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唯一一支攻克兩座首都軍隊:收復平壤和攻克漢城,軍長是誰?

2021-01-07 號外萌寶說歷史

我軍唯一一支攻克兩座首都軍隊:收復平壤和攻克漢城,軍長是誰?

文/號外萌寶說歷史 圖/網絡

抗美援朝戰役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局部戰爭,而在這次戰爭中,大家都知道「萬歲軍」38軍,但是和38軍齊名的還有一支部隊,它就是39軍。39軍是我軍歷史上唯一一支攻克兩個首都的部隊,收復平躺和攻克漢城,那麼39軍軍長是誰呢?這麼厲害!

39軍軍長吳信泉,1950年10月19日入朝作戰,1953年5月7日回國。

吳信泉1912年出生於湖南平江,1930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我黨。土地革命時期擔任紅15軍師特派員,參加了長徵,在抗戰時期,擔任八路軍115師687團政委,344旅政治部主任等,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第四野戰軍39軍政委,建國之後,擔任第14兵團39軍軍長兼政委,抗美援朝時期,擔任39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2年去世。

志願軍奪回平壤

收復平壤

1950年12月4日,第39軍第116師向平壤北部的舍人場方向前進,目標就是佔領平壤,第116師迅速南下,經過了兩天的戰鬥,在12月6日,116師346團首先進入了平壤,而平壤也是在被聯合國軍佔領47天後,再次回到了北朝鮮的手中。而在收復平壤之前的11月1日,中美軍隊在雲山地區第一次交手,這是志願軍和美軍第一次交手。

而39軍的對手是第1騎兵師,這是美軍的王牌。在戰鬥開始後,美騎1師還以為是朝鮮軍隊,但是打到後來他們才發現,原來是中國軍隊來了,而在雲山戰役中,吳信泉帶領39軍殲滅聯合國軍2000餘人,其中有美軍1800人,這是中美第一次交手,打出了我軍的威武,震驚了世界,讓那句「紙老虎」更加的形象了。

志願軍攻佔漢城

攻佔漢城

雲山戰役是第一次戰役,收復平壤是第二次戰役,而第三次戰役中,39軍的代表作就是攻佔漢城,而他手下的一個團長曾經在攻佔漢城後,在李承晚的澡堂子裡面洗過澡。

1951年1月4日,第39軍接到了攻擊漢城的命令,而吳信泉也向第116師下達了命令,在師長汪洋的帶領下,解放漢城的戰役開始了。在經過了激烈戰鬥後,第39軍346團和348團和50軍的一支部隊,從不同的方向進入漢城,而這個時候,在漢城的聯合國軍已經逃跑了。1月7日,聯合國軍退到了三七線以南,8日結束戰爭。

