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最好的時光,最好,不是因為最所以我們眷戀不已,而是倒過來,是因為永遠失落了,我們只能用懷念召喚它們,所以才成為最好。」——侯孝賢
故事總是開始於夏天,又結束於夏天。
大學畢業的這一年,意味著上初中這件事已經是十年之前。
而我們,總喜歡以十年為期來講故事。
「憶往昔,崢嶸歲月」
十年前的8月23日,天氣正好,微風不燥。
原本以為是生命裡再平凡不過的一天,卻不曾想那天之後在學校裡遇見的那些人和事,竟然會在我後來的生活裡刷足「存在感」。
我記得悄悄給帶手機的同學打掩護點到的外賣
我記得一起那個被「大力怪」拉壞的單槓
我記得那好幾臺被老師收走的手機、iTouch和iPad
我記得一在熄燈後就派上大用場的遮光窗簾
我記得一到秋天就整座學校都飄滿的銀杏
我記得……
後來再念起雲附,她的名氣,成就,或者光輝歷史,是我們最先少提及的。
只有和「外人」,我們才會驕傲的說,她有多牛逼。
我們在一起說得最多的,是只有我們才清楚的梗,專屬於我們的故事,無數嬉笑怒罵和很多愛。
雲附星耀的歸屬感太強,這次,我們一起回憶。
故事裡也許有你,也許是你,你且聽。
「硝煙裡誕生,奮進中成長……」
寫雲大附中的文章太多,卻鮮少以星耀學校為主。
當時老師和我們說,從江岸到一二一再到星耀,這一路走來雲附的成長和輝煌有多麼不易,所以每一位老師和同學都很愛惜自己的羽毛。
那時候,我們好像總是會給自己創造一些「假想敵」——本部啦,昆一中啦,昆三中啦……似乎總面臨著些「內憂外患」,自己總要「上陣殺敵」。
儘管本就是雲大附中的一部分,但和本部的「鬥爭」似乎就沒有停過。初中的時候只要一有統考或者比賽就會被拉去和本部作比較。
實力強勁的本部同學,一直是當年星耀的我們暗自較勁的對手。
到後來又擴張到呈貢校區,雲附更加強大。
星耀的同學終於有了本部同學「當年」的感覺——
像是爸爸媽媽又生了一個弟弟或者妹妹,總說「討厭」ta搶了自己的玩具,卻又很希望ta能變得更好。
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今天我為雲附驕傲,明天雲附為我自豪」
高中的時候來了很多從本部過來的同學,大家也總是會很識趣地玩有關兩個校區的「梗」——
相互較勁說自己的校區更好。
「我們一二一……」「我們學校外面……」
Battle來Battle去,就是這麼相愛相殺。
高一的時候學校評一級一等高級完中,原本管理就很嚴格的學校顯得更加不近人情。
檢查儀容儀表,檢查課堂紀律,儘管大家心裡罵了千回百遍,但還是斂著性子聽了老師和學校的安排。
2014年學校被評上一級一等完中的時候,大家好像都鬆了口氣。
但沒有多久就領悟到,在雲附成立沒有幾年卻成長飛快的高中部,我們不該鬆懈半分。
「今天我為雲附驕傲,明天雲附為我自豪」的想法一直在腦海中盤旋。
因為每一個人的努力,都可以讓學校更好一些。
「中午超市還是食堂?」
剛入校的時候,超市裡有一家很小的奶茶店。
夏威夷、北海道、米布...奶茶的名字都取得很好聽,從超市隔了一點空間出來放了好幾張桌子。
每次體育課自由活動,如果和其他班同一節,就要早早地去佔位子。一包辣條,一瓶可樂,或者一杯奶茶,我們就可以度過最炎熱的午後。
超市整改後,賣的東西更多了,分類更加整齊:自熱米飯,方便麵……中午很多時候就是在超市和食堂中做出選擇。
多少人畢業以後夢回三樓的回族食堂……
雖然菜價稍貴了一兩元,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大家都一致認為三樓的菜最好吃。早點的牛肉麵,是真的絕。
