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它包含三層意思: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獻襪履
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鞋襪。
三國時魏國曹植在《冬至獻襪履表》中言:「亞歲迎祥,履長納慶。」
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載:「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靴。」
後唐《中華古今注》稱:「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後婦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襪履,便相沿成習。
舊俗中無論南北,都流行這一風俗,寓意「陽生於下,日永於天,長履景福,至於億年。」
因此,在過去,冬至也稱為履長節。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2)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
(4)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必要時去醫院檢查,或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發展,防患於未然。
女性冬至養生中醫認為女性的生理結構決五要點定了屬性,女屬陰,為涼性。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等不適症狀。另外,女性怕冷與機體攝入礦物質量也有一定關係,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製品、海帶等。季節寒冷乾燥,使人覺得鼻、咽部乾燥和皮膚乾燥、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點水果不僅能滋陰養肺、潤喉去燥,還能攝取充足的營養物質,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如梨、獼猴桃、甘蔗、柚子等都是比較適宜的水果。
冬季寒性凝滯,寒邪最易損傷人體陽氣。人體氣血運行依賴陽氣的推動,當人體受到外界寒冷刺激時,血脈多收縮阻塞,容易「傷心」。建議適量吃些紅色食物,比如紅棗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山楂則是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瘀的良藥;紅茶中含有的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增強心功能的作用。養心在情志方面,應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冬季應儘量保證充足的睡眠,才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冬至過後,白天會一點點的變長,待度過最寒冷的日子之後,春天也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