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藍天》影評:你是世界上最深的一片海,我己沉醉在其中

2020-12-22 九月櫻緋

《碧海藍天》是呂克·貝松在1988年拍攝的電影,堪稱神作,是當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上映後在法國廣受好評的,上映期長達一年。

導演在其中投注了很多自己的感情,影片具有很濃的自傳色彩。呂克·貝松在童年時曾經想過當潛水員,後來因為發生了潛水事故才做罷。

剛開始看的時候以為是一部純愛片,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觀影體驗特別的舒暢,因為通篇的景色和配樂都太美了,相對於男女主角而言,我覺得在這部片子裡,大海才是不會發生的真正的主角。而男主角傑克就是大海的一部分。

傑克從小在希臘的海邊長大,在他幼年時期,父親因為潛水到海底的時候潛水頭盔發生意外死亡,但這並沒有限制他對大海的熱愛,他在成年之後的工作也離不開大海,他是一名海洋館的工作人員。

某天,他和從紐約來到秘魯進行理賠的保險業務人員喬安娜相遇,兩人相互吸引,與此同時她的童年好友,恩佐也找到了她,邀請他參加世界潛水比賽,他們的故事就此展開……

影片中,大海是背景,也是故事發生的場所,是悲劇發生的地方,也是傑克歸去的地方。

它時而是危險的,影片的開頭,它就吞噬了傑克的父親,它也困住了沉船裡的倖存人員。它同時也是溫柔和包容的。對於傑克來說,大海就是他的家,海豚是他的家人,他的錢包裡就時刻放著一張海豚的照片。

因為總是和大海親近,傑克保留了常人沒有的純真和神秘。當喬安娜遇見他的時候,被他的特質吸引,眼裡沒有了其他人,墜入愛河。傑克也是第一次戀愛,他笨拙的和喬安娜相處,並沒有很多的言語。

這時,恩佐作為傑克的好友,就側面提醒了喬安娜,傑克不是一般的人,他是來自於另外一個世界的,他就像初生的嬰兒一樣。可墜入愛河中的喬安娜哪裡顧得了的這些,就算傑克是一片海,她也早已不管不顧地沉醉其中。

大海神秘莫測,而人們總是想徵服它,想要挑戰它的極限。恩佐和傑克頻頻參加的世界潛水比賽便是如此。他們倆一次次的下潛到更深的地方,到最後只剩下他們兩個人。

相對於傑克對於潛水輕鬆的心態,恩佐的想法卻是要超越傑克,要保持冠軍頭銜。終於在一次深潛中,恩佐被傑克救回來之後也永遠地離開了他們。

另一方面,在喬安娜和傑克的相處並不太愉快,拋棄了一切和傑克生活在一起的喬安娜,發現傑克總是沉浸在大海裡,和海豚嬉戲。她提出想要一個孩子的時候,傑克也沉默不語,她總覺得自己在失去他,抓不住他。

受到恩佐死亡打擊的傑克最終也來到了潛水的地方。喬安娜苦苦哀求傑克不要離開他,並說她已經有了傑克的孩子,可傑克還是把潛水的開關交給了她,用懇求的眼神看著喬安娜,最終他回到了大海的懷抱裡。

如果你的情敵是人,你可以和TA競爭,可如果是碧海藍天,你怎麼可能會打敗它呢?