食堂二樓稍顯中庸,但是有著最多樣的選擇:糖醋裡脊、宮保雞丁……
初一初二的時候,還有好吃的炸串和年糕。
到高中,食堂一樓崛起。每天課間操的時候都要抓緊下樓,去買個雞柳、香腸或者洋芋絲餌塊加餐。
那碗雞絲涼麵和辣子雞面,到現在都讓人魂牽夢繞,心心念念想要再回去吃上一回。
兩節晚自習學累了,還有炸洋芋、雞腿可以期待,每次去晚了都要敗興而歸。
儘管到大學實現了「外賣自由」,食堂也更多更大,但卻獨獨少了星耀那份「家的味道」。
「中午出去順便幫我列印一下」
星耀的學生有兩種,一種走讀,一種住校。
所謂「城裡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就是走讀生和住校生最真實的寫照。
初中的時候走讀,每天要早起半小時。
為了上學,坐過公交、騎過自行車、也勞煩父母親接送過,終於在初三那年迎來了地鐵。
有了地鐵,每天可以晚起十分鐘,但在睡眠就是金錢的學生時代,住校生的優越感還是能油然而生(氣抖冷!)。
而每天放學就是住校生最羨慕走讀生的時候,住校生開走讀條是真的難。
老師辦公室門口躊躇半天,理由想好久,才能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渴望。
所以那張藍色的走讀卡簡直就是「免死金牌」,自由出入校門不被保安叔叔攔,學校外面好吃的隨便挑選。
但仔細想想,那時對走讀生的羨慕,還在於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吧。
每周天晚自習上交手機,是大家最不情願的時候,意味著只能專心學習,又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
所以那張藍色的走讀卡簡直就是「免死金牌」,自由出入校門不被保安叔叔攔,學校外面好吃的隨便挑選。
「今天的新聞聯播預計需要XX分鐘」
原本枯燥的新聞聯播在當時沒有途徑獲取外界信息的我們眼中,也成了「最生動有趣」的電視節目之一。
哪天主持人播報前說道,「今天的新聞聯播預計需要XX分鐘」,那無一例外地,教學樓裡的歡呼聲就會此起彼伏。
所以也最喜歡地理老師守晚自習,他要求大家關注每日天氣,總是會讓大家看完天氣預報再關電視。
5分鐘而已,卻是全班一整晚的快樂源泉。
「等下繞操場嗎」
回憶初見星耀,紅牆,藍瓦,尖塔,光是外表就已經很獨特。
以「誠、正、敏、毅」命名主體建築,是雲附的傳統。
教學樓上寫的「讀好書 交好友 行遠路 做大事」校訓,激勵了多少雲附學子不斷向前。
科技樓裡的實驗室、機房、音樂教室,都是那時候最喜歡上的課。
行政樓不過是幢普通的建築,但在我們眼裡,卻好像總是那麼威嚴肅穆。
操場上的籃球架,記錄了多少男孩子揮灑的熱血。
每天放學鈴一打,走道裡的拍球聲就此起彼伏。班裡的男生約著一窩蜂衝下樓,就為了多打幾分鐘的球。
吃完飯後,總有女生拉上好朋友一圈一圈的走操場,只為悄悄多看心儀的男生幾眼。
△傳說中的國際生宿舍,後面成了老師的宿舍啦
初一的時候大家就住這裡/驕傲臉!
國際生宿舍成了傳說,有幸見證過每間獨立的衛浴。
不過後來的四人間上床下桌,也在裡面留下了超多回憶。
每天洗漱的時候和其他班的人打打招呼,聊聊趣事,也是一種享受。
「星耀是什麼顏色的?」
每年秋天一到,整個校園就從綠色變成了金黃色。
從超市到教學樓的那條路上,風一吹,銀杏樹就到處飄。
聽說教學樓前花臺上的那幾顆樹被砍了。
還記得以前夏天的時候,站在樹下乘陰涼真的很涼快。
最難忘的恐怕是宿舍背後的小花園,綠色的爬山虎長滿涼亭,裡面藏了太多秘密。
