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歡,請點擊上方俞快的姥姥,加關注】
先引用兩句名人名言:
「生命在於運動。」—伏爾泰
「虛弱的身體,他將永遠培養不出有活力的靈魂和智慧。」—盧梭
俞快4個半月,學翻身---使勁。^
俞快4個半月學翻身---加油。^
俞快四個半月學翻身---成功。^
俞快四個半月學翻身---飛翔。^
爬行
都說雙胞胎性格體能有差異,大於小於就是例證。
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
8個月時,大於早已滿地爬了,小於趴在那兒,一丁點也前進不得。
媽媽在距他小手十公分處,放個旺旺小饅頭引誘他。嘴饞的小於急出一身汗,也夠不著。那個可憐樣啊,,,
我心軟了,「慢慢來吧。」
女兒著了急,「嬰兒如果不會爬,會弱智的。媽媽,你知道嗎!」
「有那麼嚴重?」我一臉茫然。
讀書人就是不一樣,做什麼都先讀書。女兒把一摞子關於養育嬰兒的書擺在我的面前。必須回昆明工作了,臨走時千交代萬交代,一定要讓小於爬起來。
我清楚的知道,想當個稱職的姥姥,要明智。不能死腦筋總守著老套套。呵呵,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才是硬道理嘛。雖是套話,卻是真理!
我挑選了兩本自認為靠譜的教科書,認真閱讀。
「爬行需要大、小腦之間的密切配合,爬行能夠促進孩子大腦小腦的生長。學習爬行其實就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的一次強化訓練,對於腦的發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原來爬行對於嬰兒腦的發育起著這麼重要的作用,真怠慢不得!
小於艱難的努力地學習翻身。^
我和劉姨倆每天變著各種方法訓煉小於爬行的能力。引誘加幫助,再引誘,再幫助,,,孩子累的一身汗,大人急的一身汗。
功夫不負有心人。 半個月還是一個月?我忘了。反正我如釋負重,電話告之女兒。你的小于于也和哥哥一樣快樂的滿地爬了。
果然,接下來小於學走路學講話都沒有輸給哥哥。
可愛的兄弟倆,一歲八個月。^
左邊小於。^
輪滑
匯佳國際幼兒園,尤其重視幼兒體育。輪滑、滑冰、遊泳是必學的課程。
他們從小班開始植入輪滑課,是有理論依據的:「平衡感失調的兒童多半經常會有注意力不集中,衝動,缺乏自制力,散漫,懶惰的症狀。」
結論之一,學習輪滑可以較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平衡能力。
匯佳幼兒園的輪滑課。^
俞快天生運動機能好,學什麼都不費勁。^
大於也不示弱。
輪滑又把小於難住。
姐姐哥哥已經能在小區飛轉,小於還只敢在家扶著東西挪步子。
每次看到小於拒絕穿輪滑鞋,劉姨苦口婆心的勸說時,我趕緊領著那兩個娃下樓,以迴避來擺脫心中的糾結與不忍。
多虧劉姨的耐心,她堅決的扶著小於一步一挪的在小區的院子裡慢慢的轉。
為了鼓勵小於,劉姨乾脆自己也買雙滑輪鞋,學!
