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桃花源(讀陶淵明)

2021-01-07 讀裁者黃遠輝

暗戀桃花源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田曉菲在《塵幾錄》說,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完美定格,這個畫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精神。陶淵明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解決方案。上一期,我寫《詩酒趁年華》,蘇軾就是從陶淵明身上汲取了精神能量,坦然面對人生起落、世事無常。蘇軾評價陶淵明說:「李杜諸人莫及」,連李白、杜甫也比不上陶淵明。木心在《文學回憶錄》對陶淵明的整體評價:讀陶的詩是享受,寫得樸素,精緻。不懂得精緻就難以感受到樸素。同樣,不懂得樸素的也很難感知其精緻。

關於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曾給自己撰寫過自傳——《五柳先生傳》,虛構了一位五柳先生,這個五柳先生其實是陶淵明他老人家自己。《五柳先生傳》刻畫了一個瀟灑、隨性的人物形象,開篇即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閒靜少言,不慕榮利」,他還是個讀書人,「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喜歡讀書,也喜歡喝酒,「性嗜酒」,可惜「家貧不能常得」。古代中國,酒可是奢侈品,饑荒、動亂年代政府經常發布禁酒令,要確保基本的口糧需求,畢竟釀酒需要浪費大量的糧食。一個喝不起酒又嗜酒的人,一定是個自然率真、盡得風流的人,這是「竹林七賢」奠定的傳統。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寫道:「劉伶(竹林七賢之一)嗜酒,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曰:『死便埋我。』當時士大夫皆以為賢,爭慕效之,謂之放達。」

陶淵明喜歡喝酒,但家裡窮,不能經常喝酒,那就去親朋好友家喝百家酒。「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喝完酒回到家,「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五柳先生就是這樣的人,飲酒賦詩,其樂無窮,不為貧賤憂慮,不為富貴奔忙。儒家的安貧樂道,道家的自然天真,陶淵明一個不缺。

《乞食》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裡,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餘意,遺贈豈虛來。

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陶淵明最慘的時候,需要出去乞食,難聽一點要飯。他還寫了一首詩,題目就叫《乞食》,他不僅蹭到了飯,還有酒喝,還和施捨的主人聊了一整天,聊得很開心。簡陋的生活環境正是傲骨之所寄,陶淵明有條件做官但偏偏不做。

陶淵明最為後人推崇的詩,是他從彭澤令任上「歸去來」之後寫的《歸園田居》五首,其中最出名的是以下這首: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不願受官場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脫離仕途的那種輕鬆之感,重返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躍然紙上。

陶詩在文學史上,一開始其實並不出名,文學史上第一個真正的「陶粉」是昭明太子蕭統。蕭統對陶淵明的人格和文章都愛不釋手(成語「愛不釋手」正是來自這個典故),親自搜集整理,編成《陶淵明集》八卷。蕭統在《陶淵明集》序言中高度讚揚了陶淵明的人格魅力,「其文章不群,辭採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

陶淵明喜歡飲酒,詩裡「篇篇有酒」,最著名的是以下這首: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組詩共二十首,其時陶淵明五十二歲,遠離塵囂,過著詩酒田園的生活。南懷瑾曾感懷: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唐代著名的田園詩人王維就很看不慣陶淵明,說陶淵明不肯束帶拜見督郵,不為五鬥米折腰,辭官歸隱田園。結果日子窮得叮噹響,連吃飯都成問題。要知道,王維的田園是豪華別墅的田園,他的輞川別業(絕對的大別墅)是從大詩人宋之問的手上買下來的。宋之問在唐詩的發展史上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和沈佺期一起為唐詩從古體走向近體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婦孺皆知。同時,宋之問也是一個令人髮指的卑鄙小人,聞一多先生就專門評論過宋之問:「他人格的卑汙下流卻是臭名昭著的,因而成為史官疵議的對象。可是他的詩的確高明,正如明末巨奸阮大鋮一樣,詩風與人品太不相稱了。」宋之問的劣事在《六神磊磊讀唐詩》有介紹,大家自行查閱。

王維接過了宋之問的藍田山莊,精心打造成輞川別業。輞川別業坐落在終南山麓,王維那首著名的《終南別業》描寫的就是輞川別業裡的悠哉生活: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詩句裡說的「好道」,指的是佛教,與道教、道家沒有關係。佛教東漢時代傳入中國,當時的人們並不把佛教當成宗教,而是當成一種方術、道術,修道的人都叫道人。王維喜歡以禪入詩,故有「詩佛」之稱。

陶淵明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幹了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世上有兩種田園詩人,一種是像土豪王維這樣的,一種是像窮逼陶淵明這樣的,因此王維的詩酒田園與陶淵明的詩酒田園是不一樣的,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分高低。對於現代人來說,即使不能像陶淵明那樣隨時辭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會對桃花源心嚮往之、暗戀之。

