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是一部法庭心理片

2021-02-20 電影雜誌 MOVIE

《第三度嫌疑人》劇照

是枝裕和曾被稱為日本當代唯一的大師,這個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高材生,在1995年用一部《幻之光》直接闖進威尼斯電影節,那年他33歲,已經在電視臺做了多年紀錄片導演。

 這之後,是枝裕和的名字逐漸在世界電影界響了起來,《下一站,天國》、《無人知曉》、《花之武者》、《步履不停》、《奇蹟》、《如父如子》、《海街日記》,這些電影不但為他帶來了六座世界電影節的獎盃,也讓是枝裕和這個名字,逐漸成為了「日本電影」的代言之一。

是枝裕和現場採訪照

家庭題材,仿佛永遠是是枝裕和最為關心的話題,無論是討論生或死,他的電影中的那些固定機位或緩慢移動的長鏡頭,既充滿克制又蘊含著深情地去娓娓道來著他想與世界進行的對話。《電影文學》曾經有一篇文章這樣評價,「(是枝裕和)常以一種看似中立的態度來表現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物件……觀眾又能感受到這些物件中包含了某種意味或美感」。

而這一次,是枝裕和的新作《第三度嫌疑人》好像在內容上打破了他以往的傳統,看過的人在網絡上表達了失望,仿佛這個屈服於類型片的是枝裕和違背了他以往文藝的品性。但是,電影資料館的一票難求仿佛驗證了是枝裕和的價值,而他本人對於所有的質疑,也在採訪中做出了一些回應。

 

《第三度嫌疑人》劇照

《電影》:《第三度嫌疑人》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於什麼?

是枝裕和:確實有一個類似的案件,2009年,也就是八年前,有一個人進過兩次監獄,第一次為了搶錢去殺人而進監獄,第二次的殺人是為了保護和守護某個人。我從這個案件中得到了一些靈感。另外,之前在拍《如父如子》的時候,有跟一位律師打過交道,從和他的交往和聊天中,律師表達了一個想法,法庭這個場所,並不是探求事實真相的地方,只不過是審判人的場所,這跟大眾的認知是相悖的,大眾會認為法庭是伸張正義探求真相的地方,但事實上很多律師並不這麼認為。這個靈感讓我想做一個類似故事。我把真實的案件和律師的觀點整合了起來,就做成了這樣的一部電影。

 

《第三度嫌疑人》劇照

《電影》:同時作為這部電影的編劇,你是怎麼做的劇本結構?

是枝裕和:在我開始創作劇本之前,就找了專業律師介入,我向律師們做了很多的調研,我找了真實生活中的律師和檢察官,請他們模擬在真實案件中,犯人和律師的來往溝通的過程、法庭上真是審判的場景。在模擬的過程中汲取靈感,一邊模擬一邊創作劇本,最終完成了劇本。

如果是比較大眾和普通的罪案片和推理片,普遍的故事模式是一開始是一個謎,再慢慢探求真相至真相大白。但這次在我用了一種反過來的構想,一開始讓觀眾看到一個,可能是很明顯的事實,隨著故事的進展,事實會變得越來越模糊。這是我最初的整體構想,通過請律師和實際調查採訪得到靈感,去充實劇本,最終完成了劇本。而故事也不是到最後真相大白,反而是墮入了黑暗。

 

《第三度嫌疑人》劇照

《電影》:你是如何決定用誰的視角去創作劇本呢?

是枝裕和:迄今為止,在我創作劇本的時候一直是一邊寫一邊思考到底要讓哪個角色來做主角,誰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最終才會確認誰是主角。這部電影因為殺人犯的角色,他的內心是沒有辦法讓人理解的,這是個難以捉摸而內心不確實的人物,相對而言很難把他作為主人公。所以我就反過來,以福山雅治所飾演的律師作為主人公,來面對這樣一個無法捉摸的殺人犯的存在時,律師自身是如何面對的過程,自然而然福山雅治的律師角色就成為了劇本中的視角。

《電影》:您曾經談到經常在片場對自己的劇本進行即興刪改,這次拍攝有這樣的經歷麼?

