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對金婚的老夫妻,像《老伴兒》這本婚姻書中劉媽媽親筆寫的,他們是愛情永不褪色的老伴兒,是三個好孩子的好父母,也是四個孫子的好爺爺、好奶奶。他們離開在美國成家立業的孩子們,二人攜手赴世界各地遠遊,為兩岸文化交流做義工;也會在孩子們需要時給予幫助,甚至會幫鄰居的小夫妻帶孩子,讓他們出去看電影、吃頓飯……他們是87歲的劉爸爸劉彥樞,73歲的劉媽媽廖美惠。
劉爸爸:家無二主
父母教育子女乃是天職,是不容推卸的責任。所以年輕人理當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我覺得教養之道分三個部分:
1、使孩子做快樂又正直的人;
2、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針對孩子特定的需要給予教養,陪伴孩子長大,到孩子成年後把自主權交給孩子;
3、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主權在誰
一個家庭如果需要祖父母幫忙,那只能以副手的身份參與,彼此不要忘了主權在誰的手裡。老話說「家無二主」,家裡也不能有兩個做頭的,三代同堂的家庭要主次分明,在教育子女問題上祖父母不要插手,只是充當幫助者的角色。
禮貌用語不可忘。三代相處,互相尊重、禮貌用語千萬不可忘,任何一方不應情緒激動、大聲嚷嚷,因為那會很傷感情。如果有控制不住的時候,事後一定要道歉。
互相尊重最關鍵。在家中,地位要分出先後,工作要分出層次。祖父母輩份最高,但不要管不該管的事。對於如何管孩子的問題,可以提建議,不宜強加。不能認為「我生你養你,你就得聽我的」,因為你不一定是對的。祖父母要學會尊重子女的看法,才會得到孩子們的尊重。
劉爸爸三代同堂家庭秘笈
「生、養、育」是父母的天職,所以應以父母教育子女為主。在管教晚輩方面,祖輩是副手,可以充當顧問的角色。若要三代同樂,需長幼有序、規矩分明、互敬互愛、以禮相待。總原則: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家無二主、山無二虎。
劉媽媽:心甘情願是關鍵
在孩子們成家生子之前,我就力倡他們自已帶孩子。年輕夫婦是為了對一個小生命負責才生下他(她),不是給爺爺奶奶生的,也不是給保姆生的。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父母,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寶貝交給沒什麼文化的保姆來管呢?他們充其量是看住餵飽而已。有的夫婦把孩子送回老家,孩子上學才接回來,豈知孩子離開3年在情感上的缺失,花6年也補不回來。
上班當然很體面,不像在家裡又忙又亂,但小夫妻們一定要捫心自問:出去工作真的是為了家,還是為了自己?孩子小的時候,家裡可以靠一個人的工資,過簡單一點兒的生活,實際上媽媽是以家庭為事業,同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工作。
如果一定要請老人來幫助帶孩子,彼此相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老人別又幫忙又抱怨。
老人來到子女家中,一定先要劃清主客界限,明白自己是幫忙來的,不是做主來的。實際上,子女沒有自己的幫助也能有辦法解決,所以別把自己看得過於重要。有的老人對子女心懷不滿,還不當面說,去和鄰居們說,非常不好。我有一個招兒:人人都喜歡天使,天使是幹什麼的?是幫助人,給人帶來快樂的,那麼老人要想著,自己就是到兒女家當天使來的,自然就不會又幫忙又抱怨了。其實小孩子怎麼都會長大的,做父母的也是與孩子一同成長的,不能老拿自己幾十年的經驗來說事兒。
年輕人不能認為老人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
現在有的年輕人認為,爸媽退休了不給自己看孩子幹什麼?這麼想實際上是不對的。爸媽辛苦那麼多年,好不容易退下來,應該做做自己想做的事,過得輕鬆自在一些。如果需要老人給自己幫忙,那麼在態度上一定要尊重老人,平時多徵求老人的意見,讓他們感到被關心。同時,年輕人要意識到:自己與下一代良好的關係,將是自己未來是否有個幸福晚年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老人。
用開放的心態多溝通。
老人要放手讓子女去管教孩子,比如你願意讓孩子多學點東西,你就別嘮叨怕孩子累著,既然他們不怕累不怕花錢,你怕什麼?老人在子女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目的是在家裡營造愛與和諧的氣氛。老人還要有個開放和學習的心態,多看看報紙雜誌,多了解新鮮事物,別抱著自己的老觀念不放。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成長和承擔。老人還要多尋求自己的空間和樂趣,過自己想要過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