相關焦點

  • 桃花源並不是陶淵明的虛構
    這是陶淵明心目中桃花源的描寫,桃花源看起來和外界的村莊田園是非常相似的,但這裡的人們怡然自樂,在陶淵明看來是因為桃花源在統治和壓迫之外。陶淵明不完全是逃隱者,早年的他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志向,而後動蕩於仕與耕,最後徹底脫離了官宦生活,然而這並不是消極的逃避,反而有批判的積極。你可以感受到《桃花源記》裡有一種濟世的願望,理想社會的願望。
  • 《暗戀桃花源》的誕生
    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卻達到同樣的結果:一樣的忘我。「淨化」便產生在這種忘我的情境中。我一直想,把悲、喜劇同時放在舞臺上會怎樣?臺灣劇場的現狀正好提供了我描述的對象。我大舅和我很親近,醫生曾宣布他得了癌症,只有三個月好活了(事實上他一直活到現在)。我二、三舅都在大陸,民國七十三年三舅可以到美國和大舅相會,那時他們在想,這是不是最後一面?非常通俗卻非常真實。用很不敬、諷刺的方式來改編<桃花源記>,也是長久以來想做的事。真正動手的時候才發現,這個人人嚮往的桃花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是個大問題。
  • 陶淵明的桃花源情結
    早在英國人莫爾寫出《烏託邦》的一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理想狀態中的美好生活。
  • 暗戀桃花源
    好像一切都停止了——————暗戀桃花源 因為疫情,陰錯陽差在烏魯木齊車站被隔離了。閒暇之餘,打開電視,竟然是著名的話劇電影《暗戀桃花源》,那一天竟然還重播了一次。雖然這部話劇,早已名聲大噪,可自己也僅僅是知其名,並沒有看過,這一次算是過把癮了。
  • 沒看懂《暗戀桃花源》?請進
    於是,《暗戀桃花源》的舞臺上便出現了兩個劇組——《暗戀》和《桃花源》。很多人看完戲後,表示沒看出哪裡經典。《暗戀》第一幕兩個男女談戀愛你儂我儂,好肉麻,《桃花源》男女通姦,吵吵鬧鬧還帶顏色?!嗯,你沒有看錯。
  • 說桃花源——陶淵明的小孔成像
    好的短篇作品往往是抽刀斷水般的瞬間留存——而《桃花源記》正是這樣的斷章,因此,它最終註定要落到劉子驥尋訪無果上頭去(為此陶淵明甚至順手把朋友劉子驥在這個故事的結尾寫死了)。然我常想,好遊山水、虛退寡慾的「高尚士」劉子驥所「欣然規往」的桃花源,恐怕也未必便如漁郎所見。
  • 暗戀桃花源:你暗戀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衝著女神林青霞,看了電影《暗戀桃花源》。影片的最後,在落滿桃花瓣的舞臺上,飄來了一個瘋女人的獨白:那一年,在南陽街有一棵桃樹,桃樹上面開花了,劉子驥,每一片都是你的名字,每一片,都是你的故事。《暗戀》是一個現代悲劇故事,而《桃花源》是一個古代喜劇故事。這兩個不同的劇組一起在舞臺上彩排時,臺詞竟然莫名地融合在一起了。而那個瘋女人,也像是某種連結,把兩個故事串在了一起。
  • 暗戀桃花源
    你是我蓄謀已久的暗戀,我是你萬迷其中的桃花源。
  • 談賴聲川《新暗戀桃花源》的舞臺探索
    《新暗戀桃花源》劇照  霍明宇  日前,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評論》雜誌社、杭州紅星文化大廈·紅星劇院主辦的《新暗戀桃花源》舞臺探索研討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20多位專家  越劇與話劇的混搭  《新暗戀桃花源》由浙江省杭州市紅星劇院製作,賴聲川執導,創排於2010年。其將話劇與越劇熔為一爐,把「暗戀」與「桃花源」兩個不相干的故事嵌入一個戲劇框架結構。與會者認為這是一種可貴的探索。
  • 《暗戀桃花源》2020巡演昆明『暗戀』與『桃花源』之間的故事
    『暗戀』和『桃花源』相互碰撞會發生怎樣有趣的精彩瞬間,《暗戀桃花源》2020巡演昆明站《暗戀桃花源》即將在新的一年與我們相約在昆明感受經典的話劇給我們帶來一場深刻地感悟以及化學的碰撞。經典版《暗戀桃花源》昆明站時間:2020-01-19至2020-01-21 20:0經典版《暗戀桃花源》昆明站地點:雲南省大劇院經典的話劇總是留在腦海的最深處,即使過了很多年的時間依舊是我們最喜歡的話劇、最精彩的劇本,《暗戀桃花源》2020年的巡演即將來到昆明,在昆明感受經典作品帶來的震撼之感以及劇本之外的道理。
  • 暗戀桃花源|紅塵總見夢常淺,往事重溫悔更深
    沒關係,趁著這個機會,我們一起來補補豆瓣上評分8.8分賴聲川的代表作——《暗戀桃花源》。劇情梗概空蕩的劇院裡,一個劇組在排練《暗戀》。抗戰勝利後,江濱柳和雲之凡在上海相戀,卻因內戰失散。二人輾轉到了臺灣,卻互不知情。當兩岸開放,江濱柳託人打聽雲之凡的下落,沒想到她早已到了臺灣。他在報紙上登了尋人啟事,希望能找到她。
  • 【何炅 黃磊 孫莉我們來啦】西安《暗戀桃花源》經典版演出時間預告!
    》演出季,2021年,正好是《暗戀桃花源》首演第35周年!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21世紀成了人人心中所追尋的美好之地,而劇場,則是我們這個社會治癒人們心靈的「桃花源」。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武陵人誤入桃花源之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這是大家上中學時都會背誦的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你可曾想過,在桃花源這個地方發生一點愛情的化學反應,會是什麼樣的效果。