是枝裕和:當然,因為這部電影的法律用語特別多,太多專業名詞了。一開始我也想寫好一個可以直接拍攝的劇本,但一到拍攝就又變成像以往一樣的狀態了,在拍攝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新的靈感,比如役所廣司飾演的殺人犯在表演的時候即興的反應會給我新的靈感,我就會想,哇,也許把劇本這樣改會更好。於是,就變成了每天拍攝,每天改劇本的不斷變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其實是最有趣的。

 

《第三度嫌疑人》劇照

《電影》:網上有評論稱作為一部懸疑片,《第三度嫌疑人》缺乏敘事阻力,你會怎麼回應?

是枝裕和:我認為這肯定是不好的評價了。你所說的「敘事阻力」可能是強推理的過程,但我這樣想,完美的推理作品有很多,從頭到尾抽絲剝繭完成推理。但這次我的構想,並不是要做一個推理的故事,而是反過來,描寫一個律師,面對一個完全無法捉摸的殺人犯,去感受他時產生的困惑。

這是一個關於律師想去尋求真相,但因為客觀的原因最終沒有成功,殺人犯被判處了死刑,律師感受到自身的後悔的故事。我並不想去做一個像《神探伽利略》的故事裡,一個天才的偵探利用自己的才能去追尋真相的故事。我的這部電影更加黑暗。

 

《電影》:所以這並不是一部懸疑片,而是一部法庭罪案片麼?

是枝裕和:這是一部法庭心理片。

 

《第三度嫌疑人》劇照

《電影》:有沒有在拍攝過程中借鑑經典電影呢?比如《控方證人》?

是枝裕和: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和其他經典法庭片,比如《十二怒漢》。這些電影都非常精彩,但是我這次並沒有把這些經典作為直接參考的對象,因為我在採訪很多律師的過程中,普遍得到的回饋是,日本的法庭其實是很無聊的,並沒有像我們看到的好萊塢經典法庭戲一樣,有各種各樣的變化,甚至在最後忽然出現大轉折而真相大白,這在日本是完全沒有的。日本的法庭制度是,控方提出證據,辯護方提出反駁證據,而控方和辯護方會事先提出各種證據,做好調整,所以開庭前就知道結果了。但是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又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因為日本的法庭這種,一開始就已經知道結果的方式,來審判一個犯人,與傳統的我們看到的精彩的法庭戲是不一樣。而真實的法庭是怎樣的,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呢。

 

最後po一張小編和是枝裕和的合影

《電影》:曾經在《有如走路的速度》這本書中,導演談到,電影應是與世界對話,而非自我表達,那麼這次想要通過《第三度嫌疑人》來探討什麼呢?

是枝裕和:確實,我仍然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堅持我一直以來的觀念,當然,自我表達這樣的作品也很好,但是我認為,攝影機並不是來表現自身的道具,攝影機是用來面對世界的,去拍一個應該要拍的東西,去把那些隱藏的東西表現出來。相比攝影機,小說卻是更私人性質的東西,更適合自我表達,而電影應該面向世界,攝影機則應該用來與世界對話。而這部《第三度嫌疑人》中,我希望這次以殺人事件為主題的電影,來表達大家以為自己手上握有的真實,實際上是很曖昧的,我希望通過主人公,也把這種不安感傳遞給觀眾。

