吸金」就十分關鍵。徐志薇坦言,對騰訊動漫來說,投入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求做最好的品質,給用戶最好的體驗。「我們對收益有信心,虛擬偶像的商業化路徑也很清晰,IP的孵化都不是說三年五年的事情,但一旦它長成IP,相信未來能帶來的收益不可估量。我們會不斷嘗試跟一些大眾娛樂形式結合。2018年大家肯定會看到更多嘗試。」徐志薇說道。
●二次元行業的吸金能力不是問題
除了騰訊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天眼查相關信息發現:與「洛天依」緊密相關的上海禾念,不僅獲得了奧飛娛樂的投資,更獲得了啟明創投的青睞;「高月公主」背後的玄機科技,也是投資方的寵兒,不過投資人看好的或許還是《秦時明月》這個大IP;而現身浙江春晚的蘇蘇則由凱漫文化和騰訊動漫聯手投資打造;And2girls安菟背後的蜜枝科技,在2017年12月也宣布獲得A輪融資,但投資方和數額均未披露。
對此,虛擬偶像「安菟」創作者劉勇向記者解釋道:「蜜枝科技已經拿到了第一輪投資,投資數額大概數千萬元。公司就安菟這一個項目。」劉勇還介紹說,蜜枝科技現在已經單獨去市場上融資了。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中,多位業內人士、投資方表示看好虛擬偶像未來的發展潛力。投資了洛天依的啟明創投在被問及為什麼投資洛天依時表示:「非常看好二次元領域,也看重90後和00後的市場,二次元人群中的核心粉非常喜歡動漫。」
在被問及二次元「虛擬偶像」的未來發展時,無論是推出「虛擬偶像」的製作方還是投資方,多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回答和啟明創投都幾乎無二:看好二次元領域、看重90後和00後的市場。再詳細一點說,「一方面二次元是虛擬偶像發展的基石,另一方面虛擬偶像也會介入音樂市場、娛樂產業等,市場前景非常好」。
【洛天依「鐵粉」:最多時曾為她月均消費2000】
每經記者 溫夢華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文多
「今年洛天依的演唱會去看嗎?」「去呀,7月20日梅賽德斯奔馳中心,去年天依的演唱會時間剛好四六級,沒有去成現場,看的是直播。」
在虛擬偶像的官方微博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找到了幾位「鐵粉」。作為虛擬偶像的重要基礎,以及C端客戶,記者希望一探這些粉絲的消費能力。
誰在購買1280元的頂級票
虛擬偶像的本質還是粉絲經濟。除了演唱會消費,虛擬偶像的消費更多地依賴衍生品和周邊。而隨著次元文化的破壁,粉絲經濟的發展也為虛擬偶像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關微博數據顯示,洛天依目前的微博粉絲數已經達到233萬。從採訪情況來看,一些洛天依的「鐵粉」,消費能力堪稱驚人。
一名喜歡了洛天依2年多、自稱「紙燈」的粉絲,在洛天依身上的消費可謂包羅萬象。「平時除了會為洛天依應援,還會推薦歌曲之類的。在洛天依身上的消費主要包括周邊吧,因為這類虛擬歌姬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可以投入的消費了。周邊一般也有官方和同人的區別,官方出的都會買點,比如買過官方有授權的cos服;同人的周邊,比如掛畫、掛件、明信片、文件夾之類的,會看我的喜好買。」「紙燈」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從洛天依官方微博評論區中,隨機找到了一名來自遼寧的陸先生,他表示:「對於天依的周邊花銷,根據近四個月的支付寶帳單統計,月均大約消費2000元左右。」
在發現記者比較驚訝於這個數字後,陸先生又說道,「『雙十一』以來消費得比以前多了些,之前大概沒有這麼多,月均1000元左右」。
此外,這位陸先生還提到,2017年6月18日,洛天依的第一場演唱會,他曾專程從東北前往上海現場觀看。陸先生還稱,自己「買了最貴的svip票」。
對於演唱會的票價,另一名粉絲「紙燈」表示:「從280元到1280元都有,分了好幾個檔位,svip是1280元」。在被問及花費在虛擬偶像身上的金額時,今年大二的「紙燈」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太能確定,畢竟我還是學生,消費會有一定的限制,今年在購買周邊的情況下,加上演唱會門票和約稿物料,可能是去年的兩倍。」
對於今年7月洛天依的演唱會,「紙燈」是非常期待的。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如今她已經開始準備去看演唱會所需要的物料了。「這些物料都是我自己提前找畫師太太們約稿的,因為畫師們還沒畫完,沒辦法給你看。」即便如此,「紙燈」還是給記者看了自己買的其他的關於洛天依的周邊。
不過,在洛天依公布2018年演唱會時間的帖子下,記者也看到,多數粉絲的留言還是「去不了」。
C端布局精力投入有限
在虛擬偶像的周邊商品方面,每經記者從天貓商城上一家名為「moeyu旗艦店」的洛天依周邊專賣店內看到,一款價值36元的洛天依動漫錢包的月銷量(截至3月12日14時)已達到1189筆,銷售量在該店的排名靠前。
除了錢包,洛天依及Vsinger家族的周邊衍生品還包括書包、鞋子、衛衣短褲、抱枕、滑鼠墊、鑰匙扣等日常生活用品。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相比其他店的周邊,上海禾念的官方網店在衍生品類型上更多的則為演唱會、CD專輯、手辦等,T恤等雖有涉及,但種類較少,而且官方網店的整體銷量要遠低於其他專賣店。
為何官方正版周邊銷量低?上述moeyu旗艦店是否獲得官方授權?
對此,記者向Vsinger經紀團隊求證,對方表示:「我們授權的公司還挺多的,上面所提及的moeyu旗艦店是經過官方授權的。」隨後,記者詢問:「洛天依的周邊授權了大概多少家?」對方僅表示「不方便透露」。
不過,對於虛擬偶像周邊的開發,Vsinger經紀團隊也告訴記者:「目前虛擬偶像主要走B端,所以C端的周邊開發截至去年沒有投入過多精力,因此主要是授權給其他公司在做,不過今年確實會有很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