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映的電影《第三度嫌疑人》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講述的是一個律師為一位嫌疑人辯護的故事。
影片上映之後,是枝裕和導演和這部電影遭遇到了一些類似於「故事不清晰」、「導演不適合把控懸疑題材」等質疑。儘管不同的觀眾看電影會有不同的感受,但因為一部帶有嘗試意味的作品就質疑是枝裕和導演的水準,未免還是有些狹隘了。
實際上,《第三度嫌疑人》算得上是是枝裕和首次執導懸疑題材的電影,它有懸疑電影那種疑竇重重的味道,也有是枝裕和慣常的平淡與細膩。
在是枝裕和以往的電影作品裡,無論是《步履不停》、《如父如子》,還是《海街日記》、《比海更深》,都可以看到他對生活的細膩觀察與表現。他的電影看上去平淡庸常,看完則回味雋永,意味深長。
平靜、細膩、溫和,這成了是枝裕和鮮明的風格。他把這種風格延續到了《第三度嫌疑人》裡,即使是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也還是能體會到那種緩慢的、平靜的溫和味道。
可也正是因為這種風格的融入,令影片看起來不像常見的懸疑電影那樣緊張和扣人心弦,少了大部分觀眾印象中那種懸疑片的味道。此外,因為片中「嫌疑人」的數次翻供,讓一些觀眾覺得影片的故事講得「不清晰」。
該片節奏緩慢,情節平淡,需要沉下心去看,才會發現,是枝裕和的懸疑電影並不是要通過情節來扣人心弦,而是通過對「真相」的多次表述,來探討立場與法律的關係,反映人性的多樣性。
役所廣司飾演的「嫌疑犯」三隅高司數次「翻供」,引出多種真相的可能。而廣瀨鈴飾演的女孩咲江說出的線索,則折射了另一種看待真相的角度。
最終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三隅的犯罪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女孩?影片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卻留出了讓觀眾思考的空間。福山雅治的表現中規中矩,役所廣司則奉獻了精彩的演技,廣瀨鈴依舊很驚豔。
《第三度嫌疑人》和其他懸疑電影相比,可能少了那種暢快觀感,也少了那種「燒腦體驗」,但裡頭對法律、人性的探討並不失深刻。是枝裕和的嘗試雖然在敘事與節奏方面有可提升之處,但它仍然是值得一看的。
有意思的是,片中印象最深的,居然是橋爪功那一小段的演出以及那一個三人躺在雪地上鏡頭緩緩升起的畫面——那還是挺是枝裕和的。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