不知熬了多久,終於有一天,小於腳蹬輪滑鞋,甩開劉姨這根拐杖,呼喊著追趕著哥哥姐姐,,,
小於又一次突破自我。
三個孩子呼呼的飛轉,成了小區的一道風景。
小於學習輪滑。^
接下來,奇蹟發生。可能個高腿長,可能通過輪滑較好的提升了平衡能力,小於毫不費勁就學會騎兩輪自行車。第一次,在運動方面超越哥哥。騎自行車成了小於最喜愛最驕傲的運動。
自信在一次又一次的成長中建立。
看到孩子們成功跨出的每一步,除了喜悅還有感悟:步步都離不開大人的堅持所產生的推動力。
孩子們學會了輪滑,再學習滑冰滑雪就容易多了。
為了帶領三條魚兒,從小運動白痴的女兒,(由於有一個運動知識白痴的媽媽導致。那時的我,哪裡知道體育運動對孩子心智發育的重要性。)在36歲運動高齡期,學會了滑冰、滑雪。滑雪已經能上高級道!真為她捏把汗。
孩子們和媽媽一起運動,通過周身散發出來的那種內心的愉悅與自信,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
遊泳
我的父親喜歡遊泳,他認為「遊泳是一項救命的運動。」 這是父親的原話。
我7歲時暑假,爸爸帶著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到鼓浪嶼住上一個月。天天把我們扔進大海裡 ,任憑我們喝水嗆水。我們遊累了,海邊樹蔭下打撲克,實在烘烤的受不了,再鑽進大海裡瞎遊。我周身曬的烏黑油亮,水灑在皮膚上,水珠似水銀狀滑滾。
開學時,正值少體校選拔遊泳運動員的苗子,我一下子就被選中。可惜訓練不到一個月,就被我老媽拽回家。理由:「女孩子沒個女孩子的樣!」
那時代的人,對運動無知到愚昧。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是那時對運動員的普遍看法。
受父親的影響,我堅決要把大於小於等於訓練成真正的三條魚兒。
有了幼兒園學到的基礎。教練十次課俞快就由蝌蚪變成小青蛙。大於近二十次課也像模像樣。
小於又成了困難戶。
他自己越來越畏懼,教練也信心不足。
我倚老賣老放下笑臉對教練說:「我再買20節課,你要是教不會小於,你就不是一個好教練!」
每次遊泳課,小於耍賴不想去,劉姨和我連哄帶罵,胡蘿蔔加大棒。有一次媽媽在家,一著急,抄起鞋子把他打出家門。
言教不如身教。為做表率,女兒學會了多年學不會的自由式。
劉姨這隻旱鴨子,悄悄跟著小於上課,竟然也把蛙泳遊得有模有樣。
其實,用不了那麼多課時,小於就蛻變成了水中的泥鰍。
媽媽既心痛又欣慰的把小於摟在懷裡:「寶貝你非常棒,媽媽用了十年才學會蛙泳啊!」
小於學遊泳。^
小於學遊泳。^
女兒,媽媽必須檢討。你小時候沒學會遊泳,除了你的運動基因遺傳你老爸之外,最主要是由於我的放棄。
活到老了俞快的姥姥才明白:孩子們的堅持,首先在於大人的堅持,這麼一個看似簡單做起來困難的道理。
每當旅遊度假,看著孩子們和爸爸媽媽盡情的在水中嬉鬧;看著媽媽在陽傘下捧著書,三條魚兒在水中遊來遊去,那情那景,別提多讓人舒心!
兩條魚兒和他們的爸爸。^
跆拳道
當今,人們已經認識到,體育運動對兒童的身心發育、個性形成、自信心的培養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喜,教委也從重視體育只是一句空話中醒悟過來。
中關村二小的跆拳道、籃球、足球、花樣跳繩、健美操等體育社團在北京市體育節中出類拔萃。今年還組織了國內少見的橄欖球隊。
近年來,女兒走戈壁,跑半馬,帶動一家人瘋狂的跑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他們個個積極主動在學校報名參加各類自己喜歡的運動。
俞快選擇健美操和花樣跳繩。大於小於選擇跆拳道和橄欖球。
還是說說小於的故事。
進入橄欖球隊之前有個體能測驗,小於表現稍遜大於。出了門,小於兒賴在地上無名的找茬哭鬧,勸也沒用。還是當媽媽的機智,透過現象看本質,知道他是認定自己沒被選上,而出此下策。女兒趕緊拿出報名交完錢的收據。看到俞小於三個字清清楚楚躍入紙上,小於立刻釋懷。
表達方法固然不好,難得孩子內心有了積極參與、好強的心態。我心中暗喜。
對於小於,我們總是用最大的耐心對待他的自卑心理。
有那麼幾天,小於總是念叨不想去上跆拳道課,沮喪的情緒越來越明顯。輕易地答應他放棄的請求嗎?
