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度嫌疑人》讓人看到罪與罰的第三種聲音

2021-01-09 大聰看電影

這一次的《第三度嫌疑人》,雖然是懸疑探案類型,但在大聰眼裡影片依然很「是枝裕和」。

縱觀是枝裕和以前的作品,電影的核心視角幾乎放在家庭,格局雖小,但細膩而沉重,緩緩講述人與人之間內心的那根脆弱和堅韌的紐帶。

是枝裕和拿手題材是家庭劇,但家庭倫理劇很難拍好,因為家庭是每個人熟悉的組成部分,因為熟悉,所以沒辦法放進一點虛假的調料。

很多人對電影打低分,是因為抱著精彩刺激的犯罪類型片情緒去看的。

但換來的結果卻是節奏慢到如靜止,大量瑣碎對白你來我往,簡潔反覆的人物鏡頭,這種敘事方式,顯然有些觀眾很不習慣甚至昏昏欲睡。

所以如果大家想要在影片看到燒腦劇情,懸疑巨坑,緊張刺激的調度畫面,恐怕《第三度嫌疑人》會讓你大失所望。

影片講述山田雅志飾演的重盛律師,接了一宗殺人案件,作為殺人犯的辯護律師,他要為供認不諱的殺人犯減輕罪行,能做到最好的判決,就是從死刑減到無期。

這位殺人犯三隅之前就有犯罪前科,巧合的是,當年幫三隅減刑的辯護律師,正是重盛的父親。

重盛起初對案件只是公事公辦,但經過好幾次監獄探訪的對談,重盛發現案件的諸多疑點,從而把案件提升到了一個詭譎的氣氛。

影片故事主線圍繞著案件「真相」,真相是什麼,在檢察官眼裡,證據就是真相,在辯護律師眼裡,真相遊走在情理和法理之間。

真相或許在每個人的視角,都有不一樣的版本。

就如影片中檢察官說到:「要直面真相」,而重盛聽完後輕蔑的笑了起來。

隨著劇情的發展,這起兇殺案也陷入了羅生門,在重盛的不斷深入調查,線索開始呈網狀式展開,讓人有些理不清頭緒。

更讓人弔詭的是,殺人犯三隅最後推翻自己所有證詞,聲稱自己並沒有殺人,那種堅定的眼神,讓影片所謂的真相,一下子懸在了空中。

這也讓辯護律師三隅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不得不重新思考辯護的策略。

一連串的疑點一直到影片結束也沒有得到答案,似乎是枝裕和也沒有要交代清楚的意思。

在導演的訪談中,是枝裕和就對觀眾表示過歉意,抱歉把影片的兇手是誰沒有交代清楚,但就對真兇是誰的線索也沒體現到位,導致影片硬傷的地方不少。

或許是枝裕和本身拍攝這部電影的動機,並不在於要把案件劇情細思縝密的描述清楚。

枝裕和的強項在於,他不管拿到什麼故事,都用那一貫靜默的用第三上帝視角,溫婉細膩的剝開人與人之間的內心世界。

《第三嫌疑人》的「三」,就有言外之意的意思。

整部影片都仿佛游離在案件本身,外殼是懸疑探案,實則為是枝裕和想借用這個外殼,挖掘出他最擅長的關於家庭,人性,社會制度的探討。

原本影片中堅定有犯罪的三隅,在導演光影鏡面寓意表達,以及富有詩意的對白中,觀眾漸漸開始模糊了「兇手」和「被害者」之間的關係,也漸漸模糊了法律和真相之間的關係,轉而去思考「有些人是否出生就該死」的原罪議題。

透過是枝裕和多個富含寓意的玻璃折射畫面,讓觀眾一次次墜入真實的謊言謎團,到底真正兇手是誰,是三隅,是咲江,是死者妻子,還是另有他人。

伴隨著「第一次殺人」,「第二次殺人」,到了最後的「第三次殺人」,是枝裕和用了一個夢境的影像方式,來表達對殺人真兇的人物轉移,三隅和咲江,似乎對死者的死,都有不可逃脫的關係。

而在影片最後,重盛在走出法院的時,也意味深長的在他自己臉上擦了一下,和前面三隅和咲江擦去臉上血跡動作一致,這也暗示著死者的死,不管是加害者,關聯者,制裁者,在這樁命案上,都有逃不開的責任。

死者的死,在劇情的抽絲剝繭中,真相慢慢浮出水面但又看不清晰,而看似公平正義的法律和法庭,在這麼複雜的事件中又變得如此諷刺和荒謬。

在此不得不誇讚福山雅治和役所廣司兩人的對手戲,在如此固定狹小的場景調度下,在幾乎都是特寫的鏡頭語言下,兩人之間的表演,從開始的波瀾不驚,到最後情緒的爆發張力,都讓人看得很過癮。