  • 真的有桃花源,現實版陶淵明桃花源——壩美村
    ——《桃花源記》。桃花源記以前讀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只覺得世上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地方,不巧今天發現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北部八達鄉和阿科鄉交界處的一個村子壩美村。進出村子主要靠村前村後兩個天然的石灰溶巖水洞(分別長800多米),村民們要摸著巖壁趟水、撐竹筏、劃獨木舟、坐小船,經過800米長的幽暗水洞進出,像極了《桃花源記》。下面小編就為你揭秘桃花源壩美村。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桃花源 陶淵明給予我們的美麗源泉
    夢入桃花源,紅樹青山斜陽古道。夢入桃花源,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夢入桃花源。」多麼美的意境。閉上眼睛聽歌,眼前都是山河美景,唯美的畫面,從眼前一幅幅閃過。睜開眼,還得面對現實的世界。世人都知桃花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桃花源,在自己心中修籬種菊。這是陶淵明創造的,老人家給予我們對美好的嚮往與渴望,一種心之所向的寄託,往往是我們精神力量的美麗源泉。在《桃花源記》中,陶淵明塑造了一個與當時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來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桃花源那樣的理想環境裡,陶淵明先生是肯定不會辭官不做的。
  • 陶淵明筆下桃花源在哪裡?莫衷一是,桃園美景其實就在每個人心中
    桃花源到底在哪裡?一千五百多年前,東晉詩人陶淵明寫下一篇千古名文《桃花源記》。文中說道,武陵這個地方一個漁夫,沿著一條小溪航行,忽然看到山中有一個缺口,就丟下船從這缺口裡走進去,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桃花源。
  • 桃花源記描寫詭異,很可能陶淵明給我們說了一個鬼故事
    說起陶淵明這個人物,大家一定都不會覺得陌生。他的種豆南山下更是成為了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當然要說起陶淵明的話,我們都會了解到他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精神。而今天我們正要說到陶淵明所留下來的著作桃花源記,可以說我們第一次在讀到桃花源記的時候,就會被其中的桃花源給吸引。畢竟像這樣完美的一個理想世界,又怎麼可能會不讓大家喜歡呢?
  • 林青霞主演電影《暗戀桃花源》:我看過最好的劇,沒有之一
    這個戲十分鬥膽地改編了陶淵明原來之典範烏託邦文學作品《桃花源記》:能幹的漁夫老陶的妻子春花在外面和房主袁老闆兩情相悅,老陶一氣之下往下遊遊去,不小心碰到了那「芳草悽美,落英繽紛」的悽美絕境「桃花源」,在那裡他詫異地發明一對長得像春花、袁老闆如出一轍的伉儷。他起先苦楚不勝,厥後漸漸學會怎樣和他們相處,過著快樂的日子。
  • 《暗戀桃花源》沒說過這些話,真的.
    《暗戀桃花源》演出34年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觀眾,甚至有人每年都要看一遍,而每次看,都會看出新的東西。但也必須承認,很多沒聽說過的話,不知道怎麼回事,也被納入了《暗戀桃花源》「佳句賞析」「經典臺詞」等範疇。今天上上來幫大家盤點一下看起來像但其實和《暗戀桃花源》沒啥關係的話,防止大家發錯朋友圈。
  • 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是哪一期 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播出時間
    嚮往的生活第三季邀請了暗戀桃花源的話劇演員,而且還在節目中演了一段暗戀桃花源的戲。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是哪一期?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什麼時候播?  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是哪一期  嚮往的生活3暗戀桃花源是節目第三季的第十二期,節目邀請了暗戀桃花源舞臺劇的幾位演員,包括黃磊的老婆孫莉也都有來到蘑菇屋。
  • 【西安大劇早知道】何炅黃磊孫莉主演《暗戀桃花源》
    這樣的奇思,臺灣導演賴聲川在舞臺上把它變成現實。舞臺上的彩排還沒有結束,小朋友們都來了,鋼琴啊,講桌啊,都急著要往舞臺上搬,各自並不完整 的悲劇「暗戀」與喜劇「桃花源」就這樣出現在一個舞臺上了。1991年,《暗戀桃花源》世界巡演,林青霞接棒出演雲之凡,使其蜚聲國際,而江濱柳仍然由金仕傑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