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20天了,大家這一年的工作生活如何?不知道大家現況怎樣,阿槓這兩天是被狠狠傷到了。原因也很簡單,《令人心動的offer2》裡的丁輝淘汰了。
在最新一期節目裡,因為賽制原因有2位實習生將遭遇淘汰。雖然帶教律師王釗誇了丁輝很多,說他的表現出乎意料,邏輯分析能力也很強,但還是改變不了他淘汰的事實。
對於這個結果,大部分網友都接受無能。#丁輝淘汰#的熱搜被刷上了高位,相關討論也佔滿了社交平臺,在話題裡刷屏最多的一句話是「他翻山越嶺而來,你們卻怪他腳上粘滿了泥土」。
除了這句話,不少網友也都表達了對丁輝的惋惜,有棄綜不追的,有寫小論文感同身受的,甚至有人還質疑起節目組的不公平不公正,覺得丁輝從一開始就是來陪跑、刻意帶動話題的。
有句講句,阿槓以一個普通追綜的觀眾視角來說,丁輝淘汰這事兒是很惋惜。但你要說這是大家意料之外的嗎?好像也不是。
百分之八十的觀眾在看第一期節目時,就能感受到丁輝和其他人、以及和這個節目的格格不入。
學歷背景上,他不如別人的履歷漂亮。這季的10個實習生,一半都有留學經歷,最次也是五院四系的法學本科。優秀畢業生、獎學金、高績點排名的學霸行為也是基本操作。
「凡爾賽本凡」的王驍畢業於斯坦福法學院
而丁輝呢?普通本科、非法本,年齡還偏大。是進入社會工作過一段時間後,才裸辭考上華東政法大學攻讀法律碩士。為了參加這次節目,又從上家一線律師事務所裸辭的。
對於君合的面試律師們來說,王驍和丁輝這種兩個極端的簡歷當然也會有不同的態度。前者是「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人」,而後者則是「我們不常收到這樣的簡歷,在人事那裡可能直接就被PASS掉了。」
從業初心上,丁輝的回答也和其他人的遠大理想不同。和他一起面試的同學,要不是想成為「中國法律界的航空母艦」,要不就是對律師行業有憧憬,希望通過自己能幫助更多的人,而丁輝則說「律師的社會評價和社會地位,相對偏高」。
他從銷售跨行到律師,一是因為想證明自己,不被女友瞧不起,二是因為法學研究生不考數學。
丁輝的回答很現實,很普通人,但也很顯然和其他人不在一個頻道。
和其他有家庭支持,教育背景優異的實習生相比,丁輝更像是亂入進精英階層的普通人。在他外出擠地鐵生怕遲到跑著前進時,有些實習生已經在第一天上班時輕輕鬆鬆完成了開保時捷上班的打卡成就。
作為觀眾的我們其實很清醒,在這個慕強的時代,無論是第一季還是第二季節目,遴選的都是起點偏高的精英預備軍,所以大部分觀眾在看到丁輝時都會不自覺地把他和其他人區分開。
這種情緒投放到節目裡,就是擔心他被淘汰,或者從心底裡覺得他會被淘汰。
那既然是有所預兆,為啥大家還是會集體為丁輝抱不平呢?說到底,還是因為對他本人的惋惜以及超強的代入感。很多觀眾都覺得獨屬丁輝的高光時刻還沒到來,他從始至終也沒獲得相應的認可。
第一個實習項目裡,布置任務的帶教律師史律說「希望交上來的東西,讓我改得越少越好」。有過一年律師助理經驗的丁輝按時完成了任務,文本質量也很高,但卻寫錯了落款。
如果以帶教律師的衡量標準來說,他的修改率很低。但這樣高質量文本的排名卻是倒數第一,名次比法條引用互相矛盾、通篇語言不通的實習生還低。
第二次實習項目中,辯論環節力挽狂瀾的丁輝和開場陳詞的瞿澤林角逐最佳辯手,最後獎項花落瞿澤林。帶教律師們給出的解釋是「丁輝,你的確做得很好,也有經驗,但如果你回到剛畢業的時候,再來打辯論,會有現在這麼強嗎?如果瞿澤林努力幾年,我相信他能跟你一樣。」
如果說丁輝第一個項目犯得是原則性錯誤,那第二項目他有啥問題嗎?僅僅因為他之前有經驗(實習過一年),律師們認為他應該更強就能否認他的實力嗎?打辯論是看臨場表現又不是看履歷,這個評判標準在當時就引發了不少爭議。
