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2020-11-19 人民網四川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時隔百年青春仍然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奮鬥。有人追求不凡,有人安於平淡,但唯有以奮鬥才能繪就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志存高遠,放飛夢想。「有志者事竟成」,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成功的基石,只有正確的引導,才能在奮鬥過程中不迷失前進的方向。作為新時代青年,不能甘做溫室裡的花朵,要立鴻鵠志,將自身理想信念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要把自身融入到黨和國家的發展的大計中去,努力奮鬥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在農村基層,產業一線去奮鬥,去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

求真務實,勇於擔當。青春之身姿因為青春之擔當而有力,青春之價值亦要靠青春之責任來託舉。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廣大青年要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緊迫意識,時刻銘記國家信任與人民重託,時刻不忘一代學子的時代責任,在艱苦和複雜環境中砥礪品質、錘鍊作風;在實踐中不斷培養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事事衝在前面、幹在前面,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把工作做精、做細、做實,讓青春在求索與拼搏中收穫價值。

矢志奮鬥,攻堅克難。「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新時代的有志青年,要到基層一線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學真本領,練真功夫;要在面對艱難險阻時能夠保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要在面對迷茫時能夠保持「不畏浮雲遮望眼」的通透;要在面對失敗時能夠保持「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勁。時刻保持奮鬥的精神,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新時代的廣大青年要把個人理想信念與祖國和人民需要結合起來,主動紮根一線、服務基層,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唯有如此,才能夠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徵程中,幹出新業績、建功新時代!(楊愛文)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相關焦點