一直聽說科技樓背後有一塊小菜地,但每個學校都有傳說,這塊菜地直到畢業都沒有被我們發現。
下過雨的學校會有一股溼溼的味道。
操場上會有些積水,把學校的建築倒映得一清二楚。突然明白,原來現在大火的「天空之境」,我們很早就已經擁有。
而大家最喜歡的,還是下過雪的學校。整個學校白茫茫的一片,落在學校的花草樹木上尤其好看。
偶然下雪的年份,老師甚至願意讓出上課的時間放我們下樓,感受幾分鐘大自然的饋贈。
儘管天冷,心卻是暖的。
「他初中部還是高中部啊?」
在學校裡,區分年級很簡單,校服上的黃藍橙條紋就是標誌,每個年級一種顏色,唯一不同的是高中部還是初中部。
△每次做操都要檢查的校服
被我們塗塗畫畫的校服
永遠百搭 不用擔心今天穿什麼的校服
所有老師的辦公室幾乎都在高中部的天井那邊,所以對初中生來說,跨過天井,似乎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而站在高中部的天井一側,看著初中學弟學妹沒有小多少的臉龐,似乎也能看到自己原本也曾稚嫩的臉龐。
「五班 加油!!」
運動會總是和金秋卡拉OK一起到來,那是全班最歡樂,也是凝聚力空前絕後的時刻。
為了班級的榮譽而奮勇拼搏的運動健兒,總是會得到大家的鼓勵和讚許。
廣播體操比賽佔的團體總分最多,所以每次運動會前,每個班都卯足了勁兒練習。
運動會的入場式是展示各班風採的最佳途徑,所以每個班也都是挖空心思去想最酷炫的出場。
花環、紅旗、口號……記得我們班用空瓶子裝上米做成了加油棒,「簌簌」的聲音尤其特別。
快畢業那幾年,開始要求每個年級出節目。
如果被挑選出去進行年級節目的表演,臉上好像也會多些光彩。
儘管每天下課都要在操場集合練習,但每次看到最後的表演效果,那些苦也都作罷。
「你可以去搞創作了」
雲附的活動太多,每個學期都能有所期盼。
學習已經這麼苦了,我們必須要苦中作樂。
運動會晚上的金秋又是藝術的盛放。
每個班一定要出的兩個節目中,周杰倫和五月天一定是出場頻率最最最高的人!
噢對,當然還有範瑋琪《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和樸樹《那些花兒》。這種時代金曲,永遠年輕。
總之,這些那些高歌,永遠被留在了記憶當中。
還有每年的話劇節,從學期伊始就得做準備。
有原創劇本,有改編劇本,有的還要展示自己設計的海報,
從劇本、服裝、配音到導演,所有的一切都由我們自己完成,回憶無數。
但只要是能到報告廳的日子,大家心情都很輕快。
有時甚至還能以排練這樣的「正經理由」明目張胆的翹課,忙裡偷閒的小雀躍,藏也藏不住。
入學十年,畢業四年。在星耀最大的收穫就是老師和同學。
這群人,他們在生命裡留下了磨滅不掉的記憶。
「出遊」
第一次出遊,我們去了雲大。
儘管小雨淅淅瀝瀝,但每個人的腳步都足夠輕快,去的公交車上我們偷偷和班主任交換了不是秘密。
我們去野生動物園,要排隊做電瓶車,每個人都爭先恐後想要坐在最後倒著的那一排,覺得那最酷。
而排隊的時候總是要和其他班一起排成兩列,運氣好的話,就能遇上自己暗戀的那個男生/女生。
我們在野鴨湖做戶外拓展,個個努力奪第一,被獎勵的棒棒糖至今還在我的抽屜裡。
那天天氣很好,大家都帶了一堆零食互相分享,剛好還遇上同學生日,在草坪上吃到了好吃的蛋糕。
我們去滇池大壩,去金殿後山,甚至還在省博物館開館前就「享特權」進去溜達過……
我們一起去過很多很多地方。
△今年年初流行的picknick,我們十年前就搞過了
去年看到老師朋友圈發的,現在的孩子們竟然去湘西了。除了羨慕,更多的是為他們高興。
果然母校就是,「你一離開就裝修,你一離開就變好」!!!