役所廣司飾演的三隅,起初冷峻謙和的情緒,讓人捉摸不透他心靈隱藏的秘密,但他每一次說的證詞,都讓人沒有懷疑的動機,感覺他一直都是真情實意在和辯護律師傾訴。

但到了後階段大反轉改證詞,三隅用他那堅定的眼神,激動說出「是否相信我」那句話時,又再一次讓人真心實意去相信他是冤枉的。

通過整部電影的刻畫,最後的三隅形象,讓觀眾難以分清他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他到底是人間的正義還是一具冷血的行屍走肉。

福山雅治已經是和是枝裕和二度合作,這一次飾演的重盛,多少能找到上一部《如父如子》的親情原罪。

在《第三度嫌疑人》裡,重盛對女兒和家庭的力不從心,對案件本身不理性的著迷,把一名亦正亦邪的複雜辯護律師,飾演得有血有肉。

影片中的故事支線,講述到了重盛和女兒之間親密而疏遠的關係,也提到了三隅和女兒之間的愛與恨,死者和女兒之間不可告人的秘密等。

這三段父與女的關係,也側面構成了一組現代人際親情之間殘酷而陰暗的畫像。

《第三度嫌疑人》也再一次證明,在是枝裕和的作品中,不會有窮兇極惡的壞人,也不會有毫無私心的正義好人,他的所有電影,都會把人生絕大都說的灰色地帶呈現給觀眾,讓觀眾自己去做判斷。

