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拍不出來《血戰鋼鋸嶺》這樣好的戰爭片?

2021-01-18 中華網

《血戰鋼鋸嶺》一上映,好多影評人都炸了。

「服!中國永遠也拍不出這麼燃的電影!」

「中國就是個沒有信仰的國家,所以也只能手撕鬼子來意淫!」

看到這裡我氣不打一處來。中國的電影你看了多少部你就敢這樣大放厥詞?中國的抗日史你讀過沒?沒有信仰,千千萬為民族為國家犧牲的人為何要去赴死?

先說電影。

1997年,曾經有一部戰爭片在國內火爆一時,說是萬人空巷都不為過。

這部電影叫《紅河谷》,相信很多70後、80後都對這部電影有印象。我那個時候才12歲,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被震得幾天沒回過神來。

戰爭結束,老人和孩子默默地消失在遠方

到現在我還記得其中很多場景。

第一個場景,就是在黃河的上遊,紅河谷河水在怒吼,一千多年的藏民們正在崖邊求雨,一位紅衣姑娘不幸成為祭品,即將被推進洶湧的紅河谷。鄉兵追來,姑娘砍斷橋索掉進了黃河。

這片土地有最自然和最原始的美

印象最深的場景,無疑是寧靜飾演的藏族公主邊唱著歌邊拉響炸彈的那一幕。我無法用語言描述12歲的我所受到的靈魂的衝擊:一個如此美麗的女孩,像天使一樣聖潔的女孩,為了自己腳下的土地,為了這片土地上的親人,唱著最美的歌,含著淚水,明明知道是螳臂當車,依舊選擇和入侵的敵人、曾經的朋友同歸於盡。

寧靜是那代人的女神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戰爭的殘酷。

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什麼叫「壯烈犧牲」。

到現在為止,我依舊覺得這是我看過的最優秀的戰爭片。不美化戰場,不粉飾死亡,不矮化敵人,不無視常識,最重要的,不宣揚戰爭。這些馮小寧都做到了。

在中國的電影史上,馮小寧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他所有的作品都是編劇、導演、攝影、特技、剪接、製片人兼於一身,在片尾的職員表上,長長的一排,都是「馮小寧」。

不應該忘卻的導演馮小寧

從此我成為馮小寧的忠實粉絲,他的電影我幾乎都看了個遍。除了《紅河谷》,他1998年的《黃河絕戀》,2001年的《紫日》,他的這三部曲,還有《戰爭子午線》,都是非常優秀的戰爭片。

到現在記憶猶新的還有一部他的《紫日》。

一個家人被日本人殺掉的農民,一個與大部隊失散的日本女孩,一個蘇聯女兵,因為種種偶然的因素,一起走進了看不見戰火硝煙的美麗林區。原本應該是你死我活的三個人,卻因為要面對山林大火、沼澤和猛獸,不得不相互依存著活了下來。

在仇恨和人性的拉鋸戰中,他們原本一心想置對方於死地,但最後在特殊的自然環境中,最終釋放出善良的本性。

這正是馮小寧所擅長的:他經常把人放在殘酷、動蕩、生離死別的極致環境中,展現人性中隱秘、真實的一面。

然而到了電影的最後,日本宣布投降,日本將士在殺掉家屬之後,切腹自殺。

在看《血戰鋼鋸嶺》裡日本將軍兵敗自殺的場景,我突然就想到了《紫日》。

當日本女孩高喊著「戰爭結束了」的時候,日本士兵的子彈擊中了她,她倒地的剎那,那雙死不瞑目的眼睛像日本士兵的子彈一樣擊中了年少的我,到現在我還能記得那雙帶著不甘、帶著疑惑、帶著對人世的眷念的眼睛。

死不瞑目的日本小女孩

我們現在拍不出來,不代表我們曾經沒拍出來過。我們沒有拍出來,不代表我們的民族沒有英雄,不代表我們沒有信仰。

關於中國人的信仰,其實隨便進入到哪一個歷史的切面,都能找到很多跟《血戰鋼鋸嶺》裡的戴斯蒙·道斯一樣愣的二愣子。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戰場上,道斯開了掛一樣救了75個人,但這段時間之前,在亞洲的戰場上,同樣有一群人,早已經在艱苦卓絕地對抗把美國人都差點嚇尿了的日本人。

