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酒駕司機,在酒駕後第二天主動去了派出所,坦白了自己酒駕的事,可問題是他強調自己酒駕並沒有傷人,反而好像是被人坑了。聽了這話,警察也很費解,趕緊去查了一下,結果發現這是一樁涉及到幾十個嫌疑人的刑事案件。江蘇省蘇州市的元和派出所,一個姓鄭的男士走進了派出所,他就是那位酒駕司機,可是對於這次酒駕鄭先生卻覺得很蹊蹺。根據鄭先生的描述,當時他接到兩個初中同學的邀約,之後就去了酒吧,推杯換盞喝得挺愉快。
很快時間就到了凌晨一點,大家也打算散了,鄭先生當時是開著自己的奧迪過去的,所以準備交個代駕,可是就在這時候,他一個叫葉某的朋友說要幫他開回去,還一把搶過車鑰匙。雖然葉某也喝了酒,但是鄭某看朋友這麼熱心也妥協了。
就這樣兩人開著車就往家的方向駛去了,可是到半路的時候,原本還挺清醒的葉某突然出狀況了,開到一把就下車去吐了。鄭先生沒辦法只能自己開車,由於是酒駕,他開得膽戰心驚,可是怕什麼來什麼,突然咣一聲,真就出事了。
鄭先生在等紅綠燈的時候,被一輛車子追尾了,要是按正常情況,肯定是後面那車負全責。可是鄭先生說,後面車上的人特別厲害,馬上就察覺出了他酒駕,上來就說要報警。就在鄭先生慌張的時候,葉某突然又清醒過來,勸鄭先生私聊,並且幫鄭先生跟對方協商。
對方一開口就要6萬,鄭先生覺得不可理喻,他想通了與其給對方這麼多錢,還不如坦然面對自己的錯誤,接受法律的懲處。可是就在鄭先生準備掏出手機報警的時候,對方沒說什麼,朋友葉某卻突然發飆了。
葉某解釋不僅鄭先生酒駕了,自己也酒駕了,萬一報警瞞不住。一看葉某這麼激動,鄭先生也不好繼續報警,正左右為難的時候,葉某把一起喝酒的另外兩朋友也叫過來了。這兩人是葛某和沈某,讓鄭先生意外的是,這兩人跟葉某觀點一致,認為不宜報警,最好私了。
鄭先生還沒同意賠錢的時候,葉某已經在幫他借錢了,鄭先生無奈只能同意私聊。最後葛某打開支付寶,轉了6萬給鄭先生,讓鄭先生轉給對方車主。事情一了,三人又拉著鄭先生去了葛某的住處,白紙黑字地寫了借條。
回到家後鄭先生越想越不對勁,三位朋友的種種舉動,背後似乎有一場陰謀。於是第二天鄭先生就來到了派出所報警,警察一聽也覺得蹊蹺,並且憑藉他們豐富的辦案經驗,果斷地去調查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追尾車輛的司機。
根據警方調查,這位司機是李某,而他的資金流水顯示,鄭某借了葛某的錢轉帳之後,他沒有拿著錢去修車,而是把錢又轉回給了葛某,顯然這個李某和葛某是夥的。最後警察調查發現,當晚跟鄭某喝酒的所有朋友,全都參與其中了。
在查明案情之後,警方很快對四位嫌疑人採取的強制措施。在看守所裡,葉某和沈某都承認,其實最初偶遇老同學鄭先生之後,他們確實就動了歪心思,因為鄭先生的車子很好,所以認為他很有錢,想要在他身上撈一筆。
查明這一切之後,司法機關認為,葛某葉某以及沈某等人的這種行為,已經構成了敲詐勒索罪。最後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葛某,沈某等多名被告,十二年至十一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結果大快人心,嫌疑人罪有應得,但是在申斥他們的同時,我們或許也要生出一份警醒。老話說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就算是朋友,在信任的同時,也得注意保護自己。當朋友的行為逾越了法律的底線時,當朋友要拉著你一塊逾越法律的底線時,就得打個問號,這樣的人真的是朋友嗎?更重要的是要堅守自己的原則,絕不要有任何的違法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