我試著把小於的情況與教練溝通。非常感激這位情商如此高的年輕人!
以下是我與跆拳道武教練的溝通記錄:
作為家長反映孩子的問題,其實內心打著鼓呢,都怕老師教練煩。當教練回應,感謝我支持他的工作這句話時,多讓人解壓啊。
接下來,看到「我會讓他體會到運動的快樂」時,我眯著的老眼,一下子舒展開來。
好教練不僅僅教技術,還要能夠琢磨看透孩子的心理問題。
教練分析的太對了。越是這樣的孩子,自尊心越強,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哥哥,找不到成就感,因而產生自卑。
非常幸運,遇上好教練。教練兩句鼓勵,勝過家長一籮筐。
接下來的跆拳道課,小於再也沒糾結,和哥哥一道,順利考過黃帶。
其實運動不僅僅是學會一項技能,更看重的是,在運動中學會堅持,磨鍊毅力,樹立自信。
至於小於能夠把跆拳道打成幾段,並不重要。
6月4日,練習準備已久的北京市跆拳道比賽與中關村二小三小的橄欖球賽事同在一天上午開賽,不小心撞車。
大於非常糾結,兩項比賽都不甘願放棄。
小於很明確,我是橄欖球隊的主力,我必須參加橄欖球賽。哈哈哈,小於變得那麼自信,誇口自己是主力隊員!
大於證實;「小於是中鋒,沒人替代。」
橄欖球教練也告知我們:「大於小於是我們隊的不可缺的主力隊員啊!」
為滿足大於的願望,劉姨和跆拳道領隊商量,儘量安排大於先賽,隨後趕到橄欖球賽場。
不失所望,大於獲北京市體育大會跆拳道比賽銅牌!
勇敢嘗試,撿拾一份自信。
當我提出拍攝獎牌時,小傢伙認真的得意的穿上道服。
再傳喜訊,中關村二小榮獲2017北京市體育大會跆拳道比賽團體冠軍。大於又增添一份集體榮譽感!
橄欖球
此次的中關村二小超能力隊與三小龍捲風隊的橄欖球賽,第一場,經過2小時的激烈競爭,雙方獲得本賽季最高分42:48,最後一檔進攻只剩三秒,二小以一球之差失利。
拼搏中的超能力隊,左二大於。攝影/俞快^
賽場奔跑的小於。攝影/俞快^充滿自信的大於。攝影/俞快^賽場上霸氣十足的小於。攝影/俞快^
一周後,第二場開賽。二小超能力隊對戰三小雷霆隊,雙方你爭我奪、鬥志昂揚,最終以平局告終。
需要聲明,二小只有十幾個隊員,而三小有二十幾個隊員。也就是說,二小少有換人休息的機會。所以,從精神上,二小更勝一籌!
紅隊為二小超能力隊。攝影/俞快^
攝影/俞快 教練正在指導小於。攝影/俞快美麗的橄欖球。攝影/俞快^
攝影/俞快
裁判。攝影/俞快
攝影/俞快
數數三小雷霆隊有多少人! 攝影/俞快^
還值得一提,第二場比賽時,大於小於患感冒發燒沒有痊癒。但是,兄弟倆沒一個動搖。小於全場堅持沒休息。
體育活動為兒童提供了戰勝困難的機會,培養的就是這種敢於克服困難的素質與品格,樹立兒童勇敢、拼搏、堅持的態度與精神。
這正是兒童在體育運動中能夠學到的獨樹一幟的東西,而這種態度和精神正是孩子們成長所需要的基本素質。
萬事開頭難。孩子們,你們的起步初見成果。
親愛的小於,雖然你的每一步總比哥哥慢半拍,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戰勝自己,你就是勝者。姥姥和全家人都願意與你共同努力,陪伴你慢慢長大!
順帶感謝全程攝影的俞快同學。
【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