相關焦點

  • 《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的善惡實驗
    《第三度嫌疑人》導演:是枝裕和主演:福山雅治、役所廣司、廣瀨鈴類型:劇情 / 懸疑 / 犯罪這是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首部在內地公映的作品。是枝裕和導演以擅長人物關係處理、情感細膩著稱,你也許並不熟悉這個名字,但可能看過《比海更深》、《如父如子》、《步履不停》等。2017年,是枝裕和導演一改風格,導演了這部懸疑片《第三度嫌疑人》。
  • 是枝裕和談《第三度嫌疑人》
    (《無人知曉》《步履不停》)帶著他最新講述訴訟案件的影片《第三度嫌疑人》回歸大眾視野。《第三度嫌疑人》圍繞有兩次犯罪前科的殺人犯三隅(役所廣司)展開故事,他因為被指控謀殺了前老闆而再度接受審訊。《第三度嫌疑人》(2017)然而在審問的過程中,他的供詞不斷變化,他的律師重盛(福山雅治)開始懷疑他在撒謊。是枝裕和抽空與我們討論了他片中表現出的對日本政府及司法系統的看法。
  • 電影預告 |《第三度嫌疑人》逃不過的死刑 找不到的動機
    影片:《第三度嫌疑人》2D影片片長:125分鐘
  • 《第三度嫌疑人》究竟故事在講什麼 導演枝裕和背景資料揭秘
    ­   由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心理懸疑電影《第三度嫌疑人》今天正式在全國藝術聯盟影院公映,這也是是枝裕和的電影首次在中國內地公映。前晚,影片在廣州舉行超前點映,《第三度嫌疑人》突破了以往是枝裕和聚焦於家庭的電影風格,他用一個懸疑故事來呈現他對平等、正義、人性等等的探尋。
  • "第三度嫌疑人"上映:從是枝裕和電影窺日本文化
    是枝裕和與役所廣司又因曾擔任紀錄片導演,所以他的作品有著強烈鮮明的紀實風格和克制隱忍的語言特點。欣賞他的作品能夠感受到一股穿透人心的震撼。是的,他就是日本電影新浪潮的傑出代表是枝裕和。作為一位地道的日本本土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也都深深的印上了日本民族、社會、文化的烙印。現在就讓我們通過他的鏡頭來一窺日本傳統文化吧。日本人的生死哲學死亡是是枝裕和電影中經常表現的主題。
  • 史航連發3條微博打CALL電影《第三度嫌疑人》
    監視器前的是枝裕和其中,包括了我們所熟知的《海街日記》《無人知曉》《如父如子》《比海更深》《步履不停》……但是他的這些電影,從來沒在內地的大銀幕公映過,如今他的這部「懸疑」色彩的《第三度嫌疑人》搭乘藝聯的專車首次在內地上映,對於影迷及喜歡他的文青們來說,是一件值得激動的事情,畢竟這是在電影院看是枝裕和的電影啊。
  • 《第三度嫌疑人》看懂了嗎?導演親自為你解謎
    是枝裕和導演的影片《第三度嫌疑人》已於3月30日在全國藝術聯盟正式上映。
  • 《第三度嫌疑人》| 是枝裕和的「殺人容器」
    在《第三度嫌疑人》中,「重複」構成了影片的節奏:律師重盛與嫌犯三隅,兩個出生於北海道,對女兒有著愧疚,都愛吃花生醬的中年男子,是對立的人物重複。影片中,三對有「裂痕」的父女關係:重盛因為工作疏於照顧女兒、三隅因為犯罪被女兒詛咒、咲江則被生父性侵。三對重複的人物關係,因咲江而凝聚在一起。影片中的「三次」殺人,有相似也有變化,三隅兩次犯案手段一致,但一次是原罪,另一次卻是救贖。
  • 網友解讀《第三度嫌疑人》 死刑是第三度兇手
    由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福山雅治、役所廣司、廣瀨鈴主演的心理懸疑片《第三度嫌疑人》正在全國藝術聯盟院線熱映,越來越多看過的影迷給與了這片高度評價,並稱相比《海街日記》《如父如子》等過往的是枝裕和作品,《第三度嫌疑人》的立意與表達更有嚼勁
  • 拷問法律和人性,是枝裕和懸疑新作《第三度嫌疑人》有何不一樣?
    近期上映的電影《第三度嫌疑人》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講述的是一個律師為一位嫌疑人辯護的故事。影片上映之後,是枝裕和導演和這部電影遭遇到了一些類似於「故事不清晰」、「導演不適合把控懸疑題材」等質疑。
  • 是枝裕和電影首次在內地上映,《第三度嫌疑人》又將靠內容逆襲取勝?
    ,這一次,是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第三度嫌疑人》。 在內地,是枝裕和擁有巨大的簇擁,是影迷為數不多受到追捧的日本導演,但他的作品始終未能在內地大銀幕呈現,成為一個遺憾。然而此次的新作《第三度嫌疑人》則乘著全國藝聯的專車引進內地市場,成為是枝裕和首部登陸內地的影片,想必他的粉絲肯定會為之欣喜。不少影迷在網上紛紛表示: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事情。
  • 《第三度嫌疑人》雙男主飈演技 拷問法律與人性