關注《大聰看電影》,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相關焦點

  • 《第三度嫌疑人》:三層抽打的靈魂,三度反轉的面目
    是枝裕和的新作《第三度嫌疑人》近日在國內公映,作為其轉型之作,該片在日本獲得了第4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在內的六項主要獎項。作為懸疑片,《第三度嫌疑人》基調偏冷,確非是枝裕和固有的套路,但影片仍舊關涉了是枝裕和一貫關注的死亡、家庭、親情等主題。從敘事上看,《第三度嫌疑人》與 《羅生門》、《卡拉馬佐夫兄弟》一樣導向了不可知。
  • 是枝裕和式懸疑片丨罪與罰之外的第三種聲音
    兇手作為結果,犯罪手法則是讓觀眾/讀者能夠感受到真實感,動機則可說是最扣人心弦的精華所在了,得有一個足夠份量、能夠解釋的理由,去說服所有人,加害人為何有「資格」或「勇氣」奪走被害者的生命。《第三度嫌疑人》裡不斷遊走在殺人的合理性,有沒有罪有應得、死不足惜的被害人?有沒有情有可原、替天行道的加害人?有沒有看似置身事外,實際上卻成為最大利益者的關係人?
  • 網友解讀《第三度嫌疑人》 死刑是第三度兇手
    由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福山雅治、役所廣司、廣瀨鈴主演的心理懸疑片《第三度嫌疑人》正在全國藝術聯盟院線熱映,越來越多看過的影迷給與了這片高度評價,並稱相比《海街日記》《如父如子》等過往的是枝裕和作品,《第三度嫌疑人》的立意與表達更有嚼勁
  • 網友解讀《第三度嫌疑人》 死刑是第三度兇手?
    《如父如子》等過往的是枝裕和作品,《第三度嫌疑人》的立意與表達更有嚼勁。是枝裕和多年來佳作不斷,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頻頻獲獎,在內地影迷中也有極高知名度,此次《第三度嫌疑人》是他的作品首次在內地影院公映,非常難得。《第三度嫌疑人》從對一起看似事實確鑿的謀殺案的辯護生發開來,在懸疑外衣包裹下,被隱藏的不僅有羅生門式的真相,更有對人性社會問題的拷問,回味無窮。影片自3月30日上映以來吸引越來越多影迷前往影院觀看,並在各大評論平臺「打call」。
  • 第41屆日影奧斯卡獲獎名單 第三度嫌疑人領跑
    是枝裕和作品《第三度嫌疑人》獲得包括最佳作品、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及多項技術類獎項,成為最大贏家;在演員獎項方面,菅田將暉、蒼井優、役所廣司均以明顯優勢橫掃頒獎季,而此前大熱的田中麗奈由於未收穫提名,最佳女配角由廣瀨鈴一舉拿下,成為今晚一大看點!另外,湯淺政明的作品《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稍顯意外地榮獲最佳動畫作品。
  • 《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的真相、瑣碎與迷失
    去年9月初,是枝裕和的這部新作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電影放映後,業內、媒體和觀眾對電影的評價呈兩極分化態勢,可以說,《第三度嫌疑人》是繼《空氣人偶》之後,是枝裕和最富爭議的作品。電影《第三度嫌疑人》劇照多數爭議源於電影題材。
  • 【TMT】披著殺人案的懸疑外衣《第三度嫌疑人》
    3月31日三月的最後一天TMT迎來了第三講最新犯罪懸疑電影《第三度嫌疑人
  • 「第三度嫌疑人」是如何三度殺人的?
    終於看完了《第三度嫌疑人》。
  • 《第三度嫌疑人》:兩個多小時的法學課
    相比《如父如子》《海街日記》《比海更深》等片,《第三度嫌疑人》的確不太「是枝裕和」,但卻一如既往的「十分日本」。《第三度嫌疑人》中國版海報和友人開玩笑說,看是枝導演的《第三度嫌疑人》,有如上了堂兩個多小時的法學原理課,這堂課裡包含了「法的定義」、「法律程序」以及「死刑的適用」等。
  • 電影資源丨《第三度嫌疑人》
    《第三度嫌疑人》導演——
  • 《第三度嫌疑人》|影向標
    《第三度嫌疑人》得分6.9分 1.鄭秉泓9分
  • 是枝裕和談《第三度嫌疑人》
    作者:Ali Chappell譯者:朱溥儀來源:ComingSoon.net身兼作家、製片人、剪輯師等多項身份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無人知曉》《步履不停》)帶著他最新講述訴訟案件的影片《第三度嫌疑人《第三度嫌疑人》圍繞有兩次犯罪前科的殺人犯三隅(役所廣司)展開故事,他因為被指控謀殺了前老闆而再度接受審訊。《第三度嫌疑人》(2017)然而在審問的過程中,他的供詞不斷變化,他的律師重盛(福山雅治)開始懷疑他在撒謊。是枝裕和抽空與我們討論了他片中表現出的對日本政府及司法系統的看法。
  • 《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的善惡實驗
    《第三度嫌疑人》導演:是枝裕和主演:福山雅治、役所廣司、廣瀨鈴類型:劇情 / 懸疑 / 犯罪這是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首部在內地公映的作品。2017年,是枝裕和導演一改風格,導演了這部懸疑片《第三度嫌疑人》。電影保留了是枝裕和式的簡約克制風格,導演駕輕就熟的家庭倫理被用作了全片的引子,不同於一般懸疑片緊張驚險的情節,導演用大量的法律程序與對白推動了故事的發展,延伸出來的法理、信任、人性等多方面主題,讓這部電影有了更多的寓意。
  • 《第三度嫌疑人》:沒有真相的真相
    文/夢裡詩書如果單將《第三度嫌疑人》作為一部犯罪懸疑片來看,其無視邏輯的展開不得不說是極為糟糕的,但身為導演的是枝裕和只是為電影假借了一件懸疑的外衣,伴隨著劇情三度反轉,越發耐人尋味的內核,在法律與人性關係的探討中對社會現實的寫照,逐漸被模糊的真相反而打破了電影本自懸疑的格局。
  • 第三度嫌疑人為何有兩極化評價 你會愛「陌生」的是枝裕和嗎
    ­  但《第三度嫌疑人》讓我們看到一個「陌生」的是枝裕和。以往俯身於生活瑣碎裡採擷情感的「治療師」,這次悄然將鏡頭對準了殘酷冷峻的兇殺案。面對口碑兩極化,是枝裕和的回應是,「兩極化的聲音至少好過平庸。」­  「世界自有其意義,導演的任務是去發現。」是枝裕和在隨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寫過這樣的一句話。也可能正是想去發現更多面孔,才有了這部「陌生」的《第三度嫌疑人》。
  • 《第三度嫌疑人》在懸疑推理中,探討人性中的黑暗與溫情
    《第三度嫌疑人》由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福山雅治、廣瀨鈴、役所廣司主演。是枝裕和在《第三度嫌疑人》創作過程中,大膽跳出「舒適區」,嘗試以更為類型化的敘事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於家庭、關於人性與社會倫理的溫情故事。
  • 《第三度嫌疑人》除了懸疑還有反思 導演不介意口碑分化
    原標題:《第三度嫌疑人》 除了懸疑,還有反思 前晚,影片在廣州舉行超前點映,《第三度嫌疑人》突破了以往是枝裕和聚焦於家庭的電影風格,他用一個懸疑故事來呈現他對平等、正義、人性等等的探尋。   不是嚴格意義的懸疑電影   《第三度嫌疑人》講述福山雅治飾演的律師重盛,為役所廣司飾演的兇殺案嫌疑犯三隅辯護,可三隅每次的口供都不一樣,重盛開始懷疑他並非真兇。
  • 董子健力薦《第三度嫌疑人》:你相信哪一個真相?
    今日起,心理懸疑片《第三度嫌疑人》將在全國藝聯200個城市1208家影院全面上映,這是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代表作《如父如子》《海街日記》)的作品首次登陸中國內地銀幕,用影迷的話來形容:「這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
  • 專訪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是一部法庭心理片
    而這一次,是枝裕和的新作《第三度嫌疑人》好像在內容上打破了他以往的傳統,看過的人在網絡上表達了失望,仿佛這個屈服於類型片的是枝裕和違背了他以往文藝的品性。但是,電影資料館的一票難求仿佛驗證了是枝裕和的價值,而他本人對於所有的質疑,也在採訪中做出了一些回應。
  • 《第三度嫌疑人》雙男主飈演技 拷問法律與人性
    《第三度嫌疑人》雙男主飈演技 拷問法律與人性 共7張 1905電影網訊 即將於3月30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的《第三度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