只有羨慕的份。
「你住哪?我住6-25」
第三節晚自習下課到熄燈一個小時都不到,現在想來很是佩服當時自己竟然能在40分鐘之內完成回宿舍、社交、洗漱、社交、上廁所、睡覺的一整套流程。
△宿舍裡
洗漱間簡直就是八卦的誕生地,大家隨意地穿著拖鞋、睡衣來回走動,閒談、瞎扯……
有時候人太擠,不得不來來回回看個好幾次有沒有空位。
如果要洗澡更是,夏天的時候晚自習下前兩分鐘,就有些小機靈鬼借上廁所的藉口偷偷溜回宿舍。
說來也奇怪,宿舍熄燈以後大家的話匣子好像全都打開了,只好放低聲音悄悄聊天,或者冒著寒風躲到陽臺上去。
有時候電話打得完了,熄燈以後都難得掛斷,最被宿管阿姨發現。
那時候最害怕的應該就是「咚咚咚」的敲門聲,還有宿管阿姨低沉而有力的「睡覺!」
熄燈兩分鐘後,整個走廊安靜到衝廁所的聲音都一清二楚。如果有東西被落在洗漱間,偷偷出去拿的動作簡直像極了打遊擊。
宿舍幾乎每個人都有標配的遮光窗簾,總是要偷偷開燈。
若是聽到查寢的老師在樓下喊「X-X熄燈!」,緊張得床單都要被腳指頭摳破。
「紅旗隊包場!」
升旗儀式的時候,升旗手一定是要在最近做出突出成績的同學,護旗手次之。而站在隊伍裡的每個同學都要穿好校服,不準交頭接耳。
紀律部的同學就在身後走來走去,稍不注意就要被扣分。
他們還可以不做眼保健操,被分配到不同教室監督大家。只有他們才知道總是有那麼幾個固定的同學喜歡悄悄睜開眼睛。
大家都很害怕班級量化分被扣。
除了班長最擔心《課堂紀律評分表》,每次下課都要找老師打分、籤字之外,宿舍簡直是扣分重災區。
每扣一次就四分,這周的流動紅旗很有可能就打了水漂。
成人禮的那天好像也是高考百日誓師大會,紅旗隊一如既往包場(每次包場都意味著這件事情很重要!)
爸爸媽媽們也到了學校,所有人站在操場上讀信,每個人都搞得紅了眼眶。
拍畢業照的時候,算是數不多可以拿著手機明目張胆在學校裡走來走去的時候。
我們穿過整個操場,穿過整個教學樓,去找即將分別的老師、同學合照。
想要和每個人都有合影,想在學校的每個角落都留下痕跡。
「喊樓的那天我哭了」
在雲附畢業了兩次,第一次哭得稀裡譁啦。
畢業典禮那天老師在上面老師的發言大概是觸到了哭覺神經,但沒想到兩個月後換了個天井讀書,還見到了許多老同學。
第二次處變不驚,填志願那天風和日麗,以為以後還有機會見到很多人,但有些卻沒了聯繫。
說起畢業的考試,很多細節都忘了。
忘不了的是每年畢業前給畢業生的喊樓。
不是官方組織,沒有老師要求,不知是哪位情深義重的學長學姐開啟了這個傳統,所有的人都會被那樣熱烈的氛圍感染。
作為喊樓的一員,當時每一次聲嘶力竭都是情真意切,衷心祝願考試的他們能披荊斬棘,取得好的成績。
作為被喊樓的一份子,感受過整個天井站滿人群,所歌所喊所願都是為你的場景,如今想到都還是會熱淚盈眶。
中考結束的第二天正好是《小時代》上映的日子,我們十多個人一起約著去看了。
十年後,當「顧裡的生日會」在熱搜上掛了一天的時候,大家似乎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當年竟然「相約」一起做了這件「傻事」
(我哭了/我裝的
「畢業紀念冊」
故事總是開始於夏天,又結束於夏天。
真的結束的那個夏天天氣有些悶熱,大家零零散散的來,填好志願以後就離開機房。
沒有刻意的告別,也沒有煽情的儀式,甚至連聲再見都沒有說。
也就是生命裡平常的一天,不過是和一些人徹底告別。
初中的時候每個學年都會有一個學年總結的紀念頁,畢業的時候年級的、班級的,我一共得到了兩本。
儘管畢業紀念冊有統一的格式,但每個班都還是絞盡腦汁進行創造,努力拍出那時候的「創意天花板」。
好像也只有在畢業紀念冊裡,我們也能夠對老師直言不諱,把平常對老師的調侃、橋段全都記錄其中。老師們不但不會生氣,還會給我們滿滿的祝福。
很多年後重新翻開畢業紀念冊,才發現原來每個班都有每個班的風格、氣質和故事,每個班都那麼獨特。
而我今天所講的,只是星耀「宇宙」裡的一個小小片段。
每每翻看那些,總是因為我們曾經的稚嫩而嘴角上揚。
老師是一輩子的良師,同學是一輩子的益友。
也許你看著覺得熟悉,也許你聽著感同身受。
從初中到高中,從六年到十年……
這是雲附初2013屆的故事,也是高2016屆的故事。
這更是所有雲附星耀人可能經歷過的故事。
落筆千言,提筆時重,感激這裡的一切知遇。
下一個十年,我們依然不可相忘於江湖。
下一個十年,我們要一起笑傲江湖。
好久不見了,雲附星耀
等下一次,我想回去再看你一眼
//
-今日話題-
你最想念學校的什麼?
留言區不見不散~
商務合作:李標(微信/電話)13952213932點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