  • 讓夢想之花綻放在最美年華
    南開中學在1904年創辦之初,就確立了為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培養人才的辦學宗旨。南開中學校長劉浩說:「『以周恩來為人生楷模』,一直是南開中學師生的理想目標,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南開學子。」近年來,南開中學不斷創新辦學思路和育人理念,開展一系列文明校園創建活動。
  • 【地評線】西安網漫評:讓青春之花綻放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交出了合格答卷」,深情勉勵他們「帶動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他們用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點滴力量,匯聚成愛的暖流,這就是家國情懷,這就是青春力量。他們的臉龐也許仍舊青澀,眼神卻是一樣的堅毅,一樣展現出中國青年愛國愛家的拳拳赤子之心。  青春充滿無限可能,經風雨才能長才幹。過去,有人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他們思想「佛系」,行為幼稚。但廣大青年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以實際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 讓文明之花綻放在師大校園每一個角落!
    讓文明之花綻放在師大校園每一個角落!在這裡 他們莘莘學子為夢起航研精鉤深 勇立潮頭書寫青春的絢麗篇章在這裡 他們擁抱青春 放飛夢想為夢想構築希望藍圖
  • 微電影《青春之花綻放在克克吐魯克》致敬守衛國門的邊防軍人
    《青春之花綻放在克克吐魯克》——在那「鮮花盛開的地方」■李 輝 柯嘉燚在第四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徵集展播活動中,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選送的微電影《青春之花綻放在克克吐魯克》,從眾多微電影中脫穎而出,獲得了「3分鐘類二等優秀作品獎」。觀眾從這部微電影中可以近距離了解到克克吐魯克邊防連官兵長年在「生命禁區」的戍邊生活,聆聽他們前赴後繼、紮根邊疆的青春誓言。「青春,是什麼?
  • 潼南90後大學生陳鄒鳳紮根祖國邊塞在帕米爾高原譜寫無悔的青春之歌
    「我們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場……這首歌讓我從小就對新疆充滿嚮往,在北方民族大學讀書,有很多來自新疆的各民族同學,他們熱情直爽,充滿活力,讓我對新疆更是喜愛。」陳鄒鳳那時就想,一定要好好學習,有機會要到新疆去,要到基層去,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 ...醫師王光海:讓奮鬥之青春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勝利之花
    點擊藍字關注健康山東編者按以國之名,致敬抗疫英雄!9月8日上午10時,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我省衛生健康系統6個集體24名個人受到表彰。在風險高、責任重的地方總能見到他的身影,他勇於擔當,衝鋒在前,成為時刻關愛患者、關注病情、關心療效的「三關」白衣戰士,時刻保證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救治診療過程中,他時刻體現人文關懷,讓患者在隔離期間能感受到家的溫暖,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文診療也多次受到武漢同濟醫院及患者的好評。
  • 和雲娟:青春之花綻放在扶貧一線
    生於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她是一位開朗愛笑的美麗摩梭姑娘;走出邊遠山區、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她在心中深埋下為家鄉發展盡綿薄之力的願望;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鄉規劃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她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平臺和機會,選擇回到家鄉,為祖國的脫貧攻堅事業奉獻青春——她常說,要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群眾滿意的微笑就是最高的獎賞。
  • 篤行科技報國|「西電學子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優秀學子用自己所學為國防科技奉獻青春,在服務黨和人民中綻放絢麗光彩,讓我們一同走近「又紅又專」的西電學子,感受這些熱情奔湧的紅色血脈。承師志,傳揚紅色精神「面向工程和實業,解決國防工程中具體問題,為祖國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便是暢鑫承師之志,愛家愛國的最佳體現。
  • 以青春之我綻放青春之花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批批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從五湖四海來到天山腳下、塔河之畔,以滿腔熱血唱響青春之歌。追尋先輩的足跡,新中國一代代優秀青年西出陽關,擔負起建設邊疆的歷史重任,奉獻出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 「五四青年節」青年說 青春在最需要我們的地方綻放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習近平青年民警:胡瑾【拿筆的人一樣可以上戰場】有人說:「沒有生而勇敢,只有選擇無畏我是團幹,我是人民警察,我是青年,服務到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脫貧攻堅,我們堅守一線。我是張麗,紅河州公安局團委組織委員,州公安局交警支隊民警,把人生奮鬥匯入時代洪流,把青春汗水揮灑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以青春之我貢獻青春之中國……應該成為我們超越小我的最大夢想。
  • 鏡頭| 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在祖國的角角落落,大學生們正在用火熱的青春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書寫人生序章。>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校學生在大四實習階段選擇成為志願者,行走在城鎮、鄉村的每個角落,用細緻、熱情的態度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雲南省師宗縣紀委監委供 陳海燕 攝)
  • ...老一輩科學家的希冀——矢志奮鬥、奉獻祖國,讓青春無悔、人生...
    (記者 羅旭、王斯敏)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講述人:第20批來青博士服務團團長、青海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 李瑞 2019年12月,作為中組部、團中央第20批來青博士服務團成員,我們一踏上青海大地,便集體前往海北州原子城紀念館學習「兩彈一星」精神。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把青春深深紮根在芬芳的泥土裡
    廣大高校畢業生要勇於到基層一線去,到邊遠艱苦地區去,把青春深深紮根在芬芳的泥土裡,不斷汲取養分,健康茁壯成長。「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萬丈高樓平地起,畢業生的成長就像蓋高樓一樣,根基不牢、地動山搖,根基牢固、穩如泰山。從古到今,凡是成就事業者,幾乎都有在基層工作過的經驗。
  • 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三支一扶」人員的基層故事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夢為馬,馳騁在西部基層、條件艱苦的地方,譜寫出別樣絢麗的青春之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三支一扶」人員。#龍盛剛:為了布依族村民的小康「心裡還是難免有些失落感。」「太落後了,為什麼是這個地方?」到了村裡,落後的村貌,反而激起了他的鬥志。「這不正是扶貧工作的意義嗎?可不能讓布依族的父老鄉親們失望。」藏起了不快,調整好心態,此後的幾個月時間裡,龍盛剛跟著同事挨家挨戶走訪,每戶的情況他都漸漸熟悉了。為了能更好入戶了解情況,他的工作方法根據村民的生活習慣作了調整,大多數選擇晚上入戶。
  • 習近平「致青春」
    從知青歲月中走出來的習近平,深知「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的重要。他到高校考察、給學子回信、與代表座談……殷殷囑託中,為廣大青年擘畫青春夢想;切切關懷中,為青春中國錨定發展航向。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千千萬萬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理想信念成為航行的燈塔,同祖國一同成長、一起奮鬥,用年輕的臂膀扛起民族復興的重任。  勇擔當 讓青春因奉獻而厚重  「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
  • 我的青春宣言
    中國武警堅守祖國每一寸土地在平凡的戰位上每一名普通官兵對於青春都有自己的詮釋青春是火,燃燒我們年輕的光華,青春是燈,照亮我們戰鬥的方向,青春是我深藏在心底不變的旋律,慷慨,激昂而又陽剛,託出自我人生,展現自我風採。
  • 高考作文寫作備考熱點掃描: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參考立意:(1 )青春是用來奮鬥(打拼)的;(2 )人生需要闖勁(魄力、勇氣);(3 )勇敢向前,成功之因;(4 )沒有吃苦精神,難成大業;(5 )畏葸不前,一事無成。【佳作示例】人生需要一種奮鬥的精神苔花未眠,奮鬥在當下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 支教女教師遇車禍去世 曾說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念李莎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5月9日,李莎,永遠地走了。  她走後第二天,就是母親節。家人、老師和同學在整理她的遺物時,意外發現,她提前朗誦錄製了一首散文詩《母親是一種歲月》。在深情的朗誦中,李莎表達著對母親的依戀,也表達著對祖國母親的深情。  這,是李莎生前留下的最後的聲音。
  • 讓夢想之花綻放在最美年華 ——多地文明校園建設見聞
    南開中學在1904年創辦之初,就確立了為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培養人才的辦學宗旨。南開中學校長劉浩說:「『以周恩來為人生楷模』,一直是南開中學師生的理想目標,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南開學子。」近年來,南開中學不斷創新辦學思路和育人理念,開展一系列文明校園創建活動。
  • 《沙漠之花》: 真實的殘酷需要真實的對抗
    《沙漠之花》: 真實的殘酷需要真實的對抗《沙漠之花》這部電影是根據一個來自索馬利亞黑人超模華莉絲·迪裡的自傳而改編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非常真實而殘忍的為我們展現了當今社會裡仍舊被「風俗」所毒害的黑人女人真實存在的悲慘一生。