貫穿這部片子的還有一種深沉的孤獨感。人的歸宿最終是哪裡呢,如果沒有了社會的連接,在社會版圖上找不到坐標點的時候,人其實就是一種動物,那麼大自然才是它最終的歸宿。

相關焦點

  • 《碧海藍天》Go. Go and see, my love
    愛你,並愛上你的一切;畢生願望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有隻貓,有條狗,有幾個孩子,平時出去開車兜兜風;只要,有你可惜,Jacque不屬於這個世界,也不屬於喬安娜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會對大海有如此的痴情,一往情深地忘記了周圍的人,周圍自己深愛和自己深愛的人我愛你愛到不自私的地步。
  • 《碧海藍天》憑什麼要我割裂世界,成全你的碧海藍天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滿心歡喜地按下播放鍵,中途反反覆覆幾欲放棄,充滿戾氣地按下鎖屏,思考很久又平靜了下來。我不清楚有多少人是衝著碧海藍天的名聲來的,至少我是,我期待著這部久負盛名的電影可以給我以自感官至心靈的至美體驗,可是,到最後,我都還是有一些失望。我不想找理由,可能我就是心浮氣躁缺乏涵養吧。
  • 《碧海藍天》碧海藍天和自由
    碧海藍天這樣的電影,有著自己鮮明的影像風格。悠長而抒情的音樂,深藍而浩瀚的大海,幽深又寂靜的海底,歡快然而孤獨的海豚,這一切營造出的氛圍具有強烈的感染性,你幾乎可以一眼看出這其中的憂傷和浪漫性。電影中的人物幾乎都是理想主義的化身,有的因為一見鍾情欺騙上司公費出差去西西里追尋自己的愛情結果回來後被開除,有的執著於創造自由潛水世界紀錄結果葬身海底,有的沉迷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可自拔連自己懷孕的女友都不管不顧。我們不要對此做任何道德上的評價,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別人是無趣的,理性點想想這個問題吧,理想主義到底是什麼以及其帶來的後果是什麼。
  • 《碧海藍天》四海無人對夕陽
    舊影評作記。算是以偏概全的短評。(受本科老師影響,發現又是一部法國片!加上那段時間剛好看《刺客聶隱娘》,所以文風頗為奇妙。)寫於2016.6.17碧海、藍天,是人記憶裡最永恆的存在。關於天空的記憶都與海的幻影互為鏡像,彼此照亮。曾經一切的記憶都變得遙遠,短暫,易逝,比不上這一刻的追逐。他成為了海豚,或者說融入了海洋,被至愛,至親,至友圍繞,孤獨的感覺終於灰飛煙滅。
  • 《碧海藍天》生於碧海的孩子,怎會有藍天的記憶
    忽然想起了一部名叫《碧海藍天》的法國電影,一直靜靜地躺在我想看的電影list裡。聽說當時在法國上映時,片子引起了巨大轟動,在電影院持續放映時間超過了一年。又聽說,這是一部極考驗膀胱的電影,它的時長將近三小時。我不禁好奇,什麼樣的電影,能讓挑剔的法國人對它如此鍾情,安安靜靜坐上三個小時欣賞,並讓它擁有在影院放映超一年的待遇。
  • 《碧海藍天》讓我們相忘在碧海藍天
    碧海藍天給我描繪了一個奇異而又優美悽涼的故事,海洋,潛水,愛情,也許一些因素早已在心中扎了根,我扎進海水裡去浮潛,像一條魚一樣擺動手臂,我重新想起這部影片。正如一些人痴迷於夢境中的奇幻境地,我重新想起了曾經在年少時期經歷過的這個奇幻浪漫的世界。我開始重溫這部少年時期給過我莫大震撼的愛情電影。依稀記得整部電影殘留給我的感受是一種淡淡的絕望,這種絕望綿長而細膩。
  • 《碧海藍天》「go,go and see.」
    《碧海藍天》是呂克貝松執導的一部法國愛情電影。電影講述了在海邊長大的男主人公傑克對大海有著深沉的情感並且為了大海不惜放棄世俗生活中的一切。影片為1988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是一部藍色調電影。法國電影似乎都帶著一些神浪漫和神秘感,這部將近三個小時的《碧海藍天》也不意外。它一點都不具備商業因素,影片很平緩,但是卻可以讓人看得它全程內心波濤洶湧,它是活脫脫的一部超脫人性的藝術片。電影開頭前十五分鐘用黑白的視覺效果講述了男主人公傑克童年時期父親因一次潛水而發生意外被大海吞噬。
  • 《碧海藍天》成全你的瀟灑與冒險,成全你的碧海藍天。
    真希望我是男主,最後心愛的女友說她懷孕了,我會選擇留下來,而不是拋棄一切去深海追求那虛無的自由。這是我和男主的差別,引申來說,是廣大男性的兩種抉擇,趨向於羈絆還是自由。為啥是廣大男性,因為作為情感動物的女性面臨取捨時,選擇羈絆是毋庸置疑的。
  • 《碧海藍天》6-11 碧海藍天
    經典的法式浪漫,所有的畫面都好像他的名字一樣,碧海藍天,但這部電影講的是關於碧海的故事,藍天只是一塊大大的、藍色的背景板。一面之緣卻情根深種,Johana對Jacques表現出了我難以理解的包容性,包容了他存在於不符合年齡的天真,包容了他對自己的疏離,包容了他對大海超越一切的愛,甚至成全了他對自由的嚮往。Enzo花了二十年來尋找兒時的夥伴,或許是出於親眼見證了Jacques父親死亡的愧疚感,他和Jacques天生就是對手。