在中國的抗日民族英雄裡,有一個人叫周保中。

1937年冬,數萬日軍對東滿和下江(松花江下遊)地區的東北抗日聯軍二路軍展開大圍剿。周保中指揮四軍五軍向西突圍,自己則率領二路軍總指揮部向東走,潛入烏蘇里江東岸的密山,過了一些日子,因為西徵部隊失利回到勃利,他又率著自己的小隊伍在一天一夜之間,冒著零下四十度的風雪嚴寒,從密山走回了勃利。

不看地圖的讀者不明白,我為什麼會時常想起這件事。看地圖你就明白了,從密山到勃利,是從黑龍江省的東部走到中部,直線距離就有二百公裡。

老實說開頭我從一位老抗聯口中聽到這件事怎麼也不相信。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不是走在平坦的柏油馬路上,他是在日偽軍的重重圍攻之中,將鞋子反綁在腳下(用以迷惑敵人)走完這些山路的。我不敢相信這件事,是因為即使你是個身強力壯的男人,要在一天一夜間走完二百公裡山路也是難以想像的,何況他們根本就沒有東西吃。

我不相信這件事,就到《周保中遊擊日記》裡去查證。果然,我在一則寫於1939年11月的日記裡查到了同樣的記載。

周保中將軍《東北抗聯日記》已成為最珍貴歷史資料

他只是千千萬萬個英雄中的一個。他的名字,早已經堙沒了。

知名的也有。我們都聽說過楊靖宇這個名字,大概知道他是因為抗日死亡,如果看歷史書還多一些的人,會知道他被日本人解剖的故事。

楊靖宇自被陷入重重包圍之中以來,被切斷食物來源。這些天他究竟怎麼生存?為解疑惑,日本人命令醫生解剖檢查,看他的胃腸裡究竟有什麼。經解剖,他的胃腸裡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

參加解剖的醫生大為感慨,在場的日軍也都覺得不可思議:中國竟有這樣的人。

他就是這樣在冰天雪地裡跟日本人周旋了7年多。

在我們聽來,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對於楊靖宇來說,這是他35年的短暫一生,這是他活著的意義。

戰神楊靖宇

這樣的人,他是真的不怕死的。你能說他沒有信仰嗎?你能說,那些在抗日戰爭中戰死的人,沒有信仰嗎?

可惜的是,這樣的故事我們沒有拍出來,但這些人,他們曾經真實地存在過,每一個讀歷史的人,在翻到這一章的時候,會在心裡生出一些敬意來。

但還有更多的人不願讀一讀歷史去,他們以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天經地義的,那些死人的骨頭啊,他們的疼痛和咆哮,是永遠地埋在地下了。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相關焦點