    共7張 1905電影網訊 即將於3月30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的《第三度嫌疑人該片由日本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執導,這是是枝裕和首部在內地公映的作品,是全國藝聯在《海邊的曼徹斯特》、《尼斯:瘋狂的心》、《三塊廣告牌》之後第四部與影迷們見面的專線放映外國影片。 《第三度嫌疑人》日語原名《三度目の殺人》,意為第三次的殺人犯罪,講述律師重盛(福山雅治 飾)為有犯罪前科的殺人犯三隅(役所廣司 飾)辯護。
  • 《第三度嫌疑人》 是枝裕和電影首度內地公映!
    由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第三度嫌疑人》將於3月30日起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這也是是枝裕和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內地公映。影片今日曝光首款中文預告,撲朔迷離的劇情揭開冰山一角,冷峻而富於張力的敘事展露無遺。
  • 是枝裕和懸疑佳作第三度嫌疑人,探討複雜的人性,結局發人深省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無疑是一部經典佳作,提到是枝裕和大家都會想到的就是家庭和親情,因為這是他本人最擅長拍的東西,但是看到這部電影的片名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了另外的幾個關鍵詞,一個是『日式本格推理』一個是關於謊言與真相的探究,還有關於人性的解讀,懸疑的外殼包裹之下,導演用『謊言』拼湊出了一重又一重迷霧
  • 網友解讀《第三度嫌疑人》 死刑是第三度兇手?
    《如父如子》等過往的是枝裕和作品,《第三度嫌疑人》的立意與表達更有嚼勁。是枝裕和特別擅長表現家庭、情感和人性有關的題材,表現手法細膩、剖析思辨深刻,往往在不動聲色間給觀眾帶來深度震動,「於無聲處聽驚雷」。是枝裕和多年來佳作不斷,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頻頻獲獎,在內地影迷中也有極高知名度,此次《第三度嫌疑人》是他的作品首次在內地影院公映,非常難得。
  • 《第三度嫌疑人》告訴你真相不再重要!
    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前,是枝裕和導演就致歉說:「電影比較含糊,也沒說清楚真相是什麼,抱歉了。」的確,是枝裕和的電影幾乎都是以家庭劇為主的,從《幻之光》到《下一站,天國》再到《距離》和《無人知曉》等等,從這些影片不難看出他的風格基本上都是紀錄片的調調。
  • 影視中的法與心理|《第三度嫌疑人》
    《第三度嫌疑人》的落點具有社會性,質疑日本司法體制缺乏反省,表現法理和情理的糾結、社會偏見的一葉障目,但都只是點到為止。於是影片就更像是是枝裕和的一場內心戲,他以細膩之心捕捉到了人們對待真相的態度,一面求知若渴,一面又敬而遠之。有殺人前科的犯人三隅再次身陷一樁謀殺案,向來堅信「法律策略就是真理」的律師重盛接下了這個案子,並力爭要讓他免於死刑。
  • 《第三度嫌疑人》是一部打著推理懸疑外衣的家庭倫理電影!
    其中,首當其衝的南哥要推薦是枝裕和。2017年是枝裕和的一部電影讓他獲得了很多負面評價,類似「走下神壇」「撲街」「拍的像坨X」等等。這部電影就是《第三度嫌疑人》。這就很奇怪了,且不說是枝裕和一貫發揮穩定,拍出的電影在豆瓣評分幾乎很少掉出過8分,《第三度嫌疑人》在2017年在威尼斯電影節和亞洲電影大獎中可是都拿到了主競賽單元和最佳影片的提名的,而且在第4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裡獲得了最佳影片。難道說,這些國際電影節的專業評委和影評人們,集體被豬油蒙了眼?南哥十分不信邪,決定親自看一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 《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的真相、瑣碎與迷失
    新片《第三度嫌疑人》超出了是枝裕和以往的家庭題材範疇,但在這部犯罪懸疑片裡,導演所關注的依然是有關家庭、人性和命運的議題。幾年前,在看過《聶隱娘》後,是枝裕和曾表達過類似的意願:他希望像自己仰慕的侯孝賢導演一樣,走出個人記憶和創作上的舒適區,探索更豐富的題材和美學形式。《第三度嫌疑人》或許就是他在這條路上走出的第一步。
  • 電影資源丨《第三度嫌疑人》
    也就是說,是枝裕和習慣性創造——創傷後共同體不過這次的《第三度嫌疑人》分數只有6.7,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第三度嫌疑人》這部電影就很是枝裕和,不同於以往的推理片,這部電影更多的是列出一堆真相,從而挖掘人性,表象是懸疑,本質還是裕和系的人性探索,有點類似於《三塊廣告牌》,包裹著一個尋找真兇的外衣,但實際上探討的是人性和倫理。案子本身並不是關鍵,而在尋找過程中各種道德的碰撞,才是這部電影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