  • 這才是電影《碧海藍天》裡最動人的顏色
    整部影片像是一抹讓人沉醉的藍色,講述了人類對海洋的嚮往和執念,有大段大段關於海和潛水的畫面。隨著下潛,光線漸暗,四周空空,唯有藍色鋪天蓋地,由淺入深,孤獨又寧靜。既像放逐,也是回歸。在這部電影裡刷出了關於大海的一萬種藍色 。但又不止藍色。從希臘的白色房子到秘魯白雪皚皚的冰川,從曼哈頓的灰色公寓到西西里的藍色海岸 ..
  • 「Elsagate事件」――還孩子們一片碧海藍天
    你是否看過這樣一個畫面:一個小孩子捧著手機或電腦,邊看著伴有歡快節奏的動畫片,邊發出清脆無邪的笑聲。但你恐怕從未想過,他們正在看的也許並不是單純的動畫片。 去年11月,一篇名為《一群變態鎖定觀看YouTube的孩童,我以前為他們工作》的文章在網上發布,這篇文章爆出的事,讓人不禁毛骨悚然。
  • 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這幾天,我看了丁立梅的《花未央,人未老》這本書,其中有一篇名叫《一個人的碧海藍天》的文章吸引了我,於是我翻看下去。
  • 做回瀟灑的自己,還自己一片碧海藍天
    做回瀟灑的自己,還自己一片碧海藍天你是我義無反顧撞過的南牆,是黃粱的空歡喜一場二、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才知道,不是我的,當初我就不該要。四、習慣了晚睡,只是為了等一個勸我早點睡,然後跟我說晚安的人。五、良人怎奈變涼人,舊城之下戀舊人六、時間好比一個良醫,它能教我們醫治流血的傷口,時間如同一位慈母,它將幫助我們撫平心靈的創傷。
  • 《碧海藍天》魂歸故裡,人歸塵
    看影評差點氣死。雖然有一些意料之中的「是不是男人才如此殘酷」「女人把男人當成全世界,男人卻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但還是忍不住吼一下:這他媽跟性別有什麼關係啊!神經病啊!傑克用一生去追尋海,父親的溺死是傑克與海羈絆的開端。
  • 觀影 |《碧海藍天》:有一種活法,叫做向海而生
    故在與困困商議挑選同由導演呂克·貝松執導的第二部電影時,《碧海藍天》這部電影得到了我的關注。它有點老,1988年上映,那一年我與困困都還未出生;它沒有過於直白的表達,深情全部隱藏在平淡的表演裡或者景物描寫中,有著法國電影特有的深邃而別致的浪漫。本部電影片長168分鐘,雅克、恩佐、喬安娜三個人是電影最核心的人物。
  • 《碧海藍天》我們所追尋的燦爛世界
    你見過美人魚嗎?我見過。 要遊到海底,那裡的海更藍。在那裡藍天變成了回憶。躺在寂靜中,你要決定留在那裡,抱著必死的決心,美人魚才會出現。 我看過海底,那是無邊的靜謐,和解脫。那裡是造物主的天地,是靈魂棲息的地方。當我陶醉於此地,我會漸漸地與它融為一體。 這是雅克和大海的羈絆,無法逃離。
  • 這一次,我再也不想找個理由浮上來——《碧海藍天》影評
    這是一部我邊看邊忍不住發彈幕的影片,不是吐槽,而是像看書那樣,不斷的寫下彼刻對電影的理解與感受。長達近3小時的電影,並沒有讓觀影體驗顯得冗長乏悶,尤其它的故事性並不強。所以我想1988年的影片,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檢驗後,豆瓣評分達8.7分,必然有它的價值意義。《碧海藍天》更像是一篇悠長的散文,無論從哪個段落入手讀下去,都能體會作者背後的情懷與表達的主題。這大概是文藝片的魅力所在。
  • 《碧海藍天》他是悠悠一抹深藍,她有滿滿一目柔光
    呂克貝松的厲害在於他既能把握《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細膩的情感和微妙的心理波動,也能像《第五元素》這樣遊刃有餘地為觀眾呈現好萊塢式視覺奇觀,他還能拍出《碧海藍天》這樣「安靜」的電影。簡單地說,《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 1988)就是兩個男人告別自己的生命,回到他們各自的精神歸屬地的故事。
  • 《風景優美的藍天碧海》小霸王-協助拍攝
    藍天和海洋總有相似之處,似乎就是一對姐妹。藍天映襯出大海的蔚藍,而大海也反射著藍天裡的朵朵白雲。他們那麼的和諧,唯恐缺少了對方。就會失去那種應有的默契。海裡,是魚兒的世界,在那兒,他們可以自由的穿梭,無憂無慮,那麼的愜意。
  • 《碧海藍天》,理想是潛水運動員的導演呂克·貝松
    心動不如行動,呂克立刻買了一部「超八毫米」手提攝影機,沉浸在五光十色的電影世界。呂克因此及時調整了自己人生目標,下定決心要做一名電影製片人。18歲時,呂克報考法國國立電影學院,不想卻遭到了拒絕。於是,19歲的呂克來到美國洛杉磯好萊塢,學習了3個月電影製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