  • 另類的戰爭片《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影片劇照我心中的戰爭片經典《血戰鋼鋸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的另類之處。風語者》、某豆評分7.9的《珍珠島》、某豆評分8.4的《敦刻爾克》等等,包括今天介紹的《血戰鋼鋸嶺》某豆評分8.7。片子各有各的特點,有突出愛情的,有還原戰爭本身的,有刻畫某個人物的,而《血戰鋼鋸嶺》深刻的是突出戰爭中的「信仰」,一本《聖經》貫穿全劇。
  • 《血戰鋼鋸嶺》:也許是史上最真實血腥的戰爭片
    真的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工整的戰爭片了。而《血戰鋼鋸嶺》卻在這一沒落的題材中殺出重圍。它刻畫了一個極為特殊的英雄形象——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綜藝》雜誌稱《鋼鋸嶺》英國《衛報》表示《鋼鋸嶺》影片後半段的戰爭場面展現出了導演無與倫比的才華。血腥場面太多圈圈就不一一指出了,如此多的暴力血腥場面導致影片在北美的分級達到了R級。
  • 《血戰鋼鋸嶺》的真正戰場,並不在鋼鋸嶺……
    昨天晚上,方君觀看了《血戰鋼鋸嶺》的點映場。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人踴躍應徵入伍。 在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堪薩斯小鎮上,甚至有人因為體檢不合格無法從軍而自殺。 道斯也滿腔熱血,一心報效祖國,他的入伍得到了家人的首肯和未婚妻的支持。
  • 梅爾吉布森回歸 "血戰鋼鋸嶺"獲贊"最好看戰爭片"
    原標題:《血戰鋼鋸嶺》獲贊『最好看戰爭片』   梅爾·吉勃遜執導的二戰史詩巨製《血戰鋼鋸嶺》即將於12月8日國內上映 ,影片日前在西安舉行的點映活動中收穫空前讚譽,觀眾稱其不愧為「近年來最好看的戰爭片」。
  • 電影《血戰鋼鋸嶺》精神解讀
    兩天前,實在無聊,拿著遙控器亂翻電視,無意看到一部戰爭片《血戰鋼鋸嶺》,抱著試看的心理點擊進去,幾分鐘,便被深深吸引住了。這是部難得的好片子。雖然對老美一直有成見,但不得不為其能拍出這樣撼擊人心的作品點讚。
  • 信仰的力量——影片《血戰鋼鋸嶺》
    從《勇敢的心》、《耶穌受難記》到《啟示》美國導演梅爾吉布森導演的每部電影,都直面人性、死亡、宗教和救贖,《血戰鋼鋸嶺》也不例外。衝繩島戰役是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後一次登陸戰役,也是太平洋戰爭的最後一戰,還是二戰歷史上最為慘烈、最為血腥、傷亡最大的戰役。
  • 同樣抗日:為什麼別人《血戰鋼鋸嶺》;我們卻「手撕鬼子」?
    誰說80後90後不識貨?同《拯救大兵瑞恩》一樣講情懷的好萊塢戰爭片《血戰鋼鋸嶺》在內地上映5天後開始逆襲,終於超過日本唯美小清新的動畫片《你的名字》。《血戰鋼鋸嶺》血肉橫飛、殘酷而真實,帶來人性內省的震撼,讓我們反省「手撕鬼子」國產抗日神劇的巨大差距。
  • 同樣抗日:為什麼別人《血戰鋼鋸嶺》,我們卻「手撕鬼子」?
    同《拯救大兵瑞恩》一樣講情懷的好萊塢戰爭片《血戰鋼鋸嶺》在內地上映5天後開始逆襲,終於超過日本唯美小清新的動畫片《你的名字》。《血戰鋼鋸嶺》血肉橫飛、殘酷而真實,帶來人性內省的震撼,讓我們反省「手撕鬼子」國產抗日神劇的巨大差距。
  • 《血戰湘江》VS《血戰鋼鋸嶺》 國產戰爭片雄起就靠它了
    劃重點,這部能與《血戰鋼鋸嶺》抗衡,能為中國戰爭片洗白的好電影《血戰湘江》於6月30日上映啦。去年上映的《血戰鋼鋸嶺》想必眾多影迷還在回味。觀眾對影片幾乎是清一色的好評。@飲歌  這部電影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場面和充沛的感情都足以放任重試久違的新潮澎湃。
  • 血戰鋼鋸嶺:壯烈的戰爭寫實
    一向以寫實,粗暴陽剛著稱的導演梅爾吉布森,跨別十年眾望所歸給我們帶來了腎上腺素爆炸的《血戰鋼鋸嶺》。讓電影重新離開了大量的綠背景CGI技術。扎紮實實的拍到每一個爆炸,每一條血管被割掉後的噴張。實打實的爆炸和拍攝,最真實的展現二戰的人間煉獄。
  • 《血戰鋼鋸嶺》為什麼能再次逆襲?
    一部在題材,受眾等各個方面都不佔優勢的影片,原本是很難有任何機會爆發的,但越是這樣,越能彰顯出《血戰鋼鋸嶺》如今成績的可貴。憑藉過硬的質量和病毒似擴散的口碑,《血戰鋼鋸嶺》在次周末上演反超好戲12月16日,因為《長城》與《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大規模開畫,《血戰鋼鋸嶺》的排片被壓縮至僅僅
  • 人造煉獄《血戰鋼鋸嶺》