39軍的戰績是全軍一起拿到的,也是我軍一種作戰的體現,他們代表的是中國人堅強不屈的精神和不畏戰爭的勇氣。

相關焦點

  • 韓戰,志願軍的哪支英雄部隊解放了平壤和漢城?
    1950年l2月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命令第39軍第116師向平壤以北的舍人場方向前進,隨機佔領平壤。    第116師迅速沿公路南下,經安州、文德、肅川、平原、右安向平壤方向前進。在通往平壤的條條道路上出現了志願軍快速前進的先遣分隊。
  • 志願軍收復平壤,美韓損兵3萬多,麥克阿瑟:快退守漢城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志願軍的故事,例如志願軍的6個兵團、志願軍參戰的總兵力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收復朝鮮首都平壤的故事。在第二次戰役中,在東西兩線的作戰中,志願軍重創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殲滅敵軍3萬多人。驚慌失措之下,坐鎮日本的麥克阿瑟,命令軍隊全部退守漢城。今天,我們就聊聊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故事。首先,我們聊聊韓戰的經過。
  • 《王國》背後的歷史:擊退倭寇的不是喪屍,而是一支大明精銳之師
    二、萬曆皇帝抗倭援朝在漢城、平壤相繼失陷後,儘管李昖一路倉皇北逃,但他仍然做了兩個重要的決定:第一是把朝廷一分為二,自己帶領一支,由世子李暉(劇中李蒼的歷史原型)作為備胎帶領另一支,以應付不測;第二則是立即向「老大」明朝求救。
  • 攻佔漢城,彭德懷聽到祖國狂歡的消息,為何寢食不安、又喜又愁?
    此時彭德懷和往常不一樣,口銜一支香菸,低著頭,心情不安地在礦洞內來回踱步。時針越來越向攻擊時間接近,他的心情也隨之越來越不平靜。他對第三次戰役的作戰部署是否能得心應手地順利進行,將在今夜證實。當天下午5時,"三八線"兩側夜色陰暗,風雪交加,白茫茫的雪花覆蓋著山河大地,也覆蓋著中朝聯軍戰士們的身軀。突然,一陣陣猛烈的炮聲和爆炸聲,震撼著敵人的前沿陣地。
  • 攻下漢城後彭總下令休整,金日成不滿,毛澤東:朝鮮軍可自行追擊
    因為北朝鮮人民軍隊中編有一個裝甲旅和一個裝甲獨立團,合計有一百五十輛T-34坦克,這些T-34坦克都是蘇聯援助的,就連坦克手也是身經百戰、參加過對德作戰的朝裔蘇聯人,就是這些坦克在韓戰初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朝鮮人民軍在T-34坦克的開路下,一路高歌凱旋,僅用了三天時間就攻佔了韓國的首都漢城。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七集:攻克漢城
    毛澤東指出:「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為了不給敵人喘息的時間,打過三八線,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地位,就需要及時地發動第三次戰役。軍事科學院原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 羅援:因為戰爭是政治的繼續。
  • 朝鮮人民軍三天拿下漢城,軍官感慨:多謝蘇中兩位老大哥出錢出人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僅僅只用了三天,北朝鮮人民軍就一路勢如破竹,攻佔了南韓首都漢城(現首爾)。這一消息之震撼,讓本來淡定旁觀的美國也坐不住了,很快就做出了出兵朝鮮武力幹預的決定,也就有了後來中國志願軍的抗美援朝。
  • 抗美援朝秘事:第一支打進漢城的志願軍,前身是國軍部隊哪一支?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就誕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事」。大家可曾知道,第一支打進漢城的志願軍,並不是我們的解放軍固有部隊,而是解放戰爭期間,改編於蔣某人手下的「國府軍」,究竟它的前身是國軍部隊哪一支部隊呢?小編帶大家梳理一下。這支英勇的作戰部隊,就是志願軍第五十軍。
  • 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蘇聯紅軍如何攻克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
    歷經無數磨難的蘇聯紅軍,終於在1945年4月逼近了柏林,此時距離蘇德戰爭已經是第五年了,只要攻克了柏林,德國這個法西斯國家就會徹底滅亡。然而此時還不到勝利的時候,如果蘇軍要贏得最終的勝利,就必須攻克柏林這個納粹德國的黑色心臟,將勝利的旗幟插在德國統治象徵的國會大廈上。
  • 東亞五國首都地勢圖:北京,東京,首爾,烏蘭巴託和平壤
    這五個國家中,韓國和日本是發達國家(亞洲的發達國家一共有四個,其他兩個是新加坡和以色列)。國家的首都是一個國家的門面,是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而首都的地理位置是也十分優越,基本都建立在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的大平原,或者視野開闊的河谷地帶。我們就通過簡易的地勢圖來了解一下東亞五國的首都:北京(中國),東京(日本),首爾(韓國),平壤(朝鮮)和烏蘭巴託(蒙古)。
  • 漢城這麼好聽,為啥韓國的漢城現在叫首爾了?
    2005年之前,中國稱韓國的首都為漢城,2005年1月19日,韓國時任漢城市市長的李明博舉行專門的記者招待會,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漢城」一詞不再使用。首爾以前叫漢陽,是漢江邊上的重要城市。
  • 史上最悲催的高麗王:寧可首都不要,也非得給元朝當模範女婿
    恭愍王執政時期是倭寇最猖獗的時代,因為日本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南朝武士們把從朝鮮搶糧食當成了戰略任務,投入大量兵力到朝鮮借糧。而高麗的軍隊卻是按照蒙元要求打造的僕從軍,它居然以騎兵為主力。這在面對步兵小集群作戰,善於建城防禦的日本南朝軍隊時毫無優勢可言,倭寇甚至比高麗軍隊更加適應朝鮮半島地形。在倭寇肆虐時,元朝還大手一揮把高麗軍隊的精華都抽調到中國南方戰場,他派出的四十多名將領中就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崔瑩。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其中46軍、47軍實力稍差,50軍是長春起義部隊,42軍和54軍是後起之秀,實力最強的還是東北「三隻虎」。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40軍(軍長溫玉成)118師(師長鄧嶽)在溫井兩水洞遭遇韓6師2個步兵營和1個炮兵連,斃敵300多人,俘敵160多人。幾乎同一時間,羅春生120師360團雲山戰鬥打響,吳瑞林42軍先頭部隊黃草嶺戰鬥打響。
  • 漢城的黎明靜悄悄:來自雲南的志願軍偏師,率先攻入韓國首都
    西南軍區15軍以川軍為主,原本內定轉為公安部隊,軍長秦基偉積極爭取參戰,在上甘嶺打成「千歲軍」,後來成了我軍唯一的「空降軍」。中南軍區50軍,以滇軍為主,戰前分散在湖北、河南等地,剿匪之餘,興修水利、農耕生產,儼然「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準備安心搞建設了。
  • 全軍唯一一例,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1955年都沒參加授銜,為什麼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共計有五十多個軍級作戰單位,當時擔任軍長和政委的將領,後來絕大多數都參加了1955年授軍銜,要麼一個軍的軍長和政委都參加,要麼軍長或政委有一人參加。不過也有特殊情況存在,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軍,擔任軍長和政委的兩個人,後來都沒有參加1955年授軍銜,這也是全軍唯一一個特例。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都是誰呢?他們為什麼沒有參加1955年授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第33軍是第三野戰軍戰鬥序列下的一個軍,它組建於1949年2月,是由原來的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和在淮海戰役起義的國民黨軍隊合編而成的。
  • 安徽阜陽太和、臨泉、潁上,三縣歷史名人,王牌對王牌誰更牛?
    很小的時候,張峰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張司令」了,組織了一支「少年軍」,手拿棍棒,扎著紅繩,伸張正義。村裡有個小夥伴叫李洪明,被地主家少爺欺負,張峰就帶著少年軍,把地主家少爺痛打了一頓,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欺負他們了。他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64年晉升為少將,歷任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長、瀋陽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 紅四軍出了五位元帥,三位大將,這位第三任軍長卻沒什麼人知道
    在紅軍軍史上,紅四軍是一支十分傳奇的部隊。紅四軍是我黨領導下成立的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是以葉挺獨立團改編而來。紅四軍第一任軍長是朱德,政委是毛澤東;第二任軍長則是林彪,政委羅榮桓『而這第三任軍長,想必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他叫王良,政委是羅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