面試時被diss年紀大專業不對口,實習任務做的好也得因為經歷問題給隊友讓路,處理事情上手快有經驗的優勢一轉眼就成了劣勢,即便本身已經非常努力了,還得被嫌努力的姿態不好看……
毫不誇張的說,丁輝身處的職場經歷和表現,讓不少觀眾都帶入了自己的打工日常,他在節目中的遭遇讓不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最打動人的一次,就是當他在外奔波了一天,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出租屋看到女友訂的蛋糕時,才意識到今天是自己生日。不順利的工作,碎片化的生活,夾雜在其中無法喘息的自己……就因為這種代入感,丁輝被淘汰後大部分觀眾比丁輝本人都更生氣。
身為觀眾的我們,看到了濃縮在丁輝身上的縮影,於是迫不及待的希望能看到他逆襲。希望他能打破階級性,憑藉自己的努力「成功上岸」。
所以在官方開啟了對8名素人實習生的搬磚助力榜後,丁輝才會憑藉每期超高的投票率成功衛冕冠軍。節目組恭喜丁輝的話,也從恭喜、再次恭喜變成了再再次恭喜。
曝光的機會,大家給他了,雖然這並不能決定丁輝在節目中的去留,但大家投射在他身上的希冀卻很明顯了。但很可惜,這場普通人衝破階級圈的嘗試到最後也沒能成功。
即使丁輝說裸辭的原因是出於對原公司的尊重,面試律師們還是把他的裸辭和背水一戰劃上了等號。在普通人眼裡,丁輝的這種魄力和行動力,算是強者和標準狠人了。他為了走得更高更遠,可以不留後路,拼盡全力抓住機會。
可這種努力在其他圈層看來,是負擔,是「你的背水一戰讓我們壓力很大。這樣的人生很辛苦,也把別人搞得很辛苦。」
大家之所以這麼心疼丁輝,歸根究底是看到了職場逆襲的痛苦和即便再怎麼努力也完成不了逆襲的現狀。明白了這個世界勵志故事雖然有,但還是凡人社畜多。
節目組也很聰明的適時把「丁輝淘汰」背後隱藏的情緒價值放大了。無論是鏡頭語音還是丁輝之後的回應,都擴大了淘汰帶來的反應範圍。
但不偏不倚的講,丁輝是可惜,可其他實習生也沒有為此買單的必要。
和其他名校出身的素人實習生相比,丁輝確實沒有能與之匹敵的機會和本錢。他有著較為豐富的實習經驗,可法律基礎薄弱也是不爭的事實。在殘酷的職場裡,業務能力是基礎,它和身後的背景、機遇等加分項融合在一起,才是綜合素質考量。
阿槓明白大眾在期望著丁輝逆襲,丁輝代表的打工人們也期盼著他能逆襲,但就像撒貝寧所說「大家喜歡逆襲這樣的場景,是因為它不常發生在生活裡,生活哪有那麼多逆襲」。
在影視作品和文學創作,編劇們動動手指主人公就可以金手指開滿走上人生巔峰。可戳破粉紅泡泡後你會發現,現實中有太多付出巨大努力和代價,依然碌碌無為平淡如一的人。
在職場裡,很多起點低或者沒有背景的人,可能到了退休都達到不了「大翻身」的效果,甚至很多年努力下來也不過是個平凡人。但這並不羞恥也並不失敗,很多人可能需要一生時間去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的事實。
對於丁輝來說,節目中的失敗不算什麼。至少他通過這個節目,讓更多人發現了自己,未來必然有很多公司向他拋出橄欖枝。作為觀眾,我們雖然期望如電影般的勵志逆襲,但最主要的還是要顧好自己的職場和生活。
努力拼搏當然是好事,任何人都有為自己爭取向上的機會,但如果用盡全力最終也沒有達到心中的目標,那也無需沮喪,自怨自艾,甚至是否定自己覺得職場一切沒希望了。
認真的、充足的過好每一天,在職場上用盡一切努力,不管結果如何,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