    關於今年11月初,北美上映的這部新片《血戰鋼鋸嶺》觀眾口碑極佳,由闊別導筒十年的梅爾·吉勃遜再度擔當導演,這位拍出了《勇敢的心》的好萊塢導演,又一次證明了他對史詩類型電影的指導能力。(《血戰鋼鋸嶺》帶回了戰爭大片的震撼)今年梅爾·吉勃遜的回歸,似乎預示著傳統題材的電影,又有人回來扛大旗了。實打實的把戰爭場面拍得好看、拍得漂亮、拍得震撼人心,他遊刃有餘。
  • 《血戰鋼鋸嶺》的真正戰場,並不在鋼鋸嶺 藝文錄
    而這一切,跟真正的人間地獄鋼鋸嶺相比,又顯得灑灑水了。有傷員拖著血肉模糊的雙腿,喊著我好害怕,鮮血和泥漿混在一起,模糊了他的面容。當然,我沒有見過戰爭的真貌,但毫無疑問《血戰鋼鋸嶺》是我在銀幕上所見過的尺度最兇猛的戰爭戲。最起碼,它絲毫沒有遮遮掩掩那些破碎的肢體、橫流的內臟、狂湧的血漿,它最大程度地接近我們想像中的二戰戰場。
  • 《血戰鋼鋸嶺》:美式復古主旋律閃光芒
    回來就看到了這個《血戰鋼鋸嶺》,這片實在太硬了,硌的我牙疼。看了這片我感想挺多的,但卻大多和片子本身無關,只想說點與這片相關的題外話。1歡迎來到戰場地獄《血戰鋼鋸嶺》這麼受到我們國內的觀眾的熱烈歡迎,很大程度上是片子赤裸裸地展示了戰爭的殘酷。我們國家公映的電影、電視劇中,罕有這麼直白地將戰場景象擺在檯面上的。
  • 新片.預告《血戰鋼鋸嶺》:真的猛士
    在CG特效和PG分級泛濫的今天,《血戰鋼鋸嶺》與上個世紀的梅爾·吉普森戰爭片之間有著跨越時空般的一脈相承,似乎是在提醒我們:這才是真正的戰爭電影,這才是真正的戰爭。梅爾·吉勃遜的戰爭片從未充斥著無節制的暴力和血腥,而是始終將鏡頭對準了身在其中卻依然堅持信念的人。《血戰鋼鋸嶺》所描繪的英雄主義令人欽佩,但並未讓這種形而上的內容取代了簡單卻紮實的敘事。敢於直面淋漓鮮血,《鋼鋸嶺》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國者》和《勇敢的心》。
  • 被砍大半排片,《血戰鋼鋸嶺》依然堅挺
    ▲如圖所示,《血戰鋼鋸嶺》排片被砍去三分之二,但跌幅並未超過一半,後勁堅挺而在第二周末,《血戰鋼鋸嶺》面對《長城》與《羅曼蒂克消亡史》,排片被砍掉三分之二,僅剩下8%,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票房依然十分堅挺,甚至在上座率上超過了《羅曼蒂克消亡史》和《長城》。
  • <<血戰鋼鋸嶺>>帶給了我們怎樣的思考?
    談到戰爭片,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優秀的戰爭片不會美化戰場,不會粉飾死亡,不會矮化敵人,不會無視常識,最重要的,不會宣揚戰爭.今天就讓我們看看二戰時期電影<<血戰鋼鋸嶺>>在集訓時,戴斯蒙德作為一個軍醫,他長得有些瘦小,最讓教官不滿意的是,他堅決不願意碰槍,他不想殺人
  • 【薦 片】電影《血戰鋼鋸嶺》
    幾經周折,戴斯蒙德最終和戰友來到了鋼鋸嶺。槍林彈雨,轉瞬之間無數人應聲倒地。在信仰和信念的支持下,戴斯蒙德僅憑一己之力拯救了數十條瀕死的生命……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影評:《血戰鋼鋸嶺》的真正戰場,並不在鋼鋸嶺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人踴躍應徵入伍。
  • 為什麼《血戰鋼鋸嶺》在第二周末能再次逆襲
    一部在卡司,題材,受眾等各個方面都不佔優勢的影片,原本是很難有任何機會爆發的,但越是這樣,越能彰顯出《血戰鋼鋸嶺》如今成績的可貴。憑藉過硬的質量和病毒似擴散的口碑,《血戰鋼鋸嶺》在次周末上演反超好戲12月16日,因為《長城》與《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大規模開畫,《血戰鋼鋸嶺》的排片被壓縮至僅僅7.84%,不及《羅曼蒂克消亡史》三分之一,但僅僅兩日的時間,兩者的票房處境再次易位而處。《鋼鋸嶺》在這一過程中逆襲的原因,是我們需要重點分析的。
  • 電影《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12月8日全國正式上映導演梅爾·吉勃遜《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        自11月4日北美公映以來,這部講述二戰真實故事的影片就刷新了媒體、影評人對「奧斯卡最佳導演梅爾·吉勃遜、「蜘蛛俠」安德魯·加菲爾德、「阿凡達」薩姆·沃辛頓、「精靈王」雨果·維文等一票好萊塢巨星,共同成就了這部即將載入電影史冊的戰爭巨製———《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繼《拯救大兵瑞恩》後最震撼的戰爭場面」        《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二戰英雄戴斯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